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266部分

大凤雏-第266部分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肃闻言,不禁愕然,口中喃喃道:“便是公瑾去往中原,那曹孟德也会倒履相迎,山民倒好,居然还敢先提条件。”

    周瑜与庞山民对视良久,轻叹一声,苦涩笑道:“山民说的也对,如今荆襄朝堂到底如何,周某并不了解,且江东许久未与荆襄一战,周某亦不知荆襄战力……”

    见周瑜若有所思,庞山民心中暗道,是不是这计猛药下的狠了,庞山民原本可只是打算出言相激,令周瑜振奋精神,重头再来……

    一时间席间沉闷下来,许久之后,周瑜眼中却闪过一抹精光,目视庞山民道:“三月之内,瑜可掌军,只是在此之前,还有一事劳烦山民去做!”

    “庞某自得知二位来投,便命使节去往江东,迎小乔夫人与子敬家眷了……”庞山民说罢,周瑜,鲁肃二人大笑,吴夫人见三人之间其乐融融,心中更苦。

    思索良久,吴夫人对庞山民道:“山民,老妪于荆襄叨扰多年,如今也该归返江东了。”

    “这是为何?莫非庞某何事做得不够周全?”庞山民闻言,心中一惊,却见吴夫人苦笑:“再怎么说,老妪也是仲谋母亲,如今正是仲谋孤苦无助之时,老妪如今再不回去,堂堂吴侯众叛亲离,对仲谋而言,太过残忍?”

    庞山民闻言叹道:“老夫人是逼庞某速伐江东,将您迎回么?”

    吴夫人闻言,轻叹一声,对庞山民道:“虽说老妪长久以来,一直希望在你与仲谋之间一碗水端平,可是如今仲谋力弱,老妪再不回去,江东倾覆之时,仲谋日后必然怪我……”

    “老夫人勿要着急。”庞山民思索片刻,对吴夫人道:“我荆襄一时半刻,不会对江东用武,如今公瑾,子敬二位离去,江东朝堂亦乱作一团,此时正当是仲谋心中焦躁气燥之时,老夫人这便归去,岂不是为仲谋添乱?今日老夫人见子敬,公瑾二人来投,心中激动,庞某理解,只是庞某希望老夫人待静下心来,多考虑几日再做决断,也是不迟!”

    庞山民说罢,吴夫人点了点头,周瑜,鲁肃二人却一脸惭色,二人说到底还是降将,在吴夫人面前,自然没有了一切事情都坦然面对的勇气。

    本是欢宴,只因吴夫人心事重重,庞山民也早早的与周瑜,鲁肃二人一道离去了,三人行至江边,庞山民长叹一声,对周瑜道:“公瑾,适才于宴上所言,非是庞某不欲与你兵权。”

    “周某又非愚钝之人。”周瑜闻言,坦然笑道:“如今环境已变,周某自当先观望一段时日,实际上荆襄的军队与我江东大不相同,若不知兵将,周某又当如何运筹帷幄?”

    庞山民见周瑜理解,不禁笑道:“倒是庞某多心了。不过数日,不少将校皆从前线归来,届时庞某便将我荆襄俊杰,悉数引荐给二位。”

    鲁肃见状,对庞山民道:“那山民对鲁某又有何安排?”

    “如今庞某家财,多被甄氏一族打理,待今日归家,庞某便告知其子敬所需,无有不应,不知子敬以为如何?”庞山民说罢,见鲁肃连蓝点头,庞山民思索片刻又道:“只是子敬志向,仅是为一富家翁么?”

    “据我所知,荆襄中人俊杰太多,朝堂之上并不无鲁某位置。”鲁肃嗟叹一声,对庞山民道:“鲁某总不能叫山民为难……”

    “子敬太过小觑自己本领。”庞山民闻言亦叹,对鲁肃道:“子敬与公瑾跟随孙权日久,胸中豪气皆不知所踪,实在是令庞某颇为心痛……”

    鲁肃闻言,默然许久,对庞山民道:“鲁某于江东便是打理这般事务,如今山民于荆襄有二蒯相助,鲁某便是想要帮衬山民,怕是我鲁家资财,也是杯水车薪。”

    庞山民闻言哭笑不得,周瑜闻言亦笑,对鲁肃道:“子敬,你这人太过老实,即便连山民亦知子敬通晓军政之事,子敬却为何总把目光盯在那财帛粮秣之上?如今你我已非江东之臣,所做之事亦当大有不同。”

    果然还是周瑜领悟的快。

    庞山民闻言笑道:“公瑾所言极是,依庞某看来,孙仲谋与公瑾能相处至今时今日才作决裂,子敬居功甚伟,无论荆襄抑或江东,朝堂之上总需要子敬这样调和各方诸多矛盾之人,子敬于江东之时,庞某可是日日羡慕孙权命好,如今这般运气被庞某所得,庞某又岂能不予以大用?”(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44 江东与荆襄的全面差距

    周瑜数年未至荆襄,鲁肃虽偶有出使,却没有机会细细了解荆襄发展,庞山民作为一地之主,自然希望二人可以早些重振雄风,几日来索性引领二人,深入坊间,介绍着这数年来荆襄的巨大改变。

    无论是各世家生产布帛的工坊,还是已渐渐闻名天下的荆襄书院,皆让周瑜,鲁肃二人感慨不已,若说之前周瑜还觉得庞山民所言拿下江东易如反掌乃夸大其词,如今看来,这荆襄,江东二地的差距实在太大,全方位的差距竟让周瑜觉得,即便他归返江东,倾力相助孙权偏安一隅,对于这天下大势的改变怕也是杯水车薪。

    每日荆襄都在赚取着江东巨量的钱财,却发展着自家的生产,江东世家以及百姓们的辛劳,却最终变成了荆襄坚固的衣甲,锋锐的武器……每每想到此处,周瑜就会觉得这么多年来,他都白忙活了。

    特别是庞山民对于士卒的俸禄以及抚恤,更是令周瑜暗暗乍舌,如此巨量的后勤补给,前方作战的战士又岂敢不效死命?

    见周瑜连日来唏嘘不已,庞山民心中暗叹,在他看来,周瑜也算是命途多舛了,不仅有着一个时刻忌惮他的主公,就算迫不得已辗转荆襄,一生努力与信仰也尽数崩塌,社会的发展不会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即便周瑜不来,荆襄的百姓过惯了好日子,又岂会去走前尘老路?

    只是庞山民从未出言安慰过周瑜。

    周瑜不仅智计出众,更应该胸有傲气,庞山民能够做的只是于这乱世之中,为他搭建起一个可以发挥不世之才的平台,而周瑜具体会如何去做,庞山民并不关心。

    若他还有之前那股一扫江东的心气,总不至于做的太差,不是么?

    连日来又有不少前方将校,归返襄阳复命,庞山民也将朝堂之上的荆襄俊贤,悉数介绍给二人,诸葛亮与庞统得知周瑜与鲁肃来投,尽皆大喜,二人都是识英雄,重英雄之人,当即表示,庞山民当于朝堂之上,再添二人。

    “兄长,公瑾一身才华,不用可惜,且此番虽是迫不得已前来相投,我等却不当相疑,此人于江东之时,便是统领江东兵马的大都督,若至荆襄,兄长予其官爵薄了,怕是说不过去!”

    入夜,庞统直入庞山民府上,与其言明心事,庞山民闻言,微微一笑,对庞统道:“那士元以为,为兄当如何去做?”

    “如今我与孔明,得左右军师,便再设前后军师二职,一予周郎,一予伯言,不知兄长以为如何?”庞统说罢,庞山民眼前一亮,心中暗道近些年来,以陆逊的功勋,也当予以升迁,屯汝南重地,保其不失,且汝南连年来的发展也可圈可点,庞统的这般建议,对于当下荆襄而言,确实不错。

    “只是以公瑾心气,怕是不肯应此重职。”庞山民思索片刻便苦笑起来,口中喃喃道:“若公瑾为高官厚禄来我荆襄,反倒不如雪中送炭,改投中原了,且公瑾尚无寸功,却被予以要职,这对他而言不失厚待,而是施舍,士元,若你为公瑾,会接受么?”

    庞统闻言,不禁语塞,又被推门之声,打断思绪。

    侧目望去,来人正是周瑜,周瑜拎着酒壶,笑意盎然道:“知我者,山民也。庞士元,休要小觑周某,虽这些年来,凤雏名声广为传扬,可你又何以见得,周某就不能后来居上?”

    庞统闻言先是一愣,继而笑道:“若是南下江东,公瑾怕是必不肯去,西凉兵马由庞某所掌,合肥兵马则由孔明所掌,只我二人,便可予那曹操偌大压力,公瑾莫非予与我二人,争掠夺中原之功?”

    闻庞统之言,轻叹一声,对庞统道:“江东之事,终究是昔日与伯符一起闯下的基业,虽江东日渐萧条,可要一鼓作气,拿下江东六郡,也绝非易事,况且山民也有言在先,不会早早的南下江东,如此看来,周某倒是可以去与伯言,商议一下许都之事,伯言本为江东之人,对江东的了解怕是也仅次于周某,日后南下江东之人,陆伯言当仁不让,山民倒不如让伯言与兴霸一道,早早操练水军,周某也正好为自己谋个差事。”

    庞山民闻言,眼前大亮,对周瑜道:“公瑾有今日之言,也就是说心中阴霾尽去,精神振作起来了?”

    周瑜闻言,含笑点头道:“且周某亦有想过,子敬此番遭周某连累,辗转荆襄,如今却成了孤家寡人,周某心中,实有愧疚,不如山民看在周某面上,多予其些资财,好令其于宛城,许都这新得之地,重振家业。”

    周瑜面上虽是笑颜,双目之中却隐有泪光闪烁,显然说起鲁肃,周瑜情难自制,庞山民见状,出言劝慰道:“公瑾如此重情重义,庞某怎敢不应。”

    庞统见堂中气氛消沉,不禁笑道:“公瑾与子敬皆江东柱国之臣,如今到了荆襄,兄长总不能薄待二位,依统看来,公瑾的这些要求,倒是提得太少,我家兄长的身份除了荆襄之主,还富甲天下,大都督当以此机会,多作索求!”

    “周某于江东之时,便无所有,如今得荆襄收留,已心怀感激,至于金银财帛皆是外物,周某对山民所求,皆已得到,无论于江东还是荆襄,周某的心愿唯有于这乱世之中,闯荡出一片天地,也不枉山民之前‘樯橹灰飞烟灭’之言。”

    见周瑜一脸郑重,庞统也不再出言调侃,庞山民对于周瑜的赞赏庞统早就知晓,之前庞统还拿“樯橹灰飞烟灭”之言,调侃过庞山民识人不明,既然周瑜有这等本领,又如何会面对荆襄之时,屡败屡战?

    可与周瑜接触之后,庞统才蓦然明白,江东屡败,很大程度上只因孙权对周瑜的制衡过大,况且江东若有荆襄这般综合实力,周瑜每每征战之时,还会是先前那般模样么?

    想到此处,庞统瞅见周瑜提着的酒壶,对周瑜道:“今日暂不论天下大事,只叙旧情,总不能让公瑾这酒浪费才是!”(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45 郭嘉“三罪”,丞相不究

    周瑜与鲁肃转投荆襄的消息,极难掩人耳目,不过数日,邺城朝堂也知晓了江东的巨大变故,曹操闻之,感慨不已,忙召郭嘉,贾诩二人再议攻略荆襄,收复失地之事。

    郭嘉自许都归来,并未遭曹操责备,可郭嘉心中却依然自责不已,钟繇身死,洛阳失陷,他镇守的许都,也同样被荆襄所得,就连郭嘉自己,还是靠曹操与贾诩二人所设二虎竞食之计,才得以平安归来。

    虽说是非战之罪,可以郭嘉的自尊,怎能容许这般失败?

    只是事到如今,郭嘉发觉他对天下大势的算计越来越难以把持,无论如何郭嘉也未曾想到,周瑜与鲁肃二人,竟会背弃旧主,投了荆襄。

    这孙权莫非是疯了?嫌孙家坟头上少一坟冢不成?如此自掘坟墓之事,这得是多逆天的手段,才能做到啊!在郭嘉看来,要将对江东忠心耿耿十余年的老臣逼走,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江东没了周瑜与鲁肃,太史慈已然致仕,这对中原而言,本是好事,可坏就坏在周瑜鲁肃不投中原,投身荆襄,况且合肥,寿春已被曹操让予荆襄,就算江东如今再怎么混乱,曹操也只能隔地相望,这种看得着,吃不着的感觉,实在令郭嘉心中抓狂。

    “莫非之前山民已有手段,策反二人?”

    郭嘉口中喃喃,嘀咕一阵,却越发的觉得这般推断,并不可能。

    人有力穷之时,然而天意却是难测,老天都偏帮荆襄,便是郭嘉也拿之没辙,想到此处,郭嘉不禁暗骂孙权,这厮好歹也是一地诸侯,六郡之主,到头来却一脚将麾下重臣踹往荆襄资敌,这般手段,当真神鬼莫测了……

    与贾诩一道拜见过曹操,郭嘉见贾诩面上亦哭笑不得。

    显然二位朝中重臣皆被孙权这般搞法给弄懵了,曹操见二人面上神情纠结,苦涩笑道:“如今河北大军已集结不少,若十余万的兵马渡河一战,二位以为,能否收复我中原失地?”

    郭嘉闻言,思索半晌道:“荆襄又添周郎鲁肃,如虎添翼,若说之前嘉还以为丞相有五成胜算,可收复故土,如今看来,我等胜算即便三成,也是多说。”

    贾诩闻言深以为然,对曹操道:“若之前合肥,寿春未交由荆襄管辖,我等如今,当取江东!”

    曹操闻言,瞪了贾诩一眼,贾诩心领神会,忙拱手对郭嘉道:“奉孝,贾某只是就事论事,非是欲将失地之责,推予奉孝。”

    郭嘉闻言点了点头,对贾诩道:“文和所言,郭某深以为然,如今丞相若要拓土,江东乃是最好的选择,为今之际,不如待丞相大军集结之后,不屯兖州,改屯徐州。”

    曹操闻言,眉头微皱道:“合肥,寿春可得?”

    “庐江乃江东土地,便是那孙权毫无作为,也可帮丞相分担部分压力,荆襄对江东不可能毫无提防。”郭嘉说罢,继而笑道:“且如今孙权的想法过于奇葩,郭某也不知晓,其会不会一时冲动,与丞相大军一道,夹击荆襄。”

    想到孙权连朝中重臣,都可驱逐,曹操便觉得郭嘉的这般说辞也并非全无可能,如今的孙权在天下人眼中,已是一大笑料,说起孙权,三人之间原本紧张的心情,才放缓不少。

    三人只是商议一阵,便定下日后尽起大军,攻伐合肥,寿春之事,一旦拿下二地,坚决攻伐庐江。

    如此一来,陈留方向只得求稳,如今荆襄占尽好处,按兵不动,但是曹操与郭嘉等人皆不知晓,荆襄会何时再起兵马,攻伐陈留。陈留乃曹操昔日起兵之处,曹操自然不会轻易放弃此地,且一旦荆襄夺了陈留,便可借河道兴建水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