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431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431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座新坟之上,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刘黄氏玉兰之墓”。
  刘文远呆呆的站在坟前,邻居看着直叹息,上前帮忙将纸钱烧了,将刘文远硬拖上车回了城。
  人死不能复生。
  活人依旧要活下去,哪怕痛苦的活,也依旧要活下去。
  ……
  城中,周士相与年近八旬的钱谦益相谈得甚是融洽。
  早在两年前,周士相便让张安派人到江南联络复明人士,而钱谦益作为江南复明人士之首,自是重点联络对象。只是那时太平军虽崛起于广东,但却仍限于广东一省,加上距离过远,所以钱谦益并未对广东过于重视,而是将精力用在了和金厦的联络上。
  后来即便是知道广东阵斩清简亲王济度,又克复广西、湖南,声势远较当年孙可望、李定国来得要大,钱谦益对于太平军的重视依旧是不及对金厦郑军。经他联络的江南复明人士暗中提供的钱粮资源也大多用在了郑军和浙军身上。
  之所以如此,主要便是因为太平军离江南太远,江南士绅力有不及,而金厦的郑军却随时都能入江,实力不比太平军弱,故江南复明人士不可能舍近求远。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延平王郑森是钱谦益的学生,其表字大木便是钱谦益所取,因此从亲近上来说,钱谦益也是更倾向于他的学生,而非一个从未听说,从未谋面的秀才。
  钱谦益本是要去南都的,只因听说太平军自镇江发兵攻打梁化凤,故而意识到太平军必然会用兵苏州。而常熟离苏州不远,一旦苏州光复,他可以立时赶来,因此便一直在家等侯苏州光复的消息。
  钱谦益对太平军收复苏州很有信心,他对河东君柳如是断言,梁化凤和管效忠二人不合,难以齐心,必然败事。果然,被他料中,只是钱谦益以为太平军是血战攻克困守待毙的管效忠,却没想到竟是不损一兵一卒就进了城。
  因天下大雪,钱谦益又年近八旬,所以河东君柳如是不同意丈夫冒雪来苏州城,可钱谦益却是听说此次领军攻克苏州的是粤国公周士相本人,故执意要前来,为此大发脾气。柳如是劝不过他,只好命家人备了马车,陪他一起来苏州。军情司那边一直有人在钱府,当下就将消息发了回来,并一路护送。
  军情司在江南这边的人都知道大帅对这位老宗伯十分看重,说不定还要大用,哪里敢让这位老宗伯出事。
  周士相得报后,他是亲自到城门接的钱谦益,并没有因为钱谦益之前对广东的冷淡而怠慢于他。在他看来,钱谦益虽于弘光年间有降清劣迹,但其后十多年来始终坚持秘密反清复明,蹲过三次清朝的大牢,散尽家财,以致死后其妻柳如是被钱氏家族逼索,气愤之下投缳自尽。故不论这位老人当年有何不堪,他的余生总是为此偿还了,这比在北京替满清修《明史》的那帮东林徒子徒孙,比在各省替清朝镇压明军的汉官们强得太多,太多。
  人无完人,金无赤金。
  明清相争这十七年来,有太多如钱谦益一般先行降清,后又幡然悔悟,用生命书写复明篇章的人物。
  周士相认为钱谦益值得尊重,至少当初领衔开南京城门的并不是他,而且他要比李成栋、金声恒、王得仁、姜镶等人要好,他没有双手沾满累累汉人鲜血。
  ……
  “老宗伯!”
  见到钱谦益后,周士相执的是晚生弟子礼,丝毫不摆国公大帅架子。除他之外,在苏州的高级将领全都前来迎接,蒋国柱这个新任江苏巡抚也带着一块投降的知府阎绍庆执据下礼。
  钱谦益原是有些忐忑,害怕周士相会因为他在弘光年间的降清劣迹而轻视于他,但见年轻的国公领着部下们如此隆重待他,心中很是激动。柳如是扶他下车时,能够感觉到夫君双手正在颤抖。
  钱谦益激动的扶起周士相,待心情稍稍平复后,他为周士相介绍了柳如是。
  周士相看着传闻中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很是感慨,岁月沧桑,如今他看到的不是什么花魁,不是什么八艳,而是一个鬓角已经发白的妇人,一个始终追随丈夫坚持复明的女中英豪!
  “河东君!”
  周士相充满敬意的称呼柳如是。他没有称“钱夫人”,因为蒋国柱事先告诉过他,柳如是这人是巾帼枭雄,颇有男儿风,故从来不喜别人叫她“钱夫人”,而喜外人称她“河东君”。
  一声“河东君”,听得柳如是先是怔了一怔,旋即有些高兴。她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个还未及而立之年的青年国公。
  周士相又为钱谦益介绍一干部下,诸将都是上前行礼,待蒋国柱和阎绍庆也来行礼时,钱谦益难免愣了下,但旋即明白,这二人定是降了粤国公的。
  此时风大,钱谦益八旬老人,如何能在城门久呆。周士相请钱谦益夫妇上车,亲自策马在前领路。这举动,更是让钱谦益坚信自己没有来错。
  如此郑重对待钱谦益,除敬其壮举外,周士相亦是有利用之心。他需要借助钱谦益的名望来稳定江南士绅之心,这与他用蒋国柱着手后面兴大狱对付这帮人其实并不冲突,因为,眼下,稳定江南局面是首重。


第808章 将军何忍!
  周士相设宴盛情款待钱谦益与柳如是夫妻。
  明时女子不得上席,柳如是执礼不坐,周士相坚请,钱谦益洒脱一笑,携夫人之手入席坐之。
  席面是苏州知府阎绍庆精心操办,考虑到钱谦益年迈,以素为主,无甚大荤,但道道都是名菜,别具匠心。
  席毕,奉茶,双方步入正题。
  周士相先是盛赞钱谦益在江南坚持反清之举,最后相请钱谦益任职于唐王政权。他明确表示,只待监国至南京,便上请监国委老宗伯为三孤太傅之职。
  如何安排钱谦益,之前周士相颇是棘手,因要借助钱的名望安定江南,故必要高官厚禄奉之,使其能为所用。然又不能真委以实职,为日后埋下隐患,故在桂永智的建议下,决定以三公太傅任之。
  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三职的合称,正一品。国朝设立初年,三公负责协助皇帝处理重要国事政务,职位至重。洪武三年,太祖皇帝授李善长为太师、徐达为太傅、常遇春为太保。建文年间,三公职位被撤。永历年间,成祖皇帝恢复三公职位,但无实授。宣德三年,宣宗皇帝授英国公张辅为太师,沐晟为太傅,陈懋为太保,当时三公官职,几乎为专授。然自宣德、正统年间以后,三公成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职位尊崇,却无实权。
  万历以后,只张居正一人在万历十年得加太师之职,除此,再无一人可得三公。尔今,周士相却要为自己向监国请封太傅,钱谦益便是涵养再高,也是有些坐不住了,连说自己无功,何敢得授太傅。
  周士相却坚称必要为钱谦益请太傅之职,蒋国柱在边上亦道老宗伯乃文坛之首,天下文心,这太傅之职又如何不能得。
  钱谦益感慨,便也不推辞,转而向周士相推举两人。一人为顾炎武,一人为黄宗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闻顾炎武名,周士相动容。
  钱谦益称顾炎武有大材,弘光年间清军南下,江南血雨腥风,顾炎武和挚友归庄、吴其沆等人投笔从戎,参加了佥都御史王永柞为首的一支义军。然义军为乌合之众,不敌气焰正炽的八旗精锐,攻进苏州遇伏而溃。顾炎武潜回昆山,又与杨永言、归庄等守城拒敌;不数日昆山失守,死难者多达4万,吴其沆战死,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本人则因城破之前已往语濂径而侥幸得免。
  数日后,顾炎武嗣母王氏闻变,绝食殉国,临终嘱咐炎武,道:“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
  国仇家恨!
  甲申十万男儿齐解兵,不及江南一老妇!
  ……
  周士相问顾炎武现在何处,钱谦益道他现不在江南,而是去了北方考察北中国山川形势,同时也是避祸,因为清廷正下旨捕拿于他。
  钱谦益向周士相推举顾炎武,周士相不知内情,边上蒋国柱却是十分佩服。为何?因为当年顾炎武可是把这位老宗伯弄得十分尴尬。
  顺治十二年的时候,顾炎武从外地回到家乡昆山。不想,他家世仆陆恩因见顾家日益没落,顾炎武又久出不归,于是背叛主人,投靠叶方恒,两人图谋以“通海”的罪名控告顾炎武,置他于之死地。顾炎武秘密处决陆恩,叶方恒却与陆恩女婿勾结,将顾炎武绑架关押,并迫胁顾炎武,令其自裁。所幸顾炎武好友路泽博与松江兵备使者有旧,代为说项,顾炎武一案才得以移交松江府审理,最后,以“杀有罪奴”的罪名结案。
  当时事情危急之际,顾的好友归庄向钱谦益求援。钱谦益是文坛领袖,又致力于秘密反清,不忍顾炎武被害,于是对归庄说如果顾炎武是他的门生,他便可以出来替他说话。
  归庄不愿失去钱谦益这一强有力奥援,虽然明知顾炎武不会同意,还是代顾炎武拜谦益为师。顾炎武知道后,急忙叫人去索回归庄代书的门生帖子,钱谦益却不肯给。顾炎武便自写告白一纸,声明自己从未列于钱谦益门墙,托人在通衢大道上四处张贴。弄得谦益大为尴尬,解嘲道:“宁人忒性急。”
  知道有这一出内情的蒋国柱,自是对钱谦益推举顾炎武感到钦佩,换他,断然做不出。
  周士相又问黄宗羲是何人。钱谦益简短告知,黄宗羲是余姚人,其于弘光国难时变卖家产召集家乡集黄竹浦600余青壮年起兵抗清,被鲁王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因力量悬殊义军兵败,清军占领绍兴后,黄领残部入四明山,驻杖锡寺结寨固守,后因其外出时部下扰民,寨被山民毁而潜居家中,又因清廷缉拿,避居化安山。后朝鲁王,升左副都御史,与阮美、冯京第出使日本乞兵,渡海至长崎岛、萨斯玛岛,未成而归。遂返家隐居,遭清廷三次通缉,仍捎鲁王密信联络金华诸地义军,派人入海向鲁王报清军将攻舟山之警。这几年,钱谦益也是和黄多有联络。
  “既是老宗伯所举之人,士相必当请监国用之。”
  周士相欣然表态,这二人将来一定会用。钱谦益见状,亦是心慰。言谈中,桂永智得周士相授意,暗示唐王至南京后便要祭孝陵,登大宝,然唐王却仁义,心系南巡的天子,恐不愿担这天下重担。
  “大位,有功社稷者坐之,此时南都新下,正是需唐王登大宝定人心,振人心之时,唐王如何能辞?”
  钱谦益对于拥桂拥唐并无意见,他知江南士绅对于拥立哪个皇帝都无意见,他们只要明朝能够恢复便可,故而究竟是朱家哪个子孙来当皇帝,对江南士绅而言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
  钱谦益更知周士相为他请太傅,自是有借用他之处,他也乐意投桃报李,故当即表示愿以老迈之躯代江南士绅请唐王登基。
  见钱谦益答应下来,周士相心下大喜。说道眼下天寒地冻,老宗伯年迈,不妨在苏州呆上几日,他且先回南京安排诸项事宜,只待唐王一至,老宗伯便去南都也不迟。钱谦益却执意随周士相一起去南京,不得已,周士相只好命人在钱谦益的马车中安上暖炉,使老人家不受寒气。柳如是跟出来的目的便是照顾夫君,此时亦不会独留苏州。
  周士相原想明日再启程回南京,可军情司却送来密报,镇守江西的蒋和听说监国要经江西去南京后,似是想搞事情。这消息让周士相又急又气,因担心蒋秃子真干出什么大逆不道之事,他也只能立即启程回南京。
  车马行至城门时,却见不少女子在哭哭啼啼,引得不少百姓围观。
  钱谦益和柳如是在马车上听到动静,掀帘来看,不知发生何事。柳如是心有一沉,担心太平军是在城中掳掠妇人。
  周士相亦是奇怪,命人去问发生何事。回报却说这些女子都是清军掳来的苏州民女,太平军将她们放出后,却不得家人收留,逐她们出家,这才在城门这里哭啼。
  周士相眉头微皱,他不是已经吩咐裘国良将无家可归的女人配于降兵为妻,如何却在此地哭闹,又恰逢钱谦益,这不是存心要他这粤国公好看么。
  周士相命将裘国良叫来,对方已知大帅车驾至,再见那些女人,自是明白发生什么事,害怕大帅治罪于他,忙将原由说出。
  原来他是按大帅吩咐将那些可怜女人送回家,家不在苏州的昨日就使人专程护送回去了,而这些女人因为家就在苏州城中,又是其家人领回,在营中并未有什么事,故便任人领回。岂料,这些女人回到家后,连一夜都未住下,就遭夫家休书一封赶出家门,娘家亦不纳。有一秀才之女更是投井自杀,秀才与人道其女忠贞,不忍玷污门楣这才自我了断以全家风,但事情真相是什么,却不得人知了。
  “我不是让你将无家可回的女人安置在营中,给她们饭吃,许于降兵为妻么?”
  周士相有些恼火,裘国良办事不力,让他在钱谦益夫妻面前有些出丑。
  “末将是按大帅吩咐的做了,可是这些女人却不肯嫁给那些降兵为妻,她们宁死也不从,末将没办法,又不能对她们用强,故……”
  裘国良一脸为难的样子。
  “不与降兵为妻,她们能做什么?饿死还是为娼妓?”
  周士相摇了摇头,时代有时代的特色,此时女子便是男人的附属物,如同货物一般没有自主人身权。在家听父,出嫁从夫,正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旦被赶出家门,她们的命运就会惨不忍睹,不想被饿死,只能去做娼妓。运气好的能得好心人或尼姑庵收留,可那又能容得多少人?所以蒋国柱提议将这些女人配于降兵为妻,周士相未有多想便同意,因为这实在是一件善政。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能活着,能有一口饭吃,不是善政是什么?只有活下来,才能奢谈尊严、自由什么。
  “去,把人先带回营中,不要在这哭闹,成什么样子。”
  周士相急于回南京,不想在这小事上耽搁。裘国良闻令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