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末之最强争锋 >

第120部分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120部分

小说: 汉末之最强争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承彦拱手拜见,诸葛亮却是喜不自胜,连说还好。

  当他说完这个“很好”时,又似乎显得特别没底气。

  “到底怎么回事?”刘瑁问。

  诸葛亮概叹一声,将脑袋转向一旁。

  刘瑁望着黄承彦,想得到答案。

  那黄承彦也叹口气,道:“并无他事,只是我见我家阿英慢慢大了,又见孔明一表人才,便想将阿英下嫁于他。孔明倒是不计较我女儿貌丑,当即答应了。谁知道,孔明带着礼品上门求婚,我那刁蛮任性的女儿却……却硬是不从……成何体统!成何体统!……你看看,硬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半天都不露面,还吵着闹着要和我绝交……真是无法无天了……还威胁我说要离家出走!……真是……”

  黄承彦气愤不已,好像黄月英没有按照他说的做,便是大逆不道。

  刘瑁道:“黄先生,赐婚孔明贤弟,先前和月英妹妹商量过吗?”

  黄承彦怒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儿家家的,还需要商量?”

  黄承彦这一句话,算是将刘瑁说恼了,回敬道:“黄先生,汝此言,我不敢苟同!男人是人,女人也是人,谈婚论嫁,讲究个两情相悦,如何能不商量?你应该先让他们相相亲,然后再根据他们的意见定夺。哪里就有你一个人定了的?”

  “大将军,这……这……”黄承彦自然不会认同刘瑁之言。

  然此时的刘瑁,已绝非荆州相见之时的刘瑁。

  黄承彦再不敢之言反驳他了。

  便在此时,吱呀一声,东厢房房门开了,黄月英满面春风,小燕子一般飞了出来……


第258章 名花有主

  黄月英跑出来,一把抱住刘瑁,娇嗔道:“如意哥哥,你……怎么此时才来?”

  刘瑁道:“天下百姓身处水深火热之中,莫非月儿妹妹想看我置身事外乎?”

  黄月英道:“就知道你会拿这个说事。”

  黄月英对刘瑁表现出来的亲近,让黄承彦和诸葛亮都感觉到极为惊讶。

  诸葛亮简直傻眼了。

  自从黄承彦开始说合这门亲事开始,诸葛亮一直想方设法向黄月英求亲。

  然则这黄月英就是个倔强的女子,莫要说他丑女的形象远近闻名,即便如此,黄月英竟然还有这么大架子。

  当然,诸葛亮请求和黄月英在一起,正是并不注重黄月英的外表,而是看中了黄月英的才华。

  对于诸葛亮这个才智卓绝,且又不嫌弃他女儿貌丑的人来说,黄承彦也是十二分的满意。

  先前,黄承彦对于刘瑁喜欢黄月英,也不是没有一点感觉。

  正是因为他听说刘瑁近几年的发展,知晓他如此厉害,更加不敢放心将黄月英托付于他。

  刘瑁如此厉害,还能待他的女儿好吗?

  基于这点考虑,黄承彦才对刘瑁不感冒,反而要让诸葛亮作为他的女婿。

  然则黄月英和刘瑁已有前缘,少女心思,名花有主,这黄月英哪里忘得了?

  黄月英在房间之中,听到刘瑁言语,欣喜若狂,立即小燕子一般飞了出来。

  不但如此,黄月英飞进刘瑁怀中,娇嗔一翻之后,便是深情款款地吟诵起那首来。

  其中相思之意,令人无不动容。

  刘瑁感动之际,心中也多少明白了,这黄月英之所以不答应诸葛亮的求婚,心中想的就是他。

  黄承彦看到女儿如此没有矜持,十分愤怒,当即呵斥。

  刘瑁心中明白,若是他想随了黄月英的心愿,自然不能和黄承彦对抗。

  这毕竟是他未来的老丈人,再怎么说也要讨好讨好才是。

  故而,当黄承彦说出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时,他并不急着反对。

  若是真的躲避不过,他只有让徐庶和法正充当这门婚事的媒人,也不是不可以。

  这黄承彦上来一翻理论,正是此意。

  没等刘瑁找出媒人,黄月英倒是有了自己的主张。

  从黄月英的表现,傻子都知道,黄月英竟然喜欢刘瑁。

  只是这却要让黄承彦想要招诸葛亮为婿的打算落空,在他这个儿女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深蒂固的人脑子里如何容忍得了?

  还有一层,一直敬仰他的小弟诸葛亮做何想?

  不会因为他在这件事上横插一脚,使得诸葛亮就此和他成为生死对头吧?

  若是让这两个人远离他,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想到这一层,刘瑁故意将黄月英推开,言道:“月儿,既然你已经喜欢上我的贤弟诸葛孔明了,又何必继续想着兄长?月儿……”

  刘瑁的话尚未说完,那黄月英怒道:“谁说我喜欢他了?我对诸葛亮,就像对待自己的哥哥,从来没想到过和他在一起。”

  “月英……”诸葛亮显得有些痛苦。

  黄承彦心中盛怒,也不管刘瑁在前,眉毛倒竖,双眼圆睁,用手指着黄月英道:“你……你怎敢如此说?”

  “爹爹,阿英一向如此,莫非从今天才开始的么?”黄月英丝毫不让。

  黄月英的母亲蔡氏也早已出来,看到他们父女两个,横眉冷对,慌忙劝解。

  黄承彦喝道:“你休要替她说话,从小到大,都是你将他惯坏了的。”

  蔡氏虽说是荆州世家大族之女,弟弟又是蔡瑁,然则“妇嫁从夫”的思想根深蒂固,他根本不敢当着外人的面儿对抗黄承彦。

  或许这蔡氏不是不敢,而是给黄承彦留着面前而已。

  刘瑁看到此种情形,开口道:“黄承彦,莫非你真要强迫你的女儿么?还是不想让你的女儿跟随本将军?”

  刘瑁此言一出,可是上纲上线了。

  黄承彦除了惊讶,还有得罪不起的畏惧。

  只是他这话说得粗暴,旁边的诸葛亮显然有些接受不了。

  刘瑁话锋一转,谓黄月英道:“我和孔明贤弟,乃是兄弟。既然黄先生曾经向我贤弟有承诺,我愿由黄先生出题,我和贤弟比试一番,胜者当可娶月儿妹妹,不知黄先生意下如何?”

  诸葛亮虽然知晓刘瑁乃是大将军,然几次相见,对他很好,在他心中,也早把刘瑁当做了兄长一般,并无多少畏惧之意。

  尤其对于诸葛亮这样的智谋之士,更加知晓,刘瑁定然不会为了他一介小民,妄动刀枪。

  但诸葛亮依然说道:“兄长,若是比试武功,小弟我自当甘拜下风。”

  “那你还敢前来?”黄月英在一旁叱道。

  刘瑁急忙阻止,道:“我看这题目还需要黄先生出,才算公平吧?”

  “不行!不行!”黄月英道,“爹爹只会向着诸葛孔明,定然对你不利。若是爹爹出一题,我也要出一题。”

  在黄承彦和诸葛亮看来,这刘瑁已经整合大军,打下了大半个江山。

  不光是武艺,诸葛亮比不过,便是计谋战法,诸葛亮又能胜出多少?

  黄承彦心知肚明,虽说诸葛亮聪明绝顶,自比有管仲、乐毅之才,然并无实战经验,和刘瑁又怎么能比?

  黄承彦想来想去,忽然道:“那好,我就出一题!”

  刘瑁和诸葛亮两个人洗耳恭听。

  黄承彦道:“我的题目就是,你们两个三日后前来娶亲,我的女儿一不能骑马,二不能坐轿,三不能坐船,谁有办法娶走,我女儿就嫁给谁。”

  他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这黄承彦果真老奸巨猾,明明知道诸葛亮比试兵法、谋略、武艺、征战都不占优势,竟然比这个!

  众人又问黄月英有什么题目要出。

  这黄月英想了想,忽然言道:“我的题目也不复杂。我最恨天子男子自高自大,都是男子选女人,这不公平。我要亲自选女婿!既然爹爹要两位三日后前来娶亲,那我的题目是,三日后,你们两个人必须用大红盖头蒙住头,新郎装扮一模一样,让我来挑,我挑中谁便是谁。”

  这题目也够古怪的。

  这分明就是对他的父亲干涉婚姻,对大男子主义的一种对抗!……


第259章 天纵奇才

  在刘瑁看来,这第一个问题并不成为问题。

  黄承彦这三个条件,对于诸葛亮来说,恐怕还要废一翻脑筋。

  然对于刘瑁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因为不骑马、不坐轿,不乘船,她可以坐车嘛。

  他早听过关于黄月英这样的流行传说了,说诸葛亮娶亲时,黄月英曾经给诸葛亮出了这样一道题。

  不过那时节硬是收麦或者收秋的季节,诸葛亮因为看到了石磙滚动,而发明了轱辘车。

  据说这黄月英心思巧妙,发明过历史上最早的机器人,什么木狗、木虎、木马等。

  诸葛亮就用木马和木轱辘车结合起来,做成了“木牛流马”,以此来娶黄月英。

  现在可能诸葛亮还没有这个思路,况且现在又是冬天,根本不会有什么石磙滚动,没有事物激发诸葛亮的脑子,就算他听说过黄月英制造的木马,相信他未必能够制造出“木牛流马”来。

  这对他来说,简直是大大有利。

  刘瑁能够制造木轱辘车,又不能用马,总不能自己拉吧?

  那的确有点笨,这跟猪八戒娶媳妇儿有什么分别?

  身为大汉朝的大将军,在这些山野村夫面前,亲自拉车娶娘子,总是不雅。

  正在苦恼处,徐庶来报,言说黄祖之子黄射求见。

  黄射这个人,刘瑁曾经记得,也记得黄祖被杀之后,黄射投靠他麾下。

  后因孙策要诛杀他,被他救下。

  黄射感恩戴德,宁肯做刘瑁身边一马夫。

  刘瑁自然不会让他作为马夫,遂封其为驸马都尉,随侍左右。

  毕竟这黄射脑袋灵活,文采飞扬,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说起黄射此人,可是有来头的。

  黄射出生于江夏安陆的黄氏家族。

  说起安陆黄氏,那可是天下闻名的,先祖黄香,便是“二十四孝”中“扇枕温衾”故事的主角。

  他年方九岁时,便知事亲之理,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后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

  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在东汉末年,黄家出了不少名人。

  如效命刘表,镇守江夏的黄祖;隐居襄阳的沔南名士黄承彦,就是堂兄弟。

  江东的武将黄盖便是安陆黄氏之后,上述几代,便是黄香后代。

  黄祖和黄承彦虽然一个在江夏,一个在襄阳,毕竟都在荆州地界,多有交往。

  少时,黄射和黄月英曾经一起游学过,二人皆是才华出众,黄射曾经极度佩服黄月英这个堂妹。

  中有一个小故事,单道这黄射的记忆力强和才华之好:

  祖长子射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尝与衡俱游,共读蔡邕所作碑文,射爱其辞,还恨不缮写。

  衡曰:“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唯其中石缺二字为不明耳。”

  因书出之,射驰使写碑还校,如衡所书,莫不叹伏。

  可见,黄射记忆力之强和才华之好。

  此时黄射来见,定有妙策。

  刘瑁叫快请。

  黄射进来,言道:“主公,不知是否在为今日我家黄叔叔所出之题烦恼?”

  刘瑁道:“正是,汝可有良策?”

  黄射道:“主公勿忧,我少时曾于堂妹月英游学,曾不止一次目睹堂妹制造木虎、木马,在下可替主公制作。”

  “需要多少时日?”刘瑁忙问。

  “不消多时,找此地能工巧匠制作,一日变成。”黄射道。

  刘瑁听了极为高兴,当即命黄射负责,在当地招募数名能工巧匠,前来相助制作木马。

  果然,第一日,便将木马制作完毕。

  这木马虽然会动,然马背之上只能乘坐一人。

  若是他也能乘坐上去,在众目睽睽之下,和新娘一起回到下榻之处,那该多拉风啊?

  刘瑁想好,当即亲自画图,划出后世的板车来。

  当然,两个轮子也是用木轱辘作的。

  几个工匠还算心灵手巧,他一说,这些人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大家动手,这第二日便将木轱辘板车做好了。

  刘瑁还令人在木轱辘车上扎了一个顶,顶上盖上红布,四周扎成五彩缤纷的布制花朵,便成了一个光彩夺目的婚车。

  然就在这第二日晚上,一场大雪飘飘扬扬,下了起来。

  一下便是几个时辰。

  天亮的时候,地上已经下了厚厚的一层,完全有人的脚脖那么深。

  第三日早上,一切准备已定,刘瑁驾驶者他的“木牛流马”,浩浩荡荡,来到了黄承彦的家里。

  这下可是轰动了黄家湾全村啊。

  村里的人都来看热闹,便是庞德公和庞统也来看热闹。

  中间见了,都对刘瑁这辆拉风的车竖起大拇指。

  黄承彦看过这种巧思妙想,也无话可说。

  只不过看到黄射帮助驾车,黑着脸道:“大将军,别怪我有意见,你这车算是创造,可你这木马多半是剽窃了小女的发明吧?”

  黄承彦说得没错,的确如此。

  然刘瑁可不能让他判做不算数,遂道:“虽然如此,然这木轱辘车却是创造,先生只是有个‘三不’要求,中间可曾有要求不让借鉴谁的发明么?”

  黄承彦无言以对,只得认可。

  眼看天色中午,众人在路口翘首望着,想着这诸葛亮怕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不敢来了。

  就在此时,忽听得前方路口处一阵汪汪狗叫之声。

  众人都觉得奇怪,忍不住冲出门去看。

  就连刘瑁也忍不住跑到门口。

  “驾!驾!……吆喝!……”

  忽然,从大路口厚厚的雪地上穿出四五只狗来,每只狗的脖子上都套着套圈,狗身子两边帮着两个绳索。

  那十根绳索后边拉着的,竟然是一个平滑的竹竿扎成的没有轱辘的平地板!

  “狗拉雪橇!”刘瑁不禁震惊了。

  这丫的诸葛孔明果真是个奇才!

  这种时代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