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399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399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侯咸也提到了吴国也曾提出了类似的条件,显然陆抗也是有着同样的担忧,钟会的投降可以接受,但前提条件就是交出地盘和兵马,高官厚禄可以,但是就是不能执掌兵权。

而双方矛盾的焦点也就恰恰地集中在这里,钟会是那种权力欲极强的人,没有兵权就没有安全感,苛刻的投降条件必然会让他拒绝投降。

姜维最先提提出“称臣、献地、交兵”三个条件,其实也是试应手而已,就连姜维都觉得这三个条件过于的苛刻,钟会这边未必会答应。

让钟会保留兵权,姜维也不是没有想过,但这样做风险太大,钟会是那种野心极大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现在势穷而降,但谁又能保证将来形势变化之后,钟会还会安份守己地做一个顺臣。

陆抗之所不敢答应,恐怕就是这个原因,但姜维却有另一番的心思,现在的形势已经是渐趋明朗,蜀晋吴三家,谁得到襄阳,谁就可以争取到主动权。而机会就摆在面前了,如果姜维答应钟会的要求,不光是可以得到襄阳重镇,而且还可以得到钟会数万大军的加盟,蜀军的势力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扩张到完全能和羊祜的晋军相抗衡的地步,甚至是略胜一筹。

姜维的眼光,可不止是局限在一城一地的上面,他此番东征的目的,也绝不仅仅只是拿到荆州四郡就满足了,姜维的目标,那可是要拿下洛阳问鼎中原的,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钟会就算是再有野心,也不可能骑到姜维的头上,将来蜀汉一统天下,钟会那的鼠肚鸡肠的小心思,那就更不值的一提了。

姜维并不象东吴那样必须坚持要收回钟会的兵权,最初提出来也仅仅是试探性地,当然如果钟会肯将兵权交出来的话,那就更好,但如果钟会不肯的话,姜维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条件未达成就谈崩了,所以当夏侯咸交待了钟会的底线之后,姜维也立刻便畅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夏侯咸大喜过望,拜谢过姜维,接下来谈判的内容就涉及了钟会归降的细节,敲定了这些内容之后,夏侯咸希望姜维可以尽快地出兵,以解襄阳的燃眉之急。

这边谈得再妥当,如果襄阳城被羊祜所攻破的,那么到头来就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姜维当然是深知此理,他请夏侯咸尽快地回到襄阳去,向钟会禀明一切,以安襄阳众军之心。

另一方面,姜维下令蜀军拨营起寨,以蒋斌为先锋,王舍、柳隐在左右两路接应,向山都方向而行。

羊祜为了阻截蜀军的东进之势,下令杜预率兵两万进驻山都。晋军的主攻目标是襄阳,故而能分给杜预的兵马并不太多,当然羊祜也没有指望杜预就可以打败姜维,更主要的是要杜预拖住蜀军的进攻,只要给他多一点的时间,拿下了襄阳,那么一切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羊祜的目标很明确,首先就是要平息钟会的叛乱,这个是此行的当务之急,其次就是收复荆州四郡,降了襄阳之外,上庸三郡也是在他的计划之内,现在蜀军占据了上庸三郡,羊祜却未敢轻动,也只有在消灭钟会之后,晋军才有可能将矛头再指向上庸三郡。

不过山都并不是那种地形险要的所在,其实出了上庸三郡之外,整个襄阳都是一马平川了,在这样的地形之下,如果杜预试图阻止蜀军的东进,困难很是不小。

蒋斌领命之后,率先锋军直指山都而来。

杜预深知如果依城据守的话,是无法挡得住蜀军东进的,因为蜀军进攻的目标是襄阳,山都这样的小县城,直接就会无视掉,杜预只能是当道立寨,将大营扎在了前往襄阳的大道之上。

蒋斌率军一口气杀到了杜预的营前,列阵搦战。

杜预领兵出战,两阵对圆,蜀军那边杀出一员偏将,名唤郝伟,拍马冲至阵前叫战,杜预回头向诸将道:“何人敢应战?”

他话音刚落,身后转出一将,道:“末将愿往。”

杜预一看,是帐前中郎将伍琳,当下点点头,道:“小心应战,不可轻敌!”

伍琳诺了一声,拍马绰刀,杀出阵去,直到郝伟的面前,二将互通姓名,便厮杀在了一处。

伍琳身高九尺,膀大腰圆,一口大刀,势大力沉,郝伟与之战不过十合,便是气喘吁吁,知其不敌,便拍马欲走。

那知伍琳马快,立刻是追了上去,手起刀落,将郝伟斩于马下。

晋军气势大涨,杜预手摇红旗,诸军一齐杀出,多路并进,向着蜀军冲来,蒋斌抵敌不住,只得是引兵向后退去。

第974章姜钟会

PS:稍后更正…………………………………………………………………………………………………………………………………………………………………………………………………………………………………………………………………………………………………

突破口,这样蜀军就可以在两条战线上同晋国作战了,有刘胤在黄河以北一带牵制晋军的主力,姜维非常有理由相信,直捣洛阳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拿下襄阳,如果无法拿下襄阳的话,就算已经得到上庸三郡的蜀军依然无法突破晋军的防线。

襄阳可是一块肥肉,吴国的陆抗,晋国的羊祜都在这儿盯着呢,姜维想从这儿分一杯羹并不容易,关键是钟会的态度如何。

钟会的小心思姜维又焉然不明白,就算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情形下,钟会也不舍得放弃兵权,兵权就是他的命根子呀。

但对于每一个受降者来说,几乎又不可能让投降的人继续地掌管兵马,因为降者其心叵测,谁都无法保证还有一支军队在他的手中,在关键的时候会不会再起叛乱。

夏侯咸也提到了吴国也曾提出了类似的条件,显然陆抗也是有着同样的担忧,钟会的投降可以接受,但前提条件就是交出地盘和兵马,高官厚禄可以,但是就是不能执掌兵权。

而双方矛盾的焦点也就恰恰地集中在这里,钟会是那种权力欲极强的人,没有兵权就没有安全感,苛刻的投降条件必然会让他拒绝投降。

姜维最先提提出“称臣、献地、交兵”三个条件,其实也是试应手而已,就连姜维都觉得这三个条件过于的苛刻,钟会这边未必会答应。

让钟会保留兵权,姜维也不是没有想过,但这样做风险太大,钟会是那种野心极大的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现在势穷而降,但谁又能保证将来形势变化之后,钟会还会安份守己地做一个顺臣。

陆抗之所不敢答应,恐怕就是这个原因,但姜维却有另一番的心思,现在的形势已经是渐趋明朗,蜀晋吴三家,谁得到襄阳,谁就可以争取到主动权。而机会就摆在面前了,如果姜维答应钟会的要求,不光是可以得到襄阳重镇,而且还可以得到钟会数万大军的加盟,蜀军的势力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扩张到完全能和羊祜的晋军相抗衡的地步,甚至是略胜一筹。

姜维的眼光,可不止是局限在一城一地的上面,他此番东征的目的,也绝不仅仅只是拿到荆州四郡就满足了,姜维的目标,那可是要拿下洛阳问鼎中原的,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钟会就算是再有野心,也不可能骑到姜维的头上,将来蜀汉一统天下,钟会那的鼠肚鸡肠的小心思,那就更不值的一提了。

姜维并不象东吴那样必须坚持要收回钟会的兵权,最初提出来也仅仅是试探性地,当然如果钟会肯将兵权交出来的话,那就更好,但如果钟会不肯的话,姜维也不可能因为这么一个条件未达成就谈崩了,所以当夏侯咸交待了钟会的底线之后,姜维也立刻便畅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夏侯咸大喜过望,拜谢过姜维,接下来谈判的内容就涉及了钟会归降的细节,敲定了这些内容之后,夏侯咸希望姜维可以尽快地出兵,以解襄阳的燃眉之急。

这边谈得再妥当,如果襄阳城被羊祜所攻破的,那么到头来就等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姜维当然是深知此理,他请夏侯咸尽快地回到襄阳去,向钟会禀明一切,以安襄阳众军之心。

另一方面,姜维下令蜀军拨营起寨,以蒋斌为先锋,王舍、柳隐在左右两路接应,向山都方向而行。

羊祜为了阻截蜀军的东进之势,下令杜预率兵两万进驻山都。晋军的主攻目标是襄阳,故而能分给杜预的兵马并不太多,当然羊祜也没有指望杜预就可以打败姜维,更主要的是要杜预拖住蜀军的进攻,只要给他多一点的时间,拿下了襄阳,那么一切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羊祜的目标很明确,首先就是要平息钟会的叛乱,这个是此行的当务之急,其次就是收复荆州四郡,降了襄阳之外,上庸三郡也是在他的计划之内,现在蜀军占据了上庸三郡,羊祜却未敢轻动,也只有在消灭钟会之后,晋军才有可能将矛头再指向上庸三郡。

不过山都并不是那种地形险要的所在,其实出了上庸三郡之外,整个襄阳都是一马平川了,在这样的地形之下,如果杜预试图阻止蜀军的东进,困难很是不小。

蒋斌领命之后,率先锋军直指山都而来。

杜预深知如果依城据守的话,是无法挡得住蜀军东进的,因为蜀军进攻的目标是襄阳,山都这样的小县城,直接就会无视掉,杜预只能是当道立寨,将大营扎在了前往襄阳的大道之上。

蒋斌率军一口气杀到了杜预的营前,列阵搦战。

杜预领兵出战,两阵对圆,蜀军那边杀出一员偏将,名唤郝伟,拍马冲至阵前叫战,杜预回头向诸将道:“何人敢应战?”

他话音刚落,身后转出一将,道:“末将愿往。”

杜预一看,是帐前中郎将伍琳,当下点点头,道:“小心应战,不可轻敌!”

伍琳诺了一声,拍马绰刀,杀出阵去,直到郝伟的面前,二将互通姓名,便厮杀在了一处。

伍琳身高九尺,膀大腰圆,一口大刀,势大力沉,郝伟与之战不过十合,便是气喘吁吁,知其不敌,便拍马欲走。

那知伍琳马快,立刻是追了上去,手起刀落,将郝伟斩于马下。

晋军气势大涨,杜预手摇红旗,诸军一齐杀出,多路并进,向着蜀军冲来,蒋斌抵敌不住,只得是引兵向后退去。

第975章大仇难报

“文宣,这是荆州那边刚刚传来的消息。”傅佥将一封刚刚送达的文书递了上来,刘胤此刻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地图。

刘胤轻哦了一声,漫不经心地打了开了来,他的思絮,还停留在平阳之战的战场上。

刚刚读了几行,刘胤的眼中掠过了一抹的亮色,他飞快地将这封文书看完,一拳重重地砸在了桌案之上。

“干的漂亮!”刘胤吼了一声,兴奋之色溢于言表。

没想到在并冀之战胶着之时,荆州那边却传来捷报,大将军姜维率军东出汉中,豪取襄阳上庸四郡之地,开辟了蜀国对晋的第二条战线。

此役姜维可谓是兵不血刃,趁着羊祜与钟会大战之时,举兵东进,迫降了钟会,一举拿下了荆州四郡,正应了那句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谚语。

这一战姜维在时机的把握上非常地成功,上庸三郡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在正常的情况,姜维率八万人马,是很难轻易地攻陷这三个郡的,但正是因为羊祜大军征讨钟会,钟会为保襄阳不失,抽空了上庸三郡的驻防人马,使得姜维在东进的时候,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

恐怕连羊祜都没有想到,这一次他竟然是给姜维做了嫁衣,如果不是钟会被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恐怕他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投降蜀国的。

临机权变,善把良机,老道的姜维在这一轮的搏奕之中,抢得了先手,这对盘活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给日薄西山的司马晋王朝一记沉重的打击,可以预见到的,天下的形势将会随着襄阳之役的改变而彻底地发生变化,胜利的天平向着蜀汉王朝倾斜过来,而且是不可逆的。

钟会自然不可能再当什么魏兴王了,按照汉朝的传统,非刘不王,再功高盖世的外姓臣子都不可能被授予王爵——当然曹操是一个例外——钟会被后主封为了新城侯,镇西将军,仍旧统领本部人马——镇西将军是钟会在魏晋时期的官爵,从魏晋的镇西将军到自封的魏兴王再到蜀汉的镇西将军,仿佛是兜了一圈子又转了回来,不得不让人感叹世事之沧桑变幻莫测。

先前还是两军对垒不死不休的宿敌冤家,紧跟着却又是同殿为臣比肩而立的僚属,在这皆大欢喜的背后,让刘胤看到了一丝的隐忧。

钟会归降,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事,势穷而降,在三国这一段历史上那也是屡见不鲜的,黄权降魏,夏侯霸降蜀,东吴投降晋国的,更是不计其数。

但让人玩味的,却是那统领旧部四个字,或许这就是钟会投降时的附加条件,姜维为了大局,不得不接受这个条件。也许在常人看来这也算不得什么,但却让刘胤闻到了一丝很坏的味道。

钟会是什么人,玩阴谋诡计的高手,野心大,城府深,如果他降蜀不掌握兵权的话,倒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毕竟钟会在蜀汉朝中没有什么根基,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但如果让其握有兵权的话,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就等于是在蜀汉朝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引爆,但他的存在,却始终是一个威胁。

另外,让刘胤感到对不起的,还有邓艾,当初邓艾归降的时候,有一个条件就是要杀钟会报仇,刘胤当初可是给过他允诺的。十年光阴弹指挥间,邓艾的大仇一直也没有机会来报,不过刘胤始终没有忘记,刘胤相信,只要钟会还尚在人间,报仇的机会总还是有的。

但现在钟会归降蜀汉,成为蜀汉的新城侯、镇南将军,与刘胤同殿为臣,再想要报仇的话,已经是没有机会了。

刘胤想了想,决定还是要把这件事告诉一下邓艾。

邓艾归降之时,已经是六十六,十年时间匆匆而过,邓艾已经是一位耋耄老者,早过了古稀之年,鉴于邓艾年事已高,刘胤曾建议他在关中养老,不必在军旅之中风餐露宿,但邓艾却一直坚持随军而行,东渡黄河以来,在蜀军最为困难的时期,邓艾也一直是随刘胤的中军行动,其间为刘胤出谋划策,恪尽一位幕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