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215部分

大凤雏-第215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超又行数里,却见先前追袭赵云的铁骑,已缓缓退回,见马超后,一偏将翻身下马,双目泛红,对马超道:“那赵云悍勇,连斩数十兄弟,且寻林间小路而逃,我等追之不上,还请将军治罪!”

    马超闻言,本欲破口大骂,可转念一想,赵云悍勇,用寻常士卒追袭此人,难以建功也是必然,见偏将叩拜连连,马超长叹一声,对偏将道:“倒也不能怪尔等无能,便是马某,亦无十足把握,擒下此人!”

    说罢,马超仰面看了看已然黯淡的天色,心中苦涩,一时间却也不知,归返长安之后,如何去与庞山民交待……马超引军而回,只捉一徐庶的消息,很快便于军中,传扬开来,这刘备逃出生天,倒是让庞山民颇为诧异,待问过之后,却知马超中徐庶李代桃僵之计,徐庶竟为了可保全刘备,慷慨赴死。

    于太守府上,再看阶下徐庶,庞山民轻叹一声,对徐庶道:“元直,你这又是何苦?”

    徐庶见庞山民并未因刘备逃脱,暴怒不已,心中也不禁暗赞,如今庞山民这份荣辱不惊的气度,比之与他同为书院学子之时,变化许多……见徐庶默不作声,庞山民命士卒解开麻绳,对徐庶道:“刘备如今于元直心中,还是明主?”

    徐庶闻言,微微点头,对庞山民道:“若不是山民处处作梗,皇叔自有机会,于这乱世,得成霸业!”

    庞山民对徐庶言辞,不置可否,庞统闻言,却心中恼怒,对徐庶道:“元直,此番还是我与兄长,技高一筹,输了要认,元直还是降我荆襄的好!”

    “只求速死。”徐庶说罢,闭目不言,庞山民见状,对徐庶道:“元直若死,伯母何人照应?”

    徐庶闻言,双目微睁,对庞山民道:“以山民仁德,此事徐某并不担心。”

    “可你却终究未尽这身为人子的责任!”庞山民闻言,冷笑一声,对徐庶道:“既然元直不肯归降,庞某也不逼迫于你,不如请元直此番与庞某同归荆襄之时,于书院任一师长,传授我荆襄学子本领!”

    庞统闻庞山民之言,皱眉劝道:“元直之才,当以重用!”

    “总要给他个想通的机会!”庞山民说罢,对徐庶道:“待庞某得刘备尸首之后,再看元直,可愿改变心意!”

    “也好。”徐庶闻言,并未矫情。

    于徐庶心中,庞山民这般安排,多是看在之前大家同为荆襄学子的份上,如今庞山民治下,人才济济,倒也不差他这一设谋之人,徐庶也自然知晓,比之卧龙凤雏,他这般本领,还是要稍逊一筹的,当下徐庶最为关心的,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刘备无恙的消息,如今马超回军,刘备与赵云大有机会,逃出生天,如此刘备帐下,还有一员上将,之后便是依计而行,径往江东,于江东朝堂,也是有不小的利用价值。

    而更为重要的是,如今关,张未死,若二人可暂时于庞山民处,妥协上一年半载,待刘备站稳脚跟之后,依然可再去寻刘备去向,帮衬刘备,如此一来,刘备便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便是当下艰难一些,可也并没有完全丧失这争霸天下的机会。

    能为刘备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见阶下徐庶默然不语,庞山民却不知道其心中还在念着刘备。

    不多时候,又有士卒来报,言关,张二人,已放弃抵抗,如今二人正于殿外等候。

    庞山民闻言,不禁苦笑,心道看来刘备无恙的消息,如今已被二人得知,庞山民未及多想,却听张飞那洪亮的嗓门遥遥响起,那张飞一把推开戍卫士卒,与关羽一道行至堂中,见徐庶后,关羽躬身一礼,对徐庶道:“多谢军师,保我家兄长无虞!”

    徐庶闻言,避过关羽大礼,还未及开口,却听那张飞对庞山民嚷道:“先前牛皮吹的挺大,可是如今我家哥哥已逃出生天,庞山民,你之前言语,尽皆算数?”

    “唐侯,我二人如今已有决断。”关羽见张飞桀骜,怕惹庞山民暴怒,连忙打断张飞言语,对庞山民道:“如今我二人可为荆襄将校,为唐侯多立功勋,待知兄长去处之时,还请唐侯予我二人,一个方便!”

    “倒是好算计!”

    庞统闻言,嗤笑一声道:“莫非云长将军欲与曹操前事,激我家兄长不成?”

    “唐侯气度,自可与丞相比肩!”关羽说罢,目不转睛的看着庞山民,却见庞山民轻叹一声道:“以二位将军信义,庞某自然不会相疑,不过如今刘备定往潼关而去,若庞某应下二位请求,岂不是现下便应放二位将军离去?”

    庞山民说罢,关羽,张飞皆不能言。

    如若依庞山民这般说法,那二将请降一事,也太无诚意,且刘备家眷如今皆在城内,二人便是欲与刘备重逢之心似箭,也难恬不知耻的于朝堂之上,掉头便走。

    思索片刻,关羽摇了摇头,对庞山民道:“有子龙在,兄长无虞,我兄弟二人自然不敢于唐侯面前提这般过分要求,不如以一年为期,我二人于唐侯帐下,兢兢业业,为荆襄开疆拓土,一年之后,唐侯予我二人一个自由之身,再寻兄长,不知唐侯以为如何?”

 NO。445 丝绸之路的起点

    堂下关羽,张飞二人傲然而立,却难以掩藏眼底的殷切,庞山民深深的看了二人一眼,却不知该不该答应关羽提出的这毫无诚意的建议。

    这二人心中,还相信着刘备可于此乱世复起,还盼望着能够于一年之后,寻得刘备去向,兄弟重逢。

    刘备与此二人结义,何其幸也。

    与关羽互不相让,对视许久,庞山民也知道,这般条件于关羽处,再难妥协,若不应下二人,二人依然宁死不降,与其一无所得,倒不如暂时接纳二将,相处日久,没准他们也会改变心意。

    当然,庞山民更是明白,这般解决之道也只是他一厢情愿,一年之后,若刘备尚在,到头来二将归去,他庞山民还是竹篮打水,想到此处,庞山民不禁苦笑一声,倒是有些体悟到之前曹操的痛苦之处了。

    思索许久,庞山民轻叹一声,对二将道:“也罢,一年便一年吧,以二位将军信义,庞某也无需担心二位出尔反尔。”

    见庞山民应允,关张二人面上闪过一抹喜色,那张飞更是咧嘴笑道:“既然唐侯应下,那你荆襄攻城略地之时,尽管派俺老张出马,这俸禄俺可不要,只是这好酒,不能亏欠老张!”

    张飞说罢,堂上诸人皆笑,关羽却白了张飞一眼,拱手对庞山民又道:“我兄长家眷……”

    关羽话未说完便被庞山民抬手打断,庞山民对关羽道:“庞某自然不会为难,不过这长安庞某不欲多留,数日之后,还请二位携刘备家眷,与庞某同归荆襄。”

    如今二人已身为荆襄将校,虽如今并未授二人实职,可庞山民如何安排,二人也只有乖乖听话的份,关羽深深的看了庞山民一眼,心中暗道:若一年之后,庞山民如曹操那般,避之不见的话,那与翼德一道遁离荆襄,倒也有个帮衬,如今境遇,比之当日被困许都之时,倒也好上一些……新得长安,庞山民大宴群臣,此番虽未捉得刘备,可雍凉之地,却已被荆襄所得,马氏一族,亦当安顿,好在马腾识情识趣,并未于此事与庞山民纠缠,而是极为主动的告知庞山民,愿随庞山民一道往荆襄复命,至于马超,庞山民则另有安排,虽未捉住刘备,令马超今日以来,颇为自责,可是在庞山民看来,马超未能建功,也只怪徐庶狡诈,赵云骁勇,如今刘备逃亡,已成定局,毫无必要再纠结此事了。

    当今天下,刘备名头已被庞山民污的臭不可闻,且以荆襄势大,还有何人敢保全刘备,得罪荆襄,面对庞山民的雷霆之怒?

    又过数日,潼关方向再传讯息,言刘备至潼关后便销声匿迹,遣散关内兵将之后,遁逃而去,如今潼关已空无一人,如此雄关一座,对庞山民而言,却是唾手可得。

    白捡的便宜自然不能不要,当下庞山民便命庞德挟一支铁骑,星夜赶往潼关驻防,并多遣斥候,再探函谷关方向,若刘备遁离函谷关,顺道再将此关占下。

    虽夺刘备皇叔尊位,也算欠了曹操少许人情,可是这两道雄关,庞山民并不想听从曹操的意思,一家一座……半月之后,长安安定,庞山民思乡心切,不欲在长安久留。

    接连几日,倒是军中不少文武,劝庞山民抛却长沙,于长安执政,好歹长安也是大汉旧都,若立足于此,也算威风赫赫,可是庞山民思索许久,还是将这般建议,悉数否决。

    非因长安不好,而是庞山民另有打算。

    便是于长安施政,也当先处理好雍凉之中,羌汉关系,且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庞山民对长安,有着更大的安排!

    由于汉末乱世,朝廷数十年来,对于这条纵贯欧亚的重要商道,早已失去了掌控,且西域少数民族的纷争,使得这条商道上的商贾贸易,几乎断绝,如此内忧外困之下,重新恢复丝绸之路的荣光,何其困难。

    而庞山民本出身商贾,自然能够看到若丝绸之路得以“修复”,其中所包含的重大利益,且日后再与孙,曹相争,需要断绝诸侯贸易的时候,西域诸国,也可成为荆襄物产的重要市场。

    所以长安这个丝绸之路的源头,建设的成功与否,对丝绸之路能否复兴,颇为关键。

    将如此重任,交由庞统,庞统心中自然兴奋,与此同时,庞统心中亦深知庞山民这般安排,显然是对兴建长安一事,极为重视,庞统于荆南之时,也算是擅于处理汉蛮关系的能臣,处理汉羌关系,亦当不在话下,只是随着这条商道的慢慢开辟,如何处理与西域诸国的关系,便是对庞统的重大考验了。

    又将董衡,黄忠留于长安,与庞统一道戍守,庞山民便挟大军,回军荆襄了。

    此役几乎兵不血刃的重夺长安,打得刘备如今生死未卜,荆襄声望再振,比之如今还陷入青州泥潭中的孙,曹两家而言,庞山民驱刘备于长安,明显不是令人欣喜的消息……对曹操而言,刘备好歹也当抵挡联军一些时日,虽庞山民势大,可二者差异也不至于如此悬殊,就算不把联军旷日持久的拖在长安城下,也总不能半日强攻,便破城而逃吧。

    且关,张二人,如今还到了荆襄帐下,便是徐庶,亦兵败被俘,庞山民与刘备大战一场,不仅壮大声势,反而还扩充了不少实力,刘备沦落至这般光景,便是曹操也臊得慌,之前天下英雄,还“唯使君与操”,时至今日,刘使君都生死不明了……得斥候回报,数日以来,曹操面上皆无喜色,荀彧,郭嘉等曹营重臣,亦心事重重。

    看来之前应下庞山民夺刘备皇叔尊位,显然不太妥当,诸人皆未曾想到,刘备失去皇叔名号,又被庞山民泼污一回,居然顷刻之间,就没有了立足乱世的依仗。

    这到底算不算一击毙命?

    想到此处,曹操心中更为忧虑,扫视堂中群臣,口中叹道:“如今长安一事,多思无益,曹某欲求教诸位,这‘迁都’,‘青州’皆迫在眉睫,唯今之际,曹某当以何事为先?”

 NO。446 故人重逢,时过境迁

    若单论中原兵强马壮,便是迁都邺城的同时,顺道夺回青州,也并非难事,可是之前与荆襄相争汝南,后遭庞山民算计,这朝廷财政,问题不小,无论是迁都还是征战,都颇耗钱粮,所以唯今之际,曹操也无力一道操持这两大事务。

    率先迁都与重夺青州这两件事情,也让朝堂诸臣,分歧颇大。

    群臣赞同率先迁都的理由,无非是因为圣上已有迁都意向,且如今汝南被荆襄所得,这陆逊兵马可朝发夕至,虽与庞山民已有约定,三年互不侵扰,可庞山民一旦变卦,奇袭许都,许都难保。

    就算庞山民之前,言出必践,可诸侯征战,本就尔虞我诈,如今庞山民又得长安,荆襄声威震天,许都此时便显得更加岌岌可危。

    而青州又不能不救。

    如今江东军马源源不绝,沿海道运往青州,虽一路过海,亦有折损,可如今青州的江东军马,已有数万之众,且又有斥候来报,屯兵庐江的江东军蠢蠢欲动,张辽屯兵合肥,日日警戒江东动向,这中原尚未来得及夺回青州,江东反而做出了这般欲主动出击的动作,一旦江东再破合肥,青州军马定然南下,去夺徐州,如此一来,青州便不再是一处飞地,扬州,徐州二州之地,亦要被江东所得。

    若如此,江东得曹操三州土地,便不再如当下这般,孱弱可欺,日后江东征战天下,也算资本雄厚。

    所以曹操近些时日,除心悸荆襄发展过于迅猛之外,对江东异动,也颇为头疼。

    从曹操个人角度而言,还是想先夺青州,虽之前庞山民曾调侃曹操青梅煮酒,识人不明之事,可曹操依然对自己的眼光颇为自信,与庞山民已有一面之缘,曹操相信庞山民不会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所以曹操欲使朝廷财政,更多的向军中倾斜,待解决了江东这外患之后,便可一心一意,迁都邺城。

    可之前迁都也是曹操促成之事,若先用兵青州,总要于圣上面前留下一个出尔反尔的印象,圣上想法虽不足为虑,可这朝堂之上,毕竟还有许多心系大汉的官员,曹操如今已经焦头烂额,并不愿自找麻烦,再被这些同僚所扰。

    见堂下诸人,尤在争执,曹操神情更为晦暗,苦笑一声道:“不想我这大汉丞相,也有为这财帛粮秣,头疼之时!”

    曹操话音刚落,郭嘉眼中,猛然闪过一抹神采,对曹操道:“此事有解!”

    闻郭嘉之言,堂上群臣收敛声息,诸人皆相府谋臣,先前争执亦是为了曹操大业着想,如今见郭嘉已有解决办法,诸人自然希望听听这位“鬼才”大人的见解。

    “如今无论是迁都抑或用兵皆迫在眉睫,虽中原财政,不足以同时应对,可我中原没钱,荆襄却是富庶的很!”郭嘉说罢,荀彧面色大变,对郭嘉道:“奉孝,此不是掠汝南之时,如若用兵,便是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