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226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226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府内,35岁的延平王妃董酉正替丈夫延平王郑成功温酒,董酉乃福建惠安进士、曾任崇祯朝礼部侍郎的董飏先侄女,二人于崇祯十五年结婚,那年董酉18岁,郑成功20岁。如今二人成婚已17年,长子郑经都已16岁。
  端起酒杯轻饮一口后,人已中年的郑成功忽然有点心绪难宁,他拉过夫人董酉坐下,有些担心的对她道:“这次我又拒了清廷,却不知父亲那边是否会受牵怒。”
  董酉虽是妇人,却颇是精明能干,有时甚至比丈夫看得还要透彻,她微微摇头,对郑成功道:“王爷多虑了,只要王爷在,阿公就不会有事。”
  郑成功想了想,夫人所言甚是,若清廷真要杀父亲早就下手了,焉何还等到今天。
  放下心事,重新端起酒杯,又饮了一口,郑成功笑道:“还是夫人的手艺好,这酒不冷不热,下肚暖暖的,正好。”
  董酉笑道:“王爷很久没吃我温的酒了,我还以为王爷早就忘了酒是什么滋味哩!”
  “哪儿能忘啊。”
  郑成功有些愧疚的看着妻子道:“这些年风风雨雨,磕磕绊绊,你跟着我真是没有过上一天平安日子,受苦受累了。”
  董酉忙道:“瞧王爷说的,上天注定让我陪你,我就尽力把王爷服侍好。我做女人的只知在你烦闷的时候为你温温酒,在你疲劳的时候帮你烫烫脚,其他的我不问,也管不着,我只尽一个做妻子的本分。”
  郑成功听了心中大为感动,他轻抚董酉的头发道:“有时真觉得对不住你,你仔细地照顾这个家,在我身上花了不少心思,可是我却把自己都交给了弘复天道、中兴大明的事业。”
  虽是老夫老妻,被丈夫如此抚摸,董酉也不禁有些红脸,娇嗔道:“王爷快别说了,男人怎么能把心思用在女人身上呢,你是做大事的人,我跟着你愿意替你把家里的事管好。”
  看妻子脸红了,郑成功轻笑一声,问她道:“经儿最近怎么样?”
  “你这当爹的平日不关心儿子,这会倒来问我这做娘的了。”
  董酉白了丈夫一眼,然后告诉他儿子最近跟着陈永华学习,颇是好学得很。
  这陈永华是龙溪生员,其父是崇祯朝的进士陈鼎,顺治五年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只有十五岁,为博士弟子员,清军入城后,陈永华从城中出逃,几年后跑到厦门,兵部侍郎王忠孝识其才华便将其推荐给郑成功。
  郑成功与陈永华谈论时事,后者年纪虽不大,但见解眼光却是高妙,所对甚合郑成功之心,立即授予其参军之职,并以宾礼相待,前些日子又命其为长子郑经的老师,可见对其器重之心。
  郑成功知道陈永华这人平日虽不善言谈,与人也谦和,但关键时候却是能拒理力争,不退让半步的。他命陈永华做长子老师,也是有意让他将来辅佐儿子郑经。
  董酉说了些儿子学习上的事,突然话锋一转说了句:“王爷,智儿那边需拨个乳娘过去。”智儿是成功的第四子,才出生数月。
  “这些事你安排便是,问我做甚。”
  郑成功有些微愕,府里的事情向来都是夫人做主,他从来不问的,却不知为何夫人突然和他说要给智儿拨个乳娘的事。这等事情难道还要他延平王操心不成?
  董酉道:“我想安排昭娘过去。”
  “昭娘?”
  郑成功脑海中没有这个女人的印象,董酉点了他一下才记起这昭娘是部下一个军官的妻子,刚刚生下一对双胞胎,身材长相俱是上佳,且乳水充足,所以董酉便想拨她去做智儿的乳娘。但昭娘的夫君是成功手下将领,所以要人家妻子入王府做乳娘,总得和人家说一声,要是人家不愿意,纵是延平王妃也不能强要人家来,因此得和丈夫说一声。
  成功想这是小事,便答应明天与昭娘丈夫说这事。董酉又提了一事,她道:“经儿已经年纪不小了,是不是给他说门亲事?”不等丈夫开口,便又说道:“尚书唐显悦的女儿我见过一次,模样倒是端庄,又是打小家里请西席教的,知书达理,我很喜欢……”
  成功听夫人差点要直说就要唐家这个女儿做儿媳妇了,不由笑了起来,道:“你既喜欢,便请人提亲去吧。”
  董酉没好气道:“你这当爹的不给儿子提亲,要我这妇道人家出面吗?”
  “倒也是。”
  给儿子提亲是大事,成功便想寻个合适的人与唐尚书提亲,正想着派谁好,掌管后镇的大将刘国轩使人来报,说是广东有人来。
  刘国轩原是清军的一个千总官,永历八年郑成功围攻漳州时,刘国轩积极策反守将献城投降,其后又引导郑军兵不血刃的攻入了漳州城,迫使清廷漳州守将张世耀等人降郑。因此功,刘国轩被郑成国授予都督佥事,掌管护卫后镇的事务。
  广东来人?
  成功微愕,想到上一次父亲给自己书信中所说之事,又结合清廷派亲王济度领大军南下广东,不由猜到这广东是谁家来人了。


第427章 延平拒兵
  郑成功接见徐应元后便召集六官及藩下各将前来议事,由刘国轩将广东太平军约兵之事与众人详细说了。刘国轩刚刚说完,陈永华便匆匆赶到,却是成功特意派人去叫他的。
  “广东兴平伯的意思是他于惠州牵制济度大军,本藩遣兵掠漳浦经南诏攻潮州,断济度大军粮道,尔后两军合击济度,待大败济度后,兴平取惠州,本藩取潮州,却不知你们以为此策可行否?”
  成功环视文武诸官,要听取他们对于太平军约兵共击济度的意见。诸官听后都是惊讶,太平军在广州大败满州靖南将军哈哈木和尚、耿二藩的消息他们都早已得知,但他们对太平军的了解并不多,只知其统帅是一个秀才出身的年轻人,除此便一无所知了。
  有人心中困惑,不知道为何朝廷对立下如此大功之人只授了一个兴平伯的爵位,要知道在座众人中光是侯爷就有三位呢。
  众人尚未开口发表意见,参军陈永华便问道:“藩主可知太平军兵马有多少?”
  成功道:“据那使者所言,兴平麾下有四镇三万余兵,另有惠州降将胡启立部万余兵,合有四五万众。使者言兴平已率主力东征吴六奇,这吴六奇兵不及兴平多,怕是要缩回潮州去了。”说完顿了一顿,又道:“济度大军最迟二月当到潮州。”
  陈永华听后便思索开来,未再开口。
  成功轻一点头,看向其余诸人,六官之首的吏官潘庚钟起身道:“藩主,我以为广东约兵之事不可为。”
  前军提督黄廷皱眉问道:“潘尚书为何以为不可?”
  潘庚钟道:“漳、泉二府沿边,民苦争战,并且偈于一隅难号召天下。藩主屡番经营,为的便是欲伸大义,故自前年藩主便有意进军长江,从瓜镇径取江南。金陵一破,中兴事业,就有指望,天下思明之人也定会群起响应。藩主为此筹备两年,日夜操练兵马。从征甲士,检定十七万,五万习水战,五万习骑射,五万习步击。还选一万轻骠善战的往来策应。所做准备全为长江之战,现今突然要变更战略与广东合兵,这长江战略便要放弃不成?”
  成功听后默然不语,为入长江破金陵,他实是筹备了两年之久,不仅大力操练士兵练习步战,更从军中选有力能举重五百斛的强壮士兵,命他们披了铁铠,画着朱碧彪文,只留出两个眼珠子,都给与砍马大刀,站在阵前,专砍敌军马足,名叫铁人军,望去宛如神兵一般。铁人军由成功嫡系亲信左虎卫陈魁统辖,为的就是北上之后能大破满州八旗兵。倘若真要答应与广东太平军联兵,那势必就要重作部署,肯定会影响几月后的北上。
  其实和太平军使者见面时,成功便没有和太平军合兵共击济度的心思,当年李定国两攻广东时也曾数次派人来与他约兵,双方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如此拥明势力便能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南直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
  为了促成此事,李定国甚至希望李、郑能够连姻以求巩固盟谊,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屡屡不能成事。二次东征时,李定国抱了极大期望派使者致书郑成功,希望他能率兵来会师,结果成功正与清方“和议”,为防消息走漏竟然将使者稽留于厦门,拖了一段时间才派人回书。信中却对联兵之事模棱两可,也迟迟不动,致使李定国再次含恨退军。
  归根结底,成功不愿与李定国会师广东,却是因为当年隆武帝对成功知遇太深,使得成功对隆武帝早生士为知己者而死的信念。隆武帝死后,他拒绝承认肇庆的永历政权,直至后来绍武覆没,这才不得不在部下的劝告下接受永历册封。李定国是大西军出身,又是拥戴永历帝,虽两家会师能够尽取广东,但成功却是不愿从李定国,而是想自己独力行动,若能事成,则有望再拥唐王登基,使隆武帝能入大庙。
  成功如此心态,自然使得李定国对成功大失所望,在信中直指其虚君不愿奉永历天子的真实意图。太平军在广东同李定国一样,依旧是打着永历旗号,且成功又早为北上长江之役做了许久准备,故潘庚钟一番话便让他不再迟疑,拿定了主意。
  但中军甘辉却有不同意见,他道:“北上长江须要等到七月信风方能行,且是空国远征,一旦失败,便有全军覆没危险。便是不致如此,大军出征后,金厦亦有被清军再度进攻之危险,所以我认为倒不如和广东合兵共击济度大军,取潮州安置军民,再击达素,稳固闽中再图北上,这样大军北上就不复两岛有危。”
  “甘将军,你的眼光儿未免太近点了,清廷所以不攻金厦,就是怕滇、黔的牵制。如今孙可望降清,清廷已下令三路大军进攻贵州,晋王李定国势单力孤,如何能挡住清廷这十多万兵马?果滇黔削平,清廷便可全力来扑我们,区区两岛,岂能独全?现藩主统率貔貅,人据长江,截其粮道。他们自救不暇,哪里还有功夫攻两岛?”
  潘庚钟所言也是有理,眼下清军已经大举用兵西南,又有济度用兵广东,若郑军此时用兵长江,势必能截断清廷漕运,断江南粮饷,使这两路清军无有粮草供应,故虽未和太平军约兵共击济度,但也是达到了断清军后路的战略意图。便是西南那边暂不受影响,广东这边的济度却是要受直接影响的。再者,大军入长江,东南清军哪个不危,达素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选择攻打金厦,他只能调兵往金陵救援,他若不去,清廷也会砍了他脑袋。至于济度那边,反而因为太平军的存在而不得回援,说起来反是有利于郑军入江之战。
  “兵法有云,围魏救赵。藩主统大军入长江夺金陵,便是要替西南解围,此策,万不能因事耽搁延迟。”
  工官冯澄世直接参与了藩下十多万大军的军械准备,是坚定的北上派,不同意和广东合兵。
  “清廷大举用兵西南,又有济度用兵广东,这正是北上夺取金陵的大好时机……达素所部不足为虑,只需留万余兵马守金厦,达素便不敢来攻。现在金厦兵马云集,日费万金,上下皆知即将北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绝不能因事耽搁,自老其师。”
  户官郑泰是郑芝龙的堂侄,郑成功的堂兄,长期担任郑成功的户官,管理延平藩的财务及对外贸易,隆武帝时曾封郑泰为建平侯。出于钱粮考虑,郑泰也认为不当此时和太平军合兵,而当是按照既定部署准备北上。
  部下只甘辉一人同意和广东太平军约兵共击济度大军,郑成功没有再犹豫,见陈永华也没有开口反对,便对诸官道:“本藩以抗清为己任,在南为抗清,在北亦为抗清,相较广东而言,金陵意义更大,且有援应西南之效,故本藩不意与广东兴平约兵,然可提供其一些军械饷银,以助兴平坚守。”
  诸官都称好,陈永华虽另有想法,但见藩主决心已下,又想北上长江乃是他当初力主之事,故也未再开口相劝。甘辉很是失望,却也只能服从。
  郑成功没有再见徐应元,只叫刘国轩将军议结果告之于他,一听郑成功不愿出兵合击济度大军,徐应元听了只是一怔,但却没有什么失望之色,只是拿出一纸清单交给刘国轩,请求延平王能够照此清单给予太平军一些钱粮军械,太平军可出银购买。
  刘国轩将清单拿给成功,成功见上面多是些火器和药子,藩下尚多存货,便要刘国轩一一照办。


第428章 经略衙门
  大年初一,湖南长沙的五省经略衙门张灯结彩,却因早上开门时发现的一幅对联而失了喜气。
  经略衙门的主人洪承畴此刻正在呆呆的看着北京寄谕过来的敕谕,此敕谕内容无疑是给他当头一盆冷水,虽然敕谕没有剥夺洪承畴的五省经略之职,但却将入贵州三路大军的指挥权交予了信郡王多尼,这意味着洪承畴为之准备数年,好不容易因孙可望来降而能实施的“灭国之战”将没有他半点事,他这五省经略在这场大战中充当的角色只是粮草转运官。
  洪承畴的身后便是孙可望帮忙搭建的云贵地形图,上面早就标好了三路大军的进攻方向。
  按洪承畴的计划,右路由四川的吴三桂和李国翰统兵至保宁向南推进,占领重庆后便向贵州进军;中路则由宁南靖寇大将军罗托同固山额真济席哈将率军至常德,尔后会同洪承畴部左标提督李本深、右标提督张勇等部官兵一万六千名进占辰州,另由偏沅巡抚袁廓宇领总兵李茹春、王平、南一魁、陈德等部官兵一万一千名由宝庆进占武冈、新宁、城步等明军控制城池;左路则由从江宁来的征南将军赵布泰率军至武昌,然后到达湖南衡州和洪承畴标下的左路总兵张国柱部3000兵一起赴广西,会合定藩下提督线国安部兵八千余名,取道南丹州、那地州进入贵州。若一切顺利,三路大军将在贵州会合然后一起杀入云南。
  新到的敕谕除了明确入贵三路大军由信郡王多尼统一节制外,顺治还以委婉的语气表示信郡王大军至湖南后要看进攻贵州是否顺利,再决定多尼大军南下攻取云南的日期。另外则是特旨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