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394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394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索尼刚才就在想这事了,当下就道:“奴才以为郑森经江宁大败,已经无有从前意气,又攻崇明不得,其部军心定然焕散,故而请降议和之事八成可信。”说完,看了眼一直没吭声的鳌拜,又道:“这是奴才的愚见,到底是否要和郑森议和,还得主子自己拿主意。”
  巴哈纳也说了自己的意见,和索尼的看法相同,认为这是一个招降郑军的好机会,朝廷可以答应和谈之事。
  顺治沉吟片刻,拿定了主意,却是不许和谈,他十分坚定的说道:“除非郑森所部剃发易服,郑森其人往京师居住,否则朕断不与他和谈!”
  “主子英明!”
  一直没开口的鳌拜听到主子果断拒绝和郑森和谈,顿时由衷赞叹一声。
  鳌拜是坚绝反对和郑森和谈的,那郑森在南京吃了这等大败仗,大清还要与他议和,封他做海澄公又或什么公,再许他一省或数府之地养兵,那真是太便宜他了。再者,对个败将都如此安抚,那岂不是让自家将士心寒,叫那些对大清不满,图谋不轨的人都起来造大清的反么?反正打不过就请降,大清依旧高官厚禄相待,一点亏也不失,这种好事哪里去寻?又何乐而不为?
  倘若天下已经一统,就只海寇祸乱,那鳌拜倒也能接受招抚郑森,左右大清也没有水师可制服这个老对头。可眼下局面郑森是在江南大败,两广的粤匪却大举北上江西,真乃应了满州老话,东头驱了鹰,西头来了狼。所以朝廷万万不能和郑森和谈,更加不能给郑森什么高官厚禄,而是要坚决打击,这样才能叫那些蠢蠢欲动之人晓得朝廷的法度,晓得大清兵的厉害,这样就没人再敢造大清的反,更没人敢和贼寇私通。
  前番海寇大举入江,江南两岸数十州府县城都响应归附之事,可是让鳌拜恨的咬牙的,他已经有了腹案,只待彻底收复江南,击败粤匪,便请皇上下旨清查江南通敌官绅,掀几场大狱,这样不仅可以打击那些心怀故明的官绅,更可以抄没他们的家财填充国库,解决因连年用兵导致国库空虚的大麻烦。
  主子不许和郑森和谈,索尼自是识趣,忙改了话风,称道:“主子英明,奴才先前倒是愚钝了,没看出来那郑贼分明使的是缓兵之计,他是想借和谈的幌子拖延呢。”
  闻言,鳌拜暗哼一声,这索尼真是无耻滑头的很,刚才你怎么不说那郑大木是使缓兵之计。
  “主子,奴才以为郑军打不下崇明,又不肯走,反弄什么请降议和,怕是想接应上游的浙寇张煌言部。”
  鳌拜一针见血,指出了郑军在崇明不走的根本原因。索尼没有反对鳌拜这个判断,因为他也觉得当是如此。
  巴哈纳笑了起来:“皇上,若郑森是打的这个主意,那他多半是失策了。郎廷佐奏称已派管效忠领兵八千沿苏松收复失地,又派督标汉军并驻防八旗捕杀浙寇。据闻浙寇在铜陵自行瓦解,张煌言率残部弃船上岸逃往英霍山区,故只要官兵合剿,多设关卡盘查,多于显要处贴榜缉拿,那张煌言是万万逃不走的。”
  顺治也笑了起来,他吩咐巴哈纳道:“你拟旨,叫郎廷佐多派兵马搜捕张煌言,绝不能让其走脱。想朕自登基以来,闽浙海寇总是搅得朕不得安宁,眼下闽寇大败,浙寇又穷于上游不得走脱,正是一举歼灭他们的好机会。断了浙寇,剩下一个闽寇就好办的多。没了闽浙海寇牵制,朕有十足把握消灭那贼秀才。”
  巴哈纳忙应了,又禀道:“皇上,臣闻马逢知在海匪进犯江宁之时,竟不奉总督郎廷佐之令率军赴援江宁,足见其存观望之心。今又不率部与海匪死战,反代其请降议和,其心可诛,臣请即逮治于他,并令抚、按严究其党羽!”
  索尼和鳌拜一惊,马逢知拥兵数千,乃江南除了梁化凤、管效忠所部又一支精兵,这会又替大清在崇明抵御海寇,如何能下旨捕杀,万一激反于他如何得了?便是要捕,也当在海寇彻底退军再说,这当口万万做不得这事。
  二人正要劝阻此事,却见主子已经咬牙切齿,恨声说道:“前番苏松巡按马腾升疏报,也说马逢知通海匪,于贼来拥兵不动。其在苏松任职,苏、松两府之民便受其鱼肉侵凌、倾家绝命者指不胜屈。哼,朕先前倒不大信,现在看来当是如此,要不然他马逢知焉敢替郑贼请降议和?便是无有此事,单一不奉令入援江宁,朕也要杀了他!”
  索尼和鳌拜被主子这厉色吓得不敢劝阻,可没想主子要办的人更多。
  “除了马逢知,江宁巡抚蒋国柱、提督管效忠等官将都要惩治,尤其是那管效忠,朕的四千满州大兵于他手中阵丧,若不办他,朕何以面对满州国人!着蒋国柱免死革职,与本王下为奴;管效忠免死,革提督并世职,鞭一百,发包衣下辛者库为奴,家财俱籍没。另协领费雅住巴图鲁、札尔布巴图鲁俱革世职立绞籍没,牛录章京当都、巴尤布达什俱革职立绞籍没……”


第728章 岳乐干的好事
  “主子,万万不可啊!”
  索尼和鳌拜骇得魂都要飞了,管效忠和马逢知手中有一万多兵,眼下一个带兵收复失地以求将功赎罪;一个则在崇明抵御海匪,以向大清彰显忠心。这当口顺治却要下旨抓捕他二人,可是昏得不能昏的一招臭棋,后果不堪设想,要知道那郑森的大军可没走呢!
  索尼不担心管效忠会反,他若要反早就反了,因为管效忠的家眷都在京师,可马逢知早在年初就请了恩旨将家眷接到了苏松,没有了家眷的后顾之忧,真要知道朝廷要杀他,他还能跟之前一样观望,还能不反?
  便是马逢知不敢举旗造反,可他只要将崇明让出来,使海匪在海口扎下根来,便如一根尖剌插在江南,这江南战事便永远结束不了!江南一日不平,大清便一日收不上钱粮。没了江南的钱粮赋税,大清又拿什么去对付北上的粤匪,国库眼下可是空空如也,比之前明崇祯差不了多少!
  江南现在需要的快速安定,需要的是尽快恢复秩序,需要的是马上能收上来的钱粮赋税,所以索尼主张对江南要安抚,那些通海贼的官绅暂时可以放过他们,等日后再与他们算帐。可主子开口就要捕杀手握重兵的管效忠和马逢知,这事弄得不好就会激起大变,让江南糜烂的局面继续下去,这是索尼最不愿意发生的事。
  鳌拜是两个都担心,管效忠眼下之所以积极率兵收复失地,无非是想将功赎罪,换取朝廷的宽大处置,可主子一个发包衣下辛者库为奴便注定管效忠的结局比死都不堪,到时不但世世代代男丁为奴,其妻女更是沦为旗下的泄欲工具,这等耻辱他管效忠真能受得了?
  管效忠是悍将,虽然他在瓜州和镇将吃了败仗,可这人依旧是能打的。江宁之战固然是梁化凤抢了头功,可要没有管效忠的配合,梁化凤能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使功不如使过,管效忠虽有阵丧四千满州子弟的大罪,可毕竟是守住了江宁,击退了海匪,且自始至终未露降意,可见其对大清的忠心。鳌拜认为当赦免管效忠,给他一个机会,而不是给予重惩,因为眼下汉军旗对大清很重要,可以说自太祖起事以来,大清还从未如现在这般依赖汉军。
  这两年,鳌拜一直在算帐,算人命帐。自广东粤匪太平寇崛起以来,满州子弟阵亡的太多。先是哈哈木在广州葬送了2400余满州子弟;接着又是济度在惠州葬送了2000多满州子弟;紧随其后的磨盘山之战又葬送了3000多满州子弟;罗托在广西又葬送了1000多满州子弟;一月前的镇江之战,4000多满州子弟命丧黄泉。这几战,满州子弟阵亡将近万余五千,而蒙军和汉军的阵亡更是翻了数倍。
  伤亡实在太大,大到满州八旗已经不能承受,眼下除了在云南的两万满蒙子弟,便是随顺治御驾亲征的这一万满州子弟和两万蒙军了,除此之外,大清再无一处能够调集千人以上的满蒙兵将出来。形势很危险,非常的危险,倘若满州子弟再如此伤亡下去,这大清便不再是满州的大清!
  鳌拜很清醒,虽然满州上下都说他鳌拜是粗人,是武夫,可他却比任何人都会算帐。
  早前范文程上书顺治,说要给汉军大规模抬旗,虽说顺治没答应这事,可鳌拜却一直记着这事,认为范文程这个办法好,可以缓解满州八旗兵力不足的问题。他认为那些汉军一旦抬入了满州八旗,那便就是满州人,不必担心这些汉军会断了满州的根本。只要大清依旧保持以满制蒙汉,保持满州八旗的特权,那满州永远是满州。
  鳌拜断定便是现在抬上几万汉军入满州八旗,这些汉军不但自个会为满州效死力,以满州人自居,子子孙孙也将以满州自居,甚至他们还会以起满州姓名为荣,将死去的汉人祖宗也给编到满州去。有这看法的鳌拜自然重视汉军,也赏识那些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的汉军将领,管效忠便是他很欣赏的一员战将,鳌拜还是愿意保下他的。
  鳌拜跪在顺治面前猛磕头,将现在捕拿管效忠和马逢知的后果说与主子听,指出这些人眼下对大清十分重要,请求主子能稍忍怒火,待江南彻底平定之后再对他们进行惩治。有这个缓冲,鳌拜相信到时候自己是可以为管效忠脱罪的。
  索尼也是放下和鳌拜的不和,劝说主子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巴哈纳先前没觉得捕杀管、马二人有何不妥,但听两位内大臣一说,也知道这事有些操之过急了,忙也跪下劝阻。
  顺治却听不进奴才们的劝,只想把通贼的马逢知和连遭败绩,阵丧他四千满州子弟的管效忠擒拿,要不然心中恶气实在难泄。当初得报海匪十几万大军兵进长江,围了南京城时,顺治吓得险些要借口爱妃董鄂病情加重回北京去,要不是面子实在放不下,恐怕这会他就不在济宁,而是在紫禁城中了。便是他没有当场吓得缩回去,可再此之后长达大半月时间,他以大军未集齐,地方粮草输草不济等借口放缓南下速度,虽说臣子们没人敢点破皇帝这是在害怕,但顺治自个却是心中有数的,因此他越发恼恨管效忠和马逢知,若不是这两人,他何以如此丢人。
  见主子执意要办,鳌拜没有办法,便道:“那主子不如下道手诏给管效忠,让他去抓马逢知。然后再下道手诏给梁化凤,让他等管效忠解决了马逢知之后再寻机会把管效忠和蒋国柱抓起来,如此就不怕了。”
  索尼和巴哈纳也附和鳌拜的意思,这个法子虽然还有风险,但却是最为妥当的了。
  “如此也好。”
  顺治思来想去,点了点头,随口吩咐巴哈纳:“拟旨,梁化凤破贼有功,授世职三等阿达哈哈番,加太子太保、左都督,迁升苏松提督,赐金甲、貂裘。”
  “喳!”
  巴哈纳应下便要去拟旨,人还未出大帐,一等侍卫费扬古就急喘吁吁的奔了进来,大声叫道:“皇上,广东提督唐三水紧急奏报,南昌陷落,巡抚张朝璘、左布政佟凤彩等殉国,江西全省已叫粤匪尽占!”
  “什么?江西丢了!”
  顺治大惊,接过急报看后,面沉如水,半响将那急报重重拍在御桌之上,怒道:“岳乐干的好事!”


第729章 怎的连官兵也杀了!
  崇明,郑军已经围了十三天。
  从南京一路退到海口后,郑成功决定重新夺回崇明岛,然后将军中家属安置在这里,如此便能腾出手来与清军再决胜负。南京城下家属随军的惨痛教训,郑成功不能再犯第二次了。攻岛之前,郑成功命人上岛劝降,可岛上的清军已经知道郑军在南京城下大败,因此据城顽抗。
  做了两天准备后,郑成功命右武卫周全斌攻崇明西门,宣毅后镇吴豪攻北门,正兵镇韩英攻东北角,后冲镇攻西南角,他亲自督战。清军游击刘国玉、仝光英、王龙、陈定等拼死顽抗,郑军进展不利。正兵镇韩英和监督王起俸奋勇攻城,都被清军火铳击伤,不久就伤重而死。
  迟迟拿不下崇明岛,士气本就不振的郑军越发低迷,军中上下人人都只盼藩主下令撤军回到金厦,没有人再愿意在江南多呆半刻。郑成功却不甘心,一方面派人去同马逢知说他愿向清廷请降议和,以此麻痹清军;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为音讯全无的浙军争取时间。此时郑成功已经后悔不应该放弃镇江一路撤退,否则也不致张煌言和浙军孤军无援,难以突破江防冲出来。
  27日,有消息传来,清江南提督管效忠带着几千兵从南京一路东下,已经到达苏州府。不过因为畏惧郑军庞大的水师,管效忠不敢增援崇明岛,只让马逢知承担崇明的防务。管效忠不敢来,郑成功却不敢冒险,南京城下那一仗,固然败在他轻信了郎廷佐和管效忠的谎言、败在了他没有约束军纪,任余新他们胡来,但归根结底,清军的冒险出击才是致使郑军大败的最主要原因。所以郑成功担心管效忠还会铤而走险偷渡出击,那样的话以郑军现在的状况,恐怕又是一场大败。
  马逢知那边迟迟没有回音,想来是清廷不信郑成功有意和他们和谈,马部主力也是蠢蠢欲动,海面上清军的哨探船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参军陈永华判断马逢知已经彻底倒向清廷,准备全力和郑军一战,以此来洗清自己前阵的不作为。
  军无战意,人人盼归,大将周全斌等人天天劝说藩主撤军,郑成功终是决定放弃攻打崇明,撤回金厦。不过考虑到为浙军争取多一分撤下来的机会,他没有下令全军撤退,而是命分批撤退。家属和前军先行,中军和后军再行。如此也算是牵制了江南清军,为张尚书那边尽最后的人事了。
  深夜的崇明海面,浪花一阵阵的击打在船身上。天空乌云密布,不见半点星辰。
  在参军陈永华的陪伴下,郑成功走到甲板之上远望大陆,神色无比复杂。岸上清军营盘发出忽隐忽现的火光,海面上也是处处亮光,却是郑军船队悬挂的灯笼在随风飘动。
  远处,有哭声透过海风传来,那是郑军家眷在哭泣战死于南京城下和崇明岛上的丈夫和儿子。
  哭声让郑成功鼻子发酸,他觉得自己对不住这些家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