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220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220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额娘!孙可望降啦,孙可望降啦!”顺治兴奋的对着母亲呼喊。
  太后和苏麻都是瞪大了眼睛,似乎有些不相信。
  “孙可望跟李定国火并兵败,孙可望跑出云南,向朕投降了!”顺治高兴的手舞足蹈。
  “这一下,朱由榔的内情,云贵的山川形势就可了如指掌,兵力布置也将成局在胸!我已让洪承畴率军进击,刚才议政王公大臣会议上,我又让多尼当抚远大将军率军入征云南!”
  顺治一面说,一面兴奋地挥着双手,在太后面前走来走去,一会儿转身一会儿扬头,狂喜地张开双臂,大声喊道:“这是上天助我,一展怀抱,成就天下一统大业,开万世昌明之基!……母后,孩儿这些年要是听了议政王大臣和皇兄、皇弟们的议论,把洪承畴罢免革职,焉能有今天?儿所以力排众议,始终重用他,实在是深知其才干见识,决不会无故屯兵四年之久。今日他终是没有让朕失望,孙可望来归等于南明断了一臂膀,李定国再是能打,也断是敌不过朕的大军!”
  “洪承畴老成持重,又足智多谋,有他领军入滇额娘放心,可多尼太过年轻,又无经验,能为大军主帅?”太后担心的是儿子任命的这个抚远大将军能不能胜任。
  顺治笑道:“多尼征云南,不过是代朕巡狩,以天子之威临滇而已。至于征战机宜,总领全局有洪承畴,攻伐阵战有吴三桂他们,八旗之师尽可督战。”又道:“广东那边朕叫济度去了,现在云贵有多尼,我大清两个亲王领军,一个汉藩从四川出,十几万大军同时南下,朱由榔这次可没地方跑了。”
  ……
  午门,安远靖寇大将军、信郡王多尼出征云贵,天子亲自送行。
  多尼率出征诸将从午门开始,在两排卤薄的迎候和致敬中,由鸿胪官导引着,庄重而肃穆地踏着汉白玉御道,穿过王公百官的侍班队伍,一步一步升上太和殿玉阶,在雄伟无比、神圣无比的太和大殿,跪受大将军印,奉天子敕书。
  随后,长安左门外的天子黄幄中,顺治亲自敬多尼出征酒,多尼跪受,饮毕上马。
  “皇上,臣平南明去了!”多尼雄心壮志,一腔热血涌动。
  顺治目光炯炯地看着多尼,扬声道:“多尼,杀出咱们八旗的威风来!”
  永历十一年十月十九日,顺治颁三路进军西南诏谕,任平西王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与固山额真墨勒根侍卫李国翰率所部西攻贵州;任原驻防江宁固山额真赵布泰为征南将军,统兵南下湖南,由经略洪承畴拨给部分汉兵,取道广西会同广西提督线安北攻贵州;命固山额真宗室罗托为宁南靖寇大将军同固山额真席济哈统兵会同洪承畴节制汉兵由湖南进攻贵州。
  三天后,又颁诏,任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同平郡王罗可铎、贝勒尚善、杜兰、固山额真伊尔德、阿尔津、巴思汉、卓罗领满、蒙、汉3万八旗兵南下,专取云南。


第416章 手持钢刀九十九
  太平军在广东取得的巨大胜利让葡萄牙驻澳门总督布加洛感到害怕,也感到后悔,他担心取得对满清军事作战胜利的太平军会再次掉头封锁关澳城墙,重新开始对澳门的封锁,甚至会立即出兵攻打澳门,因此他派通事萧白朗出使广州向太平军表达自己及葡萄牙政府对大明、对太平军的“善意”,请求与太平军这个已经变得庞大且可怕的邻居“和睦共处”。
  反复谈判后,周士相同意不再对关澳城墙进行封锁,但前提是葡萄牙人必须马上向太平军无偿提供1000支火绳枪,另以6两银子一杆的价格向太平军出售2000支火绳枪,以1200两银子一门的价格向太平军出售红夷火炮45门,以400…500两银子一门的价格向太平军提供大小铜炮80门,另提供药子两万余斤。
  除此之外,澳门当局必须允许太平军在澳门招募雇佣军事人员及各类工匠,另向太平军捐输价值白银十万两左右的物资。此类物资由太平军拟单购买,若所购不足剩余银两可折抵购买火器所需花费。换句话说,周士相以不再对澳门进行封锁和军事打击为条件,讹诈了澳门当局价值十几万两白银的军火和物资,并让澳门当局为太平军提供所需军事人才。
  周士相真是咬牙开出这个在他看来根本不算过份的议和条件,因为澳门葡萄牙人手中的财富是他开价的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区区十几万两白银都不可能让葡萄牙人伤筋动骨,甚至都不会让他们皱眉头。若他直接派兵占领澳门,所得肯定远远超过这个价码,完全不用继续留着葡萄牙人在澳门发东方人的财。
  周士相有想过自己代替葡萄牙人在东方的角色,从海贸上赚取军费,可是水师的短板让他这个念头变得很不切实际,所以在唐三水告诉他北京的顺治已经派简亲王济度领2万满蒙汉大军来打他后,周士相果断的选择退让,不再对澳门咄咄逼人。
  大敌当前,太平军不可能再对澳门用兵,也无法分出足够兵力保持对关澳城墙的封锁,妥协,退让,收敛自己的野心,或者说收起自己的贪心,尽可能的从葡萄牙人手中获得一些可立即用于对清战事所需的军火和物资,才是周士相正确的选择。
  等到解决了济度大军的威胁之后,周士相发誓澳门这块肥肉,迟早要把它连皮带骨吞下!
  要发财可以,大头得是他周秀才的!
  ……
  十几万两白银就能换取澳门平安,这点钱比和太平军开战带来的损失要少得多,布加洛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此项条件,毕竟他没有果阿葡萄牙东方舰队的支援,也没有足够的陆军能够抵挡太平军的进攻,更不想让印度那位一直看他不顺眼的东方总督有借口将他从澳门赶走。
  和平必须付出代价。
  布加洛并不介意太平军从澳门招募西方军事人员和工匠,因为澳门此前就向明朝提供过数批军事人员,双方有过合作先例。若是太平军打不赢广东的清军,布加洛自然不会考虑这个“资敌”方案,现在,他却必须将从前葡萄人对大明的友善继续拿出来,因为若不这样做,澳门很可能会遭到灭顶之灾。
  崇祯年间,登莱巡抚孙元化为了使新编火器新军尽快形成战斗力,除了重金从澳门采购大炮火绳枪外,还聘请了一批教官和工匠。登州被孔有德叛军城破时,葡人军官总教习特谢拉科雷亚和11名手下为大明战死,另有菲斯克等15人为叛军效命。这使得投金“三顺王”的军队在火器使用和训练上完全和西方人一致。永历二年司礼监庞天寿从澳门采购火器时,也在澳门招募了数百名西方军事人员组成西夷兵为大明效力,这些西夷兵的训练方式和孔有德等人的汉军几乎一致,也和太平军组建的第二镇采取的训练方式差不多。
  从平南、靖南两藩缴获的火铳有5000余杆,再有葡萄牙人提供的3000杆火绳枪,太平军火铳数量就达到8000余杆。军中充斥着大量平南、靖南藩下汉军降兵和军官,又有周士相制定的操典训练手册,所以火铳的训练已经不需要再请澳门的西方人再教习,不过炮兵营的火炮指导却还需这些西方人卖力。
  和孙元化一样,周士相给这些包括葡萄牙人在内的西方军官开出了重金饷银,周士相明确告诉这些西方军官只要在太平军效力满三年便可离开,届时不仅有巨额饷银可领,另外还有路费相赠。若他们不愿回到欧州,那么太平军同样有他们的一席之地,他们完全可以凭借军功获得大明王朝的爵位和官职。
  澳门的西方人中有很多都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他们在国内要么是没落户,要么就战败的一方,没有活路才冒着死在大海上的风险万里迢迢来东方求财,所以太平军的聘用对他们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
  几天时间,萧白朗就名正言顺的替太平军招募了数百名西方军事人员,这帮人有的可以做军官,有的却只能当普通士兵。周士相并没有盲目“崇洋媚外”,将这些西方军事人员都当成宝贝一样供着,人人委以官职,而是亲自测试挑选,最终有80人被分到了兵备讲习所担任教官,120人被分到第二镇充当军士,35人担任伍正一级的军官,20余人担任队正,40多人留在军帅府充任参谋,其余的若是肯在太平军当兵也可留下,不愿的给予路费回去。最终,有589名西方军事人员成为太平军的一员。
  萧白朗替太平军从澳门招募了精通军械维修的工匠一百多人,这些人有西方人,也有汉人,另外平南、靖南两藩下面也有一些精于火器维修和锻造的工匠,这些人都被周士相调入在越秀大营西边开僻的军械所。不论是西方人还是汉人,都给予卫尉一级的饷银,有特殊表现和重大立功者,视其功劳大小再予赏赐。
  军械所直属军帅府领导,周士相意以军械所为核心配套一系列军工项目,使之成为太平军的军工厂。不过暂时他还没条件在广东开矿,也没条件搞些锻压设备,所以军械所现在只能凭借手工维修损坏的火铳,也没办法对火铳进行改造。一些关于火铳改进的设想只能停留在图纸上,当下太平军还是以火绳枪为主要装备。
  各镇降兵的整训并没有因为剿匪而停滞,而是在剿匪过程中予以磨合。让一只羊带领一群狼,那肯定是不堪入目,但让一只狼带领一群羊,那就让人刮目相看了,况且这些降兵原本就不是羊,而是一群狼,只要能够有效控制并利用他们,给予他们足够的甜头,这些降兵便能迅速融合进太平军,并马上提升太平军的战斗力。
  控制降兵家眷将他们安置各地设村建乡是一个手段,给予降兵土地也是一个手段,对降兵分而治之也是一个手段,利用先降兵压制后降兵同样也是手段,当然,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利益剌激。
  升官发财最老套却也最有用,无论古今,升官发财永远是激励人卖命的最好办法。哪怕后世革命的本质其实也是升官发财,不过在这本质外面套上了一层大义而矣。摧毁旧的阶级,自然就会有新的阶级诞生。太平军在香山摧毁了旧有的地主士绅阶级,同样太平军的军功阶层也诞生,以暴力取得了对地方的统治权,成为新的地主士绅阶级。
  有了土地,有了财富,有了值得保卫的东西,任何人都会在太平军这个集体中战斗下去。
  太平军的大义是反清,但为何反清,并没有多少人能说得清,这个时代的人没有民族国家观念,周士相能灌输给他们的就是最原始,最野蛮的理念——满清占了我们的土地,抢了我们的金银,玩弄我们的女人,还要把我们当牛羊一样奴役,所以我们要反抗,夺回属于我们的一切,我们绝不为奴!
  这番话在后世听起来近乎可笑,可是却是最有效的口号。
  “为了大明,为了太平军,为了你们的妻儿老小,你们必须战斗!”
  周士相颁布了太平军歌,不是新创,而是将元末红巾军的军歌拿了过来,一字不改的命全军习唱。
  “云从龙,风从虎,功名利禄尘与土;
  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芜;
  看天下,尽胡虏,天道残缺匹夫补;
  好男儿,别父母,只为苍生不为主;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我本堂堂男子汉,何为鞑虏作马牛;
  壮士饮尽碗中酒,千里征途不回头;
  金鼓齐鸣万众吼,不破黄龙誓不休!”
  每天,各处太平军的军营中,都会看到一队队的士兵操着大刀、长矛、火铳一步步向前,一步步大声歌唱着。
  “手持钢刀九十九,杀尽胡儿方罢手!……”


第417章 碉堡和岗楼
  和民政相比,军政无疑占去了周士相大半精力,为了强化各镇战斗力,他在各镇之间来回视察,卫尉以上军官几乎都接见了一遍,兵备讲习所也去了几趟,甚至在第一镇亲自为士卒示范前世所学步兵剌杀术。
  因条件有限,周士相无法为火铳兵配备剌刀,因此火铳兵都是另佩腰刀,腰刀数量不够的便配匕首和短剑,以免在雾雨天气作战时,火铳变成如神湾之战时的烧火棍。
  剌杀战术的教练主要集中在长矛手这一块,长矛统一制式三米五,以白蜡杆制成。作战时,若双人组刺杀则一人刺腿一人刺头;三人组刺杀一人刺头、一人刺腿、一人格挡。训练和作战时都以简单灵活为前提。
  为最大程度发挥火器优势,各镇所辖三旅中的丙旅为全火器作战部队,甲旅和乙旅以刀盾手和长矛手为主。火铳旅列队作战时,要分置两翼形成交叉火力。战况激烈,火铳射速无法压制当面敌军时,火铳手则弃火枪拔刀作战。
  如集团作战,则骑兵旅承担侧翼掩护,炮营置于大阵后方,视其必要前突作战。步炮协同这个战术周士相还没法在军中推广,主要是炮营这一块火炮属于落后的前装炮,炮子多是实心弹,而能发射散弹的大杆子铳和虎蹲炮数量有限,威力和射程也有限,根本不可能搞什么步炮协同。真要这样做了,被自家炮火轰死的肯定要比清军多。
  在香山第四镇视察时,周士相向广州传回一道命令,要宋襄公组织铁匠打造铁锹,哪怕因此耽搁生产农具,也务必在一个月内打造5000把铁锹出来。其实周士相想要的是工兵铲,可是现下技术达不到,生产规模也达不到,只能将就用这个时代农民常用的长柄铁锹。
  在香山时,周士相又要人建了一座“碉堡”,此堡以砖石混和煮成糊状的糯米制作而成。高三米,堡内可屯一伍兵,自上而下分别开了十二个孔洞,每个孔洞都可以摆放火铳进行射击,也可射箭,堡顶还建有遮挡木板,当中置有一口铁锅,如此既可熬金汁烫杀靠近碉堡的敌兵,也可在上面点“狼烟”向后方通传军情。
  香山县找来的几十个泥瓦匠干了三天才把一座碉堡按周士相的意思建造完毕。周士相对他们的速度很不满意,将修建过程程序化,每道程序都精简固定后,要泥瓦匠们再造,结果这一次只花了两天,可周士相还是不满意,最终,泥瓦匠们共了半天时间将周大帅所需的碉堡给建了起来。
  碉堡样式简单,内中生活设施几乎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