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401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401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选点也是极为重要的,仅仅是掐断蜀军的补给线不难,难的是这个点必须可以起到分断蜀军的目的,同时应对蜀军的反扑也要有后续的手段。

别看蜀军对晋军占领上党漫不经心,可一旦晋军威胁到他们的生命线,必然会遭到蜀军的疯狂反扑。

所以文鸯对下一步具体攻击那一点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除了苇泽关外,按理说是首选晋阳,晋阳处于并州之腹,是联结并州东西南北的交通要冲,如果能拿下晋阳的话,对控制整个并州局势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晋阳离苇泽关较近,离上党比较远,如果晋军翻越崇山峻岭到达晋阳的话,恐怕蜀军的大队人马早已经抢先一步拿下了晋阳,晋军如果落了后手的话,战局的结果就很难预料了。

文鸯认真地考虑之后,决定选择平阳为突破口,将蜀军的补给线一举斩断。

平阳郡是后来从河东郡中析置出来的,处于太原郡和河东郡之间,是联结并州南北通道的重要枢纽,蜀军的补给线也正是从蒲津关开始,一路向北,经平阳郡至晋阳再折向东行至苇泽关。

文鸯选择首先攻打平阳,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平阳离上党最近,上党郡的绮氏县就与平阳郡的杨县相邻,只需翻越一道山岭,晋军就可以从上党郡跨越到平阳郡来。

到达苇泽关的蜀军由于路途的关系,就算速度再快,也只能是赶到晋阳,对于平阳,他们就是鞭长莫及了,而晋军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完全可以抢在蜀军主力到来之际,抢先拿下平阳郡。

至于平阳的那么一点可怜的守军,直接就被文鸯给无视掉了。

现在平阳郡的驻军,总共也只有七千人,而且还是分散到各个县城的,平阳郡城之中,尚不足三千人马,就这么一点的兵力,当然不会让文鸯放在心上。

晋军突然地攻陷杨县,打了蜀军一个措手不及,毕竟距离晋军攻克上党,也才不过几天的时间。晋军大兵压境,整个平阳郡是一片恐慌。

驻守平阳郡的是太守杨定,他得到杨县失守的消息之后,赶忙找都尉姜源来商议军情。杨定忧心冲冲地道:“晋军数万兵马突然兵犯平阳,平阳只有三千守军,如何抵御得了,姜都尉,你看该如何是好?”

刘胤当初攻克陇西诸郡之后,各郡的太守依然还是延用了魏国的旧太守,不过对太守的职权进行了削减,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各郡的守备兵由郡都尉统领,而郡都尉则是受骠骑将军府垂直领导,郡都尉不受郡太守的辖制,基本上做到了军政分立,这也就彻底地改变了自秦代以来郡守军政一把抓的弊端。

随着蜀国的地盘越来越大,所占领的郡县也越来越多,不过各郡太守和都尉的这种任命,却也就一直地延续了下来,太守主管民事总揽郡务,郡都尉只负责城防军事。

不过做为一郡之首,郡太守也不能对郡内的防务熟视无睹,两人基本上处于分工合作,如果遇到大事,则需要协商处理,杨定将姜源召来,就是因为平阳郡遭受到前所未有之危机。

杨定是长安人,文职出身,显然对晋军的凶猛攻势有些畏惧,而都尉姜源是益州广汉人,先前在蜀军阳安营中,担任过军侯。

象姜源这样出身的蜀军军官,后来大多转职做了诸郡的都尉,姜源也是身经百战的将领,虽然此刻做郡都尉要比在野战军之中任职轻闲的多,但长期的戎马生涯,让姜源的胆略和豪气并没有随着职位的不同和时间的流逝而随之流失,姜维甚至比杨定知道晋军来犯的消息更早一些,很显然他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

“杨太守勿忧,晋军远来,虽然兵马尚众,但已经是疲惫不堪,想要攻克城防坚固的平阳城,绝非易事。平阳城中兵少,倒也无妨,我们可以速速抽调周围各县的兵力,来加强平阳的城防,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向骠骑大将军求援,下官听闻大将军已经兵至晋阳,从晋阳到平阳,也不过才三五日的路程,我们只城需坚守十余日,必可等到大将军的援兵。”

杨定愁眉不展地道:“抽调各县的兵力,倒是不无不可,只是各县兵力调一空之后,晋人必可轻松地占领之,有些县城关系到我军的后勤运输线,一旦失去,我军的补给线便向被晋人所掐断,此可谓是急所。”

处于这条补给线上的各郡太守,都会将保障这条补给线视为重中之重,因为上面下达的命令就是一定要保证补给线的畅通无阻,而且这条命令是压倒性的,各郡太守必须要优先执行。

姜源道:“各县守军多则千人,少则数百,如此少的兵力去守县城,根本就无法抵挡地住晋人的进攻,补给上被掐断是必然的事,现在也只有整合各县的兵力,集中力量来守平阳,只要平阳不失,便还有反攻的机会。”

第979章坚守平阳(中)

姜源看了一眼身边的杨定,杨定脸色有些发白,目光有些发直,额头微微地沁出一些汗珠,可以看出他内心之中的颤栗,不过他还是强做镇定,努力地维持着他一郡之守的形象。

其实这也怪不得杨定胆怯,身为文官,他基本上没有经历过这样浩大的战争场面,现在还能站在这儿,已经说明他勇气可嘉了。

“杨太守,晋人开始进攻了,这箭弩无眼,杨太守乃一郡之首,不可亲涉险地,只需要后面督战即可,退敌之事,就交给下官吧。”姜源对杨定道。

杨定到城头上来,也只是为激励士气的,如果真让他来指挥作战,反倒成了笑话,现在晋军的攻势已经开始了,平阳的城头很快将会陷入到激烈的血战之中,杨定此时还留在城头上,已经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了,所以姜源适时的“请”他下城去。

杨定轻轻地拭了一下额头的汗珠,他也明白,再留在城上帮不上忙,反倒是碍手碍脚的,于是他拱了拱手,道:“城防之事,那就有劳姜都尉了。”

姜源目送杨定离去,回过身来,看到晋军已经攻到了城下,进入到了蜀军的弓箭射程之内,他拨剑在手,高声地喝道:“诸军将士听令,准备迎敌!誓死而战,与平阳共存亡!”

“誓死而战!与平阳共存亡!”

守城的蜀军齐声地呐喊着,高亢而嘹亮的声音在平阳的城头上萦绕回荡,蜀军将士人人振奋,精神抖擞,尽管城下晋军多如蚁聚,但在这一刻,蜀军将士无一人后退,无一人畏惧。

姜源可是蜀军之中的一名老兵了,经历过阳安关之战,经历过雪山草地,纵横雍凉,驰骋关陇,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身经百战,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现在晋军大兵压境,敌众我寡,蜀军最需要的就是士气和信心。

姜源极善于调动士兵们的情绪,请杨定太守上城巡视,等于是给守兵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最困难的时刻平阳城的最高长官依然和众士卒在一起,不离不弃,这无疑给了守城士卒最大的信心。

而姜源则是镇定自若地站在城头第一线上,始终都未曾后退半步,面对着蜂拥而至的晋军,巍然不动,更是让守城的士卒士气高涨,斗志昂扬。

在战场之上,一位优秀的指挥官起到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他不光可以指挥战斗,激励军心士气,更重要的是,他的存在,给了无数普通士兵战斗的勇气和信念,如果换作是一位贪生怕死怯懦畏惧的主将,整支军队必然是军心离散,不攻自破。

姜源一声令下,蜀军将士掂弓搭箭,对进入到射程之内的晋军进行箭矢攻击,一时之间,乱箭如雨,密集而下,完全覆盖了平阳城下的这一片区域。

晋军的士兵有不少中箭的,有中箭身亡的,也有中箭负伤的,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挡晋军的攻势,那一股白色的洪流依然滚滚向前,向着平阳城汹涌扑来。

这场攻城战,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白热化,文鸯甚至都没有进行试探性的攻击,就直接发动了全面的总攻,文鸯就是想要利用人数上和战力上的优势,压垮对手,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平阳城。

晋军冒着箭雨,冲到了平阳城下,高高的云梯竖了起来,晋兵们争先恐后地爬上了云梯,拎着大刀,挽着盾牌,向着城头上奋力地攀登着。

第一个攻上城头的都会有丰厚的奖赏,重赏之下,自然是不缺勇夫的,晋军士兵为了争这第一个,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尽管攻城作战在各种战斗之中难度是排在前列的,但这次攻打平阳城,显然是一个例外,晋军士兵都认为这将会是一场轻松无比的大胜,如果顺利的话,今天便可以产生出第一个攻上城头的先登者了。

如此唾手可得的胜利,如此丰厚的奖赏,没有一个人不动心,对于普通的士兵而言,这也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只要能捉住它,从此便可以鱼跃龙门,一生富贵了。

至于攻城时的生死危险,这些士兵们反倒是不太在乎,战场之上本身就是刀头舐血,沙场搏命,富贵向来是险中求的,死了自认倒霉,但如果偏巧立了大功,那便是天大的喜事。

所以晋军士兵对身边不断倒下去的袍泽熟视无睹,他们中箭身亡,只能是说他们不走运,战场之上千人万人,敌人射来的箭又没长眼,射中谁谁倒霉,没有被射中的人无疑是幸运的,谁都盼着自己“气运加身”,只要再努把力,一生的富贵可就挣到了。

爬到了云梯上,守军的防御力度变得更大了,不光是弓箭,滚木擂石、滚油沸水,甚至是砖头瓦片都成为了武器,雨点般地落了下来。

粗大的滚木,从城头上呼啸而下,只要被它给砸中,云梯上一连串的晋兵就会被横扫下去,连砸带摔,到了城墙根下,就会成为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

沉重的擂石则是大发神威,一旦云梯被砸中,顷刻之间就会成为一堆烂木头,而云梯上的晋兵则立刻就悲剧了,眼看着离城头只有几尺之遥,然后就成为自由落体,重重地摔回了地面,不是脑袋被摔出**就是大腿被摔成两截,其状惨不忍睹。

当然这并不是最惨的,最惨烈的莫过于被滚油浇头,刚刚烧红还冒着青烟的滚油被泼了下来,淋到了晋兵的脸上,立刻便可以听到撕心裂肺的惨叫之声和落地时重重的撞击声,那滚油一旦被浇到脸上,五官差不多就熟了。

没有被淋到脸上的晋兵似乎暗叫侥幸,有手中的盾牌和身上的铠甲抗着,总算是可以偷过一劫。

但随后从城头上掷出的火把,让他们的侥幸顷刻间化为了无有。满身是油的晋兵一遇到半点的火星,转瞬间就被烈焰给包围了,成了一个火人。

第980章坚守平阳(下)

PS:惯例稍后更正………………………………………………………………………………………………………………………………………………………………………………………………………

其实这也怪不得杨定胆怯,身为文官,他基本上没有经历过这样浩大的战争场面,现在还能站在这儿,已经说明他勇气可嘉了。

“杨太守,晋人开始进攻了,这箭弩无眼,杨太守乃一郡之首,不可亲涉险地,只需要后面督战即可,退敌之事,就交给下官吧。”姜源对杨定道。

杨定到城头上来,也只是为激励士气的,如果真让他来指挥作战,反倒成了笑话,现在晋军的攻势已经开始了,平阳的城头很快将会陷入到激烈的血战之中,杨定此时还留在城头上,已经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了,所以姜源适时的“请”他下城去。

杨定轻轻地拭了一下额头的汗珠,他也明白,再留在城上帮不上忙,反倒是碍手碍脚的,于是他拱了拱手,道:“城防之事,那就有劳姜都尉了。”

姜源目送杨定离去,回过身来,看到晋军已经攻到了城下,进入到了蜀军的弓箭射程之内,他拨剑在手,高声地喝道:“诸军将士听令,准备迎敌!誓死而战,与平阳共存亡!”

“誓死而战!与平阳共存亡!”

守城的蜀军齐声地呐喊着,高亢而嘹亮的声音在平阳的城头上萦绕回荡,蜀军将士人人振奋,精神抖擞,尽管城下晋军多如蚁聚,但在这一刻,蜀军将士无一人后退,无一人畏惧。

姜源可是蜀军之中的一名老兵了,经历过阳安关之战,经历过雪山草地,纵横雍凉,驰骋关陇,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身经百战,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现在晋军大兵压境,敌众我寡,蜀军最需要的就是士气和信心。

姜源极善于调动士兵们的情绪,请杨定太守上城巡视,等于是给守兵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最困难的时刻平阳城的最高长官依然和众士卒在一起,不离不弃,这无疑给了守城士卒最大的信心。

而姜源则是镇定自若地站在城头第一线上,始终都未曾后退半步,面对着蜂拥而至的晋军,巍然不动,更是让守城的士卒士气高涨,斗志昂扬。

在战场之上,一位优秀的指挥官起到的作用是极为显著的,他不光可以指挥战斗,激励军心士气,更重要的是,他的存在,给了无数普通士兵战斗的勇气和信念,如果换作是一位贪生怕死怯懦畏惧的主将,整支军队必然是军心离散,不攻自破。

姜源一声令下,蜀军将士掂弓搭箭,对进入到射程之内的晋军进行箭矢攻击,一时之间,乱箭如雨,密集而下,完全覆盖了平阳城下的这一片区域。

晋军的士兵有不少中箭的,有中箭身亡的,也有中箭负伤的,但这似乎并不能阻挡晋军的攻势,那一股白色的洪流依然滚滚向前,向着平阳城汹涌扑来。

这场攻城战,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了白热化,文鸯甚至都没有进行试探性的攻击,就直接发动了全面的总攻,文鸯就是想要利用人数上和战力上的优势,压垮对手,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平阳城。

晋军冒着箭雨,冲到了平阳城下,高高的云梯竖了起来,晋兵们争先恐后地爬上了云梯,拎着大刀,挽着盾牌,向着城头上奋力地攀登着。

第一个攻上城头的都会有丰厚的奖赏,重赏之下,自然是不缺勇夫的,晋军士兵为了争这第一个,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尽管攻城作战在各种战斗之中难度是排在前列的,但这次攻打平阳城,显然是一个例外,晋军士兵都认为这将会是一场轻松无比的大胜,如果顺利的话,今天便可以产生出第一个攻上城头的先登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