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131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131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下马玉龙,本是延绥镇军户,崇祯十七年闯贼李自成攻取北京,标下不愿附做流贼,故和同僚南逃……隆武二年标下在太湖随大学士马士英抗清,马学士兵败殉国后,标下不得已才投了清军。但苍天可鉴,标下是学三国里的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因此得知将军率部前来,标下立即率部反正,大开城门以迎我大明王师!”
  自称是明军延绥军户出身的外委把总马玉龙实在是震惊了周士相,他还没见过如此不要脸的人物。不过看在对方主动投降又绑了300多盐丁的份上,他还是上前挤出笑容将跪在地上的马玉龙扶起,然后不吝赞赏的夸赞了他一番,最后告诉他,大明对于弃暗投明的清军将领一律欢迎,不仅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还会给予一定的职位安排。
  闻言,马玉龙大喜,忙又要跪下磕头谢过。
  周士相止住他,笑道:“马把总不必如此,且带本将军先去看看那些盐丁和那位盐课大使吧。”
  “是,是。”
  马玉龙忙不迭答应,前头带路将周士相一行带到关押郭绍和手下盐丁的地方。
  进城之时,周士相不忘对那些被马玉龙强迫到城门欢迎的良字都百姓挥手致意,又严令入城兵马要严格遵守五条军纪,不得对百姓有任何骚扰。
  看到太平军对他们没有秋毫无犯,百姓们也都松了口气,有大胆的、心怀故明的百姓更是主动回家取出酒水准备犒劳太平军将士,但无一例外都被太平军委婉拒绝。
  进城的太平军除了在原清军绿营安营休息的外,其余的大多数仍留在城外,只雄威营一队兵马承担原来绿营巡城安定秩序的职责,在镇压了几个欲混水摸鱼的地痞流氓后,良字都的秩序很快恢复。
  市面街铺虽然还没有多数营业,但也有几家见太平军军纪真的很好,便壮着胆子开门做生意,很快就被闻讯而来的后营妇孺挤了个水泄不通,往常要数月才能卖光的货物短短几个时辰就被扫个干净。
  这几家店铺的热闹场面很快就蔓延全城,商人逐利,哪有有钱不赚的道理。太平军虽然实现公库制度,但营中也有相应金银赏赐,且不禁贸易,从前困守新会时,后营的银子没地方花,现在有地方花了,爱美的妇人和想给孩子买些点心的自然就肯光顾那些店铺了。
  廖瑞祥暂时代替留在龙眼都的宋襄公负责后营事务,他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替太平军采购军粮和生活物资。良字都内几乎所有卖米、卖油、卖盐的铺子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从他手中花出去的银子也是如流水一般。良字都的这些商人哪里看到过如此好说话的明军大官,在赚得盘满钵满之余,不禁纷纷夸赞太平军不愧是大明王师,仁义之师,更有甚者都准备通知广州的东主,将太平军急需的物资偷偷运来,趁这太平军还没败亡前好生宰他们一宰。
  个别商人趁机提高货物价格黑太平军银子一事很快就被周士相知晓,对此,周士相没有下令对这些刁商进行镇压,而是让廖瑞祥用一个客人身份和他们去谈。原则就是一个,不管花出多少银子都要把太平军需要的物资买到。
  ……。
  命人将良字都盐巡所大使郭绍提出来后,马玉龙便知趣的退到一边,周士相看得分明,马玉龙脑袋后的辫子早就割了,许是割的急,后脑勺上还有殷殷血迹呢。他手下那些营兵也都是全割了辫子的,但割下的辫子这些兵也没有扔掉,而是全当作宝贝似的藏在怀中。留着辫子有什么用意,周士相自然明白,也不点破,任他们去藏好了。
  郭绍四十许人,举人出身,长得颇高,身穿从八品的清廷袍服,看着颇是有些官威。
  被马玉龙的人提出来后,郭绍是灰头土脸,可能是马玉龙绑他时有过挣扎反抗,郭绍的官服被撕扯过几处。
  郭绍是梗着脖子被拉到周士相面前的,当他看到马玉龙躲在边上心虚的不敢看自己时,郭绍是怒从心头起,也不顾明军就在眼前,冲着马玉龙就大骂起来:“马王八,你个狗。日的,卖了老婆又来卖我,你他。娘的还要不要脸了。”
  被郭绍当着这么多人面揭老短,马玉龙脸上哪还挂得住,豁嘴也骂了起来:“去你的,老子啥时候卖老婆了,姓郭的,你不要狗血喷人!老子不是卖你,老子是带着你一起反正!反正你懂吗,是反正!老子这是弃暗投明!”
  “反正个你妈!”
  郭绍哪里会不知道马玉龙的德性,这人当初为了当上良字都的外委把总,把自己的老婆都送给上官睡了,就这种人,你指望他会有什么民族大义?又什么弃暗投明?我呸,他纯粹就是一小人,哪边有利就往哪边倒的小人!若不是明军对着良字都开了两炮,他马玉龙会投降?
  狠狠“呸”了马玉龙一口后,郭绍这才回过头来盯着周士相打量了一番,正当周士相以为这人是个死硬汉奸,铁了心要为清廷卖命尽忠时,郭绍却“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嚎啕大叫起来:“盼了这么多年,终是盼到王师来了,终是盼到王师来了!爹啊、娘啊,你们可看到了,朝廷的军队终于打回来,你们可看到了,可看到了?!”
  周士相和部下都愣在了那里,马玉龙更是看傻了眼,久久没有动静。


第260章 优待
  郭绍大恨马玉龙,是打骨子里的那种恨,他恨马玉龙想投降时没告诉他一起,反而把他和手下盐丁做了明军的见面礼。
  你马王八怕明军的大炮,我郭绍就不怕了?
  都说每多仗义屠狗辈,可怎到我这就反过来了呢!马玉龙那丘八没义气啊,没义气!
  “愿为将军效死,愿为大明效死!”
  郭绍梗着脖子慷慨激昂陈词一番,比之马玉龙先前表现还要令人感动。
  “此时朝廷正是用人之际,郭大人能毅然醒悟重归大明,本将军喜不自禁,当替朝廷赦免你从前从虏之罪,万望郭大人能一心报国,为朝廷、为百姓谋福。”
  周士相捏着鼻子认可了郭绍的投降,并且很大度的将盐巡所的差事继续交给郭绍,举手投足间也表露出对读书人十分的尊重,令得郭绍也是感激不尽。至于他心里面是否真的如他口中所言那般,就不为外人道了。
  周士相做出礼贤郭绍的举动,于其说他是在向那些为清廷卖命的汉人官员伸出橄榄枝,或是千金买马骨,倒不如说他手下实在没人可用。
  马玉龙一介丘八倒好处置,打散其部安于军中就是,可是郭绍这个管盐缉盐的技术官僚却是周士相囊中所没有的紧缺人手,也是太平军自罗定立营头以来第一个投降的清廷官员(从八品也是官),因此无论如何周士相都得物尽其用,将郭绍用起来。再说了,郭绍还是个举人老爷,这身份放在明清任何地方都是要受礼待的。周士相决意改变从前的流寇发展模式,就必须代入这个时代角色,尊重这个时代特色——尊重读书人。
  清军能办到的,太平军就必须办到。想要立足香山,以香山为太平军根据之地,那么对香山的处置就不能如从前一般,势必需要一些文人官员帮助周士相治理。在没有培训出能够充任一面的自家人时,对于降官的任用就不可避免,郭绍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留用郭绍在盐巡所除了招揽人心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熟悉盐巡所事务的郭绍能够很快为太平军服务,将从前缴到广州的税盐就地转给太平军。
  和马玉龙哪边风大往哪边倒不同,郭绍还是很有政治抱负的,也很有理政之能,这表现在他自担任良字都盐巡所大使后,当年良字都的盐税就超出了去年四成,总缴税银26000余两。而郭绍私底下是截留了一些,但他却把这些银子用来修缮卡口,贴补盐丁生活了。这不是说郭绍不贪银子,这世上哪有人不好银子的,守着盐巡所的肥差不捞别人也不信。
  但事实上郭绍确是没有贪污,因为他太有心上进了。现为广州知府的朱国荣便是郭绍一心学习的榜样,同样都是举人出身,朱国荣能当知府,他郭绍未必就不能。想要上进就得让上官赏识,做好手头的差事便是最好的表现。
  太平军来了,郭绍原意还是想和马玉龙死守一下良字都,等待朝廷援军到来的,只要能守住良字都,他郭绍肯定是功臣,凭这桩功劳往上进上一两步也不是不可能。怎料战前猛拍胸脯要死守良字都的马玉龙却在太平军开炮后,就吓得变脸开城投了降。落在明军手中的郭绍知道这当口不是自己逞英雄的时候,也只能老老实实投降,并且要竭力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此才能既保住性命又能保住官位。
  郭绍选择乖乖投降,而不是做死硬分子被太平军斩首,也是有另外的小心思。清军入关以来,对汉族知识分子还是颇为优待的,对南明投降的汉人官员也都是能予以任用,所以不管清军如何屠杀地方,对地方上的汉族读书人和官员都是能给以安全保障,并且不计前嫌信用他们的。这种对汉人读书分子的人心招揽对清军占领汉室江山起到了很大作用,故而郭绍不担心自己变节降明后再降清会被清军清算。
  太平军来得突然,他郭绍又不是守土有责的主官,降了便降了,谁也不能说他个不是,日后也是有退路可走的。
  周士相特意询问了盐巡所是如何开展工作的,他问得细,郭绍回答得也很细。一番对答下来,周士相很是满意。在此过程中,郭绍特意吩咐盐丁从所里提了6000多两银子出来,说是这几个月所征的盐税以及查缉私盐所得,原定是下月运到广州去,现在正好交给太平军。
  有银子入帐,周士相当然高兴,那边马玉龙见郭绍拿银子出来,也是心思通透,赶紧吩咐手下到自己位于良字都的宅子里取来3000两的银票“自献”于大军。对马玉龙的“自献”行为,周士相自然也是大加表扬。
  良字都城寨并不大,在郭绍和马玉龙的指引下,周士相只用半个时辰就巡察了整个城寨,稍后就命邵九公的雄威营就驻防于良字都,马玉龙及其手下营兵则转入近卫营编制。对此,马玉龙不敢怒也不敢言,乖乖就范。
  见到马玉龙就此被收了兵权,郭绍心中忐忑,害怕周士相也会翻脸拿下他。不想,周士相不仅没有翻脸,反而召集良字都的士绅、保长和甲长,告诉他们从即日起,良字都的大小事务便由太平军新任的良字都城寨官郭绍负责。原盐巡所的盐丁一半仍留盐巡所,另一半则转为城寨官郭绍的直属差役,负责安民巡境,战时则需配合太平军动员民众,运输粮草物资。
  清廷和明朝一样官不下乡,地方上由士绅做主,但是士绅本人不可能亲自出面处理乡里所有的大大小小事务,因此这些事务都是由士绅们认可的保长和里长来代行权力。良字都的规模比龙眼都大,又设有盐巡所,还有营兵驻防,安全上比龙眼都要大得许多,因此都内民众不少,按保长奉上的乡里黄册来看,足有5000多人。另外,城寨内的士绅地主也有十多人,这些人都是没来及跑掉被围在城寨中一网打尽的。
  驻防营兵投降,盐巡所大使郭绍也投了降,如今形势比人强,良字都的一干士绅在太平军入城后做到了表面上的驯服,对于太平军的安排也没人敢不满。
  从前地主士绅是太平军天然的敌人,现在则是需要拉拢的一方。在太平军没有彻底在香山立足前,周士相不打算拿驯服的地主士绅开刀,但这不意味着他会容许这干人在背后和太平军打对台戏。让郭绍担任良字都城寨官是明的安排,暗的安排则是邵九公。
  良字都是香山境内除县治仁厚坊外的第二大城镇,这里也是香山通往广州的交通要地,因此可以想见,日后的良字都肯定是要被做为军事重镇发展的,同时也是安置太平军后营百姓的一个基地,这难免会和地方原有百姓,尤其这些地主士绅产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邵九公的雄威营就会担负黑脸角色。这种事情绿营出身的邵九公也是干得多了,拿手得很。
  如何在香山推行符合太平军利益,同时能够凝聚地方人心的政策,周士相还在琢磨中,龙眼都就是他的一个试验田,在夺取香山县治后,他便要转手进行香山的治理。


第261章 议政王大臣会议(上)
  “铛!铛!铛!”
  晨钟敲响,紫禁城一重重沉重的宫门徐徐打开,天安门、端门、午门、正阳门一一应声而开。(作者注:天安门原名承天门,顺治八年改天安门)。
  宫门、廊廓、过道两旁每隔数米就立着一名穿黄马褂的佩刀侍卫,乾清门外的玉墀上,铺着明黄色缎子绣着飞龙的御座已经设好,明黄色的御辇也已撑开。御座两侧的玉阶下,则并排摆着两列雕龙绣凤的座椅,这是为议政王大臣们备下的。
  皇帝还没到,乾清门前的广场上却已经乌压压地跪满了一排排的文武官员,他们分满汉身份位于各自区域内。从玉阶上看去,广场上一顶顶红彤彤的顶戴看着十分醒目。
  “万岁驾到!
  随着黄门太监的尖嗓喊叫,顺治帝身着朝冠朝服缓步走出了乾清门。
  “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三呼万岁,一颗颗脑袋趴在地砖上抬也不敢抬一下。
  从董鄂妃那过来的顺治帝满面红光,心里却埋怨不已,做皇帝样样好,偏是这每日早朝叫人头疼,若是能罢了这早朝,这皇帝做得才快活。
  看了一眼三呼万岁的大小臣工,顺治一阵头疼,但想今日早朝是议政王大臣会议,便打起精神,撇了撇嘴后不动声色的抬步走到御座边坐下。坐下后他将手一摆,扬声道:“众臣工免礼平身!”
  “万岁!”
  台下的满汉大臣们再一次山呼万岁,之后才垂手站立,一动不动。
  首领太监赵德全瞥了眼顺治帝后,又瞧了眼站在皇帝身后的红袍太监吴良辅,这才扯着嗓子叫了起来:“万岁有旨,请议政王、贝勒入座!”
  站在前排的十几位满洲议政王大臣闻听之后上前几步,行叩见大礼:“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议政王们坦然入座,分列在顺治的两侧。
  坐在东首第一位的是安亲王岳乐,其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