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主公 >

第188部分

主公-第188部分

小说: 主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黄巾首领,岂可能不知李勤是谁的道理!

可在张角的印象当中,只听说李勤长得青面獠牙,狰狞可怖,每天生吃婴孩之心,修炼了一身邪恶的巫术,连匈奴人的大巫师,都邪恶不过李勤,当然这是李勤的敌人说的;换成是李勤的自己人的说话,那么李勤便是金盔金甲,形象光辉,顶天立地,满脸的紫气,头上还有祥云护顶,反正天神啥样,李勤就啥样!

然而,不管是哪种说法,都和前面自称李勤的那个人的模样不同,前面那人只是个青年罢了,说不上威武,也谈不上俊朗,如果不是身上穿着盔甲,身后又有一大群武将的簇拥,那么只能算是一个很普通的青年,半点也没有天神或者巫师的样子,难不成这个人是重名,或是假冒的?

很显然,这两种情况都不是因为,前面的这个李勤,行动极是果断,非常的干脆,不过是打了个招呼,都没等张角回答,就见李勤把手一挥,叫道:“放箭!”

管你是谁呢,你活着时,我不和你说什么话,因为我的目地很明确,我只是要你的命而已,别的爱啥啥去,无所谓!

随着这声命令,李勤身后的扶角兵一起扯开弓箭,对着黄巾兵便射了过来什么互通姓名,大义凛然地说教,斥责对方的过错,然后各派大将单挑,擂鼓助威,等等,诸如此类的正规作战程序,统统全免,见面就来狠的,要你命就是要你的命,哪儿那么多的废话!

箭雨呼啸而来,黄巾兵立时成片成片的倒下,前阵死伤过重,后阵顷刻间就乱了!

能跟张角一直逃到这里的黄巾兵,自然是精锐,武器装备也还算是齐备,可不管怎么说,黄巾兵终究不是正规的军队,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和普通黄巾众比起来,他们是精锐部队,可是和真正的精锐扶角军比起来,那他们就只能是箭靶子了!

黄巾兵面对突然射来的羽箭,连还手的能力都没有,狂喊乱叫着后退,有的人能举起盾牌挡一挡,可绝大多数人却是一个照面就被射翻,骑上马的死的最快,趴在地上的死得稍慢些,可也仅能死得稍慢些,却终是要死的!

张角反应不够迅速,他到底不是身经百战的武将,更无死里逃生的经验,对于正规军队的突然远距离袭击,他这是平生第一次遇到,也是最后一次遇到!

上百枝羽箭同时向张角射来,对同一目标精准齐射,这是扶角骑兵的常规训练之一,莫说是射人,就算是射木杆也是百发百中!

卟卟卟……箭入肉中,闷响声不绝,可怜张角一代太平道的天师,又是黄巾军的天公将军,连回答自己是张角的机会都没有,或者是否认自己是张角的机会也没有,就被射成了刺猬,全身上下,尽是羽箭,就连他身边的亲兵,也全都成了刺猬,眨眼的功夫,以张角为中心,三丈为半径的地面上,全是雪白的箭羽,圈中之人,尽亡,无一存活!

张角顷刻身亡,可由于他死得太快,所以后面的黄巾兵还不知道,一轮箭雨挺了过去,嗷嗷地叫着扑了上来,敢造反的当然是亡命之徒,敢把反造到底的,那就是亡命之徒中的亡命之徒了,理论上来讲,这种人是没有办法招降的,汉末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些铁杆黄巾众的确是没法招降的,否则黄巾之乱也不会连绵多年,给汉末的生产力造成了几十年都没法恢复的重大损失!

李勤很同情黄巾众,他也愿意赦免普通黄巾众,但铁杆黄巾兵那就算了,别的不说,这些铁杆裹胁普通百姓,迫使普通百姓加入黄巾众,莫管出发点如何,家破人亡的后果,却是他们造成的,既然要坚决对抗到底,那也就只能从严处理了!

一轮箭雨过后,又是一轮,接着又一轮……扶角军放箭,向来是不把弓给拉废了,是不会罢手的不过小半刻钟的功夫,几万只羽箭射了过去,跟随张角逃到这里的黄巾兵,被射得只剩下三四百人,这些人都是在最后面,算是在射程之外的,如果在射程之内,也都已然陪着张角去见黄天了!

后阵的黄巾兵不管再怎么铁杆,就算是不肯投降,可眼前的战况,也是他们无论如何无法坚持下去的了,莫说他们,就算是羽林军也是没法坚持的,单方面的屠杀,没有哪个黄巾兵能挺得住!

发一声喊,后阵的黄巾兵调转马头,发疯似的往回路奔去,顾不得天公将军了,前面已经没活人了,想必天公将军也已然阵亡,他的大仇以后再报不迟,现在他们得留下性命,死人是没法报仇的,总得先活下去才行!

李勤看着逃走的黄巾兵,叹了口气,道:“竟然无人下马投降,看来张角洗脑的本事,实在是不小,可敬可佩,我自叹不如啊!”

典韦道:“少爷,这是说得哪里话,一个反贼而已,哪值得你去佩服呢,待属下割下他的人头,送回洛阳给小皇帝,顺便弄些封赏回来!”说着话,他就要上前,找到张角,砍下张角的脑袋。

李勤却摆手道:“且慢,不可如此!”他叫住了典韦,又道:“如果这么砍下张角的脑袋,那么说不定会有后患。你想,黄巾贼这么多,各地都有,如果有人想假借张角之名,接着扯旗造反,弄个假的张角出来当头领,继续招集黄巾贼,那战事岂不要持续很久?这个问题,要好好考虑清楚才行!”

这种情况很平常,事实上张角病死之后,最初一段时间黄巾的将领没有公开,而是保密了一段时间,而仅仅是一小段时间,就使得黄巾军没有崩溃,各地黄巾军仍在造反,直到几个月甚至一年后,黄巾兵才都知道张角的确是死了,可各地黄巾势力已成气候,想要再让他们崩溃,那所耗费的时间就很长了,接着造反,只在有实力,又有什么难的?

典韦哦了声,他转头四下看了看,却没有看到贾诩,可能是忙别的事去了,贾诩是文官,是不需要上战场的,没人拌嘴,他感到挺寂寞的,道:“要是老贾在这里就好了,他鬼主意最多!”

正说话间,冲过去抓捕逃跑黄巾众的扶角兵回来了一队,还押了辆大车,以及几十个俘虏,领兵的将军道:“王爷,在后面找到辆车,问了俘虏,说这里面的病鬼竟是张宝,算他命大,马车在后面,他没被射死,不过看他的样子,似乎也活不了多久了!”

李勤哈地笑道:“张角死了,张宝竟然还活着,那管亥也够没用的,竟然刺人不死!”他没见着管亥这个投诚的呢,却先见着张宝这个绝对不肯投诚的了!

纵马上前,扶角兵打开车门,李勤向里望去,就见里面躺着一人,身上盖着大被,看样子就是张宝了李勤下马,上车给张宝号了号脉,又检查了下伤势,这才道:“失血过多,伤口挺深,不过如果下大力气救治,性命当可无忧,但以后疾病连绵,活着怕也不会有多舒服,但活个三五年,是没有半点问题的!”

这时,又有扶角兵来报,说找到张角了,只不过被射得全身是窟窿,连脸上都被射中了七八箭,如果不是那些黄巾兵对他嚎啕大哭,怕是没哪个扶角兵敢说他就是张角。

李勤只看了眼张角的尸体,就不再看了,人死如灯灭,不管活着时多么重要,死了就是尸体一具,没什么值得看来看去的。

想了想,李勤对典韦道:“不想这场黄巾之乱,竟是这么镇压下去的,倒比我想象中的简单了许多!”

典韦嘿嘿一笑,道:“少爷,不觉着简单了,这张角弄得东边大乱,连皇帝都给气死了,又把咱们从西凉给调了过来,哪还能说是简单呢!”

李勤心想:“你要是知道历史上的黄巾军,那你就真得认为现在的战况很顺利了!”他道:“刚才还想着怎么能扫平各地的黄巾众呢,现在有办法了!”

他一指地上张角的尸体,道:“我们可以这样说,张角得了重病,在临死之前,主动求降,愿意归顺朝廷……”

典韦大急,道:“少爷,那咱们可就没有了镇压之功,没功可就没赏了!”

李勤摆手道:“别那么小家子气,区区战功,不用放在心上,要想受赏还不简单么!”他又道:“因为张角幡然悔悟,所以朝廷决定赦免所有跟着他造反的人,大家都没有罪,而且太平道也暂时不用取消,大家可以接着信,不过这张天师嘛,却要由张宝来做了如此一来,我们控制了张宝,而各地的黄巾兵要想还接着扯黄巾大旗,那就得先归顺了朝廷,也就是归顺了咱们,如果不然,那他们也就不是黄巾众了,可不是黄巾众,那各地大方小方的首领啥的,还能指挥得动他们吗?”

这个方法,在各朝各代都有,甚至连外国都有这么用的,既然无法全面镇压下去,那不如就把某事变成合法的,然后掌握到统治阶级手中,为统治者所用!

典韦听了,好半天才明白过味来,又惊又喜地道:“少爷果然就是少爷,当真是英明神武啊!”

“哈,你也会拍马屁了,只是手法太过拙劣,我一听就知道你是在奉承!”李勤笑道。

典韦又道:“那让谁看管张宝这个新天师呢?”

“管亥!”李勤斩钉截铁地道。

第286章 十八路诸侯讨李

听了管亥之名,典韦一愣,随即大声赞道:“少爷,好主意,那张宝被管亥刺伤,而管亥原本已然归顺,可在此战中却无寸尺之功,为了保住性命和前程,他自然会对张宝严加看管,让他看着张宝,那绝对是万无一失的!”

李勤笑道:“正是如此!”说完了这些,他便看着扶角军打扫战场。

黄巾军已然彻底崩溃,就算是张角不死,黄巾军也打不下去了,可打败他们容易,收拾残局却是不易。不说别的,就是几十万黄巾众的吃饭,就是个大问题,一个处理不好,那刚刚平息的战火,怕是就又得重新燃烧起来!

此后数日,李勤和贾诩使出了浑身解数,安置黄巾众的生活,光吃的这个大问题,几乎就要附近几个州一起支援了,所幸李勤现在是绝对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有什么意思,只要说是小皇帝的旨意,就可以执行下去。

各附近州郡的官员,原本还是持观望态度,当然他们不是观望的李勤和张角,张角不过一个反贼罢了,还没有哪个官员会认为张角能赢,自不会做出什么观望的姿态来,他们观望的是李勤和元城那边,此时的袁绍和曹操已然成了气候,不少诸侯已然明确表态,愿意支持太子刘辩登基,只不过由于时间太紧,所以尚未领兵到来罢了!

可是,张角虽然不够瞧,但被李勤一鼓击破,镇压了下去,这也是够吓人的了,至少说明李勤在打仗方面,远远超过皇甫嵩。附近州郡的官员都认为皇甫嵩是了不得到主帅,现在李勤用战果证明了他比皇甫嵩还要厉害,官员们自然也就不敢再观望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袁绍和曹操两个人绑一块,也不是李勤的对手。

大义方面,虽然元城有正统的太子为旗帜,可这年头谁管大义啊大义是啥,谁拳头大谁就有大义,拳头小的滚一边凉快去吧,拳头小就是没大义,这叫天经地义!

所以,李勤假借着小皇帝之名下达命令,太远的州郡终还是不会“立即”效忠,跑来巴结他,可附近州郡的官员却是尽集巨鹿,一来算是犒赏得胜之师,二来也是和李勤搞好关系,免得李勤认为他们有投靠元城方面的想法,一怒发兵,试问谁能抵挡得住!

李勤原本认为只要半个月的时间,就能把黄巾众给安置好,可实事上,各项事宜繁多之极,就算他有三头六臂,半个月的时间也是不够的,事情一拖再拖,足足拖了将近两个月,这才算是稍稍的告一段落,可这段时间,他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元城那边的气却也缓过来了,袁绍和曹操的事情,也处理得差不多了!

元城方面,这时已然集结了将近十万大军,虽然新兵占了大多数,可也不是完全没有老兵,从外地来的诸侯都是带着兵马来的,少的也带个两三千,反正没有空手来的,主力部队却还是袁绍的,曹操的次之,公孙瓒的居三。

袁绍是元城的主将,他来得最早,本来就有兵力,所以士兵数量最多,算上新兵大概能有三万来人,可数量虽是最多,战斗力却是最弱,新兵无法和老兵相比,而他军中的老兵却是以羽林军为主,羽林军都是洛阳人,现在洛阳归了李勤,这些羽林军打回老家的心思是有的,但如果李勤要是拿他们的家人做要挟,那么他们投降的速度肯定也是最快的!

其次是曹操的兵力,当数第二,有差不多两万人,他的兵力仅次于袁绍,主要是因为支持他的大臣最多,宗族招来的子弟,加上各大臣封地原有的乡农壮丁,凑到一起,人数自也就不少了,但他的军队却不是太好统一指挥,人数多些是因为各大臣的关系,可正因为大臣多了,山头儿就也多了,成份一复杂,也就不怎么听指挥了,要说战斗力,小规模战斗没啥问题,可要是大军团统一作战,弱点立现。

兵力排第三的是公孙瓒,他的士兵全是骑兵,现在人数达到了五千人,虽然比袁绍和曹操都少得多,可在各军当中,战斗力却排在第一位,他的白马义从既有实战经验,又都听他的命令,所以他的军队战力最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其它的军队,虽然不少,但杂七杂八的也就都不咋地了,要说比较出众的,吕布算是其中一个。要说洛阳之变,谁占的便宜最大,毫无疑问就是吕布了他从洛阳招集了一批郡兵和小吏,虽然逃出洛阳后,失散了大半,众杂牌兵皆为利而跟随他,出了洛阳,利便小了,散伙儿自然就快些。

不过吕布在拉壮丁的方面,的确有点本事,从洛阳逃出来后,他一路东窜,在沿途乡村中,竟然又拉了不少的壮丁,壮丁们虽非自愿跟随,可这年头哪有几个是自愿的?吕布现在已然有了三千多人,将近四千了。

他没地方去,总觉得天下大乱,汉室衰弱,城池人人有份,别人能取,他为什么就不能?越乱越好,他盼着更乱些呢,只是军备和粮草不太好得,所以干脆他也跑到了元城,自封一路诸侯,跑来吃袁绍和曹操的粮草,袁绍和曹操明知他是来占便宜的,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也只能当吕布仗义,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了,并且还为他在董太后的跟前求了个官,名为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