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主公 >

第72部分

主公-第72部分

小说: 主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裘盛道:“既然知道是九帐部的刘九,那么只能是东北方向,就是并州那个方向。不过到了咱们这里,就会变成正北方向了,刘九不可能带着上万的骑兵钻森林的,所以东边不用担心。”

李勤道:“我不是担心进攻的方向,到了这里,哪个方向事实上都无所谓了。还有,这个季节匈奴兵南下,有什么特点?我指的是整个部落迁移着来打,他们不是游牧部落么,还是只有士兵来呢,就象咱们汉军出征一样?”

裘盛想都没想,道:“这个季节,对咱们来讲很重要,对匈奴人来讲也一样重要,正是牛羊养膘的时节,牛羊就是他们的庄稼啊,养肥了才好准备过冬。所以他们只能是士兵来,老弱妇孺守着草原,而匈奴兵也是以行劫为目地,抢完就走的。”

顿了顿,他又道:“李郎放心,只要咱们守的时间久一些,等州里的援兵……唉,可能指望不上援兵了,但只要我们能多守一段时间,匈奴兵自己就会退走的,而且咱们手里还有人质,可以用人质议和,让刘九退兵。下官连夜审问,都审清楚了,有两个俘虏都是刘九的亲弟弟,奇货可居啊!”

哼了声,李勤道:“裘大人过于乐观了,你说的那两个人,也有人报告我了,都是活不久的东西,如果他们挺不过去,就算是活着交给刘九,可一交出去却死了,你猜结果会如何?”

裘盛脸上露出愁苦之色,道:“那,该怎么办呢?怕是刘九得倾力来攻,如此咱们也守不了多久啊,刘九打仗可不象他两个弟弟,他厉害着呢,有匈奴第一勇士之称!”

“匈奴第一勇士?”李勤嘿了声,道:“就算是第一勇士又能如何,他也一定有弱点的,只要找到他的弱点,什么勇士不勇士的,都是死货!”

裘盛道:“刘九的弱点是什么?他不象有弱点的人啊!”

李勤道:“他的弱点是什么,就要看我们怎么做了。这还要裘大人你帮我一个忙才行,我打算来个围魏救赵,用此计打败刘九!”

裘盛一愣,没听明白,道:“围魏救赵?谁围谁啊?”

忽地,他叫道:“不会是我们去围刘九吧?去围他的老家?那可是在并州外的大草原上呢,就算集我凉州所有的大军,也没法围的啊,咱们现在可连一千兵力都没有!”

第110章 匈奴第一勇士

李勤看向裘盛,眼中露出很惊讶的神色,似乎是不敢相信,裘盛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可裘盛却也在用同样的目光看着李勤,也不敢相信李勤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还围魏救赵,知道这个典故是怎么来的吗?

贾诩这时从远处走了过来,他和李勤一样,双眼也是通红,连着睡不好觉,他的体力已然透支,再加上扶角兵伤亡惨重,他也快熬不住了。

走到土墙下,贾诩慢慢地爬了上来,嘶哑着嗓子,对李勤道:“阿勤,伤亡人数统计出来了,共死了六十七个弟兄,有四个是因为伤势过重,没抢救过来,昨晚过世的,重伤十一个,虽然性命保住了,可也都残废了,其余的都是轻伤,但十日之内不能再上阵的有三十五个,总共加起来是一百一十三个。匈奴兵两次冲锋,就把咱们的军队给打残了,如果再打,怕是坚持不住了。”

李勤沉默了好半晌,这才道:“带出来战兵四百五十人,一下子减员两成半,这仗打的,怎么和乡亲们交待啊!”

贾诩也是好半天不说话,好久他才抬起头,看了李勤一眼,又看了裘盛一眼,嘴唇动了动,象是要说什么话,但碍于情面,在裘盛的面前,他没说出口。

看到贾诩的表情,裘盛的心一下子就吊了起来,他已然知道贾诩是李勤的姐夫,并且是扶角军的军丞,在官场上,别的事情都可以缓一缓,但唯独人际关系,是必须要在第一时间就得弄明白的,否则会有大大的不便。贾诩的身份他知道了,又清楚贾诩在李勤心中的份量,最硬的关系无过于裙带关系,万一贾诩说出点啥不利于廉县话来,他哪受得了啊!

与其让别人背地里说,不如他当面就问出来,这样反而能让别人没法说出不利于他的话了。裘盛问道:“李郎,贾军丞,你们不会是想撤兵回富平吧?”

贾诩嘴唇又动了动,但没吱声,他看向了李勤。李勤眉头皱起,却道:“最大的胜利就在眼前,岂有撤兵之理,那我的弟兄们岂不是白死了!”

裘盛这才稍稍放下点心,可他仍旧还是很担心,问道:“可是那围魏救赵之计,行不通啊,如何才能大破刘九的匈奴兵?”

贾诩道:“围魏救赵?就是咱们上次提过的那个计策?”上次他们提过这个计,不过当时也就是随口一说,没怎么当真,这回听裘盛又提,他便想起这事来了。

李勤点头道:“不错,正是围魏救赵,我打算这么办,你们听听,这个计策可行不可行!”他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汉末三国,既不缺武将,更不缺谋士,甚至有很多非常厉害的谋士,只因不是曹刘孙三家集团的人,所以历史上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李勤的围魏救赵之计,算不上高明,确切地说乃是行险之计,只能算是下策,但现在的战状下,这个下策却是很有市场的。

贾诩和裘盛听完,都同时哦了起来,贾诩道:“有些行险了,但可一试,只要方方面面布局周密,那么此计未尝不能奏效。”

裘盛也点了点头,可他想的却多些,道:“那么撤走的百姓,只能沿着廉河往东去了,可这么多的百姓撤走,怕是行不出百里,匈奴大军就得到,万一被追上,那可怎么办啊?”

李勤摇头道:“百里不近了,就算刘九派出精锐士兵哨探,也不会往河上探的,更不会沿着河探出百里之遥,不用想刘九会不会,要换过来想,如果我们是刘九,我们会派出斥候,沿着河探出百里吗?我们肯定不会这么做的,所以刘九也不会的!”

裘盛这才点了点头,道:“可这事只能由下官亲自去办了,就没法和李郎并肩作战了,没法支持你了!”

“只要裘大人能让百姓安全,不受匈奴兵的祸害,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李勤道。他们三个人蹲下身子,开始在土墙上画地图,商量着怎么使用围魏救赵,这个巨大的计划。

这个围魏求赵之计的关键是,李勤必须要守住廉县,以便使刘九产生李勤是在拖延时间的怀疑,只要他产生了这种怀疑,别的就好办了。

由张奣带领廉县的士兵,要精通骑术之人,往并州方向,大规模的“传递军情”,甚至要丢掉一些紧急军情,故意让刘九得到,使刘九认为汉军的主力部队,正在向他的草原老巢奔袭,如此一来,刘九为了老巢的安全,必会撤兵的!

可这个计策是有巨大风险的,那就是刘九在撤前,会不会发疯似的,非要攻下廉县不可?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李勤要裘盛带着百姓撤走,如果走陆路,一来妇孺走不快,二来容易被匈奴兵发现,所以最好走水路,廉县靠河,船是够用的,百姓们躲在船上,顺流而下,反而能离得县城更远些。

李勤带着扶角军抵挡刘九的大军,这时要再守土墙,那就不现实了,阵地修得再好,可要是遇到上万的匈奴大军,几百人也一样守不住的,只能改去守城,不求用打来得到赢,而是用拖延时间来得到胜利,刘九的大军极有可能打进城去,那么李勤和扶角军,有全体阵亡的可能!

这个计策成功的几率很大,可李勤能不能活着看到最后的胜利,却是两说了,对他自己和扶角军来讲,是极为危险的!

三人把计划的方方面面都理顺了,裘盛叹了口气,道:“李郎,咱们以前不认识,什么交情都没有,可你此次来援,却要承担如此巨大的危险,这让我裘某和全城百姓,以后如何报答啊?”

李勤也叹了口气,他站起身来,道:“我虽尚未成为本郡校尉,可守土之责却是不能推卸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百姓,为了百姓啊!”

裘盛也站起了身,他看着李勤的侧面,过了好半天,才轻轻地道:“李郎,最仗义!”

围魏救赵的大计划,迅速地执行了下去,只留下数百名壮丁帮助守城,修建工事,而其余百姓皆走,老弱妇孺们都登上了船,家中财物只好舍弃,在大难临头之际,虽然家破,但人未亡,已是不幸中的万幸,倒没有谁会抱怨,百姓们在上船前,反而感谢李勤,都叫着李郎最仗义!

并州方向的大草原。

年纪还不到四十岁的刘九,站在一辆大车上,大车由二十几头牛拉着,是辆楼车,车上不但有帐篷,还有一座高高的木楼,让他用来指挥大军,匈奴兵在一里之外,就能看到他的大,为他扫平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

刘九身材魁梧,单从身材上来讲,竟不输与典韦,而且比典韦还要粗壮,他一脸的黄须,眼珠子也微微发黄,嘴巴极大,鼻梁极高,从相貌上来讲,和他的弟弟几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尤其是和刘十一相比,根本不象是亲兄弟。

刘九身上没有穿着盔甲,而是穿着一身很普通的皮袍子,戴着一顶破旧的皮帽子,装扮上丝毫没有匈奴王本应有的华贵,反而象个潦倒的穷牧民,如果他一个人走在草原上,压根就不会有人认为他是匈奴单于的有力争夺者,只会认为他是个连饭都吃不上的穷光蛋!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刘九往楼车上一站,四周的匈奴兵望向他时,眼中却都充满了敬畏之色,认为只有这样的首领,才能带领他们得到胜利,打败所有的敌人,抢光敌人的牛羊,占领敌人的草场,占有敌人的妻女,九帐部大王,和别的匈奴王不一样,他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不但对于汉地英雄们很重要,对于匈奴人来讲同样重要。如果一个首领啥啥的都随大溜儿,别人如何,他也如何,那牧民们何必追随他呢?追随谁都一样,何苦追随刘九?

刘九在匈奴人中的地位极高,有不知道单于是谁的,却没有不知道刘九是谁的,因为刘九的英雄之名,响彻草原,乃是匈奴第一勇士!

刘九的部落和地盘,完全是他一手打出来的,他的部落叫做九帐部,那就是因为他在继承部落时,原本富强的部落只剩下了九个帐篷,不用别的部落来吞并,部落自己就快消失了,可刘九凭着弯刀和弓箭,硬生生地打败了比他大几倍的部落,反过来吞并,再吞并,十数年的征战之后,九帐部拥有牧民十几万,是草原上第一大部,可以上阵厮杀的匈奴兵达到了三万,对外号称二十万,威震草原!

楼车上,刘九回过头,看了眼远处的仆从军,叫道:“让他们快着点,等咱们打下了北地郡,我让他们在汉地立帐篷,告诉他们,好日子在后头呢!”

匈奴兵大声答应,奔向后队,对着仆从军大声吆喝,命令他们加快行军。

刘九进攻北地郡之前,刚刚扫平了并州外面的几个乌桓部落,裹挟了大批的乌桓士兵和牧民,他打算在大抢北地郡后,把这些仆从部落留下,替他看守北地郡,吸引汉廷的兵力,这样他的草原地盘才不会受到威胁,又可以腾出兵力,去抢别的地方!

第111章 天时地利人和

刘九喊完话,又看向了前面,这次南下,他除了留下五千匈奴兵守住地盘外,剩下的三万余士兵全部带了出来,而且由于他扫平了乌桓数部,又得了五千人的仆从军,刨除两路六千先锋,他的本部人马达到了两万九,将近三万,以这样的大军进攻北地郡,战败一说无从谈起,他只需想想,是不是光抢北地郡,还是把别的郡也顺便抢了,这才是他要考虑的问题!

刘九望着前方,志得意满,离着北地郡只有两天的路程了,估计着前面两路先锋,应该已经攻下了三个县城,廉县肯定是到手了,富平也差不多了,要是好的话,那么环县也应该到手了,三个县的财物和人口,便已足够他的九帐部过一个舒舒服服的冬天,如果能横扫北地郡,那就连明年的春天,他都不用再兴兵出战了,可以好好地休养生息,把部落再扩大一些,稳稳地压住单于,对于他抢得汗位,大大有利!

“能否明后年就当上单于,就看这次能不能把北地郡扫平了!”刘九心中想着。

远远的,一骑奔来,马上的匈奴兵是个精锐空袋子,这匈奴兵奔到楼车之下,叫道:“大王,附近发现汉兵,看样子是从北地郡出来的信使,有十几个人,是往东北方向去的,不过看样子不是去并州,向是往草原上去的!”

刘九啊了声,道:“不是去并州的?”

他心中有些纳闷,大军南下,汉地各郡县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而且也都会做准备,四下求援,可如果是从北地郡出来的信使,不应该和自己碰上才对,应该是往东南方向的陇县去求援,而不是往东北方向的并州,更加不可能是绕开并州,去草原上啊,草原上有谁?是自己啊,难不成汉兵是向自己求援的?求和还差不多!

下面的匈奴兵又叫道:“他们奔得极快,而且离得咱们老远就绕开了,弟兄们没抓住他们!”

刘九摸了摸黄胡子,想了想,道:“随他们去吧,不用理会。”顿了顿,却又道:“让空袋子们撒得远些,把离大军三十里的地方,都探一遍,尤其是树林什么的地方,更要好好的查探。”

下面的匈奴兵答应一声,纵马离去。

刘九嘴上说不用理会,可心里却想:“汉兵的信使,什么信使?往草原上去,是去找谁的,是向我求和的吗,可我就在这里,他们怎么不过来?”

要是心里没有疑问,那该怎么着就怎么着,可一旦有了疑问,却又迟迟无法得到解答,刘九忍不住有些烦躁起来。

大军行进速度极快,一日百里,待到天黑时分,刘九下令扎下营盘。

匈奴兵燃起无数的篝火,刘九坐在一处篝火旁,他的身边坐的是大德巫,也就是格勃巫的父亲。

大德巫满脸的皱纹,和格勃巫一样,他也扎了一头的小辫子,辫梢儿上都结着五彩羽毛,他的头发全都白了,眼眉和胡子也全是白色。

大德巫手里抓着块烤羊肉,用小刀割着吃,他看了眼刘九,道:“大王,胃口不太好啊,怎么吃得这样少?”他看刘九连半块羊肉都没吃完呢。

刘九摇了摇头,道:“今天我听说附近出现过汉兵的信使,是往草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