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霸王门徒 >

第139部分

三国之霸王门徒-第139部分

小说: 三国之霸王门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一贯处事严谨的原曹孟德麾下驻军并州的乐进和李通也并没有因角色的转换而有所迟疑的不尊号令。除李通继续的留驻并州署理地方以外,乐进和史涣(河北之战后一直驻军河东)则尽可能的调集了大量的粮秣和军械押运往前线。同时,乐进和史涣也调集了并州的精锐军兵统领着北上,准备作为先期进兵的吕布的后援。

乐进、李通等之所以表现得如此的配合,其实这也源于我几次的同曹军联合作战时所树立的崇高威信。一直以来,虽然我与曹孟德在内心里都把对方看成是彼此争霸天下的最大对手;但出于对人格上的尊重,双方均未曾对对方有过言语上的诋毁、并还保持了相当程度上的互相尊重。这样一来,在曹孟德淡出这个时代以后,其麾下的重要将佐不仅没有对我产生过多的怨怼,反而把我当成了他们仕途上的依靠。也就是说,原‘曹氏’集团几乎等同于‘一锅端’的并入了徐州集团。

而令我极其恼怒的则是汉中的孙策。自汉中大败夏侯渊、南安发生突变以后,可以说孙策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膨胀。这可能也就是孙策又萌发了雄心壮志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得到的消息是从朝廷转来的一份固城侯、汉中太守孙策的奏折。孙策在奏章中对朝廷上奏:由于汉中先后经历了汉中大战和南安保卫战,兵卒、粮秣损失严重已经难以为继,此时根本无力尊奉关中王的军令进军北上。因而,为姑息汉中百姓的承受能力和汉中疲惫、残缺的军力,孙策恳请朝廷敦促关中王撤销对孙策下达的北上军令。待汉中的困顿形势有所缓解后,孙策必会统军出塞一战以报蛮夷入境对大汉的劫掠、烧杀之仇。

正在忙于整顿各地的吏治、调整着各地的管理框架安抚地方、修缮故都洛阳准备迁都的朝廷中枢,接到孙策的奏章后向孙策发出了敦促孙策要遵守我的出兵军令的谕旨后,又把孙策的奏章转来了幽州通报给我、同时也送来了献帝刘协对我已经肃清了幽州‘袁氏’残余的嘉奖诏书及诸多的劳军及赏赐物品。

孙策避开我这道程序直接的向朝廷呈送奏章,这其中不仅颇费了一番的心思、而且还颇具有挑拨离间之嫌。其中虽未明言,字里行间则在隐隐的向朝廷、特别是向献帝刘协暗示:我现在的权利已经凌驾于了朝廷之上,所拥有的军力及威信已经难以遏制;甚至更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关中王早晚会有篡逆之心。

在可以获得无尚荣耀的权力面前,其他一切的‘忠孝仁义、礼仪道德’往往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特别是对于遍历了人所难忍的屈辱、欺凌的献帝刘协来说,对有可能再一次的让他失去手中的帝王之权的人又何能不心生芥蒂?仅仅这一纸奏章,孙策所包含的祸心一览无遗!在挑拨我同献帝刘协之间的生死矛盾的同时,亦不乏想从中取利、成就霸业的野心。

当然,孙策也明白现在想扳倒我比登天还难!但如果我不舍手中的权力、把我的精力完全的陷入同献帝争夺权力的矛盾中去,孙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更近一步说,由于献帝刘协现在的基础太薄,即使是现在这份奏章不发生任何的作用,但也同样会在献帝刘协的心里留下一个无法抹去的阴影、而且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无限的扩大,直至到矛盾无法抑制的猛烈爆发!孙策这份奏章所包藏的祸心是何其毒也!

做出了如此深远的图谋!孙策也肯定是得到了能人的提点。而这个谋划之人已经呼之欲出,那就是假死之后沉寂了多年后诡异的重新出现的李儒;这种从内部分化瓦解的阴谋也确实是李儒所做擅长的。还真是养不熟的豺狼啊!狗改不了吃屎!我心里暗骂孙策的同时也不由自主的捎带上了李儒。

孙策的奏章和朝廷的嘉奖诏书刚刚送到我的手中,坐镇关中的周瑜前后脚也呈报来了关于汉中有所异动的禀报、并附带呈报了周瑜自己的预测和处理意见。汉中内部的军力调动本属正常。奉有我的北进军令嘛!但战略眼光极其敏锐的周瑜却从一个微小的变化中嗅出了火药味儿!原来孙策派自己的两个已经成人的弟弟孙权和孙翊、分别出任了上庸和新城的城守并加强了驻防的军力。

就从这一微小的变化中周瑜就估计到孙策不仅没有率军北上的意思,反而做好了万一惹怒我的情况下不惜一战的准备。当然,周瑜还不知道孙策这时候已经向朝廷上奏拒绝了我令其率军北上出击的军令。因而,周瑜建议为免留孙策这个后患,请令自己在做好进军两羌的准备之后,首先要顺便拿下汉中、灭掉孙策,以免以后孙策有所异动会拖整个北征战略的后腿。周瑜同时还呈报来了自己的初步计划:给现在驻军武关的韩浩增兵后,令韩浩统军出武关佯攻上庸、新城等城,自率精锐越过南安偷袭阳平关。只要拿下了天险阳平关,汉中的孙策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想要如何的处理就可以如何的处理了!周瑜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不需西凉的马腾和西蜀的陶应相助,凭其关中一己之力就可以轻易的攻取汉中、灭掉孙策。周瑜和庞统这两个争强好胜的‘主儿’又不愿意安分了!

我心里暗赞周瑜的战争天赋和战争嗅觉的同时,一时在内心里也确实的不愿意在中原大地再起战火。因而也就紧急的传召麾下的高参们前来,想商议出一个稳妥的办法来处理孙策的‘捣蛋’!

第二百五十章 总揽全局

“树欲静而风不止呀!”我望着看完了朝廷转来的孙策的奏章和周瑜的呈报的贾诩、郭嘉、以及我特意请来的沮授叹道。放下手中拿着的周瑜的呈报,贾诩阴沉着惨白的脸咬牙切齿的说道:“除恶务尽!我等跟随主公不计名利毁誉、不辞辛劳的一心为大汉天下及黎民百姓日夜愁思谋划、浴血疆场,可总有一些龌龊的小人野心膨胀的想再起波澜搅乱天下大局。以贾诩只见,莫不如允诺公瑾所求的以收一劳永逸之效。以公瑾的才略和能力,当年即使是屯军于阴险、诡诈的曹孟德的卧榻之侧亦不曾让曹孟德占去少许的便宜。凭孙策及其麾下的几个不成器的鸡鸣狗盗之辈,公瑾挥军西进可以说是手到擒来。哼、哼!蚍蜉撼树!灭掉孙策这个忘恩负义的孽种也好给后来者以儆效尤!”

贾诩一番字字都满含着血淋淋意味的话语说得我一时的无言。说实话,贾诩施以雷霆手段的狠辣办法也未尝不可。真的灭掉了孙策,不仅可以完全的避免了孙坚这几个极不安分儿子以后不断的搞风搞雨,同时也确实有杀一儆百的效果;让一些想趁着大局刚刚稳定、朝廷难以完全顾及的情况下,想再次搅浑水后从中取利的野心家们有所收敛。但现在整个中原的局势毕竟刚刚趋于稳定,再动刀兵令刚刚生出希望的百姓陷入战火之中也确实并非我所甘愿。想着,我有些无奈的含笑望向了郭嘉。

一直坐在那里仿佛是在‘卖呆儿’的满脸堆笑的郭嘉见我看向了他,就整了整容、干笑了两声说道:“呵、呵!文和先生所思何必如此过激也?我等均明白主公当时所行的乃是驱虎吞狼之计。现在孙策这头猛虎既然想不听驱策,那我等何不就给他套上笼头、拴上缰绳让他不想听喝也得听。。。。。。。呵呵!”

望着有些装模作样卖关子的郭嘉我不由得气道:“奉孝快说!在坐我等均是多年的故友,公与先生亦非外人。何必再调什么胃口?”让我抢白得郭嘉忙收敛起了嬉皮笑脸的表情接着说道:“主公与文和先生当知,孙策麾下除以往孙坚的旧属以外,其余的人等大多是因敬仰主公才接受了孙策的延请。主公何不上奏朝廷推荐现在孙策麾下颇富才略的法正*法孝直、阎温阎伯俭入仕朝廷中枢?而二人也必会欣然前往。这样一来,自然也就无形中削去了孙策一臂,使孙坚这个自命不凡的儿子孙策陡生无人可用之感而有所收敛。此其一,乃实施掣肘之计也!其二,主公当亲发一函,言孙策如不尊号令主公将会令关中之公瑾、西凉之马老将军、西蜀之二公子合围汉中,并力铲除孙氏残余。此实施威逼之计也!以嘉预测,主公此二计一行,孙策小儿安能不乖乖的听从主公的军令?”

我不由得脱口赞道:“好!奉孝之计思虑万全。实乃绝佳之策!商就是想利用征讨蛮夷的机会,同时也尽可能的把中原的一些隐患外引。大漠的天地一望无际、广袤无垠,尔等何必又在千百年来我等先辈的繁衍之地中原搞风搞雨?有本事、有魄力又何不去从蛮夷手中获取?青史也会为尔等的丰功伟绩而歌功颂德!如此,奉孝和文和就按此策开始行之吧!”

议论了半晌,虽然年龄较大,但也确实未身处于过可以掌控天下大局地位的沮授根本无法插上一言。但谈笑间郭嘉和贾诩就已经一软、一硬的提出了两条均切实可行的建议,也使沮授显得有些高傲不群的老脸上出现了敬服的表情,不知不觉间有些放下了倚老卖老的架子。从年龄上算,沮授要大贾诩近十岁(贾诩刚刚四十出头。呀!贾诩能活到八十岁。还有近四十年的活头儿哪!),而沮授大我和郭嘉几乎近二十岁;郭嘉也就大我三、四岁。

为了显得对沮授有所尊重,我就诚恳的望着他说道:“汉中之事以往公与先生未曾涉猎,故而一时无法多言。但公与先生在河北为官几十年,不知公与先生可对目前的异域用兵有何见解以教陶商?”

可能是还沉浸在郭嘉、贾诩谈笑间摆平一切的震撼中的沮授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说道:“其实,对付蛮夷之策王爷适才已经有所提及。以往刘公出任幽州牧时对乌桓过于宽仁,而公孙瓒则本无绝对占优的实力却实施霹雳手段又稍显狠辣。自袁、袁……主政河北以来实施了连打带抚的策略稍有所改观……。”由于沮授无法找到对袁绍的恰当称谓,只好‘袁、袁’了两声的一带而过。可以理解,毕竟是十几年的故主,过于贬斥的语言又何能说得出口?

我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公与先生续言!”沮授点了点头接着说道:“此次王爷坐拥强军近四十万(包括吕布、孙策、及阎柔、鲜于辅部)且军械精良、粮秣丰足,对邻近的乌桓和南匈奴屠各族均具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因而,王爷可以以强横的军力对乌桓和南匈奴屠各族进行打压的同时,迫是乌桓和南匈奴屠各族屈服。然后,王爷就可实施适才所言的驱虎吞狼之策,强行的驱使乌桓和南匈奴屠各族为前驱,而我大军随后跟进的向最强大的鲜卑族腹地进军。以收控制住所有的边荒夷族、使我大汉边境永安之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王爷切不可对这些蛮荒野种有像对孙伯符(孙策)一样的姑息迁就之心!”

本来性格就偏于刚硬的沮授,说着、说着就情绪高昂、亢奋起来,也不由自主的进入了参军这个角色。惹得我不由得笑道:“公与先生所言极是!商就是由于忧虑数百年以来的边患,而我等自身的有生之年也毕竟有限,才不得不在中原大局初定就急不可待的挥军北上。商同公与先生说句实话,以商现今的威望和人脉,只要退隐不出,自然就可以坐拥娇妻美妾的安享无边的清福。何必又冒着被当今圣上猜忌的风险、领着这些同商亲如手足的契友、属下去苦寒的大漠征伐?不就是想给后世的子孙留下一个安定、祥和的生存环境吗?至于所谓的青史留名。呵呵!商现在早已经做得够多的了!还能再有何所求也?”

让我的话说得沮授不由得感动的说道:“王爷所言确乃实言。想想王爷以弱冠之年起兵,征战四方无往而不胜,仅仅靠一击之力就力挽了大厦将倾的大汉天下。可以说是功盖日月呀!而王爷立此殊功尚能不居功自傲的为天下的万民筹谋。此真乃大汉朝廷社稷之福、万民之福也!沮授此后必竭心尽力的辅助王爷完成此绝大宏愿!”到现在,排名‘河北三犟种’首位的老倔头儿沮授才算完全的归附。

第二百五十一章 刀戟争锋 (二更)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也许我现在的状态就是庸人、俗人一种吧?随着大局越来越脉络清晰而我却感觉越来越难以理出头绪了?想想当初只要确定了具体的方针,就可以跨马、持戟一往无前的去笑傲疆场。可现在!虽然已经好歹平定了幽州,可是一个北征大漠的战略就已经准备了一个多月到现在我还滞留在范阳,甚至连仅仅不足两百里的蓟城也未曾去一趟去看看。这不!刚刚要出头了,孙策这个‘混球儿’又不安分了!气死我了!咋就不能让我消消停停的完成做好一切后去早一天享享清福哪?唉。。。。。。!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既然事情已经有了发生的前兆,那就要尽可能的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安排郭嘉和沮授按照商议好的意见、按步骤开始实施后,我又特别强调了一点:要求郭嘉在给朝廷发出对法正和阎温的推荐信、以及给孙策送去措辞十分严厉、半带着威胁性质的军令之后,我也让郭嘉给周瑜下达了一项军令:那就是要求周瑜不仅是给武关的韩浩增兵,而是要派麹义为帅统铁骑直接的进入武关,摆出一副如果孙策再有异动麹义就会出武关直击上庸、新城等的架势对孙策加以震慑。即使是敲山震虎,声势也要搞大些不是?否则虎又安能畏惧?

同时,我也让郭嘉给周瑜发出了一份的附加军令,委托周瑜暂时总督关中、西凉、西蜀三地的军务,如遇意外的变故周瑜有权调动关中、西凉、西蜀三地的驻军,自行的决策处理。一代名帅,自然要给他加上些重担!

由于贾诩现在还身兼着青、冀、幽三州的大都督。因而,对北方异域的用兵的前期准备我一直都全权委托给了贾诩,由贾诩统一的调动各路的军马。沮授目前还只能是先协助郭嘉处理总体的参军事物,暂时我还没有令他去独挡一面的想法;河北的潜在势力盘根错节的一时还难以彻底的根除,对于老资格的河北旧吏沮授任用还是要有所小心!以免其过于执拗的秉性给北征的打击带来不必要掣肘。

借机安排好了上层的一切以后,郭嘉、贾诩、沮授也就相携离开去忙各自所承担的事物。因孙策不安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