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

第122部分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第122部分

小说: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林听完韩胤一说,袁术不是要取荆州嘛,怎么突然间对这些暴民那么上心,于是陈林假装不知问道:“不知如今公路过得怎么样,在何处啊,自洛阳一别,也有好些日子没见到公路了。”韩胤心中一紧,说道:“承蒙大人挂念,如今主公能吃能睡,正在宛城呢,多谢大人关心。”

陈林心中顿时有底了,望向贾诩张松,见两人均是摇摇头,贾诩出列说道:“韩先生,此事事关重大,请先生稍作休息,容我等商议商议。”韩胤正要着急,陈林也挥手说道:“黄燕,送韩先生到驿馆休息。”不容韩胤再出声发话,韩胤无奈只好退下。

韩胤一走,张松就笑了:“主公,这后将军好计谋啊,以流民为限,驱赶流民往樊城,只要樊城的荆州兵马一动,樊城只怕不复荆州所有。”陈林也说道:“是啊,袁公路还能想到大张旗鼓的要与我汉中联合,不过想麻痹荆州,甚至是麻痹我等,让我等以为袁公路真的是想对付暴民。哼,袁公路在宛城,韩义先也骗人啊。”

这些暴民比初期的黄巾都还要没有组织,用的着让张勋亲自来吗,说实话,陈林自觉只用两千兵马就能搞定这些暴民,骗谁呢,袁术在宛城。

贾诩这时候见众人包括陈林在内都对韩胤的到来冷笑不已,可是贾诩却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一个光明正大地占领丹水四县的机会。于是贾诩淡定站出,说:“主公,诩以为此乃良机。”

陈林等人一愣,陈林道:“哦,文和说来听听。”

“主公,如今袁公路假意求援,我军可乘机占了丹水四县啊。”贾诩说完,只见张松双眼一亮,继而满是精光。陈林也惊喜不已,对啊,这样岂不是不用公开得罪袁术,运用的好的话,就不用跟袁术开展了啊。陈林急忙示意贾诩接着说。

“主公,在袁公路眼里,丹水流域已经是废了,这里不但不能为他带来财富,相反无数的灾民会耗去袁公路许多的财力物力,以袁公路的性子,不要也罢,此时若是我军趁机提出要为其接管丹水四县,只怕袁公路高兴还来不及啊。”

一番商议之后,次日,韩胤:“陈太守不知考虑得如何?”

陈林为难的说道:“本次大灾,我汉中受害严重,但是公路的提议却不能不帮,不过还请韩先生回去同公路说,本官汉中兵马都在南郑,七八日,只要七八日之后南郑大军一来,就可出兵堵住丹水县。”

韩胤大喜,急忙道谢:“陈大人大义,胤钦佩,天下人定会被大人忠义感动的。”

陈林心中冷笑,说道:“不过韩先生,如今丹水之西四县灾民十余万,本官是不忍让这些百姓饥寒交迫,故而有意在四县为灾民发粮赈灾,还望韩先生回去同公路言明,允许本官进入四县。”

韩胤心中大惊。

第三十章:张松出使荆州

邓县城内,如今的邓县毅然成了一座军营,五万五千大军在邓县城内已经有十天了,此时韩胤回到邓县,急忙拜见袁术交差去。只见袁术见韩胤回来,急忙问道:“怎么样?陈家子可有答应?”

韩胤想起陈林提出的条件就害怕,不是害怕袁术因此而发火,而是害怕袁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韩胤能作为袁术身边少有的谋士,总是有几分本事的,陈林说要在丹水四县发粮赈灾,为了方便行事要驻军四县维持治安,这分明了就是要霸占四县吗。可是如今丹水的情况让韩胤明白,袁术巴不得摆脱这十几万的灾民,不向他张手要钱要粮。也许袁术还巴不得陈林最好能将丹水东岸这几个县的灾民也要去呢,唉,袁术哪里知道人口的重要,哪里知道丹水四县的重要,就知道盯着自己口袋里的那点钱。

果然,韩胤一说完,袁术呵呵大笑,想都不想就同意了,不就四个县吗,四个破地方。这边杨弘大急,杨弘也看出来这陈林分明就是趁机霸占南阳的地方啊,杨弘急忙大叫:“主公万万不可啊,万万不可啊,丹水四县若是让汉中驻军,日后定不复我南阳所有啊,主公。”袁术大手一挥,不耐烦的说道:“知道,知道,这四县破破烂烂的,要来作甚,还是等六日之后就兵发樊城。”袁术本来就是个眼界高的人,如今得了豫州,一举成了中原最为强壮的诸侯,愈发骄傲起来,更加听不得反对他的声音。

无论杨弘在地上怎么磕头呐喊,袁术就是不听,干脆一甩手离开了大厅。袁术除了大厅之后就命:“命雷将军五日之后率五千兵马出城,顺丹水自北而南将暴民缓缓赶向南部,不许将暴民赶尽杀绝,只许追赶,不得有误。”身后大厅之内只剩下一脸失望的跪在地上的杨弘还有无奈的韩胤,两人相望一眼,均是苍白的神情。

与此同时,汉水一叶扁舟之上,张松正立于船头,身后就是五大三粗的周仓。周仓对张松说道:“先生,船头浪高风大,先生还是回船内吧,主公临行前可要某好好保护先生,要是先生有个风寒流鼻涕什么的,主公非宰了某不可。”张松回头看见一脸恳求的周仓,哈哈哈大笑。

原来这张松是要去襄阳,原本送走韩胤之后,贾诩提出要由贾诩亲自去一趟襄阳,好好的敲诈一番刘表,要不然陈林为何要对袁术拖那么多天的时间啊,就是为了两头吃,既要让袁术觉得陈林是中了袁术的计谋,帮他堵住丹水渡口。另一边又要及时通知刘表,将袁术南下讨荆州的消息卖给刘表,装成是刘表的盟友,向刘表讨要粮食。到时候陈林一出兵丹水县,陈兵在丹水西岸,两边人都觉得陈林是帮自己,那时候陈林就成功两头吃了。

但是张松觉得贾诩目标太大,天下有几个不认识贾诩的,要是袁术的斥候发现贾诩不在陈林身边,总是不好的,所以张松自荐下荆州。陈林但是张松出事,特意让周仓保护,寸步不离。

张松意气风发,这是他第一次独自办事,正是让主公大开眼界的时候,张松心中暗暗的想到,要是此行不敲诈回来四五万石粮食,张松就死在襄阳得了。快舟顺水而下,一日百余里,转眼张松的小舟就到了襄阳。荆州的治所本不在襄阳,但是刘表单骑下荆州之后,就在襄阳办公了,襄阳自然也就成了荆州的治所之地。张松一上岸,就觉得这荆州风景与汉中蜀中大不同,现已近年关,荆州还是一片青葱,随处可见绿色相依,令人心旷神怡。张松感慨,怪不得荆州出名士,如此环境正是专心研学的好地方啊,灵气,灵气啊。

张松要见刘表,却不能光明正大的表明自己的身份,只能暗中与刘表接触,这就难多了。堂堂州牧可不是谁都能见到的。张松有招,好不容易进了襄阳之后,张松连夜带着珠宝来见蔡瑁。这蔡瑁可是了不得的人物,蔡瑁姑丈就是老太尉张温,而蔡瑁如今的两个妹妹,一个是州牧刘表的妻妾,一个是荆州名士黄容黄承彦的妻妾。蔡瑁此时又是蔡家的家主,蔡瑁在荆州的实力几乎通天了。但是蔡瑁为人自傲自喜,还有点贪婪,于是张松决定从蔡瑁这里打开绝口。

周仓也不知道张松跟蔡瑁说了什么,周仓只知道那晚他跟张松带着珠宝去了一趟蔡府,给看门的丢了十两金子,就见到了蔡瑁。再后来的事情周仓就不知道,因为他被蔡瑁安排在外面大鱼大肉的吃了起来。等周仓吃饱,正打嗝呢,张松就出来了,身后蔡瑁也在让张松走之后,就急忙骑马出门,也不知道去干嘛。第二日天刚刚亮,就有军士来寻张松,说是州牧请见。

张松笑了笑,昨夜不过是对蔡瑁先是一通夸,送上珠宝,然后再一通言语说服,事情就搞定了,张松对蔡瑁说自己是来借粮的,蔡瑁只要做个引见就行,一箱子的金子都在手中了,做个引见有何不可啊,于是今日刘表就命人来请了。

借粮?哼,张松心中暗道,很快就让你们自己送粮。

因为张松没有递交文书,所以刘表只当成是一次简单的会面,在偏厅接见了张松,张松一愣,继而心中鄙夷刘表的这种行为,看不起某,等下就要来求某,张松如是想。

刘表与蔡瑁还有蒯良,蒯良乃是刘表迅速掌控荆州的功臣,同时也是荆州士族的代表之一,深得刘表信任。原本刘表连都不愿意接见张松的,也是蒯良说汉中乃是荆州近邻,相处好了对荆州有好处,况且现在南阳还没有收回来。刘表才勉强同意接见张松,但是此时一见张松身材短小,相貌丑陋的样子,顿时不喜。刘表本身长得一表人才,加上又有一身的文学修为,自认潇洒,对于张松这样的人,肯定是不喜的。

张松一看刘表的表情,心中恼怒,但是多年的这种待遇已经让张松习惯了,天下只有主公能真心相待啊。张松故意不败见刘表,开口就说:“州牧大人,松乃汉中太守幕僚,前来借粮,望州牧大人借给汉中十万石粮草。”

刘表大怒,本身就不喜这人,开口又那么粗狂无礼,十万石,十万石够一万普通人过两年了。刘表张口就喊:“来人啊,将此狂徒打出去。”蔡瑁大为气愤,这张松不是存心给蔡瑁找不痛快吗。倒是蒯良十分的冷静,汉中太守陈林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太守,将汉中治理得很好,蒯良早有耳闻,怎么汉中借粮可能会派这样的狂徒而来呢,其中定有隐情。急忙喊住:“主公且慢。”

张松一脸的淡定和冷静,见此人喊停,深思此人不简单啊,但见此人身高八尺羽扇在手,一副运筹帷幄的神情。张松不由问道:“敢问先生大名?”

“荆州主薄蒯良蒯子柔。”

张松一副原来如此的神情,又见蒯良问道:“先生前来借粮,不知为何不愿乘上公文呢,而是私下而来,其中必有隐情,先生不妨直说。”

无非就是今年大水,汉中数十万人陷于灾难之中,粮草不足,不足以支撑到明年秋收,特来借粮什么的。刘表越听越气,不顾蒯良的神情,一挥手:“没有,荆州此次也遭了大水,无数百姓等着救援呢,没有余粮借出去。”

张松笑了,打一开始,张松就因为刘表的表情而没有想过要好好说,张松心中有气。这点蒯良在与张松对话几句之后倒立马发现了,因为张松与蒯良对话却是有利有条有理有据的,丝毫没有那股冲劲。只有对刘表的时候才这样。刘表见张松反而大笑,更加不喜,喊道:“不送。”

张松哼了一句,转身就走,蒯良急得,三步,张松回头说了一句:“十万大军虎视眈眈望荆州,不日就要进攻,州牧大人可要小心了。”刘表蒯良蔡瑁都大惊失色,蒯良急忙冲上来拉住张松:“子乔,何故如此?”刘表更加心惊,莫看当年刘表一个人独闯荆州,其实胆小着呢。刘表大叫:“十万?汉中哪来的十万大军?”刘表还以为是张松在拿汉中来吓唬自己。

张松更加不屑,汉中人口才五十万,怎么可能有十万大军,这话都问的出来。“我汉中无缘无故自不会攻打州牧,既然州牧大人不愿借粮,容某告退。”刘表大惊失声喊道:“站住。”张松回头一看,斜着头冷冷的说道:“州牧大人要强留某?如此只怕我汉中就真的要派人来寻某了。”如今汉朝失威,诸侯成形,各不相理,谁也不在受谁的命令,所以怒气上头的张松才敢这样对刘表,要是放了以前,就是刘表当着张松头上吐痰张松都不见得敢大声说话。

蒯良眼见越来越僵,急忙对刘表说道:“主公,不若等张先生说完如何。”又急忙回头对张松说道:“子乔,张先生,主公不是这样的意思,还望子乔说清楚那十万大军的事情啊。”

“那不知借粮一事……”整一无赖。

第三十一章:只想种田的王大

王大原本只是丹水县的一个普通的百姓,四十岁的壮汉,家中四口人,一老一少和妻子加上自己四口人,日子原本也凑活着过。王大没有想过这么苦的日子到底是为什么,反正就是觉得一直都这样,将来也还是这样,王大没有有过别的心思。官府依旧是那么的欺压他们,官吏依旧是那么严酷,辛辛苦苦种一年的地,几乎不够交税,但是王大一直这么活着。突然今年末一场连续好几个月的大雨和丹水的绝提让王大结束了这段辛苦的日子,妻儿两个睡梦中被洪水卷走了,只有王大死命抱着老母拉住家中唯一一根木桩,没有被冲走。可惜王大辛苦的日子结束了,迎来的是惨无人道的时光,没有粮食,方圆数十里一粒粮食都没有。成千上万的人半只脚踏在水中,不停的往西走,希望能离开水淹,希望能进城去有点吃的。可惜官府紧闭城门,也不派任何人出来说话,就任由王大近万人在城下饿得叫苦连天。王大难受,老母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王大也饿。周围的人一个个都是两手空空,没有半点吃的,王大亲眼看见两队年轻的人悄悄抱着自己的孩子走出人群,走远走进树林,然后各自抱着不是自己孩子的孩子回来了,第二天这两家人突然容光满面,却一脸的悲切,怀中孩子不见了,王大知道,这就是易子而食。

王大眼睁睁的趴在地上看着自己老母停止呼吸,自己也没有力气大声的哭,周围的人见王大的老母死去,都是一脸的呆滞,没有半点表情。王大不明白,为什么城里的官老爷就是不舍得分出来那怕一点点的吃的,听说他们餐餐都是山珍海味,案上都是吃不完的大鱼大肉,吃不完的就随便的丢给狗吃,烂在水沟里,王大突然觉得自己愿意做官老爷府上的那条狗,至少餐餐有骨头吃。也不知道是谁先大喊了一声,要打破城门冲进去,城里有山一样的粮食,接着周围的人都在议论纷纷。原本饿得沉静的人群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都大喊大叫起来,叫得王大也热血澎湃,更有怒气冲天。是啊,凭什么他们大鱼大肉的,又不见他们种过田采过桑,为什么他们都是绫罗绸缎的穿着,而自己却衣不裹体。王大也愤怒了,跟着人群一起喊,一起往前冲,简简单单的几条竹子居然也能翻上城墙,虽然王大来到城下的时候地上已经是尸骸如山了。

王大挥动着墙头上拣来的一杆断枪,就像是当年挥舞锄头挖地一样,砸的却是一颗颗人头,不知不觉王大身后竟然跟着一群人,一大群。王大问他们问什么跟着自己,他们说王大你厉害,带我们去找吃的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