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18部分

大凤雏-第118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生纠葛,庞山民倒也乐得隔岸观火。

    原始的优胜劣汰而已……

    而强大的世家,在渐渐吞并弱小世家的同时,其目光怕是也不会再放在朝堂权柄之上了,与此同时,庞山民即可向世家推广这些生财之道,亦可渐渐获得朝堂权柄,一石二鸟,何乐不为?

    且自汉之后,儒家独大,而墨,法诸家衰微,庞山民所掌点石成金,多赖墨家,而其为政之道,倾向法家,所以之前蒯越曾言,庞山民这处世之道,与吕不韦的“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学说,倒是有些相似,只是蒯越不知,庞山民的野心不止于此,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之后,造就强秦,而庞山民则打算以荆襄为引,引导一场新的百家争鸣。

    任何学说,都有可借鉴之处,至于孰是孰非,便是庞山民这个来自两千年后的穿越人士,亦不得而知,只是庞山民以为,若可将这些古老的学说,传承下去,使其后继有人,推陈出新,千百年之后所得的事物,才是真正的中华文明。

    想到此处,庞山民不禁嘴角含笑,黄承彦见庞山民若有所悟,心中却似涌起了惊涛骇浪,口中喃喃:“这小子,似乎所图的不仅仅是逐鹿天下啊……”

 NO。264 黄月英斐然的功绩

    庞山民推算一番,虽点石成金皆可获利,但以如今工坊的人力物力,最好还是专攻织机与水车这两种新生事物,度过隆冬便至春耕之时,对庞山民而言,若荆南百姓可人人多开辟几亩田地,比之世家获利,更为重要。

    所以与闲暇之时,庞山民便带着家中二位娇妻,与黄月英一道,四处考察建造水车之地,且庞山民以为,这水车虽用于百姓汲水灌溉,却不应将制造水车的负担,摊在百姓头上,毕竟这百姓的田地,在名义上还是那位身居许都的天子之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王者既然管不到荆襄民生,便由他这个荆襄上将军代劳了吧。

    而庞山民携娇妻四处视察田亩之事的消息,亦于荆襄不胫而走,百姓虽不知水车为何物,却知这荆襄上将军一点大官的架子都没,于长沙外的各家村落大转一圈,同乡中村老一同食宿,这亲民牌一出,倒是为庞山民赢得了不少名声。

    庞山民得知这般“爱民如子”的名声传出之后,也有些哭笑不得,实际上他连麦粟稻米都分不清楚,请教乡老只欲增长学问,免得被旁人以为,堂堂七尺男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倒也是意外之喜了。

    欣喜的同时,庞山民也不禁暗叹,这汉末百姓的要求,果然简单的很,衣可蔽体,食可果腹,外加一间草庐,便是他们所有的需求,且百姓劳作不息,只为在上缴税负之后,囤些余粮,应对荒年,荆襄本就税负不重,此番体察民情,庞山民甚至都想将百姓的税务免去。

    只是此事也只是想想而已,权力与义务是相对的,庞山民也不想让原本勤劳善良的百姓,在失去承担义务的同时,变的渐渐懒惰,庞山民心中有数,若来年春耕之时,应用水车,且于世家之间,推广织机之后,这荆襄百姓的生活,怕是要面临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了。

    虽然达不到资本主义萌芽那般声势浩大,可毕竟科学技术的提升,创造了更多的剩余价值,百姓家中有了余财,且器械的应用致使更多的百姓有了闲暇的时光,如此一来,商业的兴起已成必然,然后由荆襄慢慢向西川覆盖,二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日子,也为时不远了。

    且这番变革亦可吸引于北地以及江东的人口,人口乃乱世征伐之基础,庞山民已下定决心,毁他家诸侯根基了,这是堂堂阳谋,至于曹操,孙权二人会不会头疼,则不在他的考量之内了。

    于马车之上,貂蝉与孙尚香二人,见庞山民笑的越发诡异,二人皆有些无奈,自视察过长沙周边农地之后,这种诡异的笑容便时常浮现于庞山民的脸上。

    “夫君为何失笑?”貂蝉已忍过数次未曾发问,可庞山民屡笑不改,貂蝉心中好奇,对庞山民道:“夫君已笑了一路,妾身也想知道,到底何事让夫君如此开心。”

    庞山民轻咳一声,未予作答,孙尚香却按捺不住,对庞山民道:“快说来听!”

    说罢,这雌虎还扬了扬白皙的拳头,倒是引得庞山民笑声更大。

    “若尽数言之,太过繁琐,简单来说,便是想到来年荆州大治,心中安慰,所以才笑得开怀。”庞山民说罢,二女懵懂,黄月英却点头应道:“若水车皆发挥效用,只长沙一地,便可再开垦千亩良田,多收万石!”

    黄月英说罢,孙尚香不明所以,貂蝉却是大惊,昔日于徐州辗转荆襄之时,貂蝉也过过饥寒交迫的日子,对于粮食,貂蝉心底看的还是很重的,万石粮草,还是仅长沙一郡,若水车普及荆南四郡,甚至整个荆襄,那要增产多少粮食?

    貂蝉回过神来,于黄月英面前盈盈一拜,对黄月英道:“妹妹奇才,这水车活人无数,妾身代夫君谢过妹妹。”

    黄月英闻言,俏脸微红,庞山民点了点头,赞许的看了黄月英一眼,道:“我家夫人说的正是,月英妹妹所造水车,活人无数,功在千秋,不知月英妹妹想要本上将军,赏赐何物?”

    庞山民煞有介事的样子,引得车上三女,尽皆失笑,庞山民也不以为忤,反正如今与黄月英也熟稔了起来,车上三女皆知他这个上将军有名无实,整日与工匠同吃同住的上将军,古往今来,怕是只此一个了。

    黄月英摇了摇头,对庞山民笑道:“只是闲暇思索之时,偶得之物,当不得上将军如此重视。”

    庞山民闻言,不禁谑笑道:“估计是月英妹妹看不上庞某赏赐,反正不久之后,妹妹便要成为州牧夫人了,此番归荆襄之前,孔明于益州还催促庞某,于来年使孝直暂代州牧,回家娶妻呢……”

    黄月英闻言,双颊通红,孙尚香却白了庞山民一眼,对庞山民道:“你又不是不知,月英妹子脸嫩,怎么说起话来,如此轻佻?”

    “本来就是……”庞山民闻言笑道:“庞某非轻佻之言,乃是实话实说,不过也该让孔明回来,及早成亲了,不然其与成都,日有所思,夜不能寐,倒也耽误政务。”

    庞山民说罢,孙尚香一阵无语,那黄月英更不知该如何应对,貂蝉笑骂道:“都这么大的人了,没个正形,也不知羞。”

    庞山民闻言讪笑一声,貂蝉却展颜一笑,对庞山民道:“对了,月英妹妹大婚之际,夫君可曾想好,备何礼物?”

    庞山民点了点头,道:“礼物早已备好,于孔明处乃是高官厚禄,而给月英妹子的,却另有惊喜。”

    “是何惊喜?”孙尚香闻言急道:“说来让大家听听,看大家惊不惊,喜不喜!”

    “及早说过便没意思了,反正庞某所赠,又怎会是俗物,孔明何时与月英成婚,这礼物庞某何时奉上。”庞山民颇为自得道:“庞某对兄弟姐妹向来慷慨,庞某可稍稍透露一点,此物若在月英妹子手中,当不逊于庞某点石成金才是!”

 NO。265 千金买马古

    三女闻言大惊,连忙追问,只是无论三人如何询问,庞山民只道,惊喜之事,若说出来,便不是惊喜了。

    于长沙周边转了一圈,总的来说,庞山民还是较为满意的,荆襄招贤一事,由长沙一地起始,所以长沙周边的官吏,替换的也是最多,蒋琬量才而用,治下各县百姓对新任官吏也较为信服,且随着庞山民渐渐把持荆襄权柄,降低农税,增加商税,百姓也少了不少负担,便是那些一年前还迁往长沙的汝南流民,如今也各得居所,逢年过节之时,餐桌上也可见些荤腥之气了。

    与此同时,路过书院新址之时,庞山民还顺路探访了父亲与水镜先生,自陆逊求学司马徽后,司马徽终得偿所愿,寻得弟子,准备将一身兵书韬略,尽数传授陆逊,陆逊学的认真,司马徽教的起劲,且司马徽曾言,陆逊此子,若学成出山,其用兵当不下大小凤雏。

    庞山民闻言也不禁好笑,庞山民于兵书战策,只是外行之人,庞统倒是本领颇大,只是陆逊若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尽得水镜先生真传,那今后荆襄可统筹全局者,又多一人。

    实际上就算如今,荆襄也不比曹营之中贤臣能吏如过江之鲫,可大用之人于庞山民眼中,还是太少,贤才难得,像石韬诸书院好友这般,可治一郡之地者,实在太少。

    只是庞山民也心知肚明,这治理民生与攻城掠地不同,历朝历代皆是打天下易,守天下难,且北面曹操,江东孙权皆非好相与之辈,于庞山民这里,便是打天下,也极为困难。

    这是一条漫长而艰苦的道路。

    于长沙与家人欢度除夕,新年一过,庞府于北地之中,细作又传来消息,言河北袁绍,已于年前病逝,庞山民得此消息,不禁唏嘘不已,这昔日最有望雄霸天下的诸侯,就这样故去了,袁绍三子待父死之后,袁谭,袁熙合于一处,与幼子袁尚征伐不断,且曹操因刘备投奔马腾,顾忌长安安危,加紧了对河北的攻略。

    正因如此,新年一过,庞统于新野的书信便至长沙,如今曹操两面受敌,正是荆襄兴兵之际,且汝南被郭嘉所得之后,交由曹仁镇守,庞统以为,这汝南久乱稍安,若出兵新野,夺汝南一郡,威慑许都,倒是对当下荆襄,一个不错的选择。

    只是庞山民想都没想便将庞统的打算给否决了,如今已得二州之地,对庞山民而言,掠夺土地反而不如休养生息来得重要,便是夺得汝南,荆襄亦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城镇,与其如此,倒不如将此重担,留给曹丞相来做……

    汝南久逢乱事,百姓投其余州郡者,十有八九,对庞山民而言,偌大的土地却没有百姓建设,如同鸡肋,且庞山民还不想早早的便交恶曹操,对于曹操这个名震天下的诸侯头子,庞山民心有忌惮。

    比之曹操势大,便是庞山民新得两州之地,为新晋诸侯,亦不敢轻易挑衅,以弱斗强,要么不打,要么便一击致命,至少就现在而言,曹操已具备征战河北且抵御西凉的能力,便是两线作战,尚有余力,若此时庞山民妄自兴兵,最后占得便宜者,或是西凉,或是江东,庞山民可不欲去作鹬蚌相争,使渔翁得利之事。

    回信让庞统老实一些,庞山民便继续与蒋琬一同,操持荆南民生之事,且命人将数架织机,送往襄阳蒯家之中,二蒯于府上亲眼所见,那匠人纺布,不消半日,便得数尺,尽皆愕然。

    这只是庞山民诸多点石成金之术的其中之一,若那庞山民将点石成金之术于荆襄尽传,荆襄世家怕是趋之若鹜。

    于是三日之后,蒯越来访,于太守府中,蒯越与庞山民相见之后,不禁叹道:“我家兄长已按上将军之前说法,去劝服一众世家了。”

    “劳烦二位了。”庞山民闻言,拱手一礼,蒯越连忙避过,对庞山民道:“上将军如今乃荆襄之主,不必这般多礼。”

    庞山民闻言,不禁笑道:“异度公勿要如此,上将军那个官爵,如何来的,你我皆知,在下与二位蒯公相交,不论官职,只论情义。”

    蒯越闻言点了点头,对庞山民道:“前日得见织机织布,我与异度尽皆惊诧,山民仗此神技,便是不与我蒯氏联合,亦可实现之前夙愿,我与异度盘算一夜,不知山民之前为何将此厚利,授我蒯氏一族?”

    “异度多虑了。”庞山民闻言不禁笑道:“庞某之前说过,蒯家于荆襄世家之中,乃是魁首,若庞某不予蒯家好处,其他世家,岂会安心?虽人心趋利,庞某却不欲见世家生乱,庞某相信,有蒯家为世家表率,这荆襄一众世家,便是再乱,也乱不到哪儿去!”

    蒯越闻言,恍然大悟,对庞山民道:“此与千金买马骨,异曲同工。”

    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道:“庞某年少之时,便知蒯家对子弟教导,甚为严格,于荆襄多年,虽敛财无数,却不曾霍乱百姓,世家若皆如这般,庞某又何必早早的便将蔡家驱除?”

    见蒯越微微点了点头,庞山民又道:“且庞某先前说过,钱财于庞某而言,唾手可得,所以庞某不介意别家世家,亦如庞家这般,富甲天下,且我荆襄若富,他家诸侯百姓,心中艳羡,尽皆来投,说到底,蒯家获利,荆襄获利,亦是庞某获利,如今我两家合盟,又何分彼此?”

    “果然是为了人口!”蒯越闻言,心中踏实不少,对庞山民道:“既然山民如此大方,那织机一事,还请山民拟个章程,于世家之间,如何分配。”

    “此事还是蒯公代劳的好,庞某于世家之中,不如蒯氏声望。”庞山民说罢,摆了摆手道:“只是还有一事,庞某欲与蒯公商议,如今已临近春耕之时,庞某以为,这荆襄世家已得巨利,不如拿些财帛,与庞某一同反馈百姓,如何?”

 NO。266 奇术皆有大用

    遇灾荒之时,蒯家也会开仓放粮,援助百姓,博个美名,只是近来荆襄,西川皆风调雨顺,蒯越倒想不通庞山民为何却在此时,命世家接济百姓了。

    “荆南于近两年来,百姓殷富,此时让利百姓,山民若图民意,事倍功半!”蒯越说罢,见庞山民脸上笑容不减,忙道:“山民,非是蒯家不舍这区区钱财,而是……”

    蒯越未及再说下去,庞山民却是笑道:“异度公想岔了,庞某非欲为百姓求世家钱粮,而是欲售织机于荆襄世家,同为世家,庞某也不想多赚世家钱财,十架织机,便换一座水车如何?”

    “水车又为何物?”蒯越闻言,一头雾水,庞山民才想到水车模型还未予蒯家送去,当下引蒯越出了太守府,同车往竹林工坊赶去,待到工坊之后,蒯越见黄承彦亦在工坊之中,连忙驻足施礼。

    黄承彦却理都未理,双目灼灼的盯着面前陶盆,看着陶盆当中靛蓝色液体,一语不发。

    蒯越一阵无语,庞山民却是笑道:“异度公勿要见怪,家师钻研奇术之时,向来如此,异度公还是与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