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114部分

秦皇纪-第114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如秦异人三人所言,信陵君的欢喜劲头没持续多久,就荡然无存了,只是因为秦军又推出了撞车,对着城门狠狠撞去。

邯郸是赵国的都城,不会那么容易攻下,更不可能仅凭一辆撞车就能攻破城门,秦军早就做好了准备,准备了不少撞车,一辆被砸坏,立时再换上一辆便是。

有了经验,信陵君的指挥就镇定多了,在他的指挥下,赵军奋勇冲杀,在城头上与秦军肉搏,使得秦军难有进展。城门下,赵军不时把巨石扔下,砸坏撞车。

整个攻城战,成了拉据战,秦军的攻势很猛,却是难有进展。赵军虽是守住了城池,却是代价高昂,死伤不少。

赵军的伤亡之所以如此之高,一是因为信陵君乱指挥,他头一遭上战场,指挥起来没有经验,不够熟练,枉死不少士卒,遭到强弩的射杀就是最好的明证。

二是因为秦军是精锐,而赵国的精锐早已在长平大战中被秦国歼灭,这些赵军是仓促征召的,小的还未成年,老的已经快隔屁了,哪是秦军锐士的对手。

好在,邯郸是座坚城,自从赵国成为诸侯之后,就在苦心经营,至今已经上百年了,打造得跟铁桶一般,让赵军占尽了优势。赵军依据邯郸城死战不退,给秦军制造了天大的麻烦。

当然,若是两军在城外相遇,打的是野战的话,赵军压根儿不是秦军对手,只需要几个冲锋就能全歼赵军。

“邯郸真是坚城,如此难攻!”王陵打量着坚固的邯郸城,大是烦恼。

“你也莫要着急,邯郸之坚固,天下少有,哪是短时间内能攻下来的。”蒙骜忙宽慰。

“我当然知晓邯郸是汤池金城,可是,我心里急啊。”王陵一双眼睛瞪得滚圆。

“急也没用,得沉着应战。”蒙骜道:“如此坚城,能在一年半载内攻下就不错了。”

蒙骜说得没错,邯郸之难攻,天下人皆知,尽管赵国精锐尽失,秦军能在一年半载内攻下来,已是难能可贵了。

第十九章 生死之交

赵国王宫。

赵孝成王心惊胆跳,不住呢喃:“列祖列宗,在天有灵,保佑大赵平安无事!保佑大赵平安无事!”

一边祈祷,一边打颤,脸色苍白,没有血色,仿佛土里埋过似的。

自从接到秦国出兵的消息后,赵孝成王就是心惊肉跳,没有一刻安生过。没过多久,秦军兵临城下,他的恐吓惧达到最大,时时刻刻处在惊恐之中。

要是在长平大战之前,即使秦国兵临邯郸城下,他也不会惊慌,因为那时节他有数十万精锐在手。眼下嘛,赵国精锐损失殆尽,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要粮没粮,由不得他不惊恐万状,如同在刀尖上跳舞,心惊肉跳。

“禀君上,廉颇将军求见。”就在这时,只见郭开快步进来,冲他禀报。

“廉颇?不见!”赵孝成王想也没有想,脱口而出,打死他也不想见廉颇,因为那太丢人了,丢人丢到东海去了。

长平之战,若不罢廉颇兵权,赵国绝对不会有眼下这般艰难的处境,以廉颇的谨慎,即使战事不利,赵国吃了败仗,他也会带出不少军队,少说十几二十万不是问题。真要有十几二十万精锐在手的话,赵国也不会如此眼下这般艰难。

他也不会象眼下这般惊恐万状,恨不得躲到娘肚子里。

“臣,廉颇见过君上!”赵孝成王的话刚落音,只见廉颇大步而来,冲赵孝成王见礼。

在廉颇身后,跟着一群内侍和红衣剑士,个个一脸的畏惧,不敢靠近廉颇。

人的名,树的影,以廉颇的威名,他要不顾一切前来见赵孝成王,还真没人能阻止他。以往,他不是不知道如此做,而是没必要,眼下的赵国处在生死存亡关头,他不得不如此做。

“廉颇,你好大的胆子,寡人并未召你。”赵孝成王一张脸红得跟鸡冠似的,一脸的羞愧,喝问起来,底气不足。

这是他有愧于廉颇,而非廉颇有愧于他。

“臣敢请君上付臣一支兵,臣愿为大赵守城。”廉颇是个直性子,并没有绕弯子,直道来意。

“守城?你守的哪门子的城?”赵孝成王好象火烧了屁股般,一蹦老高,尖叫起来:“信陵君守得好好的,何须你来守?”

“信陵君?一个狗屁不如的东西,就凭他也配守城?”不提信陵君还好,一提信陵君,廉颇的火气腾腾直窜,吼得山响:“他不知兵,不知应变之道,枉死多少男儿?”

“闭嘴!”信陵君是赵孝成王求来的上将军,赵孝成王绝不容廉颇侮辱信陵君,沉声喝道,吼声如同炸雷。

然而,廉颇不仅没有闭嘴,反倒是脖子一梗,昂昂而言,道:“君上,别的不说,只说秦军一到,信陵君命大赵男儿上城头一事,就是天大的错误……”

“笑话!”赵孝成王冷笑一声,道:“亏你是将军,亏你打了一辈子的仗,你连这都不清楚。秦军打来,信陵君不命将士们上城头抵挡,还能怎生做?”

“君上有所不知,秦军攻城首先会用强弩射杀,再用猛火油烧,然后再攻城。信陵君不知秦军战法,一来就让将士们上城头,那是在让将士们送死,枉死无数!”廉颇声泪俱下道:“君上,眼下的邯郸危在旦夕,每死一个就少一分战力,尽可能少死呀,哪有他这么打仗的,哪有他这么打仗的。”

廉颇堂堂七尺男儿,腾冲万军之中,不会皱一下眉头,如此声泪俱下的事儿,还是平生头一遭,实在是信陵君所作所为太让他痛心了。

“你走!快走!滚!快滚!有多远滚多远!”赵孝成王的怒火更大了,冲廉颇吼得山响,道:“你给寡人记住,不许你说信陵君一句坏句,不然的话,寡人定当灭你满门。”

若是秦军一来就攻破了邯郸的话,赵孝成王一定会相信信陵君是赵括第二,偏偏秦军在赵军的勇猛抵挡下,难以取得进展,在赵孝成王心里,信陵君就是大才,是上天派给赵国的救星,他绝对不容许廉颇有丝毫冒犯之意。

赵孝成王若是知兵的话,他就会知道廉颇所言是实情。问题是,他绝对不知兵,他若是知兵,就不会把赵括当作天才,赵括是他的侍读,两人自小一起长大的,赵括对他影响很深。

“君上!”廉颇大叫。

“拖出去!”赵孝成王很是无情的挥挥手,一队红衣剑士上来,微微摇头,万分不愿,却是王命难违,只得把廉颇轰了出去。

“大赵休矣!大赵休矣!”廉颇一边抹泪,一边仰首向天,大声疾呼。

然而,却是没有任何作用,廉颇只得孤独的离去。

廉颇失魂落魄般到来,亲卫忙道:“回府。”

“不,去见秦异人。”廉颇挥手道。

“见秦异人 ?'…'”亲卫好一通惊讶:“将军,秦异人是虎狼秦人,是大赵的死敌呀,你怎能去见他呢?”

“但他知心。”秦异人虽是赵国的死敌,却是往往能说到廉颇的心坎上,让廉颇引为知己,此时的廉颇心若死灰,太需要一个知心人与他说说话,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秦异人。

……

秦异人府上。

秦异人正与黄石公、尉缭在痛饮。

“数日观战,我对用兵之道颇有些感想啊。”秦异人端起青铜酒爵,笑道:“不观兵,不知可以如此用兵。”

“没错,我也是受益良多。”尉缭重重点头,大是赞同。

“我也有进益。”黄石公是隐世兵家,观看秦赵大战,也是颇有收获。

这几天观兵,三人各有所得,都很欢喜,心中高兴,秦异人这才摆下酒宴,与黄石公和尉缭痛饮。

三人举起青铜酒爵,就要一饮而尽,就在这时,只听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只见廉颇黑着一张脸,快步而来,仿佛秦异人欠了他金似的。

孟昭、马盖、范通和鲁句践飞奔而来,想要拦住廉颇,却是不能成功。

四人的身手虽然不错,但与廉颇这样的猛士比起来,仍是有不小的差距。

“廉颇兄,你这是怎生了?”黄石公大是惊讶,一脸的迷糊。

不仅他迷糊了,就是秦异人和尉缭,谁个不迷糊?

好端端的,廉颇黑着一张脸,仿佛有人借了他粮还他糠似的,谁能想得明白?

廉颇一句话不说,夹手从黄石公手里夺过青铜酒爵,一仰脖子就喝干了。兀自不休,端起上酒器,就嘴就器,一口气喝得精光,把上酒器重重一扔,沉声道:“气死我也!”

这话太过突兀了,尽黄石公和尉缭才智了得,也是不明所以。

“廉颇兄,你这是怎生了?你得说话呀。”黄石公很是焦急。

廉颇一声不吭。

“我知道了。”黄石公还要再问,秦异人忙阻止他,笑道:“要是我没猜错的话,廉颇将军是去见了赵王,想要为赵国出力,空有报国之心,却是报国无门,可对?”

黄石公和尉缭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廉颇,很想求证。

“你怎生知道的?”廉颇大是惊讶,一双如同铜铃般的眼睛在秦异人身上刮来刮去,仿佛要刮出答案似的。

“你都写在脸上了,我能不知晓?”秦异人笑道。

廉颇把脸一摸,盯着秦异人,没有说话。

“你是忠臣,忠心耿耿,一心为赵国,赵国眼下遭到秦国的进攻,你能不出力?你能不坐视不理?”秦异人一挥手,吩咐孟昭为廉颇另设一席,接着道:“你如此气沮,唯有赵王不用你方能若此!”

“有理!有理!”黄石公和尉缭齐声赞叹。

“你还真是个知交!”廉颇重重点头,无神的眼中终于有了神采,坐了下来,道:“没错,就是如此。我心中闷着呢,没地儿解闷,想找你解解闷。”

“哈哈!”黄石公和尉缭仰首向天,大笑不已。

黄石公更是指点着秦异人和廉颇,点评道:“一个是赵国的忠臣,一个是秦国的王孙,竟然是知交好友,在这秦赵生死大战之际,坐在这里痛饮,诚佳话也!”

这绝对要算一段佳话,尉缭点头赞同。

战国时代,知交好友往往成为生死大敌,这是战国时代的特殊风景线。

“你算是来对地儿了。”秦异人笑道:“我不仅为你解闷,还可以为你出一策,说不定你能重掌兵权。”

“哦。”不仅廉颇大感惊讶,就是黄石公和尉缭也是如此,一脸的震惊。

“你没说假话?”廉颇放下手中酒爵,沉声问道。

秦赵是死仇,眼下的秦赵两国正在生死搏杀,秦异人为廉颇出谋划策,就是在为秦国树立大敌,尽管廉颇相信秦异人,也是有些质疑了。

“你一定以为,秦赵两国正在进行生死之战,我为你出谋划策,就是在为秦国树敌,是吧?你这样想也无可厚非。不过,我是不会在意的,大秦要想一统天下,要克服的艰难险阻不知几多,也不多你这一个。”秦异人倒是看得开。

这话是实情,更不乏豪情,让人信服,黄石公、尉缭眼里异采闪烁。

“要是大秦连你廉颇都战胜不了,何以一统天下?”秦异人再问一句。

“好胆!”廉颇大声喝采。

“你眼下要做的事就是忍耐,等待时机。信陵君不过是沽名钓誉之人,眼下虽然邯郸仍在,焉知何时失陷?到那时,你才有机会,一举夺取兵柄。”秦异人为廉颇出主意。

“谢公子,廉颇明白。”廉颇眼中精光闪烁,恍然大悟,道:“自今日起,廉颇与公子便是生死之交。”

廉颇的信誉自是没说的,一诺千金,他说是生死之交便是生死之交。能有廉颇这样的生死之交,是人生的幸事,秦异人大是欢喜。

第二十章 白起当罪

咸阳,秦国王宫,上书房。

须发皆白的秦昭王头戴王冠,身着王袍,端坐在宝座上,正在处理公务,神情十分专注。

就在这时,长史桓兴快步进来,道:“禀君上,邯郸军报。”

“邯郸军报?好!一定是打了大胜仗,邯郸一鼓而下了。”秦昭王忙放下手中的竹简,大是欢喜,一把夺过军报,展开一瞧,一声冷哼:“哼!王陵如此没用?”

依他想来,只要秦军赶到邯郸,就可以一鼓而下邯郸,邯郸一下,赵国也就灭了。然而,王陵传来的军报却是秦军无法攻下邯郸,只能围困。

长平之战,赵国五十万精锐被秦国歼灭,赵国不设防,邯郸空虚,秦军攻城一鼓而下是正理,怎能是这样?秦昭王还真是想不明白。

“难道白起的见解是对的?”直到眼下,秦昭王还以白起是在胡言乱语,不相信白起的判断。

说起来,也不能怪秦昭王,就连追随白起征战数十年的将领们也不相信白起的判断,赵国都那样儿了,赵国还能守住邯郸?

“传白起。”秦昭王想来想去,还是把白起传来问个明白的好。

尽管他眼下对白起怨气很大,恨不得扇白起两个耳光,不过,他仍是对白起的军事才干很欣赏,遇到这种难解之事,自然是要找白起问个明白。

“君上,上将军的病情更加严重了。”长史桓兴忙提醒一句。

“真的?”秦昭王雪白的眉毛一掀。

“千真万确!”桓兴忙回禀。

秦昭王眉头拧着,成一个川字,沉吟一阵,道:“传来吧。问他一些话而已。”

若是在寻常时日,白起病倒,秦昭王断不会打忧白起。即使有事要问白起,他会去白起府上,只是因为攻打赵国一事,他对白起多有不满,这才要白起前来见他。

“诺!”桓兴忙领命,去安排。

“白起,你是真病,还是装病?”秦昭王眉头拧得更紧了。

没过多久,白起被几个铁鹰锐士抬了进来,秦昭王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死盯着白起,只见白起虽然脸色不太好,却是比起上次见面要好上一些,精神还不错,心中不由得大怒:“你明明大有起色,为何更重了?”

“臣,白起,见过君上。”白起在病榻上抱拳见礼,声音很是虚弱,完全没有昔日那种龙精虎猛之气。

“免了。”秦昭王挥挥,沉声道:“王陵攻打邯郸不利,战事处于僵持,你有何见解?”

白起微一沉吟,道:“君上,臣以为不能一鼓而下的话,可以先围围再看。若是还不能攻下邯郸,当立即撤军。”

“撤军?”秦昭王的眉头一立,如同出鞘的利剑,威势逼人。

“为何要撤?”秦昭王沉声喝道,如同雷霆炸响。

秦军攻城不利,也没到撤退的地步吧?秦昭王还真不信,怒气冲冲。

“君上,要是臣所料不错的话,邯郸战事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