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186部分

大凤雏-第186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可用,却不可重用,对曹操如同鸡肋,更不用说曹操先前的谋划,是要觅得荆襄奇术,使治下商贸,不再遭荆襄掣肘,如今庞山民很光棍的将这些世家,尽数推给曹操,曹操若是知晓庞山民并未留人,怕也会苦闷不已。

    归长沙后,庞山民便将貂蝉接往吴夫人府上,一家人守着肚子高高隆起的孙尚香,且将城中手艺出众的稳婆,接往府上不少。

    吴夫人每每见庞山民如临大敌的样子,便心中好笑,而大乔则看着庞山民待孙尚香如此重视,亦感慨不已。

    于汉末这个男权至上的时代,庞山民的作为,在一众女子眼中,确实奇葩的很。

    又过三日,吴夫人府上忙成一团,庞山民守候于孙尚香闺房之外,神情紧张,直到房内传来嘹亮哭声之后,庞山民忙一把推开屋门,见孙尚香面色苍白,一脸疲倦,心中急切,对稳婆道:“我媳妇怎么样了!”

    “恭喜上将军,母子平安!”稳婆说罢,庞山民于稳婆手中接过孩子,看着襁褓之中那张皱巴巴的小脸,心中百感交集。

    二世为人,却是初次身为人父,庞山民从未想过,这做父亲的感觉,居然是在古代体验的,将孩子抱至孙尚香面前,庞山民对孙尚香道:“为了这小生命的降生,真是辛苦夫人了!”

    孙尚香见庞山民目光之中,皆是怜爱之意,轻声笑道:“妾身不苦,还请夫君给这孩子,取一名字。”

    孙尚香一语,倒是将庞山民问得愣住,这取名之事,庞山民之前只顾着担心孙尚香能否顺产,还真未曾想过为孩子命名之事,苦着脸犹豫半晌,庞山民支支吾吾道:“此事为夫没经验啊!还是让家中老父头疼去吧……”

    母子平安,庞山民大为喜悦,不多时候,吴夫人与貂蝉诸人,悉数来到,得知孙尚香为庞山民生下一大胖小子,吴夫人亦是大笑不已,这荆襄之主的子嗣,可也有着江东孙氏的血统。

    且庞府长男,待日后成长起来,多半会继承庞家家业,如今庞山民富甲天下,比之昔日范蠡,吕不韦等,亦不遑多让,况且天下诸侯,日后可问鼎九州者,只余其三,这三家之中,两家皆为孙氏血脉。

    之前吴夫人心底或多或少还是对孙权将其妹远嫁荆襄,有些意见,如今吴夫人却不得不承认,孙权,周瑜二人,阴差阳错之下,倒是走了一步妙棋,对于日后孙氏血脉传承,贡献不小。

    庞山民得子之事,不过数日,便传遍荆襄,西川,治下官员,多有人送表道贺,就连江东吴侯,得此消息之后,亦手书一封,送往长沙,信上多言孙尚香为庞山民诞下一子,母凭子贵,贡献不小,庞山民是不是应当念在孙尚香功勋不小,再扶持一下江东。

    对这个厚脸皮的大舅哥,庞山民已经相当无语,看过信后,便将此信送往吴夫人手上,吴夫人得知孙权死皮赖脸,羞怒非常,当即回书一封,痛斥孙权!

    又不是孙权生了儿子,得意个什么劲?

    至于孩子的姓名,庞山民还是去询问庞德公的意思了,知庞山民有子,庞德公也老怀大悦,不再于书院教导学子,当日便去了吴夫人府上一遭,思索半晌,为襁褓之中的孩子取名庞籍。

    庞山民闻之,心中大为惊讶,这后世狄青与司马光的恩师,名字似乎也叫庞籍,看来老爹取名的本领,还是有些能耐的……冬去春来,这些时日庞山民除打理政务之外,亦多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家中二位娇妻,照顾孩子的事情根本难以插手,吴夫人与庞德公含饴弄孙,孩子平日又有奶娘照看,倒是让庞山民这个亲爹,少有用武之地。

    与貂蝉一道,陪孙尚香坐坐月子,庞山民也难得闲暇了一月时光,北地的曹丞相也颇为给庞山民面子,原本庞山民还以为曹操待开春之时,便会大举再伐汝南,可如今看过庞统传来的数道书信,庞山民才知道,汝南当下,风平浪静。

    除却西凉依旧征战不休外,这天下大势,似乎已渐渐趋向平稳,各家诸侯忙碌着休养生息之事,不愿轻动刀兵。

    初为人父,庞山民的气质比之之前也成熟不少,于庞山民心中,更多的时候也会侧重于家庭多过政务,待春耕结束之时,庞山民才收到建安八年的第一封战报。

    与其说是战报,倒不如说是西凉马腾的求援信罢了,看着堂中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的马岱,庞山民对马岱笑道:“伯瞻别来无恙。”

    马岱见庞山民看过信后,神情平淡,对庞山民道:“还请上将军施以援手,催一催孔明军师,速速出兵武威,安定羌人诸部,那徐庶,刘备这些时日,已联结不少部落,欲于武威作乱,我家兄长,已难于应付!”

    见马岱神情急切,庞山民不慌不忙,对马岱道:“伯瞻勿要急躁,昔日孟起对庞某有恩,若其受困,庞某必然相助,只是庞某如今,并不知晓武威局势,且汉中军马调令,皆在孔明手中,庞某不知,伯瞻为何舍近求远……”

    “孔明军师不欲相救,且建言家父,召回兄长,若武威有失,我马家基业尽毁,那刘备亦可与羌人结合,纵横西凉,再难遏制!”

    庞山民闻言,微微点头,只是却心中疑惑,以现下西凉与荆襄之间的关系,为何不派兵一救?正思索间,又有信使飞马来报,言汉中孔明军师,书信送至。

    庞山民忙接过信笺,摊开一看,继而将手中书信,交予马岱,对马岱道:“伯瞻将军,如此看来,怕是你白跑这一遭,孔明已与寿成将军商定,将这武威,让予刘备。”

    “怎会如此?”马岱一脸惊愕,接过信笺之后,越看越是心惊,那诸葛亮于庞山民面前,言辞凿凿,说马腾已同意调马超归返天水,马岱心中疑惑,莫非父亲被这诸葛孔明蛊惑了不成?西凉铁骑,多出身羌人,且武威盛产良马,若失此处,马腾再难与刘备为敌!

    见马岱一脸沮丧之色,转身欲去,庞山民对马岱笑道:“依庞某看来,伯瞻怕是不知孔明与寿成将军之计吧!”

    “何计?”马岱一头雾水,却见庞山民朗声笑道:“西凉苦寒,于庞某眼中,便是刘备联结羌人,得了武威,又能如何?如今已是春耕之际,刘备何来粮草,兴兵天水?”

    马岱闻言,若有所悟道:“果真如此?”

    “身为上将,却不知治下境况,伯瞻可不够称职啊!”庞山民见马岱面上焦虑之色渐褪,对马岱道:“若庞某没有猜错,这天水早晚还会被你马家所掌,伯瞻,你于西凉日久,对其各部都颇为了解,于伯瞻眼中,羌人性情如何?”

    “虽性情豪爽,作战勇猛,却不知礼义,往往见利忘义!”马岱说罢,见庞山民微微点头,马岱不禁心中一急,对庞山民道:“这与出让武威,有何关系?”

    “关系大着呢!”庞山民闻言,不禁笑道:“伯瞻所言,与庞某所闻,大致相当,只是不知伯瞻可否想过,那刘备既然联结羌人诸部,自然要许诺好处,可你西凉贫瘠,刘备哪来的诸多好处,结好羌人各部?且羌人军马,多难以自给自足,骑兵征战,须粮秣无数,昔日孔明已派大军,驰援天水,如今天水大城,固若金汤,便是羌人与刘备同至,亦可坚守数月,不过伯瞻,你可曾想过,西凉铁骑数月所耗用度,会是多少?”

    马岱闻言一愣,心中稍一盘算,便大惊失色,对庞山民道:“上将军是说,那刘备根本就养不起这诸多军马?”

    “此是必然之事!”庞山民坦然,轻声叹道:“只是唯有一事,庞某如今依然不明所以,那徐庶也是才华横溢之人,却为何用如此拙计,算计寿成将军?若得武威,刘备便相当于背上一个沉重包袱,待诸葛亮整顿好汉中军马之后,一旦与马家军马,合为一处,这西凉又岂有刘备安身立命之地?”

 NO。397 马岱疑虑,山民解惑

    兵卒过多的军队,常常会吃败仗,因为兵将各有所恃,号令不齐,这也是古人常言,兵多非益的道理,庞山民料想徐庶定然知晓此中关节,所以对于徐庶欲占武威,联结羌人,庞山民一直抱着坐观其变的打算。

    马腾久镇西凉,于羌人各部中多有联系,也知晓羌人,往往见利忘义,反复无常,在庞山民看来,这归根结底,还是西凉贫瘠闹的,若羌族各部如现下荆南蛮人一般富庶,又岂会闲得无聊,频频作乱?

    且即便是刘备可笼络羌人,与其结好,只是以现下长安物力,刘备又能给羌人多少好处?

    羌人不缺土地,对中原诸侯视如性命的土地,在羌人眼中,犹如粪土……此皆因羌人即便要来土地,也无甚用处,西凉广袤,多放牧养马之地,可西凉也同样苦寒,寻常作物,难以于西凉丰产,所以于羌人眼中,水草肥美的地方,或可引部落间的争斗,而将贫瘠土地,弃之如履。

    刘备若以金银粮秣诱之,或可与羌人结一时之好,待金银粮秣用完,刘备又能拿的出什么,诱惑羌人?

    静待许久,马岱见庞山民默不作声,对庞山民道:“既然上将军与孔明军师已有定计,马某这便归返,镇守天水,静待那刘备,出丑之时!”

    “且慢。”庞山民见马岱来去匆匆,微微摇头道:“伯瞻长途跋涉,当于我荆襄休整些时日,天水军务,自有孟起与孔明操持!”

    马岱闻言,微微点头,如今庞山民声威赫赫,马岱虽心系天水,却不敢于庞山民面前拿捏,庞山民见马岱似有顾虑,对马岱道:“伯瞻无需顾虑,可于庞某面前,畅所欲言,你家兄长比你倒是豁达许多。”

    说罢,庞山民便命下人,准备酒菜,欲款待马岱,马岱得庞山民重待,心中亦微微感动,对庞山民道:“世人皆言上将军礼贤下士,果非虚言。”

    庞山民闻言笑道:“只是以讹传讹,庞某整日所见之人,也仅我荆襄数位要员,若说礼贤下士,庞某还真没多少机会表现一番。”

    马岱闻庞山民之言,毫不做作,微微点头,待下人送上酒菜,马岱似下定决心,对庞山民道:“上将军,马某心中,还有一惑,欲求上将军教之!”

    庞山民见马岱神色,甚为谨慎,思索片刻,便若有所悟道:“且让庞某猜猜。”

    马岱闻言,微微一笑,却听庞山民说道:“伯瞻怕是要问庞某,西凉日后,如何自处!”

    庞山民说罢,马岱不禁大惊失色,酒盏坠地,庞山民见马岱失态,朗声笑道:“如此看来,庞某倒是猜的正着!”

    “还请上将军指教。”马岱说罢,一脸慷慨道:“马某欲问上将军,我家父亲,今生是否无望,复往日荣光!昔日家父占长安,坐拥西凉,如今却只天水一郡之地,就连马家根本——武威,亦岌岌可危!且即便是借上将军军马,逐刘备于西凉,收复长安,上将军又欲将我马家,置于何地?”

    庞山民闻言,收敛笑容,一本正经道:“此言必不是寿成,孟起教之。”

    马岱点了点头,道:“家父与兄长皆未提及此事!只是马某自己,心中之惑。”

    “不知伯瞻之前是否听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此事寿成,孟起皆对我荆襄,信心十足,可为何独伯瞻对荆襄行事,心存顾忌?莫非寿成,孟起就不怕庞某学那刘备,兵进天水之后,鸠占鹊巢?”

    庞山民说罢,马岱不知该如何作答,却又闻庞山民笑道:“西凉土地广袤,且羌人多信服寿成,若汝父镇西凉,西凉不乱!如今寿成将军只是在等庞某与曹操一争高下,观天下局势,若庞某胜,则可代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届时你马家于庞某有恩,若再有所求,便名正言顺!”

    马岱闻言,不禁大惊,心中暗道这庞山民果然有将那曹操取而代之的念头,马家因衣带诏一事,已与曹操不死不休,可至今为止,除借徐庶之智,占下长安外,再与曹军相争,屡战屡败,马岱深知那曹操本事,见庞山民有此妄念,便欲相劝。

    可是转念一想,这庞山民雄霸二州,占汉中后,川中军马可源源不绝,出兵中原,如此看来,若这两强相遇,孰胜孰败,倒也难说,马岱犹豫半晌,对庞山民道:“上将军有此奇智,马某佩服,只是上将军言日后取代曹操之后,便令我马家永镇西凉?”

    “非也。”

    庞山民说罢,马岱面上一怒,对庞山民道:“上将军岂能出尔反尔,这须臾之前,上将军还说家父乃镇守西凉的最好人选!”

    见马岱一脸怒色,庞山民不禁笑道:“伯瞻勿急,此时言西凉归属,为时尚早,且伯瞻当知,数年之前我荆南蛮人皆生活贫苦,与西凉羌人,贫瘠无二,可如今二者却如天壤之别,伯瞻以为,以你马家之力,可改变西凉窘境?”

    马岱闻言,思索半晌,对庞山民道:“即便如此,也可请上将军遣能吏相助!”

    “徐元直亦是能吏,可入你西凉后,心系刘备,才导致西凉当下,征战不休,这前车之鉴便在眼前,伯瞻已吃亏不小,却不长记性?”庞山民见马岱固执,不禁叹道:“所以庞某才说,一切还要等我荆襄与曹操相争,有了结果之后,再下定论,且当下庞某将孔明借你西凉,足保天水,稳如泰山,只要马家与西凉铁骑,尽皆不失,西凉根基便在!伯瞻又何必急于让庞某,予你交待呢?”

    庞山民一脸坦然,马岱闻言亦长叹不已,看来如今马家也只得于天水,坐守孤城了,好在如今汉中粮秣源源不绝的运往天水,这隆冬刚过,天水郡内,却并未有百姓饿死,这于数十年来的天水而言,也是奇闻一桩。

    心知再问下去,也难得偿所愿,马岱饮过杯中之酒,拱手对庞山民作别,道:“马某心系天水局势,虽得上将军款待,却心有所思,食之无味,还望上将军允马某归去!”

    “也好。”庞山民闻言,轻叹一声道:“伯瞻可将先前所言,尽数告知寿成将军,庞某与马家素来交好,不愿欺瞒,如今寿成将军已再无危难,也可闲暇之间,多考虑考虑庞某之言!”

 NO。398 世家迁徙,曹孟德自食恶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