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回到东汉末 >

第277部分

回到东汉末-第277部分

小说: 回到东汉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采女和宫女两个等级,是属于侍妾一样的存在,是要侍侯他人的,而另四个级别不但不用工作了,还有人专门来侍侯。

    后宫除了袁耀的这些女人外,还有女侍卫,这些女侍卫并不漂亮,她们都是杨武等亲随的妻妾。

    整个皇宫共分成了三组相对独立的宫殿,各有各的寝食及护卫系统,称为三宫,最前方的大殿等是属于皇帝的地盘,中间的属于太上皇袁术及太后的地盘,最后才是属于皇后的地盘。

    大仲帝国皇帝袁耀之下,权力大的是丞相,由太上皇袁术兼任,代皇帝执政,另袁术还兼任大将军。

    权力第三大的是大都督,总督天下兵马,由袁耀的岳父,皇后的父亲,齐王吕布兼任,代皇帝掌兵。

    再接下来就是三公,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并没有变化,依然是杨彪,贾诩,张喜。

    当初追随袁耀起兵的元老,当初除了冯耀外,一共是十二人,分别是:周仓,陈到,戴陵,许显,周征,张石,王霸,何铜,何铁,陈任,赵旺,刘顺。

    这十二人,袁耀全部封为将军,其中周仓封为骠骑将军,陈到封为车骑将军。

    其余文武皆有升赏,不一一细述。

    册封完毕后,袁耀进行的第二件事,就是统一货币。

    流通的金和银这样的货币还好说,毕竟都是按重量来算的,真金白银也假不了,但是铜钱就五花八门的太多了,有大钱有小钱,同样的大钱还有孔也不一样大,以前袁耀只管理一个豫州可以强制的控制。

    但是现在登基一统天下了,如果不尽快统一货币,全国都按豫州的粮食物价,很可能会造成新的动乱。

    豫州的粮价被袁耀控制在五文铜钱一斤,并严格控制粮食的外流,只允许粮食进入豫州,不允许粮食流出豫州,不但如此,还严格控制每户购买的数量,以防粮食被买空,出现供给危机。

    一两银子是可以兑换一千文铜钱,一两金子可以兑换十两银子,这个比例也并不方便,有很多时侯,百姓不得不背着成串的铜钱来进行交易。

    铜钱因为造价低廉,朝廷只要缺钱花了就会大量制造,地方的官府也会大量制造,日积月累就造成了铜钱的贬值,金银虽然不会贬值,但是普通的百姓哪有那么多的余财,只能一直用铜钱,一直被富人阶层剥削。

    这,显然已经不再适合!!

    袁耀与百官商议之后,决定重新铸造新币,在此新币的基础上,开通新旧货币的兑换,各州各种铜币与新铜币的兑换率各有严格的规定,并不相同,有的两文钱可以兑一文新币,有的则要数百才能兑一个新币。

    新铜币依豫州平舆城的当时物价,每五个新铜币可以买米一斤。

    铜币之上又有银币和金币,与铜币不同的是,金币和银币都是无孔的。

    十铜币等于一银币,十银币等于一金币。

    铜币仍是外圆内方有孔可以串起来,上面印有大仲帝国四字,银币和金币则是无孔的,一面印有大仲帝国银币或大仲帝国金币等字,一面则印上袁耀的头像。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有人制假以及节约真金白银的用量,金币和银币皆不是纯金和纯银,里面都掺有一定比例的其它金属,这些金属不但使得金币和银币更加结实耐用,重量也轻了不少,使用起来比起以前直接用金银称重要方便了太多。

    新货币政策不只是开通了新旧铜币的兑换,还开通了金银的兑换,一金币等于一两银子,十两银子等于一两金子。

    三个月以后,市面上将禁止纯金纯银的流通。

    华夏元年,袁耀没有对外进行征战,而是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虽然豫州扬州仍然发生旱灾,但并没有给袁耀的大仲帝国带来多少损失,经过一年的沉淀,大仲帝国基本稳固了下来,走上了正轨。

    最为重要的是,人口也由一年前的一千六百万,激增到了两千五百万!!这新增的人口,全部是新生的婴儿。

    袁耀在过上安稳的皇帝生活后,大展神威,皇子的数量竟然增加到了三十六人,公主的数量则增加到了二十八人,另外还有数十子女正在准备降生到这个世界。

    这种幸福的日子,几乎让袁耀忘却了外界的一切。

    直到有一天,袁耀正靠在龙椅上,享受着几名宫女的按摩,禁卫统领杨武呈上了一份来自凉州的密报。

    袁耀看完密报,登时龙颜大怒,一挥手让几名宫女退下。

    “立即召众将来前来议事!!朕要踏平匈奴!!”

 第五百八十一章 扬仲国天威的时侯到了

    登基近一年,袁耀表面看起来,并没有大动作,给外人的印象就是整天沉迷在奢侈香艳的生活中,已经与以前的那个浴血奋战的形象不一样了,其实,这正是袁耀计谋!!

    《孙子兵法》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这是袁耀最为熟悉的几句兵法,尤其是前五个字。

    兵者,诡道也!!

    袁耀这一年来,只要有空,就会提心吊胆的察看“古书”的状态,自然也就免不了在察看之余,翻开“古书”的第一页看上几眼,然后感叹一番。

    时间长了,袁耀对这几句兵法的体会就越加的多了起来,而且还是每看一次,这个体会就会与前一次不同。

    “兵者,诡道也!”这五个字不用多解释了。

    “能而示之不能”这几字,表面上的意思就是,能战而示之软弱。

    再多想一下,就是强而示之以弱,弱而示之以强。

    再一看,也可能是,明明能够,而让人以为不能够,明明不能够,而让人以为能够。

    或者……

    袁耀就是要营造出胸无大志,心满意足,满足现状的现象,让外人都以为袁耀当上了皇帝后,想的就是如何保住皇位,然后守着现有的江山逍遥快活一生。

    但是袁耀其实是在用计!!

    明明是袁耀最为担心的潜在敌人,袁耀反而示之以亲近,放纵其行为,明明是袁耀想要重用的将领,袁耀反而故意的不重用。

    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利用一年的时间,一方面让大仲帝国休生养息,安稳渡过史上灾难涉发的这一年,另一方面就是要趁着这个机会,检验各方诸侯的忠诚!!

    所幸的是,无论是远在西域的韩遂及马氏,还在近在朝中的杨彪,都表现得十分拥护大仲皇朝,就连袁耀一向最为担心的马超以及降将关羽、张飞、夏侯惇等也都得到了众将的认可,似乎已经接受了袁耀为皇帝的现实。

    但……南匈奴叛变了!!!

    这封来自凉州的密报是袁耀的地下情报组织传来的,情报中称南匈奴单于刘去卑在大汉统一后,利用其特殊的身份,暗中说服了乌孙国,以及逃亡到乌孙国的北匈奴残部,暗中联合用兵,已经灭掉了康居国,并强征康居国牧民为兵,继续向西进攻,欲在西方建立一个独立的势力。

    刘去卑并没有按袁耀的意思屠灭北匈奴人,反而认为大仲帝国刚刚成立,根基不稳,袁耀不可能离开皇宫,率军远赴万里之外去进攻他,这正是他重组匈奴,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特别是匈奴人!!绝不可信!!!”袁耀愤恨的在心中吼道。

    杨武派出手下后,很快又回到了袁耀身边,不解的问道:“陛下,刘去卑不是在与北匈奴交战吗?难道……?”

    “杨武,朕当年还是没有对你的建议足够的重视!你当年一直怀疑刘去卑的忠诚,事实证明你是对的!”袁耀将手中的密报递到了杨武的手中,“你看看这份密报就明白了!”

    “是,陛下!”杨武恭敬接过密报,迅速浏览,很快就剑眉倒竖,咬牙切齿,面色愤怒。

    “陛下,臣恨不得现在就以斩下这狗贼的首级!!”杨武怒道。

    袁耀点头,拍了拍杨武的后背,亦恨道:“朕自认为待刘去卑不薄,没想到竟养了一头白眼狼!他以为远在大漠之外,我不能奈之如何,那现在,我就要让天下所有人者看看,敢违背我意志的下场!”

    两人议论间,众将纷纷来到,恭敬的立在大殿的两侧,暗中猜测着皇帝袁耀的意思。

    这种召见并不常见,虽然只是召见留守都城平舆的一部分人,也不常见,大多数时侯,文武百官只用在丞相府向袁术上表即可,并不用来皇宫。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众将眼中无不露出振奋与期待之色。

    郭嘉、徐庶、贾诩亦受召而来,三人眼中的神色与其他将领有些不同,看向高高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袁耀,他们的目光满是崇拜和憧憬。

    袁耀一直端坐不动,目光威严,见所有人都到齐后,点了点头,便举起了那封密报,沉声道“诸位爱卿,这是一封来自凉州的密报,密报上说南匈奴单于密谋造反!!”

    袁耀话音一落,朝堂上登时吸气连连!

    紧接着便是一片愤怒之色,立即有数位大臣走了出来,立于中间,朝袁耀朝拜,有言欲进。

    袁耀视之,正是司空贾诩,丞相府长史徐庶,虎卫统领许禇,熊卫统领戴陵,弓骑统领赵云,龙腾军统领李典等将。

    “陛下!臣认为,匈奴人不值得我大仲再给一次机会!!请陛下下令,剿灭反贼,以示大仲天威!”贾诩拱手奏道。

    “陛下,我朝经过一年的休养,正适合出征!”徐庶亦拱手,神色自若。

    “陛下,吾愿率大军,杀尽胡人!!”许褚一抬着粗大的膀子,抱拳大声道。

    “陛下,戴陵一直在等待这一天,若出征,戴陵请求出战!”戴陵更是声若洪钟。

    “陛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弓骑兵是时侯扬威大漠了!”赵云双手抱拳,毕恭毕敬。

    “陛下,虽然龙腾军是水军,但是这大漠却也不惧!末将随时侯命!!”李典年纪虽轻,但是老成之色不输于其他将领。

    袁耀哈哈大笑,笑罢之后,脸色又猛的一寒,大声道:“好!!既然众位爱卿都支持出兵,朕决定,来年的二月,朕将亲率大军西征,永绝胡人之祸!!”

    “陛下圣明!!”众将大喜,登时跪下,山呼万岁!

    散朝后,百官各去准备,独郭嘉留了下来。

    “奉孝,为何刚才唯独你没有进言?”袁耀好奇问道。

    “臣是担心,若臣当众说出所想,可能会传到敌人的耳中!”郭嘉道。

    袁耀会意,立即起身,将郭嘉带到书房,令心腹把守,又问之。

    郭嘉说道:“陛下,您欲亲征,必不只是为了杀刘去卑和灭匈奴吧?”

    “奉孝,朕的用意确实不只是灭匈奴,若只是灭匈奴,派两员大将足可胜任,朕想要趁此机会,一举攻下整个大陆,并逐步统一全世界,让汉人永无灭族之祸,让举天之下能进入一个没有国界的新文明之中!”袁耀道。

 第五百八十二章 郭嘉论西征

    “陛下,正因为如此,臣才没有当众进言!”郭嘉闻言,登时激动起来。

    “嗯!”袁耀点头,示意郭嘉继续说。

    “陛下,大仲帝国强,而匈奴弱,主公想要征服全世界,必会尽起精锐,匈奴得知后自知不敌,就会联合大月氏以及安息国,举西方之兵与我大仲对抗!如果成为这种局面,只怕我们不但灭不了匈奴,反而会因为大军不能前进,无法从敌国获得粮草,而后方粮草也会不继,这种局面将对我们极为不利!”

    “就算我大仲技术先进,武器铠甲精良,强行灭掉西方诸国后,兵力也会伤亡惨重!既使胜,也无法进一步控制西方诸国的百姓!”郭嘉道。

    袁耀点头,郭嘉说得非常对,据秘密的情报估计,整个西方百姓之数量绝不低于汉人的数量!亦是数千万的级别!

    灭匈奴可以,毕竟匈奴现在总人口已不足二十万,既使全民皆兵,也就二十万之数!

    但是在战胜了西方,灭掉了大月氏,安息,罗马之后,那数千万的百姓是不能去屠杀的!一旦开始屠杀,百姓自知必死,必会进行绝地反抗,就算只有一半的男人拿起武器抵抗,那也将是一千万以上的大军!!

    汉人现在总共才二千五百万,除去小儿,老人和女人,最多也只能出动三百万的杂合军!!

    三百万对一千万以上的大军,甚至是两千万以上的大军,还是在异地,这个胜算有多少?

    若这三百万全部是精锐还有可能取胜!!

    以大仲现在不到五十万的精锐和几百万杂役,想要灭掉西方数千万人,这不现实!!

    就算真的灭掉了,还有澳州,还有美州呢?那时还哪里有多的兵力来征战?

    袁耀从来没有打算杀光全世界除汉人以外的人种!

    “奉孝,那你认为,我该如何进攻匈奴?”袁耀问道。

    “陛下可先暗中尽起精兵,等匈奴得到消息时,为时已晚,那时,陛下只用一计,驱虎吞狼!这也我们之前未完成的计谋,只用依照前计,继续执行下去就行了!!”郭嘉道。

    “嗯,朕将三袁留在北方,就是此用意!”袁耀微笑道。

    郭嘉拱手,又道:“驱虎吞狼之计若是用活了,足当百万雄兵!!若是被识破,则毫无用处!这也是我们必须要小心行事的原因!!”

    “我军逼得匈奴紧了,他们感觉没有生路,就会掉过头来,作困兽之斗!!”

    “若安息、大月氏、罗马为羊,则匈奴为狼,三袁为虎,我军为龙!!”

    “异族虽众,自有如狼一般的匈奴一面躲避我大仲军队的进攻,一面去屠杀他们去求生存!”

    “三袁在后如虎,不紧不慢的追着匈奴,杀匈奴取得异族的好感,而陛下大军在最后,不但可以监督三袁的大军,更可以安抚当地的百姓,顺便利用我大汉的先进文明,将这些感激的异族百姓汉化,这样才是无上的一统之道!”

    郭嘉说完,深深一拜,瞳仁中闪着智慧而深遂的黑光,“陛下,臣说完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