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秦皇纪 >

第358部分

秦皇纪-第358部分

小说: 秦皇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君上英明!”

秦异人还没有说出办法,只是开了个头,范睢、乐毅、黄石公、尉缭和韩非五人就想到了,这份才智着实了得,秦异人微微点头,大为赞许。

“你们……”白起和蒙武二人在谋略方面不如范睢五人,更加迷糊了。

“上将军,要惩戒齐国不一定非要大秦出兵呀。”范睢为白起这个老搭挡解释,道:“大秦完全可以令楚、魏、燕、韩四国出兵嘛。”

“驱狼并虎!高!高!委实高!”白起和蒙武明白过来,大拇指差点把殿顶给捅破了,一脸的赞叹。

“楚国与齐国是世仇,若大秦要楚国打齐国,楚王会非常乐意。魏国与齐国更不用说了,亦是世仇,魏国由战国初期的霸主衰败到今日这般,都是因为齐国之故,魏王会乐于报仇。更别说,前不久,田单伐魏,夺了不少魏地,魏王早就想收复了呢。”范睢开始剖析起来。

“至于燕国,更不用说了,昔年骑劫兵败于齐,被田单复齐,这令燕国念念不忘,只是一直没有机会罢了。不要说大秦明令四国联兵伐齐,只需要君上一个授意,燕王也会出兵。”乐毅对燕国是太了解了,他的话就是必然之事。

“韩……国随波逐……流!”韩非一句话道出了韩国的心态。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把韩燕楚魏四国的情形说明白了,谁都不敢有疑议。

“更别说,王翦将军深入楚燕魏韩四国腹地大肆破坏,这令四国闻风丧胆,不敢不遵。”黄石公也来剖析,道:“还有君上提出的苛刻赎金之事,为了摆脱这一沉重负担,四国一定乐于出兵。”

“大秦虽要惩治齐国,却没有出兵,应当给四国留个念想,若得齐地,大秦只取一半,留一半给四国,如此一来,四国一定会非常乐意出兵吧?”尉缭更是出主意捞好处了。

“原来君上早就有深意,臣还以为君上真的是要狠狠敲诈五国呢。”白起恍然,大声赞叹,一脸的钦佩之色。

“上将军此言差矣!”范睢狠狠摇头,道:“君上这敲诈如此之狠,可以说是前无古人。”

这话没错,秦异人这一手敲诈绝对够狠。楚燕韩魏四国不仅要出粮出金赎回俘虏和尸骨,还要听命于秦国,联兵伐齐。伐齐之后,得地还要分一半给秦国。

而秦国,却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有天大的好处,还有比这更狠的敲诈了吗?

至于齐国,君王后就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不仅要出粮出金赎回俘虏与尸骨,还要丢土失地。更重要的是,还会失去秦国这个最为强大的盟友,使齐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另外,给五国传话,要他们国君亲来咸阳,为大父、阿父送葬!”秦异人脸一沉,沉声道。

于是乎,这道旨意传到五国,令五国心惊肉跳。除了韩桓惠王亲来送葬外,燕王、魏王、楚王、齐王哪敢前来,只得派出丞相代他们而来。为了表示诚意,全盘接受秦国的苛刻条件。

第三十九章 风光大葬

咸阳,一片悲戚,因为今天是秦昭王和嬴柱下葬的日子。

秦昭王当了五十余年的秦王,在他当秦王期间,秦国大举东进,打了一个又一个大胜仗,令山东之地谈秦色变,秦国的版图增加了许多。在秦人的心目中,秦昭王是明君,秦人很是爱戴他,他要下葬,秦人自然是悲恸难已。

至于嬴柱,秦人倒不怎么伤心。毕竟嬴柱差点连太子之位都不能保住,要不是秦异人异军突起的话,他都被秦昭王废了,不会当上秦帝。

在崇尚功劳的秦人心目中,嬴柱属于可有可无的人。

聚集在咸阳,为秦昭王送葬的不仅仅有咸阳的秦人,还有关中的秦人,还有从秦国各地赶来的秦人。

秦昭王是一代明君,令秦国强大的明君,他要下葬,不论路程远近,能赶来的秦人都赶来了。是以,咸阳,以及咸阳周围是人满为患,秦异人不得不派出锐士维持秩序。

其实,秦异人即使不派出秦军锐士维持秩序,也不会出乱子,因为秦人遵纪守法是出了名的,哪会在秦昭王葬礼之时乱来。

“君上啊,你怎生就走了呢?”

“君上呕心沥血治理大秦,方有大秦今日之强!”

“君上一生节俭,从不奢侈,堪为万古楷模。昔年,有人在君上生日上寿牛祝寿,想要阿谀奉承,捞取官职,君上采取雷霆手段,果断的诛杀这等别有用心之人,肃我大秦朝纲,振我大秦风气!”

“君上一生大举东进,打得山东列国束手无策,谈秦色变。伊阙之战、河内之战、攻破楚国都城焚毁楚国王陵,长平大战,全歼匈奴百万之众,肃清华夏边境……”

秦人在悲恸之下,一边恸哭,一边说着秦昭王一件件惊天之功。

秦昭王一辈子的战功太多了,名垂千古的也不在少数,秦人一说起来就是没完没了,费时好久也不能说完。

一时间,整个咸阳处于哭泣中,整个关中之地都是悲恸之气。

到了时辰,秦昭王的棺椁被抬了出来。

是的,是被抬了出来的,不是用马车运出来的。

“那是韩王!”

“楚国令尹春申君,国舅李园。”

“齐国丞相国舅后胜!”

“魏国丞相须贾!”

秦人正哭间,陡然认出这些为秦昭王抬棺之人,个个一脸的惊诧。

韩桓惠王、魏国丞相须贾、燕国丞相后胜、楚国令尹春申君、国舅李园亲为抬棺,这是何等惊人之事,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秦异人苛刻的条件传遍五国,五国之君心惊胆跳,不敢有异议,除了一件事不能接受外,全盘接受了。

不能接受的条件就是要楚王魏王齐王燕王亲来为秦昭王送葬一事了。对于他们来说,进入秦国,就是进入不测之渊,有去无回,当然不敢来了。

唯有韩桓惠王亲自来了,因为他自认这是一条无上奇计。

列国国君不敢来,只能派出重臣了,齐国丞相后胜、魏国丞相须贾、楚国国舅李园自然是跑不掉的。

春申君早就被秦异人软禁在咸阳,此时自然是要来送葬的。

其实,秦异人只是要他们前来送葬,没有让他们为秦昭王抬棺的打算了。只是这些人认为,不如此不足以显其诚意,向秦异人求恳。

尤其是韩桓惠王一把眼泪一把鼻濞,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听者动容,闻者落泪,不明究里的人还以为秦昭王是他祖宗似的。要是秦异人不同意的话,他大有不罢休的架势,秦异人只好准了。

秦昭王的棺椁是一副普通的棺椁,除了大以外没有别的特色,更没有任何装饰之物。一代明君,一个雄视天下数十载的国君,用如此普通的棺椁下葬,真的令人钦佩。

当然,这都是秦昭王生前安排好了的,他亲自为自己选中这副棺椁,在临死前,一而再,再三而的交待秦异人,不准厚葬,一定要简单简朴。

在安葬之前,秦国开了一场朝议,很多人提议要为秦昭王厚葬,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出秦昭王的丰功伟业。

秦异人坚持不允,要尊重秦昭王的意愿,并且说“大父之丰功韦业自有青史留名,不在于丧葬之事”。范睢极力支持秦异人,因为他追随秦昭王多年,深知秦昭王的心性。若是厚葬的话,秦昭王泉下有知,也不会高兴。

就这样,秦昭王的荆礼极为简朴。

“这些山东之人真是没脸没皮,生前骂君上是虎狼,生后却不敢不来为君上送葬,更要亲自抬棺,活该!”

秦人看在眼里,大是欢喜,只觉扬眉吐气。

在秦国历代国君中,被山东之人骂得最多的,一是秦始皇,二是秦昭王。秦始皇不用说了,后人骂了两千多年了,还在骂。秦昭王却是同时代的国君中被骂得最狠的一个,秦人这是在为他鸣不平。

这副棺椁极沉,韩桓惠王、春申君、李园、须贾、后胜他们只觉肩上压了一座大山,没过几多时间,就是满头大汗,却是不敢叫苦叫累,只得咬牙强忍着,使出吃奶的力气抬棺。

兴许,这是韩桓惠王他们这辈子遭罪最多的一天了,他们这辈子吃的苦头加起来还没有今儿一天多。

把他们这狼狈样儿看在眼里,秦人大是欢喜,喝问道:“山东狗,你们累吗?”

“不累!”韩桓惠王胸一挺,头一昂,昂昂而答。

“一点儿也不累!”春申君、李园、须贾、后胜他们忙附和。

瞧他们那模样儿,仿佛还能再抬上十回八回似的。

“腰都快压断了,还不累?都快累死了!”几人在心里嘀咕,却不敢有任何表露。

韩桓惠王他们累得象狗似的,总算来到墓穴处,正式下葬了。

这下葬的过程很是简单,因为秦昭王的随葬物之并不多,主要就是生前所用之物。秦昭王很节俭,他生前所用之物大多很陈旧,他仍是舍不得,没有扔掉,用来陪葬。其中,有不少是他生前挑好的。

整个下葬过程前前后后,不过两个时辰就完成了。

一个国君,一代雄视天下数十载的雄主,其下葬过程是如此的简短,真的出人意料,又令人钦佩。

埋葬了秦昭王,再给嬴柱下葬。同样是韩桓惠王他们抬棺,他们已经累得快趴下了,却是自告奋勇,一定要亲自抬棺,这令秦异人颇有些好笑,见过讨好的,就没见过如此讨好的。

秦昭王和嬴柱的下葬总共费时不过半天时间就完成了。

这次葬礼极为简单,就是寻常国人庶民下葬,也不过如此。

秦人看在眼里,对秦昭王的爱戴之心更增数分,哭得更加悲恸了。

而韩桓惠王、春申君、李园、后胜和须贾他们却是极为瞧不起,在心里大骂秦国寒酸,连个后事都不能大操大办。

特别说须贾说起魏惠王当年下葬的盛况,那持续了一个月,天天大操大办,那是何等的奢华,秦昭王之葬礼与之相比,屁都不是。

当然,他们也只能在心里骂骂,不敢有丝毫表露。不仅不敢表露出来,还要一个劲的大夸特夸秦昭王如何如何好。

葬礼一完,秦人各回各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又恢复到以前的情形。

秦异人却是决定,放春申君回去。因为如今的李园在楚国有不错的势力了,可以与春申君一斗了,放春申君回去,让他们去斗吧。

当然,在放春申君之前,秦异人又狠狠敲诈了春申君一通。春申君一听说可以回楚国了,大喜过望,满口答应。

很快的,一个惊爆的消息传开了,那就是楚魏燕韩四国联兵伐齐。

事起突然,齐国压根儿就想不到,疏于防范,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再者,四国来势汹汹,兵威极盛,齐军压根儿就抵挡不住。

最重要的是,齐国没有大将坐镇,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而联军这次推出了一个不错的统帅,那就是项燕了。项燕着实有不凡的军事才干,指挥四国之军打得风生水起,很快就占领了大片大片的土地城池。

齐王建心惊胆跳,一个劲的问道:“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天夭我田单!”

齐国自田单死后,就没有一个象样的大将,面对来势汹汹的四国联军,哪里抵挡得住。在绝望的情形下,齐王建终于想到了田单,只可惜,田单已经死了。

“王儿……”就在这时,君王后来了。

“母后,这可如何是好?要不,我们派人向秦国求援。”齐王建万般无奈之下,终于想到了秦国。

秦国一直是齐国的盟友,两国因为相距甚远,没有什么利害冲突,相安无事。

“没用。这次四国联兵伐齐就是秦帝的旨意。”君王后已经明白过来了,道:“哎!这都怨我,一时心迷神乱,以为挑起五国讨秦,可以令大齐左右逢源,却是没有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引来四国伐齐不说,还失去了秦国这个盟友啊。”

此时的君王后很是后悔,早知今日,当初他就绝不会资助鲁仲连合纵了。

“那可怎生是好?”秦国是齐王建救命的稻草,竟然是秦国的意思,他一下子就绝望了。

“虽是如此,还是得向秦国派出使者,请求秦国调解。”君王后想了想道。

“母后,这事是秦国挑起的,大齐请求秦国调解,这有用吗?”齐王建不相信这有用。

“有用。只要我们给出的好处足够大,秦帝会派人来的。”君王后看得明白。

第四十章 不劳而获

咸阳,秦国王宫,上书房。

秦异人头戴帝冠,身着帝袍,跪坐在矮几上,神情专注,正在处理公务。

就在这时,长史桓兴快步而来,兴冲冲的向秦异人禀报:“禀君上,齐国使臣求见。”

“齐国使臣?”秦异人眉头一挑。

“君上,你真是英明呀。齐使这次前来咸阳,就是请大秦出面调解的。大秦不费一兵一卒就令韩燕楚魏四国联兵伐齐,打得齐国丢土失地,到头来还不得不请大秦出面调解,这真是妙!大妙!”桓兴大拇指差点把上书房的斗拱给捅破了,一脸的赞叹。

事实上,秦异人这一招驱狼并虎之计的确是当得起这一赞扬。

齐国虽是此次合纵的幕后推手,要想惩戒齐国谈何容易,因为齐国离秦国太远。秦国要惩处齐国,必将大举出兵,如此一来,就会令秦国休养生息,积累国力的谋划付诸流水,一天下的时间就会延后。若是不惩处齐国的话,无异于纵容,以后齐国还不与秦国作对?

是以,如何惩处齐国就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就是智计高如范睢也是赞成不问齐国之罪,免得把齐国推向与秦国的对立面。

然而,秦异人却是别出心裁,秦国不出兵,而令韩燕楚魏四国出兵,在秦国强大的政治压力与军事压力面前,四国不敢不出兵。而且,四国打下的齐国土地城池,只能得一半,另一半要留给秦国,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无穷好处。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君王后走投无路之下,竟然派人向秦国求援,请秦国出面调解,为了请动秦国,齐国不得不出大价钱,秦国这好处捞得就更多了。

“不见!让他哪里来滚回哪里去。”秦异人脸一沉,沉声道。

“不见?”桓兴一愣,万万没有想以秦异人连齐使的面都不见。转念一想,立时明白了秦异人的用意,对秦异人更加佩服,忙道:“臣这就去把齐使轰走。”

就这样,齐使怀着失望之情回到临淄,把情形一说,齐王建当即就软倒在地上,一个劲的道:“完了完了,秦国不救大齐,大齐这不就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