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43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43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雷导火索比较长,众人鸦雀无声,一齐注视着火苗滋滋地向前蔓延着,最终,火苗燃尽,一声霹雳似的闷响传了过来,众人只觉得耳膜被震得嗡嗡作响,同时感觉到脚下的大地似乎都在颤动。

而百步之外的那座刚刚搭建起来的石屋在爆炸声中轰然倒塌,一些石块甚至飞溅出来,落到了数十步之外,尘土和硝烟之后,整个石屋已经是沦为了一片废墟。

张乐和赵卓以及在场的那些家丁都看的是目瞪口呆,一颗径不盈尺的石球竟然将一座石屋给炸成了废墟,这威力,岂直是匪夷所思!这个石屋可是张乐他们亲眼看着石匠们用真材实料的石块垒砌而成的,坚固结实程度勿庸置疑,可这么坚固的石屋竟然经不住石球的一炸,这要换作血肉之躯的人来,再坚固的铠甲和盾牌也无济于事。

他们的眼中,流露出来的不仅仅是惊讶,更多的是敬佩,发自肺腑的敬佩。

这次的试验算是圆满地完成了,刘胤对这个结果相当的满意,火药箭、竹制手雷、石制地雷均达了刘胤的要求,三者构筑成了远中近程的火器配备,尤其是石制地雷的完美表现,让刘胤对即将到来的阴平阻击战充满了信心。

邓艾老匹夫,这回就算炸不死你,也足以炸你个半残了!

“启禀公子,哺食已准备停当。”随行的伙夫向刘胤禀道。

这边忙着试验,那边伙夫早已在准备下午饭,方才的实验材料小黄羊和那几只山羊便成为了今天的主餐。

“走,先吃饭去,今天也算是值得庆贺一下。”

张乐鼻子最尖,已经闻到了烤全羊的味道,不禁是食指大动,涎着脸道:“既是庆贺,岂能无酒,大哥,你可曾准备了好酒?”

上次酩酊大醉之后,张乐开始对高纯度的蒸馏酒情有独钟,时不时地过来噌酒喝,不过他可真也不敢一口气喝上一大坛了,浅斟慢饮,更能体会到这好酒的妙处。

“知道你嘴馋,特地给你备下了一坛酒,管保你喝个够。”刘胤笑呵呵地拍着张乐的肩头,虽然说这些提纯后的酒精是优先供应火药拌料的,但再怎么说,也不可能少张乐的酒喝。

刚在草地上席地而坐,守卫在谷口的管事匆匆前来禀报:“启禀公子,右式道冯大人求见。”

冯全?刘胤明显地一怔,冯全能特意从成都城跑到野牛谷来,说明中尉府有重大的事情,否则也不会专门来找他。“速传!”

很快地,冯全过来了,显然一路上快马疾驰,冯全还有些气喘吁吁的样子,不过他的神色却是极为地焦虑和凝重。

张乐早已撕下一条烤得金黄色泛着油光的羊腿,这吃货,有美食的时候总是当仁不让,看到冯全过来,远远地打招呼道:“冯式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先啃条羊腿再说。”

冯全没有理会于他,径直来到了刘胤的面前,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刘胤早已注意到了他凝重的神色,知道此事定然是非同小可,按理说成都内是不会有什么重大的事发生,唯一的可能就是……

虽然说刘胤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这一刻地到来还是让他的心为之猝然一缩,他平静地看着冯全,内心之中却是波澜如怒。

“刘大人,接到中尉府汉中司的最新报告,魏国五路大军突破秦岭,向汉中和沓中杀来!”中尉府的情报系统自成体系,消息的传递速度绝不亚于军方的驿站,冯全也是在第一时间接到汉中司郑揖的报告,立刻向他的顶头上司刘胤前来禀报。他赶到马家庄园的时候,得知刘胤已经来到了野牛谷,于是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野牛谷。

果然,这个消息和刘胤预判的别无二致,魏国的入侵,发生在八月间,具体那一日史上无明确记载,现在汉中传回这个消息,显然战争已经开始了,蜀汉王朝进入了它的倒计时时刻。

“具体情形如何?”刘胤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慌乱,沉声问道。

也许是刘胤的沉稳感染了冯全,他也平静了下来,打开了手中的卷宗,道:“魏国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西路由征西将军邓艾率领,所辖三万人马,出狄道直取沓中;中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所辖三万人马,由祁山向武街、阴平桥方向进攻;东路由镇西将军钟会率领,所辖人马十二万,兵分三路,分别从子午谷、骆谷、斜谷向汉中发起进攻。此次进攻,魏国倾注全力,来势汹汹,我汉中诸军各守坚围,于敌周旋,战况惨烈。”

刘胤没有再开口,而是将深邃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北方,他知道,钟会进攻汉中,先择了主攻的目标就是阳安关,外有强敌,内有叛逆,不知道孤立无援的傅佥能否守得住阳安关?

刘胤的目光凝望着远方,久久地不曾移动。

┄┄┄┄┄┄┄┄┄┄┄┄┄┄┄┄┄┄┄┄┄┄┄┄┄┄┄┄┄┄┄┄┄┄┄┄

秋风起兮,片片黄叶飘零,天际间弥散着一股萧索肃杀之气。

傅佥站立在阳安关的城头上,他的脊背挺得笔直,目光同样是坚定而深邃的,身上的铠甲闪着幽冷的光,手中的长剑亦是寒光泛体。

他表情冷峻,一言未发,目视着东方,久久地没有移动一下身形。

在他的感染之下,守城的士兵个个神情凝重,鸦雀无声。

阳安关的城门已经紧闭,吊桥高悬,所有守军已进入了到一级战备状态,城内城外,空气似乎凝固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视向了东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这是决战的时刻!

终于,东方的地平线上,激荡起了阵阵的尘烟,滚滚扑来……

第102章阳安关

初时尘烟只是远远的,只是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升腾而起,看起来有些微不足道,但那尘烟扩散的速度相当的惊人,不过一柱香的光景,已经弥漫到整个东面的方向,在尘烟之中,几乎看不到别的东西,隐然只能听到到马蹄的隆隆声和鼓噪呐喊之声,转瞬之间,那股尘烟激荡而至,如同爆发的火山一般,直冲云宵,遮天蔽日,带着阵阵的杀气,向着阳安关席卷而来。

阳安关的城头上起了一阵骚动,有的人簌簌发抖,有的人窃窃私语,虽然守卫阳安关的士兵大多也是久战善战之士,但屡次北伐,蜀军伤亡一直很大,补充新兵必不可免。许多新兵没有经历过战阵,如此大的阵势自然会有些恐惧,相比之下,老兵就沉稳地多。

傅佥凌厉的目光扫过,不安的人群很快地就又平静了下来。

“全体都在,准备迎敌!”傅佥高举着长剑,厉声高喝道。

守城的蜀军立刻行动起来,弓弩手紧张地准备着弓弩箭簇,滚木擂石也被推到了城墙的边缘上,弩车的绞绳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紧张和忙碌可以缓解焦虑和恐惧,在有条不紊的备战之中,那些新兵的恐惧感渐渐地消失了,代之而来的是一种亢奋,一种求战欲望。

这种状态是傅佥比较满意的,打仗要的就是士气,没有士气的军队就如同是失去了灵魂,未战而先输,现在阳安关的守军众志成城,就算是钟会十万大军杀来,又有何惧?

此次魏军大举进犯,虽然没有出乎意料,但其动作神速,只在旬日之内,就已经兵临阳安平关城下,多多少少还是令傅佥有些吃惊,要知道阳安关可是汉中通往西川的咽喉要道,在阳安关的前面,尚有汉城乐城两座要隘,那知钟会竟不按常理出牌,对汉乐二城采用围而不打的策略,集重兵直扑阳安关来。

虽然阳安关的守军只有七千人,但傅佥还是有信心的,毕竟阳安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军心在士气在,万众一心,钟会想要逾越这座天险关隘,只不过是痴心妄想的事。

何况姜维的大军就在沓中,只要他听到汉中被袭的消息,一定会率兵来援,到那时,蜀军里应外合,只怕钟会死期将至。

傅佥沉着地下达了作战命令,阳安关已经是严阵以待。

遮天蔽日的尘烟之中,无数的旌旗显露峥嵘,旌旗之下,魏国的军队浩荡杀来,队列齐整,铠甲鲜明,从阳安关的城头上向下望去,整个魏军的阵势层层叠叠,漫山遍野,浩无际涯,水泄不通,气势磅礡,杀声震天。

看到这一幕的守军不禁皆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好大的威势,气吞如虎啊!

其实来犯阳安关的并不是钟会所率的魏军主力,而是先锋许仪所统率的三万人马,许仪乃虎痴许褚之子,膀大腰圆,勇力过人,颇有乃父之风,先前为牙门将军,在镇西将军帐下候命,此次伐蜀,主动请缨为先锋,率兵三万,直取阳安关来。

许仪可是在钟会帐前立了军令状的,三日之内拿不下阳安关,军法从事。众将都为许仪捏了一把汗,唯独许仪满不在乎,扬言道:“我大军所至,蜀军望风披靡,区区一座阳安关,不过是弹指间即可破之。”

汉中布防图到手之后,魏军对汉中的防御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阳安关有多少守军,兵力配置如何,布防情况如何,可以说掌握得是一清二楚,许仪之所以夸下海口,就是认为阳安关的守军不过是区区七千人而已,自己可是率领着三万大军,高出对手好几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许仪没有理由认为自己拿不下阳安关。

许仪骑了一匹高头大马,原本他的身材就已经很是魁梧,骑在马背上,明显地比周围攻的护卫高出了一截,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向城上喊话,要他们立刻开城投降,否则鸡犬不留!”许仪已经看到了阳安关高耸的城楼,立刻吩咐中军派人到城下喊话,这叫先礼后兵。

许仪原本就是一粗人,比起儒雅温敦的镇西将军钟会来,那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钟会在围攻汉城之时,就曾先礼后兵,给守将蒋斌递上书信一封,大意是:“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愿告其所在!”

钟会乃名士钟繇之子,本人也是才华横溢,写得一手漂亮字,一封劝降书写来也是文辞华美,许仪也欲东施效颦,可他的文化底子薄,大字也识不得几萝筐,于是派了几个人跑到阳安关的城下去喊话,让傅佥出城受降。

许仪本是粗旷之人,手下自然也没几个有素质的人,跑到城下,扯着嗓门大嚷道:“呔!城下的人听着,快快开城投降,如若不然,打破城池,鸡犬不留!”

也怪不得他们粗鲁,鸡犬不留可是许仪的原话。

傅佥在城上冷笑一声,也不曾答话,拈弓搭箭,城下的那个大嗓门的正在卖力地吆喝着,傅佥手一松,一支羽箭直射过去,势如流星,一箭从那名士兵的嘴里射入,从后颈上穿了出来,当即毙命。

魏军见状,立刻拖了那士兵的尸体,做鸟兽散,再也不敢在城下聒噪了。

回去禀报许仪,称阳安关的守将不旦拒绝投降,还发冷箭射死了喊话的军士。许仪是勃然大怒,立刻喝令诸军,攻打阳安关。

魏军从秦岭谷道上进军,轻装而进,自然没有携带什么大型的攻城器械,比如投石车、冲车、攻城车之类,不过魏军依仗着人海战术,抬着简陋的云梯,向着阳安关的城墙发起了潮水般的攻势。

一时之间,城下如蚁而至,密密麻麻,横铺于野。

第103章血战

阳安关北接秦岭,南连大巴山,西通阴平,东控汉沔,是西蜀进入汉中的必经之路,也难怪后人常叹“最险无如阳平关”(宋时改阳安关为阳平关)。

如此咽喉要冲,自然是钟会此次伐蜀的首要攻击目标,未出兵之前,钟会就反复地研究了汉中的地利和蜀军的防务,他认为只有拿下阳安关,才算是拿下了打开巴蜀大门的钥匙,拿不下阳安关,整个伐蜀计划就可能流产,甚至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所以钟会在进入汉中之后,对汉城乐城两座要隘只围不打,所有主力星夜兼程地赶往阳安关,要不惜一切代价地攻下这座险关。

钟会很清楚,单凭阳安关的七千守军,尚不足以对十万魏军构成威胁,唯一让他忌惮的,就是姜维在沓中的五万人马,为了防止姜维的主力向阳安关增援,钟会出兵汉中的同时,已令邓艾出兵狄道围攻沓中。指望邓艾的三万军队吃掉姜维几乎是不可能的,钟会也没有这个奢求,只要邓艾能顺利地绊住姜维,足矣。

为了多一重的保险,在邓艾出兵沓中的同时,钟会又令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兵三万去抢夺阴平桥头,截断姜维东归阳安关的路径,此为万全之计也。

但阳安关南接汉寿,钟会虽然的把握阻截住姜维的主力东归,却无法阻挡得住来自成都方面的援兵,一旦成都方面获悉阳安关危急,定然会大举增兵阳安关,到那时,阳安关必定难以攻克了。

不过对钟会比较有利的是,成都到阳安关相隔千里,而且蜀道自古就有难于上青天之喻,从阳安关向成都传信,一来一回,至少也得十数日,钟会必须要把握这有限的十几天时间,一鼓作气地拿下阳安关,打通西进巴蜀之路。

许仪既号急先锋,带兵冲到阳安关城下,既不扎营安寨,又不观察敌情,直接就挥军向阳安关攻来,用许仪的话来说,今天晚上就在阳安关城里面宿营了,何必还多此一举地在城外安营立寨。许仪下令诸军一齐攻城,破城之后再行埋锅造饭,杀猪宰羊,犒赏三军。

魏军自关中出发,长驱而进,一路上根本就没有遇到蜀军任何有威胁的抵抗,这无疑也助长了魏兵的狂傲气焰,许仪一声令下,魏兵魏将便潮水般地向阳安关的城头涌了过去了。

没有大型的攻城器械,魏兵就抬着简陋的云梯,倚仗着人海战术,疯狂地向着阳安关冲去。

迎接他们的,是城上密集的箭雨,锐利的箭头毫不迟疑地射穿了魏兵的身体,在向前的狂奔之中,不断有魏军士兵倒了下去,但这点伤亡似乎阻碍不了魏军高昂的士气,冒着箭雨,魏兵攻到了阳安关城下的壕沟前。

这是一道深深的壕沟,在壕沟的前面,密布着用来防御敌人骑兵的拒马和鹿角,想要冲到城下,魏军就必须要摧毁拒马鹿角,填平壕沟。对于善战的魏军而言,这似乎不是什么难题,手执大斧和锯子的工兵已经开始作业,清除壕沟前面的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