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儿不为奴 >

第59部分

汉儿不为奴-第59部分

小说: 汉儿不为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铳的事情安排下去后,周士相便下令全营入城休整,既然镶蓝旗汉军来到高要的目的并不是针对太平营,高要附近也没有其它的旗兵队伍,那他便无须再紧绷神经。连日的奔波已让全营上下到了身体的极限,人不是铁打的,再不休整的话,恐怕真会不战自溃。
  按照事前的分派,铁毅和宋二牛各自率人接收清点县衙和库房,在那些县衙小吏胆战心惊的“帮助”下,钱粮很快统计出来,计有白银三千二百两,一万四千多铜子,布匹绸缎百匹,另外已经上吊自杀的知县秦明私人为太平营“赞助”了七百两纹银和三十两金子,其夫人和两房小妾也相继“赞助”了等值近千两的金银手饰。
  粮食这块,收获也不小,去年高要并未遭灾,算是风调雨顺,所以秋粮收得较多,除去运往府城上交省城的、县衙私下倒卖的,如今库里还余三百多石。广东地处南方,百姓多种水稻,故粮食以大米为主。白花花的大米从库房里搬出来时,太平营的军士们眼睛放光的同时,大多都是松了口气。有了这些大米,他们就不用担心自己留在后营的妻儿老小挨饿了。
  没有信仰支撑的太平营,亲人的安危便是支撑所有人的最大动力。汉人最重亲情,尤其是成家男丁,他们最大的担心不是自身的安危,而是妻儿老小。只要老婆孩子、爹娘能有一口吃的,他们就会不顾一切去拼。
  太平营目前为止,就是这么一支由一帮牵挂着亲人是否挨饿,是否吃饱,是否有衣穿,是否有地睡的男人组成,他们拼命的目的不是为了什么民族大义,华夷之防,而是单纯的亲情。诚然,这么一支军队严格意义上不是一支好的队伍,因为他牵挂的太多,可是在眼下,这支军队却能让周士相一步步的向着他的目标进发。他需要这帮男人去拼命,或者说,他是在利用这帮男人去拼命。在周士相看来,民族大义和老婆孩子是不是能吃得饱是相等的,二者并没有矛盾冲突之处,无论是实现了前者还是后者,反清的目的都会达到。
  邵九公这队人马从新兴以后基本上就承担了入城之后的军纪维持,那帮江西绿营出身的军官再不情愿,这会也自觉承担了维持军纪的任务,并意识到军纪的重要性。太平营流寇式的扩充办法并不影响周士相每到一地都强调军纪的重要性。
  流寇式作战办法,流寇式裹挟壮大做法和维持军纪之间听起来似乎是冲突的,但做起来却并不冲突。让二者同时存在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是否裹挟。
  高要城的居民并不在周士相的裹挟名单之中,因为这里离肇庆府城太近,而且前营突进肇庆的目的是迷惑、扰乱、牵制肇庆绿营,使得肇庆绿营不能对正在向新会方向转进的后营形成威胁,故而周士相必须保持前营的战斗力和机动力,如此一来,裹挟沿途百姓就不是前营的作战目的,他也不会蠢得这样去做。
  派人去传令葛正兄弟收兵后,周士相让人去叫城外的陈默进城,天黑之时太平营关闭了高要城门。


第114章 劝粮
  城门关闭后的高要城,除了街道和城头上来回走动的士兵便再也见不到一个人,所有的高要居民都被勒令呆在家中不得外出,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都在这个禁令之内。唯一不在禁令之中的便是那些县衙小吏和差役,他们被要求无条件配合太平营,否则,后果很严重。
  高要城中有功名的读书人相对穷山僻壤的罗定要多得多,因此士绅大户的人数便比罗定多出数倍,这些人家都是周士相眼中的肥羊,他们手中的钱粮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能比县衙抄出来的还要多。对待这些士绅大户,太平营早有先例,当日罗定那几家大户,除了一个已转为太平营公库库大使的林万福,其余几家早就灰飞烟灭,如今那几个当家的现在都被强行安置在后营,宋襄公命专人监管着,这会是不是还活着,就连周士相也不知道。
  自从定下以流寇裹挟方式壮大自身的办法后,宋襄公便没有再对周士相对待士绅的做法进行规劝过,反而不遗余力的执行周士相制定的政策,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打太平营立下营头那天起,士绅阶级不论他是归明还是归清,都是太平营的敌人,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是太平营壮大的最直接威胁,只有消灭这些士绅,太平营才能得到急需的人力和钱粮。
  消灭士绅阶级可以说完全是流寇造反的手段了,长此下去肯定是不得人心的,毕竟如今的天下,明也好,清也好,都是极力拉拢士绅阶级的,太平营反其道而行之,小打小闹还行,成了气候便是天下之敌了。李闯前车之鉴不远,不能不叫人小心。
  宋襄公的担心周士相自然知道,也知道和全天下的士绅做对会有什么下场,因此他也没有大张旗鼓的让太平营就消灭士绅,南下以来,也是尽可能的将手段温和一些。具体做法就是必须裹挟的地方,那就将士绅大户连根拔起,而不必裹挟的地方,则以“劝粮”为主,名义嘛,自然就是晓以大义或是追惩汉奸。明占区的不必说他,清占区的那些士绅给他按一个汉奸的帽子绝对跑不了,也绝对错不了。
  高要城是太平营自罗定南下以后夺取的第一个县城,士绅大户家中的钱粮比前些日子碰到的那些村镇上的大户显然要多得多,肥羊如今都在眼皮底下,周士相如何会不下手。很快,一队队兵丁派了出去,在那些地头蛇的小吏差役的带领下挨家挨户敲开那些士绅大户家的大门,开始“劝粮”的工作。
  黑乎乎的夜空,黑乎乎的衣服,明晃晃的刀把,敢于反抗的士绅一个也没有,面对太平营提出的数额惊人却还未让他们倾家荡产的钱粮要求,家主们在沉默之后都是选择答应下来。由不得他们不答应,他们清楚,但凡自己说个不字,外面那帮虎狼士兵就会冲进来将他们全家上下杀个精光。
  家中有护院,有伙计有家丁的也不敢动,白天里城中的厮杀他们早就趴在院墙看得清楚,想那不可一世的旗兵都叫这些黑衣兵杀得精光,指着这些个护院家丁又能济得了什么,真要动起来,只怕灭门就在眼前。如今对方提出的要求虽然多了些,可也不是拿不出来,罢了罢了,形势比人强,刀把子在人家手上,给了就给了吧。
  “劝粮”肯定要闹出动静,不过看到太平营的黑衣士兵只往那些大户人家去,寻常百姓们再是害怕,这心也稍稍定当了下来。白天里他们已经被绿营和旗兵抢过一遭,这会家中真剩不下什么,万一这些黑衣服的还要来抢他们,怕了除了一条命外再拿不出什么了。
  因陈默领人在新兴干的混帐事,所以周士相现在对军纪看得很重,军官们都是被提点过,因此劝粮的过程中没有人敢去骚扰寻常百姓,不过领队的军官们心底也清楚,那些穷人家也抄不出什么油水。士兵们更是明了,同是穷苦人出身,将心比心,他们也下不了手,所以对千户大人的命令他们也是格外拥护的。
  劝粮是分批进行的,城中也被划定了几个区域,邵九公、铁毅、秦智生、蒋和四人各自负责一片,葛正兄弟则负责城门警戒,其余各部则轮批休整。休整地点就在县衙和绿营驻地,如今这两个地方都是空荡荡的,正好让士兵休整。
  李辅国和俘虏的那280个绿营兵被解除武器后也分批关押起来,一部分被关在大牢,另一部分则被关在绿营驻地。尽管这些人今日对汉军旗动了手,不过周士相还是不放心将他们集中关押在一起。只待天亮,周士相便要将他们分批补充进各队,同时在城中招纳自愿入伍的青壮参军,另外也要对全营进行一次大的整编。
  对前营再进行一次整编是周士相两天前就已经想好并且决定的,促使他如何做的原因是随着前营的兵力不断扩大,原先在罗定制定的兵制已经不适合。
  在罗定时,因为太平营的兵员较少,所以周士相定下十人一伍,五伍一队,以小旗任伍长,以总旗任队正的整编办法。而百户这一层并没有任命,只负责公库的赵四海和率领矿工的铁毅因为所领人数较多的原因被任命为试百户,其他都是总旗以下。
  一个总旗只领一队兵,一队兵只50人,现在前营加上俘虏已经达到近2000人,除去铁毅所领工兵营的300人,余下人员按50人一队便意味着要有30几个总旗,150多个小旗官。这些总旗彼此独立,除了周士相外谁也不听令于谁,而周士相一人要对这么多总旗下令指派,也是困难至极。战事瞬息万变,周士相无法做到面面俱全,这就必须要进行军制调整,否则难以应对日后规模越来越大的战事。


第115章 招兵
  扩大编制自然就要放权,最直接的手段无非是提升现在军官的等阶,如小旗提总旗,总旗提百户,或是以罗定参将名义下设游击、都司、守备等职。相较后者,周士相更亲睐前者,因为太平营并没有实质控制地盘,因此不必有分守驻防,这游击、都司、守备什么的自然用不上,联系眼下实际局面,以自封的假千户委任百户以下官职是较合理,也是较简单的手段。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手底下的两个试百户和几个总旗除了铁毅是矿工出身,算是良家子,其余诸人不是土匪出身就是绿营出身,有些摆不上台面,但对于周士相而言,他要的是这些部下的忠心,而不是他们有什么显赫的背景、高大的出身。部下的忠诚让周士相完全放心将给力放给他们,毕竟太平营的壮大崛起需要的不是他一个人在努力,而是所有人共同的努力。
  经过一夜的思量,周士相终是拿定了主意,决定将一伍十人改为一伍二十人,设伍长一人,副伍长一人;五伍百人为一队,设队正一人,副队正一人;五队为一营,设营正一人,副营正二人;
  伍长为小旗,副伍长为军士;队正为总旗,副队正为小旗;营正为百户,副营正为试百户。普通士兵则为营兵,斩三级后可升军士,军士斩六级则可升小旗,以此类推,每进一级需首级数翻番。当然,若有重大立功表现也不必纠结于首级数,而是另择升定。
  如此一来,一营兵力就是500人,就高要城中的前营兵力,当可分为四营,分由四个百户统领,不过周士相没有立即出炉新的百户人选,也没有连夜定下编制,而是决定视明日招兵情况再行分定。
  ……
  次日太平营的招兵布告就即贴满高要城中,不时还有士兵押着的差役拿着铜锣在城中敲锣喊话。
  “大明太平营招兵入伍,年纪四十岁以下,十四岁以上,身子没毛病,能吃苦,不怕死的都可以报名!”
  “报名当兵,太平营保证入营者有衣穿,有饭吃,有肉吃!”
  “报名者皆需自愿,太平营不强迫大伙入营!”
  “要报名的赶紧到东门登记,迟了就没名额了!”
  “……”
  差役们往常也是做熟这种吆喝布告的事,吆喝时都习惯编的顺口一些,虽然他们脸色都很苦,可却不妨碍他们把声音尽可能的叫得大些,因为不这样做,身后的那些黑衣太平军就会喝骂过来,碰上脾气不好的就直接拿棍砸了过来。
  嘴里喊着好听,可差役们哪个心里肯信,招人当兵,说得好听,什么有饭吃有肉吃还有衣穿,这哄得个鬼噢?往常那些兵马说是招兵,可哪个不是拉夫子,这夫子进了营干啥,最后落个什么好,别人不知,他们这些衙门里的人能不知道吗?远得不说,就近的,高要绿营这两年也没少在城中拉夫子,前后拉了只怕不下三四百人,到了活着回家的有几个?可他们不信归不信,喊还是要喊的,更是要装出是在吆喝一件大好事的样子,要不然就是嫌皮痒痒了。
  高要城本就不大,这满城的吆喝,很快,全城居民都知道昨日杀败了绿营和旗兵的太平营要招人当兵了。瞬间,家中有男丁的都惶恐得不行,可等来等去,却没看到太平营冲进家里拉男人,反而就是在外面叫人那么大声喊,结合昨夜大户门前的举动,倒让不少居民对太平营生了好感,更是让不少还有些血性的年轻人心下动了主意。
  年轻人,总是好动也好武的,呆在家中也吃不饱肚子,倒不如冒险去拼一拼,若是那太平营说得是真的,岂不是日后就有了衣食着落。再说,这太平营是真能打,那旗兵和绿营都不是对手,跟着这么威风能打的队伍错不了。
  不过很多动心的年轻人还没来得及有所行动,就被父母给拦了下来,孩子不知道好歹,他们这些做爹娘的能不知道?
  上午,并没有人来报名,设在东门的报名点静悄悄的,几个被强迫过来负责登记的小吏苦笑着坐在那,不知道如何是好。
  消息传到周士相那,却没有着急,也没有生气,只要人继续吆喝招兵。强扭的瓜不甜,他不要强拉的兵,更不要举家老小一块来投的,他只要那些肯舍弃牵挂跟太平营走的人。
  往常地痞流氓周士相肯定是不要的,这会却是松了下来,要招兵的只管把人招进来,至于对方到底是良家子还是混帐东西都不要管。以前太平营规模小,周士相自然注意兵员组成,如今他想注意也不行了,因为营中兵员组成的成份已然很杂,试想一支由土匪发起组成的营头还在乎什么后续兵员素质干什么。
  再说有前世当兵的经验在,周士相也不怕那些油子混子,因为只要你进了太平营,任你平日在家是个什么样的油条,三规六律杀头打板子的军纪摆下来,你就是个孙猴子也叫你趴着!
  下午的时候,吆喝起了效果,许是那管吃饱还能有肉吃的许诺说动了一些人的心思,饿怕了,不管真假,权来试一试吧,说不得是个真呢。
  最先来报名的是十几个乞丐,他们年纪都不大,穿得破破烂烂,连名字都没有,着实叫那几个登记的小吏发愁。小吏们发愁,乞丐们更怕,不过当看到自个被收下之后立刻就给了一块饼外加一碗稀粥后,他们的心思顿时定了。
  这年头,有吃的就行!
  乞丐们来报名时,早有好多双眼睛看着,等看到太平营真给人吃饱后,哗的一下,也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人,或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