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354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354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袭却显得从容不迫,匈奴人使用投石机来攻击偏厢车阵,完全在罗袭的意料之中,上一次匈奴人就凭借着投石机得利,这回肯定还要继续地沿用,自然没什么新意。

但蜀军自从上次失利之后,对偏厢车阵进行了大幅度地改造,以前的偏厢车只装有一个方向的轮子,只能是向前或向后移动,机动性能较差,一旦遭到攻击,很难进行转移,如果强行地撤退,则会打乱偏厢车的阵形,反而给敌人以可趁之机。

针对这个弱点,蜀军对偏厢车的轮子进行了改进,除了保留原有的四个纵向的车轮之外,又增加了四个横向的车轮,这四个车轮是活动的,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悬挂起来,当偏厢车需要横向移动时,只须按下压杆将四个车轮压到指定的位置,便可以轻易地横向移动偏厢车。

增加了四个车轮之后,偏厢车的实战机动能力大大地增加了,再遭遇到敌人投石车的攻击之后,偏厢车可以快速地向后方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依然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阵形,不会产生任何让敌人攻击的机会。

毕竟投石机属于比较笨重的机械,移动缓慢,偏厢车如果无法移动的话,只能是被动挨打,但偏厢车可以移动之后,投石机就远远地跟不上节奏了。

其次在偏厢车阵型的布置上,也比以前有了改进,以前的偏厢车阵属于单环结构,只有一层,一旦被敌人突破后,就得使用人力来弥补,现在偏厢车阵属于复式结构,里外双层,就算外层的偏厢车遭到敌人的摧毁,里层的偏厢车依然可以发挥作用,挡住敌人的进攻。

匈奴人虽然摧毁了几辆偏厢车,但蜀军的偏厢车阵撤退的非常快,还没等匈奴人的投石车再度发石,就已经整体地向后移动了,脱离了投石机的攻击范围。

而且匈奴骑兵看到机会后就冲了上去,但他们没有想到这只是蜀军故意漏给他们的破绽,当匈奴骑兵冒着箭雨,损失了少的人马冲到近前才发现,蜀军的偏厢车阵,除了第一层之外,里面还有一层,现在他们攻破的仅仅只是外层的偏厢车,如果不能摧毁里层的偏厢车的话,依然无法攻破蜀军战阵。

而此时的投石机,根本就无法跟上偏厢车阵的移动速度,蜀军扎营,就是选择在比较平坦的地方,这样偏厢车就可以灵活自如地运动,时快时慢,时疾时徐,可左可右,可前可后,随心所欲。

匈奴人的骑兵虽然多,甚至可以对蜀军战阵进行包围,但这种包围却也是非常地有限,当偏厢车阵朝这面冲来的时候,匈奴骑兵还得纷纷避让,偏厢车后面密集的箭雨可不是匈奴骑兵可以抵挡的。

而投石机太过笨重,移动想来相当地困难,许多匈奴兵吭哧吭哧费了老大的劲才将投石机抬到指定的地方,却发现偏厢车早已经再次地移动了,此刻的投石机,根本就无法跟的上偏厢车的移动节奏,它们根本就无法发石攻击。

而普通的骑兵根本就无法阻止偏厢车阵的移动,到了后来,罗袭还专门指挥偏厢车往匈奴人密集的地方移动,利用强力的弩箭对其进行远程打击,搞得匈奴人唯恐避之不及,一看到偏厢车冲了过来,便是落荒而走,逃出一箭之地后才敢停下来歇歇。

呼延颢有些傻眼,本来是手拿把攥的事现在却变生肘腋,虽然投石机还是投石机,一样的威力无穷,但此时此刻,却是有力发不上,除了刚投入战场之时还发了几石之外,到后来,投石机就完全地没有了用武之地,只能是眼睁睁地看蜀军的偏厢车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上次的界休之战,呼延颢也参与了,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在投石车的攻击之下,蜀军几乎是溃不成军,但仅仅过了几年,蜀军就将偏厢车改进的灵活自如,进退随心,而他们所使用的投石机却一如既往,还是那样笨重缓慢,落后就注定要被淘汰。

罗袭的脸上,落出了难得的笑容,不容易啊,在经历了上一次界休惨败之后,罗袭和永安军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如何为永安军正名,如何为偏厢车正名,是摆在罗袭面前必须要做的事,此次界休之战,罗袭主动地请缨出战,担当先锋,他就是铆足了劲,要在这场战役中有所表现,洗刷昨日的耻辱。

虽然偏厢车已经经过了大规模的改进,偏厢车阵也随之进行了新的演练,但只有实战才是检验战力的标准,偏厢车能否在第二次界休之战中扬眉吐气,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溜溜。

结果果然没有让罗袭失望,灵活自如进退由人的偏厢车将匈奴人笨重的投石机耍得团团转,那些抬着投石机拼命跑的匈奴兵就算是跑断了肠子,也跟不上偏厢车的速度,反倒是在蜀军的强力射杀之下,让匈奴骑兵损失不小。

这一战,算是偏厢车彻底地挽回了自己的颜面,让那段失败的历史彻底地终结掉了,也让投石机成为了偏厢车“杀手”的这个神话破灭掉了,从此之后,偏厢车依然还是对抗骑兵的不二法宝。

呼延颢是趁兴而来,本来还准备倚仗骑兵和投石机,杀蜀军一个措手不及,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是这种结局,这一仗打得也太过于憋屈了,呼延颢试图想改变点什么,可仗越打他却越发现机会渺茫,因为呼延颢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究竟还有什么好的法子来对付偏厢车。

就在呼延颢还在纠结要不要继续战斗下去的时候,一名匈奴的传令兵突然地朝着呼延颢这边冲了过来,还没到近前,就高声地喊道:“呼延将军,大事不好了,蜀军偷袭界休城,界休已经失守了!”

呼延颢闻之,脸色陡然间变得惨白。

第863章呼延颢战死

永安军进攻龙脊岭的同时,蜀军虎骑军和虎步军当然没有歇着,虎步军绕过了绵山,直接地兵临城下威逼界休城。

第一是呼延颢没有将界休城视做防御的核心,再加上界休城处于后方,所以匈奴人防守界休的,根本就没有多少人马,其二是蜀军来得太突然了,完全杀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当匈奴守军意识到情况不妙之时,蜀军的攻城行动已经开始了,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蜀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界休城。

界休失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龙脊岭,呼延颢一听,大惊失色,虽然他认为界休之战的关键并不是界休城,但位于后方的界休城突然失守势必令匈奴军陷入到腹背受敌的困境之中。

进攻龙脊岭的蜀军还未曾击退,这个时候又传来了界休失守的消息,对呼延颢而言,无异于是雪上加霜,他立刻下令,停止向蜀军进攻,全线撤退。

偏厢车阵固然令匈奴人奈何不得,但匈奴人想走,蜀军也是留他不得,毕竟匈奴人大部分都是骑兵,来去速度极快,呼延颢刚一下令,匈奴人便如潮水一般地退却了。

罗袭呵呵一笑,用步兵去追赶骑兵,当然是望尘莫及,不过此次大战,蜀军完全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永安军便是取得了大胜,至于逃跑的匈奴人,自然有人去对付他们,这一点罗袭倒不用担心。

现在呼延颢有些纠结了,是回兵界休,重新从蜀军手中夺回界休城,还是干脆放弃界休,直接逃回晋阳,呼延颢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现在手中大多是骑兵,并不具备拨城摧寨的能力,蜀军占领界休之后,必然会依城据守,呼延颢重新夺回界休的希望渺茫。

但是如果他此刻逃回晋阳的话,必然会受到刘渊的诘难,由于匈奴已经是屡次败仗,刘渊盛怒难消,已经处斩了好几个败军之将了,如果他这般逃回晋阳,刘渊如何处置他,呼延颢心中一点底也没有。

别看他是刘渊的小舅子,如果刘渊真的翻脸的话,那可是六亲不认的,呼延颢思来想去,难以决断。

在这种瞬息万变的战斗场合,任何的优柔寡断都很有可能是致命的,呼延颢迟疑不决,整个军队也自然是摇摆不定,是退是留难以取舍。

而就这此时,刘胤已经集结好了军队,准备对呼延颢进行围歼作战。

呼延颢刚撤到柳林庄的时候,就和蜀军虎骑军打了一个遭遇战。不过准确的来说,这并不是遭遇战,而是蜀军蓄谋已久的行动了,用永安军拖住呼延颢的主力,用虎步军偷袭界休城,虎骑军当然也不可能歇着,刘胤早就安排傅著率领虎骑军赶到匈奴军撤退的必经线路上,做好了歼敌的准备。

柳林庄地势平坦,依山傍水,正是骑兵最为理想的交战地点,傅著早就在此严阵以待了,看到匈奴人一出现,傅著便立刻下令发起了攻击。

蜀军是有备而来,攻击迅猛而有力,而匈奴人则是仓促应战,显得信心不足。

虎骑军在装备上是优于匈奴人的,蜀军的高桥马鞍和双边马镫这些马具,都甚为精良,可以发挥出骑兵的最大能力来,反观匈奴骑兵,所使用的马具多为粗制滥造,良莠不齐,根本就无法和蜀军的马具相提并论,自然在提升骑兵的能力上,差了一大截子。

蜀军犀利的攻击很快地将匈奴骑兵冲得七零八落,战斗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边倒的局面。

呼延颢这回还真有些傻眼,如果说蜀军的步兵强悍,他还真没法反驳,但如果说蜀军的骑兵比匈奴骑兵还要厉害,呼延颢真心不服气,但现在骑兵对骑兵一交手,呼延颢真不服不行。

骑兵讲究的就是速度,越快的速度代表骑兵拥有越强的冲击力,以前呼延颢认为论速度匈奴骑兵敢称第二,天下没人敢称第一的,但今天一见,蜀军骑兵的速度丝毫不亚于匈奴骑兵,如果真正要比起来的话,蜀军骑兵还稍胜一筹。

除了速度,蜀军骑兵还拥着匈奴骑兵所不具备的整体作战能力,匈奴骑兵的整体作战能力较差,作战冲锋之时,往往是更倾向于单打独斗,凭着匈奴骑兵自身骁勇善战的能力,披坚执锐,冲锋陷阵。

而蜀军则更大限度地发挥整体协同作战能力,虽然骑兵在高速运动中,很难象步兵那样排出整齐有序的方阵,但在局部,几十骑或上百骑还是可以形成一定的小集团,同进共退,配合作战。

从一开始匈奴骑兵就陷入了苦战之中,如是不是匈奴骑兵个个骁勇彪悍,这场战斗早就失去了悬念,不过饶是如此,蜀军还是占据着明显的上风,对乱作一团的匈奴骑兵分割包围,一步步地蚕食掉。

呼延颢见大势已去,不敢再恋战,召集匈奴兵试图发起突围,冲出蜀军的包围圈。

但此刻蜀军已焉能让他如意,虎步军在拿下界休之后,从界休包抄而来,而在龙脊岭取胜之后的永安军,也趁势挥军赶来,三路大军,将呼延颢的残部围困了柳林庄。

呼延颢左冲右突,从日中战到日影西斜,也始终未能杀出一条血路来,眼看着蜀军人如潮涌地围了上来,人困马乏浑身浴血的呼延颢累得连胳膊也抬不起来了。

副将看着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地对呼延颢道:“将军,我们败局已定,不如投降吧?”

呼延颢怒目圆睁,喝道:“我堂堂匈奴大将,岂可降蜀狗乎!”拍马挺枪,毅然地又复冲入了蜀军阵中。

这次呼延颢的身边,已经再无一兵一卒,不过他一无所惧地冲杀向前,血透重铠,浑身上下被刺了数十枪,挨了十几刀,临死之时,呼延颢大叫了三声,不过身边的蜀兵无人听得懂他喊得是什么,最后终于是倒在了血泊之中。

第864章兵围晋阳城

之中。呼延颢一死,匈奴军就如同没有了主心骨一样,原本已经是一盘散沙的状况现在更加的混乱不堪,许多的匈奴兵无心恋战,缴械弃马而降,匈奴副将原本应该在呼延颢死后担负起指挥的重任,但他心胆俱丧,第一个就下马投降了。

少数的匈奴骑兵还在负隅顽抗,试图想冲出一条血路来,但他们最终悲哀地发现,前方根本就是无路可走,蜀军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好象是无穷无尽一般,挡在他们的前路之上,那些拼死想要突围的,无一例外地死在了刀箭之下。

夕阳敛去了最后的一抹血色余晖,这场战斗最终也进入到了尾声,五千多的匈奴兵选择做了俘虏,更多的则是战死疆场,蜀军缴获的战马、粮草、营帐、物辎重不计其数,界休之战以这种最圆满的方式落下了帷幕。

永安、虎步、虎骑军都打得相当出色,刘胤分别给他们记了军功,尤其是永安军,在龙脊岭之战中,表现的相当地出彩,不仅为永安军挽回了声誉,更为最后围歼呼延颢创造了条件。

黄崇问刘胤:“这些匈奴降兵如何处置?”

大批地俘虏匈奴兵这还是第一次,以前蜀军在攻破羯人的城池之后,俘虏过大批的羯人,不过依刘胤杀无赦的军令,不论良贱,统统都斩杀了。但刘胤的这道命令,也只是针对羯人的,并不是针对所有的胡人的,此番俘虏了如此众多的匈奴人,黄崇自然地问清楚刘胤,如果刘胤说杀,那黄崇也会毫不犹豫地亮出屠刀,将他们杀个一干二净。

不过显然刘胤并没有动这样的杀心,之前对羯人,也完全是羯人的暴行激怒了刘胤,才会导致如此后果,匈奴虽然也不是什么好鸟,但他们的行为却比羯人少一些暴虐,也没有把汉人当做两脚羊来食用,所以刘胤也不会对他们痛下杀手。

战争自然的战争的规则,如何处置这些匈奴俘呢?放掉当然是不可能,可将他们关在战俘营中,一来还得另行派兵看守,二来白白的耗费粮食,这显然也是不方便的,毕竟蜀军还在不停的行军作战中,这战俘营地点的选择,就是一件比较头疼的事。

刘胤思前想后,决定将这些战俘送回到关中去,关中有无数个屯田营,正缺少象匈奴兵这样身强力壮的劳力,这五千多的匈奴俘虏,至少可以耕种十万亩的土地,这样的强劳力,那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

蜀军在屯田营中,一直就有使用胡人战俘的传统,以前在战斗中俘获的鲜卑人、北地胡人,有许多都在关中的屯田营中,为蜀军的后勤建设贡献着一份力,刘胤自然也不会放掉这么好的机会。

于是刘胤安排下去,将这些匈奴战俘全部遣送到关中的屯田营去,给他们五条生路的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榨取到他们的剩余价值。

处理这些俘虏只是小插曲,蜀军下一步的进攻目标就是晋阳,攻下了界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