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26部分

大凤雏-第26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发牢骚,排遣胸中郁气,而赤兔却不知庞山民心中所想,和这家伙越发的熟络。

    “山民先生!关将军!”

    山道上一骑轻骑,飞驰而至,马上呼喊之人,正是关羽麾下士卒,士卒见庞山民立于路旁,急忙翻身下马,对庞山民道:“汝南城头昨日易帜,如今尽是‘刘’字大旗,在下已于城内打探,皇叔大人于早日清早,已至汝南!”

    ;

 NO。57 不欢而散

    该来的终究是来了。

    庞山民听闻刘备已至,心情也变的有些复杂了起来,此次由荆南至北地,原本打算去见那曹操,后来却要遇这刘备,这人生际遇,果然是由不得自己做主。

    于汝南耽误了不少时日,如今也是时候回荆南了,庞山民心道:同关羽一起,去跟那皇叔打声招呼,便与玲儿一同踏上归程。

    不多时,关羽便得到刘备已至汝南的消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踏上赤兔,奔驰而去,只留下面面相觑的庞山民和一众士卒,庞山民不禁感叹,这关羽重义,兄弟情深,此般行为倒也可以理解,只是就这么跑了,赤兔什么时候交付玲儿?

    庞山民也问过玲儿,玲儿此番不欲去见那刘备,虽说之前玲儿也把杀父之仇算在了刘备头上一些,但是这些天以来,玲儿在庞山民的开解下,也把仇恨看的淡了不少,人总是要向前看的,总不能活在仇恨之中,若要清算,也该堂堂正正,玲儿心意已决,不欲行那刺杀之事,只是日后征战沙场,便怪不得她心狠手辣了。

    庞山民对于去汝南城再转一圈的兴趣不大,命士卒埋锅造饭之后,于帐中等待着刘备的到来,庞山民已经可以料想到,以刘备求贤若渴,必然亲身而至,只是庞山民心意已决,不想跟那刘备之间,发生什么纠葛。

    帐外一阵人马嘶鸣,庞山民暗道,果然不出所料,庞山民微微沉吟,便听到帐外一清亮之声,高声喝道:“敢问山民公子可在帐内?”

    庞山民掀开帐帘,抬眼便见关羽身前,一锦衣华服的中年长者,遥遥对他拱手一礼。

    “拜见皇叔大人。”

    庞山民一揖到地,刘备连忙伸手相扶,庞山民抬起头,瞧见刘备真容,心中也不禁暗叹,此人相貌,确实让人心生好感。

    刘备一脸福相,仪表堂堂,面目和善,双眸中不见一丝锋锐之气,虽与刘备只是初见,却也能从其身上感受到淡淡的亲切感,庞山民笑脸相迎,对刘备道:“此来汝南,得见皇叔,实在是三生有幸,只是在下家中事忙,还望皇叔允在下就此离去。”

    刚一见面便要走?

    刘备眉头微皱,对庞山民道:“公子何故如此,莫不是备此番前来,惹得公子不快不成?”

    “没有……”庞山民摇头失笑,对刘备道:“此番前来北地,已一月有余,如今时以入夏,在下甚为思念家中娇妻,皇叔初至汝南,俗事缠身,在下久留于此,扰了皇叔公务,反倒不美,况且关将军之前也与在下做过约定,皇叔一至,在下便可离去,如今在下身为商贾,自然要依据商贾的行事准则,行商之人,最重诚信,还望皇叔成人之美,还有就是……看到皇叔与将军兄弟重逢,在下也不禁感念书院之时,同窗之谊,所以才归心似箭。”

    “原来如此。”刘备闻言长叹,对庞山民道:“那山民公子,给备一日时间,为公子践行如何?适才云长将近日之事尽数告知与我,我兄弟重逢,全赖公子大恩,还请公子莫要推却。”

    看着刘备情意拳拳的样子,庞山民心中不忍,正欲应下,可是话到嘴边,脑海中猛然惊醒,心中暗道:刘备虽是人杰,日后却没准会对敌杀场,如今若与之有了瓜葛,怕是不妥。

    见庞山民没有作答,刘备神情略微尴尬,关羽则是面色急切,目视身后两位文官打扮的中年男子,连作眼色,那二位文官正欲出言,半道却抢出一人,遥指庞山民,口中斥道:“皇叔留你,那是看得起你!你若不应,本将叫你离不得此处!”

    “哦?”庞山民回过神儿来,看了一眼喊话之人,那黄脸汉子一脸虬髯,眉目粗豪,身材甚是壮实,只是这幅面相,一看就是脾气暴躁之人。

    “刘将军!”刘备未等庞山民答话,急忙出言斥道:“公子怕是也有难处,我等却应谨守礼仪!”

    庞山民微微一笑,不再看那刘辟,向刘备深深一礼,对刘备道:“多谢皇叔,念及在下为难,如今此间事了,在下也该走了。”

    庞山民说罢,目视关羽,道:“将军还请下马。”

    “以云长之姿,于沙场之上岂能无马?”刘备皱眉,没想到庞山民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他,连忙抢在关羽之前,神情恳切,对庞山民道:“备此来汝南,也带着不少资财,可代云长赎回马匹!”

    “子仲先生何在?”庞山民对刘备笑了笑,高声叫过,关羽身后一面容清秀的文官稳步上前,对庞山民和煦一笑,道:“山民公子也知在下薄名?”

    庞山民点了点头,看了糜竺一眼,笑道:“先生与我同为商贾,还请先生评评理,皇叔此举,是不是叫在下过于为难了些。”

    “呃……”糜竺愣了一愣,还未及答话,关羽却翻身下马,将缰绳递予庞山民,苦涩一笑道:“如今你我两讫,谁也不欠谁了!”

    “恩,还是关将军洒脱。”庞山民把缰绳递予身后随从,对刘备拱手笑道:“此去一别,怕是难以相见了,对于与皇叔此番相识,在下会铭记于心,如今皇叔已和刘、龚二位将军共占汝南,还需小心那曹操前来攻伐,皇叔事务繁多,在下不便打扰。”

    说罢,庞山民又目视关羽,神情复杂道:“与将军相交数日,在下对将军人品,甚为倾慕,只是世事无常,天不遂愿,若将军日后有暇,可去荆南,在下定扫榻相迎!”

    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庞山民翻身上了赤兔,与身边随从出了人群,商队迅速收拾起了营地,不多时间,营帐尽数拆到了马车之上,庞山民对诸人拱了拱手,遥遥而去。

    “玄德公,此人无礼之极!”刘辟显然被庞山民此番目中无人的行为刺激到了,神情激愤道:“我且去汝南城中亲提一旅,将他擒下,献与皇叔!”

    “且慢!”刘备连忙伸手攀住刘辟臂膀,对刘辟道:“将军何必如此,那大庞公子先前与云长有约,我等此番冒昧前来,他心中有气,却也怪不得他。”

    刘备说罢,侧目看了一眼关羽,见关羽神情稍霁,微微叹了口气。

    诸人默然无语,许久之后,转身欲走,却见庞山民离去方向,烟尘滚滚,一骑快马飞驰而来,来人见了关羽,翻身下马,将手上书信交予关羽,对关羽道:“我家公子念将军兄弟情深,以此信相赠,还望将军兄弟三人,能够早些相聚!”

    ;

 NO。58 黄祖相邀(求推荐,求收藏)

    “这世上真的有人生而知之不成?”关羽拿着手上信笺,面上惊疑不定,口中喃喃,回身对刘备道:“兄长,此信乃山民公子所书,我当应去这古城看看,或许三弟……就在那里!”

    刘备点了点头,心中却翻起了滔天巨浪,与关羽相见之时,关羽便把之前庞山民如何料想刘备会由河北来汝南的事情说了个通透,刘备深感庞山民才华出众,所以才带齐城中文武与关羽同至,欲求贤才,只是见庞山民态度轻慢,刘备心中颇有微词,本欲在刘辟出言威胁庞山民的时候,给庞山民一个下马威,让庞山民看清楚形势——如今汝南,是在他刘备的治下,然后再好言相劝,恩威并济,使庞山民真心投效。

    可是没想到庞山民不仅不为所动,还反将他一军,刘备并不知道这段时日,庞山民和关羽之间建立了何等的交情,只知道若刚才没劝住那刘辟,恐怕刘辟如今,早已与二弟交恶了吧。

    “我之过失,不识大贤……”刘备叹了口气,神情疲惫,无力的挥了挥手,身后众人各有所思,踏上归途。

    汝南郡城距荆州只有百里之遥,只过半日,庞家商队便踏上了江夏地界,一入荆州,庞山民心中颇有一种鱼归大海的感觉。

    之前对于刘备的那点小计俩,庞山民看的清清楚楚,只是看在关羽面上,庞山民不愿点破,况且如今与关羽之间再无瓜葛,庞山民也不愿再去想这些令他惆怅之事了。

    终归是得不到关羽,尽管如此,庞山民对关羽却并无太多怨念,此人忠义两全,至少就德行方面而言,也算是为将者的楷模了。

    至于最后留书一封,告知那二人张飞所在,除了为显摆一下之外,也可以让刘备求才不得的怨念更大,庞山民原本就不是什么大度的人,既然刘备耍心眼,那也怪不得他庞山民小气一回。

    如今商队中资财粮草用了大半,轻车而归,速度自然快了许多,在关隘住了一夜,翌日晚霞当空,商队便进了江夏大城,原本庞山民不欲与那黄祖见面,此去许昌,想必刘表麾下将领,对庞山民此举颇有微词,可是庞山民刚入客栈,便遇见一队江夏军士拦路,说是太守大人已于府中,等候多时了。

    “小叔叔?那黄祖相邀,莫非是要与你不利?”玲儿对于黄祖此举,甚为不解,庞山民微微沉吟,便笑了起来,对玲儿道了声“无妨”,命玲儿与商队下人先行休息,跟在那队江夏军士之后,向太守府走去。

    到太守府时,天色已黯淡了下来,黄祖府上中门大开,灯火通明。

    黄祖于府门之处见了庞山民,面上笑意盎然,大踏步的走了过来,对庞山民拱手笑道:“大庞公子,此去许都,倒是做的好买卖!”

    “大人说笑,只是卖了些竹纸而已。”庞山民面上波澜不惊,见黄祖并无恶意,心中揣度起了黄祖邀他的目的。

    与黄祖步入府中,见已备好筵席,庞山民一脸疑惑,对黄祖道:“太守此番相邀,不知所为何事?”

    “坐下饮酒,边喝边聊。”黄祖携庞山民之手,拽着庞山民坐了下来,下人端来酒水,黄祖一边喝,一边絮絮叨叨起了他江夏黄家和襄阳庞家之间的交情,庞山民听的连连点头,心中却是腹诽不已,他之前怎么不知道,黄祖与庞家有旧?

    “山民贤侄啊!”

    酒过半酣,黄祖醉眼朦胧,对庞山民道:“此去许都,山民何以忘记了叔叔,你都为了那书院同窗,讨来了朝廷大印,为何就不帮为叔,讨要一枚?”

    “呃……”庞山民见黄祖此般作态,半晌无语,黄祖与刘表交厚,若是黄祖也领了朝廷印绶,刘表还会令这货抵御江夏门户?不把黄祖开革了才怪,也不知道这厮是真傻还是装傻。

    “太守大人误会了……”庞山民苦涩一笑,对黄祖道:“在下于许都之事,太守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下代大公子和书院同窗领了朝廷印绶不假,只是难道太守大人不知,那荀尚书如此行事,乃是一计。”

    黄祖眉头微皱,庞山民却侃侃而谈:“此番曹操于袁绍相据官渡,荆襄却是那曹操心腹大患,荀尚书之所以将印绶由在下之手交予大公子,本就是为了让景升公与大公子父子反目,荆州文武不和……只是此印绶乃天子所授,大公子不得不接啊!”

    “那荀尚书竟有如此深意?”黄祖闻言,心头一惊,对庞山民道:“怪不得自打天子使臣传回消息之后,蔡蒯两家的人都撺掇着景升公召回刘琦,询问情况,我本以为,手掌朝廷大印,可威风一阵呢!”

    “景升公欲召回公子?”庞山民闻言一滞,急忙对黄祖道:“那大公子如今已在襄阳?”

    “据说大公子沉疴已久,行不得路……”黄祖嗤笑道:“怕是被景升公吓到了吧,大公子向来畏父如虎,景升公见召不来儿子,令大公子回襄阳述职一事,也就吊在了那里。”

    “原来如此。”

    庞山民点了点头,心中安定了不少,想必蔡蒯两家的阴谋,已被孔明士元诸人化解,至少从目前来看,长沙一地,还算安稳。

    “那太守大人可知,零陵,武陵,桂阳三地太守,可曾回襄阳述职?”庞山民思索片刻,对黄祖道。

    “三人早已回到襄阳。”黄祖笑道:“就算是我的话,也不愿在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多呆,三郡毗邻蛮人,那蛮人悍勇,岂是好相与的?你那三位同窗也真是够倒霉的,居然被派去了戍边。”

    “是啊……待在下回到荆南,当好好安抚一下他们了。”庞山民心中暗乐,面上却是一阵唏嘘,对黄祖道:“如今天色已晚,在下明日还要赶路,还请大人允我离去。”

    “恩,公子可自去。”黄祖心事已了,知道了那朝廷大印就算落到了自己身上也是有害无利,便不欲与庞山民多言,对庞山民道:“本太守公务繁忙,明日亦有要事,就不送公子了。”

    PS:感谢寻找爱你的路同学的打赏。

    ;

 NO。59 荆南近况(求推荐,求收藏)

    离了太守府,庞山民心中一阵舒爽。

    黄祖之前饮宴之时透露出的消息,至少表明荆南的发展在诸葛亮等人的操持下,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虽然朝廷印绶的事情交恶了刘表以及荆州的不少官僚,但是双方远没有达到撕破脸的地步,就算刘表要征伐刘琦,如今来看,并没有师出有名的借口,况且如今江东势大,刘表不敢轻易于治下妄兴刀兵,给江东孙氏留有可乘之机。

    庞山民甚至在想,刘表如今应该已经开始后悔将刘琦放逐长沙的事情了,他的长子在这段时间的表现,出人意表,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便把持了荆南四郡的权柄,就算是刘表当年,恐怕也没有如此的本领吧。

    只是景升公怕是不会知道,刘琦如今有了卧龙凤雏的“辅佐”,谋划区区荆南,不在话下。

    庞山民挟公子以令荆襄,刘琦占长沙以坑老爹……

    想到这里,庞山民咧嘴一笑,心道:这样的局面,目前来看还是挺不错的。

    翌日一早,商队便由渡口乘船,南下长沙,于大江之上,庞山民归心似箭,时不时的去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