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汉末之最强争锋 >

第68部分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68部分

小说: 汉末之最强争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议三四日,那何仪忽然开了窍,一拍脑袋道:“有了!他们不是烧了我等大营后寨么?不如我们也用火攻!”

  何仪让人准备火箭,趁着月黑风高,到得葛坡坞前,单用火箭攻击,将葛坡坞一把火烧个干净。

  黄劭以为,此计甚妙,便让人准备箭矢火油。

  等他们劫掠了两三个县衙,得到十数桶火油,又有数千只羽箭。

  一切准备妥当,商议就在这两三天,趁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强行进攻。

  便在此时,刘瑁派出的斥候,打探到何仪、黄劭之行动意图。

  刘瑁询问对策。

  徐庶言道:“这有何难?他们等月黑风高,我等便趁此月明星稀之夜,前去劫营可也。谅那葛坡贼,一群鼠辈,不成行伍,缺少谋略,安能成事乎?只消我等一把火,便教他大营乱作一团!到时,公子只消让众将盯住中军大营,擒贼擒王,一举斩了那何仪、黄劭二人。黄巾贼本是一群虾兵蟹将,又失了渠帅,还敢攻郡掠县,祸害百姓乎?”

  刘瑁道:“元直之言甚是。”遂谓众将道,“谁可前去劫营?”

  许褚道:“某当前往!”

  甘宁、周泰不想让许褚夺了功去,也都抢着要去。

  许褚道:“虽然我等皆是主公部下,然此时尚且在我之葛坡坞中,兴霸、幼平,汝等是客,还是让我来。”

  甘宁道:“哼哼,皆是主公部下,哪里还有主客之分?”

  许褚道:“汝等不熟当地路径,还是我前往妥当。”

  周泰道:“路径不熟不是问题,派个向导即可。我曾在扬子江中,劫掠为生,更知贼寇习性。我去定可一举擒了那两个贼首!”

  “还是我去!”许褚争道。

  甘宁、周泰亦道:“还是我等前往!”

  徐庶怕几位将军争执不下,伤了和气,影响士气,遂安抚道:“诸位将军,不过前往劫个贼营,如何这般计较?以后大战很多,多有建功之机也!”

  “以后之事,以后再说,我只要这次前往!”

  三人俱是固执己见。

  刘瑁坐在主位,一直未有言语。

  此时见徐庶多有无奈,遂笑道:“这有何难?兴霸、幼平,汝等这几日总想和仲康讨教武艺,比个高低。其实,以我看来,武艺强弱,并非全部。若欲成为大将,不但要武艺精良,更要能征惯战。此翻前往,汝等可分作两路:一路由仲康为主将,蒋钦、任夔副之,领族中子弟三百人;另一路以甘宁为主将,周泰、何曼副之,领仲康族中子弟三百人。两路分左右前进,当晚子时出发,寅时到位,卯时初刻,同时攻入贼寨,放火烧营,直冲中军,捉得何仪、黄劭者胜!汝等可有异议?”

  众将领命,皆无异议。

  诸位将军去后,刘瑁又令太史慈、魏延、刘云听命。

  着太史慈为主将,其余两位副之,领五十青龙卫,身背引火之物,随两路军马后边行走。

  单见两路军杀出,令太史慈这一路军马直冲何仪、黄劭后寨,放火烧了何仪、黄劭准备好的十数桶火油。

  太史慈领命而去。

  一切安排妥当,刘瑁带领黄忠、吴凤及徐庶等四位先生,便在葛坡坞中等待。

  徐庶极为佩服刘瑁安排,言道:“公子用兵,不但周全,而且还善于利用将佐心思,庶敬佩之至。”

  刘瑁道:“先生不必夸奖,汝与诸位先生之才,尚无施展之机也。我心知之。”

  巳时刚过,三路军马俱回。

  众将令士卒压着何仪、黄劭二人,并许多粮草、马匹,来到葛坡坞中。

  刘瑁见许褚、甘宁、周泰、太史慈等众将,一起进坞,谈笑风生,极为融洽,不明就里。

  众人拜见刘瑁已毕,那太史慈道:“何仪乃许褚捉住,黄劭乃甘宁捉住。不过后寨点然火油的,并非我这一路人马,而是周幼平所为!”

  刘瑁听说,大为惊奇,不知众将怎会如此行动……

第145章 司马德操

  甘宁、周泰回报过,刘瑁方知其中端的。

  原来甘宁、周泰二将带兵从左路到达葛坡贼大营外,计议直冲贼军大帐,恐贼兵众多,不能取胜。

  于是分兵两路,一路由甘宁领两百五十人,突入营寨,直奔大营,捉拿何仪、黄劭。

  一路由周泰领五十人,直冲后寨储藏火油之处,纵火烧之。

  两人刚刚计议完成,卯时刚到,便听得许褚大军突入营中。

  甘宁、周泰不敢怠慢,各自领兵,分头行事。

  许褚突入葛坡黄巾右营,正是何仪大帐;甘宁突入葛坡黄巾左营,却是黄劭大帐。

  二人奋力向前,正欲捉拿两个贼将。

  葛坡贼大营虽乱,然毕竟有上万人,很快便组织起来,拱卫大营。

  就在许褚、甘宁两路军马陷入重围之时,周泰得手。

  哄一声巨响,火油被烧着,爆炸开来,烟炎张天。

  这回让葛坡贼顿时大乱。

  便在此时,太史慈带兵赶到,看到此种情况,也不用再去后营点燃火油,带兵直在贼营中奔突。

  如此以来,葛坡贼不知虚实,还以为四面受敌,似有千军万马,皆不敢恋战,四散奔逃,作鸟兽散。

  许褚、甘宁可不会忘记二人独斗,皆死死咬住贼首。

  杀到最后,那许褚捉了何仪,甘宁捉了黄劭,众人合兵一处,相视哈哈大笑,这才一同回到坞中。

  刘瑁听说经过,知许褚、甘宁、周泰三人已然解开心结,勿用再劝,自是高兴。

  至于何仪、黄劭两个,本是黄巾贼首,既然众人要走,留之不得,着即下令斩杀。

  这一场偷袭,又得黄巾马匹三百余匹。

  众人在葛坡坞中歇息一日,便令许褚号召族中老幼,皆随众人前往颍川一带轩辕山中暂避乱世。

  众人随行。

  葛坡到颍川轩辕山,七八百里,许褚族人扶老携幼,日行四五十里。

  如此走了半个月,方才到达。

  路上自然不止一次遇到贼匪,然有刘瑁及一干猛将保护,自然无事。

  七月初,刘瑁寻个山清水秀、人迹罕至的清幽之所,将许褚族人安置下来,又在许褚族中选精壮一百余人相随,增加骑兵一百余骑。

  剩余一百匹马匹,刘瑁皆留给许褚族人,令其依靠农耕过活。

  至此,刘瑁帐下除了众位臣武将,还有青龙卫二百余骑。

  告辞许褚族人,刘瑁向徐庶言明求贤之意。

  徐庶笑道:“公子勿忧,我岂能不知公子心意?想必主公心中已然惦念司马德操了吧?”

  其实,刘瑁心中并未期望能够得到司马徽辅佐,他更想得到的是郭嘉。

  那司马徽虽有识人之才,却不一定有济世之能。

  然徐庶已然说出司马徽来,刘瑁岂肯不接此言?

  再说,即便不能令司马徽相随,相见一面也好。

  遂道:“知我者,元直也。”

  石韬道:“少时,徐元直为人报仇,我救其脱困,被官府捉拿。我等无处可去,逃入阳翟山中,偶遇司马德操。承蒙关照,不但救我等性命,还指点迷津,让我二人逃入襄阳暂避,方才有机会见到主公也。”

  “这么说来,二位定知德操所居之地?”刘瑁忙问。

  两人相视,点头而笑。

  刘瑁一刻等不得,着即让部曲于阳翟一处山坳之中扎下营寨,由魏延为主将,任夔、何曼辅佐,带领青龙卫守护营盘。

  又令人备了厚礼,自带徐庶、石韬、黄忠、许褚、太史慈、甘宁、蒋钦、周泰、刘云、吴凤十人前往司马徽乡中拜访。

  刘瑁等人到得司马徽门外,正听得司马徽弹琴,忽听得琴音高亢,继而琴声停止。

  刘瑁心道:“这人就爱玩这种玄乎事儿。”

  果然,大门开除处,一人清雅俊朗,笑颜而出,道:“吾正弹琴自娱,忽琴音高亢,想必有英雄窃听!”

  刘瑁急忙深深鞠躬道:“在下一介俗人,搅扰先生清音,死罪!”

  “将军何出此言?有徐元直、石广元二人带路,将军绝非俗人也。请容草堂献茶。”

  司马徽袍袖一摆,让开路来。

  徐庶、石韬皆躬身礼拜,道:“我二人一去几年,未得报偿先生,今特此拜谢也。”

  司马徽摇手不应。

  刘瑁遂令众将于门外相侯,他自领徐庶、石韬随司马徽进入屋中。

  众人寒暄已毕,刘瑁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拜尊颜,足慰平生也。”

  司马徽道:“好,好。”

  刘瑁怔然,略有尴尬,又道:“先生高义,曾于徐元直、石广元为难之时,不避斧钺,出手相助,瑁替两位先生在此谢过。”

  司马徽眉头微皱,很快又道:“好,好。”

  刘瑁回望徐庶、石韬二人一眼,不知司马徽何意。

  徐庶笑道:“先生真乃奇人也,你这‘好好先生’之美名怕是要留传千古了。”

  “好,好。”司马徽依然如此笑道。

  石韬道:“主公,司马先生便是此番奇人,有话便请直言。”

  刘瑁亦学着司马徽之口气,道:“好,好。”

  众人皆笑。

  刘瑁遂躬身施礼,问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幸得相遇,先生可愿随我与元直、广元出山,建不世之功乎?”

  司马徽连连摆手,笑道:“吾山野匹夫,不通实务,何敢有此妄想?”

  刘瑁又拜道:“既如此,瑁诚心求教先生,如何方能扫平天下,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司马徽道:“公子身边臣武将具备,扫平天下之策已有,何须问我?”

  刘瑁笑道:“先生既如此说,便请先生指点,此处还有何贤士,瑁必定诚心求取。”

  司马徽道:“天下智谋之士、勇猛之将无数,岂可尽得?吾早已听说,公子身边,已有荀攸、法正、元直、广元等,武已有许褚、黄忠、太史慈、甘宁等,似此,若能善用,天下可得矣,何须继续求贤?”

  刘瑁见司马徽如此说,便笑答:“天下虽大,智士勇将,并不富裕,如奇珍异宝,极难得到。我若不提前取之,定为他人所取。他人取之,吾虽能胜天下,定会艰难数倍,延长时限也,先生以为此言若何?……”

第146章 颍川大贤

  司马徽笑道:“公子为取天下,先取人才,实乃捷径也。果然所思非凡,佩服。”

  刘瑁道:“既如此,先生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司马徽道:“吾无才无德,实不敢出山也。然则,颍川多名士,如徐元直者,已为公子所得,还有何人可比徐元直更好?”

  刘瑁道:“元直,广元,皆我之心腹人也,吾自当重用。然我听说,颍川郭奉孝,是位智士,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司马徽指着刘瑁笑道:“公子果真求贤若渴啊,连他你也晓得?”

  刘瑁笑道:“为天下百姓计,岂可不殚精竭虑?”

  司马徽道:“我与郭奉孝,不过数面之缘,算是杯水之交。据我所知,郭奉孝与荀若、荀公达叔侄二人,关系甚为投契,今公达在君帐下,何不让公达修书一封,奉孝定不会辞也。”

  刘瑁恍然,道:“这一层倒是我未提前想到。不过而今公达远在汉中,若是让人千里驱驰,前往求信,一来一往,不知要多少时日。今翻还请先生相助。”

  司马徽道:“既如此,今我可为公子修书一封,成与不成,吾不敢言也。”

  刘瑁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先生只管作书,成与不成,刘瑁皆拜谢大恩。”

  司马徽连连摆手,道:“公子,言重了。”

  司马徽遂修书一封,赋予刘瑁,又攀谈一回,刘瑁献上重礼。

  对于金银,司马徽分不受,只将些许果品受了。

  临行,刘瑁躬身施礼,言道:“临行,瑁还有一事相求,望先生允准。”

  司马徽让他但说无妨。

  刘瑁遂道:“吾有二弟,一为诸葛亮,一为庞统,皆不过十四五岁年纪,兴许不久便会拜入先生门下,望先生好生照顾,授意平定天下、治国安邦之术,瑁不胜感激!”

  司马徽讶然,问:“公子如何得知,汝二位小弟会拜在我之门下,莫非公子早就叮嘱过矣?”

  刘瑁道:“然。”

  司马徽略有惊诧之意,然见刘瑁欲行,并不多问,拱手道别。

  刘瑁上马,回头笑道:“先生不必多想,吾料用不了多久,先生必会前往荆州一行,到时,还望先生勿要将我二位小弟拒之门外也,再次谢过。”

  二人相互施礼作别。

  刘瑁营中歇息一夜,并不久留,按照司马徽指引路径,径直前往郭嘉隐居之地。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

  郭嘉少时已有远见,见天下大乱,投靠袁绍。

  不想袁绍并非明主,郭嘉毅然决然,离开袁绍,阳翟山中隐居。

  按照史书记载,郭嘉一直在家中赋闲六年,方才在荀彧推荐之下,成为曹操谋士。

  郭嘉生于公元170年,二十一岁时离开袁绍隐居,隐居六年后,投靠曹操。

  据此推算,公元195年,应该是郭嘉在乡中隐居的第五个年头。

  若是他再来晚了,这郭嘉定然为曹操得了去。

  既然已知天机,当可截天道,必先行得郭嘉也。

  刘瑁到得郭嘉庄上,还算顺当,迎面遇见一位年轻人,纶巾蓝袍,极为清爽。

  刘瑁见其人相貌不凡,便下马拱手施礼,询问道:“请问先生可是郭嘉郭奉孝耶?”

  那年轻人打量刘瑁两眼,又见其身后臣武将,遂道:“先生何人?找他作甚?”

  “在下刘瑁,字如意。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特来拜见。”刘瑁道。

  “哦,你便是灭了汉中张鲁的刘如意?”郭嘉不屑一顾,道,“我道你如何英雄了得,怎么便是如此年少?”

  刘瑁笑道:“先生投靠袁绍帐下,欲成就大业之时,不也是极为年少么?”

  郭嘉遂笑答:“没错,我正是郭嘉。看在公达在汝帐下份儿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