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303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303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令鼓励湘黔边境土人勇敢猎杀满州兵,以割取满州兵头颅从太平军这里换取丰盛的奖励。奖励有金银,有米面,有布匹,有铁器,更有猪羊肉,甚至还有女人用的胭脂水粉。可谓从货币到实物,无一不足。
  初期,猎头令只是针对投附太平军或被俘的土兵,且只限以满州鞑子首级。之所以如此规定,却是因为太平军在湘西的剿匪过程中获得了大量土兵,这些土兵有的是主动来投的土司带过来的,有的却是被俘虏过来的。
  太平军需要扩军,周士相也需要更多的士兵,但是有些土兵实在是不适合收编成为太平军。这倒不是说这些土兵不够身强力壮,不够勇敢,而是他们短期内实在是难以融入太平军这个集体中,或者说他们无法遵守太平军的军纪。而战争往往是拥有纪律的那一方获胜。
  对清战事,绝不是仅靠一些游击战,取巧战就能获胜,不谈将来,就是现在,太平军便正面临广西和湖南两个方向的战事。而这两个方向所发生的战斗,都主要以正面战场为主,或者说是以会战级别为主。因此,周士相没有足够时间消化这些无法遵守太平军军纪的土兵,但将这些拥有一定武力的土兵放归充为良民又太过浪费。他们中的很多人自成年以来干的就是杀人买卖,即便在那些土官手下,干的也是绑人杀人夺寨抢粮的勾当。换言之,他们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帮土匪,要是放回去很可能又重操旧业,成为太平军治下一股不稳定的力量。
  如果是汉人,周士相可以收纳他们,消化他们,但是这些土兵不行。思来想去,周士相觉得不能浪费这些“鸡肋”,所以他颁行了《猎满州头颅赏赐令》。
  土兵们对湘黔边境地形十分熟悉,一些人在深山老林中甚至可以用来去如飞形容。他们不适合大规模行动,但适合个体或小团体形动,因此周士相给了这些土兵两个选择,一是安置下去和汉人一样老实种田;二是去贵州边境活动,专门猎杀清军首级。其中满州兵首级一颗顶半片猪。若不要猪肉,则可获同等价值金银或米粮等物赏赐。同时明白告诉这些土兵,他们的行动并不受太平军指挥,因此若是战死太平军不予抚恤。但为了他们能够更好的猎杀满州兵,太平军可以提供他们一些必要武器,甚至还可以给予一些杀伤力较大的武器,如震天雷等。当然,震天雷因为太平军自身尚未能够做到量产,因此想要获得的话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如事后减一颗首级。
  周士相的这个命令一开始被一些部下质疑,认为土兵不足信,这些人没有胆量去袭击满州兵,放他们回去多半就会帮清军对付太平军。但事实却是猎头令宣布后,那些被认为不适合留在军中的土兵十分愿意靠此发家致富,没有人想着去帮没什么实惠给他们的清军,而是想着如何从这猎头令中捞一笔。
  正如周士相所想那样,土兵之所以不愿受太平军训练指挥,并不是因为他们太过无用,又或是不甘心,而是他们自由惯了,没办法像汉人那样接受钢铁般的纪律约束。哪怕那些曾经在土官手下干过的土兵亦是如此。
  在被裁撤下来时,土兵们很是担心,唯恐太平军会将他们坑杀,或发到哪里去做苦工,现在太平军却给他们一条既能展未自己勇敢,且能发财,由着自己行动的路子,他们自然是欢喜异常。于是四千多被裁下来的土兵只有少数人选择回家过太平日子,其余的或结伴,或孤身潜入贵州境内,或就在湖南边境活动。
  当然,周士相对这些土兵并不是没有后手,所有土兵的详细资料都造了册,他们留在太平军治下的家人都在具保书上签了字,若是该名土兵背水降清,反过头来对太平军不利,那么他们的家人不问男女老少都将被吊死。但若他们表现足够出色,能够猎取足够多的满州兵首级,那么他们的家人就可以获得在太平军中服役的正规新汉兵的待遇。
  三千多猎头土兵撒出去很快没了踪影,一连几天都毫无消息。湘黔边境实在太大,湖南境内土人多,贵州那边土人更多。
  周士相没有期望土兵们的猎头号行动能够立即收效,也不会一腔情愿的以为靠这些土兵就能遏制贵州清军的进攻,因此他的重心仍在组织湘黔防线上。广西那边,线国安已经围了柳州半个月,但是邵九公送来的消息表示,虽线部攻势甚猛,但柳州三面环江,只一面陆地相连,故在有水师相助的前提下,太平军攻守自如,兵员和粮食都可由水师输送,而线国安想攻破柳州大门,难度与登蜀道一般。事实上,线国安攻了柳州半个月,可除了损失数千兵马外一无所获。他想北上进攻桂林,可只要他有移兵迹象,城中的太平军又会出城咬住他,另外桂林方向太平军第五镇也是一支强敌,线国安没有必胜把握。撤兵,显然是不可能的,不是线国安自己不想撤,而是多尼不让他撤。
  柳州会战的基调便是牵制线国安部,只要线国安在柳州无法腾出手北进,会战目的便算达到。
  周士相没有从湖南抽军增援柳州,因为贵州清军在平郡王罗可铎的指挥下已经攻占了平溪驿。并且有消息表明,云南又有一部清军正在往贵州回返,他们很可能会攻打湘黔边境的另一处要道——湖南通道。
  罗可铎部攻占平溪驿后,便再未有所寸进,因为他没有办法攻破太平军依道而筑的防线。


第562章 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土人要换种
  罗可铎从没见过太平军的土木工事,济度倒是见过,不过死了。和明朝在辽东修建的卫堡防线不同,太平军所建的碉堡岗楼只以地利为主,且不为推进,只为防守。说起来,这种土木工事放在北方平原地带,也就是个死靶子,只要清军断了这些防线的粮草,防线修得再坚固也没用,不用清军打,防线里的太平军自个也会崩溃。不崩溃也得饿死,那粮食再多,总有吃完的一天吧。
  可这是在湘黔边境,多山的湘黔边境,进出就那么屈指可数几条路的湘黔边境!所以罗可铎没有别的选择,要么就是拿人命硬填一眼望不到头的太平军工事,要么就是另想他法。
  攻打平溪驿的战事倒也算利,正蓝旗一个佐领就轻松拿下了这处要道,而太平军可以用望风而逃来形容。
  轻而易举就拿下要地的平郡王很是高兴,趾高气扬的在满兵欢呼声中纵马奔入平溪驿,准备发动更大的攻势,赚取更大的功劳,但他很快就笑不出来,那脸上的神情和去年在潮惠的简亲王济度一样黑的厉害。
  “南蛮子太狡猾!”
  扎喀实在是想不出除了“狡猾”以外,还能有什么词语可以形容广东明军。
  南蛮子是太狡猾,且心黑手辣,清军眼前的这道防线,可以说一尺地面下就有一具尸体。
  苏纳在靖州修防线,活活累死四千多降兵和民夫。而沅州这道防线,死的人却有两万多。
  周士相也不想死这么多人,可这个时代的土木工事完全靠人力,没有任何机械可以使用,再加上这条入黔官道很多地方都是石基路面,使得想要破坏它十分困难。
  工期短,时间紧,周士相只能拿人命硬填这道防线。长达一个月的工期,据军部那些主持修建的参谋们统计,大致有一万三千名土人和九千多汉人降兵和民夫累死在这条只有三十二里长的官道上。
  可以说,这是一条以尸骸铺就的防线,是一条沾满汉土人民鲜血的防线。高强度的修建工作不仅累死数以万计的性命,更接连爆发土人和民夫的反抗。在数次镇压中,又有两千余汉土百姓被杀。
  有关沅州防线修建过程中的具体详情和死亡数字,被周士相下令封档,但严禁销毁。
  反清,是汉民族对满州的抗争,牺牲再所难免。正如清军以屠城威逼汉人放弃反抗,以达成所谓屠杀是为汉人好的目的一样。在太平军的抗清斗争中,同样也有无数汉人被牺牲掉。而他们的牺牲只为一件事,那便是埋葬满州一族。
  世上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反清,对周士相而言是对,是最正确的事;而对于那些因为反清而被牺牲的人而言,恐怕就是错。
  对与错,从来不是周士相所考虑的,他只知道,如果他不反抗,他就无法为自己的父母报仇;如果他不反抗,汉人就将做那满州人的两百多年的奴隶;如果他不反抗,后世子孙将以大清为荣。
  所以他必须反抗,哪怕他的反抗事实上让在战乱中好不容易活下来的同胞死的更多。
  不反抗,活下去的人会更多;反抗,却让本来能活下去的人死了。
  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发生着。事实上,湖南的汉人因为太平军的到来,受的苦难比清军在时还要多。很多汉人现在并不想成为什么大明子民,恢复汉家衣冠,而是在想着大清兵快点来解救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平军在湖南执行了周士相的“抽血”战略。
  何谓抽血?
  抽湖南汉人的血,供养湘黔边境的太平军。
  抽湖南汉人的血,封堵云贵清军。
  血是什么?
  钱和粮食,以及生产物资、鸡鸭鱼肉……甚至是生命。
  ……
  罗可铎试探性的向着北面的太平军防线发起了进攻,结果一佐领兵还没接近对方的岗楼,炮声就响了起来,紧接着是铳声。满兵们倒是奋勇,几轮箭雨,看得就叫人心惊,可那羽箭除了射在壕沟后的太平军碉堡上发出“咣当”声,一点效果也不起。
  太平军根本不露头,他们就跟乌龟一样缩在碉堡里。满兵要是近了,他们就开炮开铳,不来,他们就等。壕沟也挖的吓人,既宽又深,一道道的,每隔几十步就有一道,里面要么就是插满削尖了的树枝,要么就是灌满水。人马掉进去,要么被活活剌死,要么就是活活溺死。没有生还的可能,因为壕沟的沟壁被太平军削得很是光滑,连个搭把手的地方都没有。
  这仗,怎么打?
  这路,要怎么过?
  满兵上下面面相觑。
  想过去倒也不是非要走这被太平军搞得跟乌龟壳似的官道,可以绕路取小道。但那小道马走不得,人过的话最宽处也顶多只能行两人,狭处一个人走都费劲。要命的是,太平军显然将周围的地形都摸了一遍,但凡是小道的地方,四周树木都砍得精光,从上至下一眼扫过,毫无死角。更在险要处修了碉堡和岗楼,无法修碉堡的地方也堆满了石头和滚木,驻上十几个兵就能起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且就算清军能从小路过去,可太平军的防线沿着这条入黔官道修了几十里长,又是分区负责,清军突破了一处还有另一处,一层又一层,绵绵不决,又哪里有哪么多小路可以走,就是走小路,你又能过去多少兵。人少了,不顶事,转眼就能被太平军包了,人多了,更没用,你压根过不去!
  罗可铎空有一身力气无处使,空有一肚子火没处发。领路的汉军向导告诉了平郡王还有一处可以过大军。平郡王闻言大喜,问过之后却是甩手给了那汉军向导一个巴掌。
  这一巴掌平郡王真是往死里打的,打的那汉军牙齿都掉了几个。
  平郡王为何这么生气?
  因为那汉军说的地方是十万大山!
  ……
  清军在平溪驿寸步难进时,那些为了赏金而潜过来的土兵开始了他们的冒险致富之旅。
  这些个土兵要是集合起来作为一支军队使用,甚至都打不过清军的营兵,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行军打仗,他们只知道一窝蜂冲,然后一窝蜂跑。这种乌合之众有个屁用,要是有用,也不会被称为土人了。
  但是这些土兵作为个体成为清军敌人时,他们却成了清军最大的恶梦。
  在清军顿在平溪驿进退两难时,那些派出去探路或者打粮的小股人马不断遭到袭击。甚至夜里都会有敌兵偷偷潜进营中抹掉巡夜士兵的脖子,然后割走他们的脑袋。
  在接连八十多个满兵被割走脑袋后,罗可驿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立刻派兵四下搜寻,并在军营附近清除树林,以防止有敌兵潜入。夜晚的岗哨也加倍,巡逻队不定期的来回防备。如此种种措施下,袭击的敌兵倒是不再潜入军营。
  但随后,罗可驿便发现那些袭击己方的小股敌兵将目标瞄准了他派往贵阳的联络兵,以及后方各驿站的守兵、运送粮草的辅兵。
  损失越来越大,最多的一天竟有17名满兵被杀,十几车粮食被抢。
  罗可铎怒了,开始了反击。清军大规模四出,对官道及驿站两侧山区进行扫荡,各关卡要道增兵驻守。结果倒让他平郡王满意,连日的反击很有成果,捕杀了两百多意欲袭击大清兵的土人。
  从土人俘虏口中,平郡王和满兵高层第一次听说了广东明军颁行的《猎满州头颅赏赐令》,且知道他们的首级可以从广东明军那里换来半片肥猪或等值物品。
  据那些土人交待,广东明军给满州兵开出的价码是一样的,并不分官衔,这意味着罗可铎这个堂堂满州郡王的脑袋也不过只值半片猪肉。
  这让罗可铎暴跳如雷。
  然而好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清军再次发现有土人袭击他们,且人数越来越多,有些军驿甚至遭到数百土人同时袭击。
  一时间,湘黔边境的土人好像都出动了,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在夜色中收割清军首级。起先只是单纯袭击满州兵,后来则是连绿营兵也一起袭击。
  清军疲于这种层出不穷的小规模袭击,但慢慢的清军也总结出了遭土人袭击的经验。罗可铎下令抽调来的贵州绿营兵入山进剿,并威抚并用,吸引一些土人来投,从而能以汉制土,以土制土。
  在这一方针下,湘黔边境袭击清军的土人数量开始减少,被清军捕杀的土人也变的更多。但自始至终,清军都无法越过北线。
  战争的主动权被充当乌龟的周士相牢牢掌握着,他在等待最佳的出击时机。
  ……
  贵州境内土人袭击清军的高潮是由那些贵州土人引起的,而让贵州土人冒着性命危险下山袭击清军,则是因为他们眼红了。
  看到湖南那边过来的土兵靠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