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50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50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完全是和谐的存在,大部分的豪族士家对奴仆是极为宽容的,把他们都视同为家的一分子,许多有司职的奴仆出门之后,在平民面前甚至可以耀武扬威,宰相家奴七品官,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士家豪族在培养私兵部曲方面,更是不遗力,舍得花大钱,毕竟这是他们立身安命的本钱,私人部曲的人员素质、训练条件和待遇状况,也是优于正规军队的,试想一下,如果主家时常盘剥和欺凌奴仆,这些私兵如何能在关健的时候为主家去卖命?人心换得人心在,正是因为士家在培养私兵上舍得下本钱花大气力,这才拥有一支忠心耿耿关健时候舍身救主的部队,士为知己者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私兵就是死士。

除了羌人部曲之外,安平王府还有其他的私兵,平时的时候,这些私兵就是看家护院。马王妃已经放过话了,两府的私兵部曲,都由刘胤任意来挑选。刘胤自然不用客气,老弱的一概不用,全部挑选的都是精壮之士,兵不在多而在精,尤其是在阴平小道那崇山峻岭间打仗,体力差一点光爬山就累垮了更别说打仗了。

刘胤大概挑了有五百多人,虽然感觉少了点,但这也就是安平王府,换做别的士家,都未必能有这么多的私兵,更何况刘胤只挑精壮之士,一般的士家豪门还真没有这个底蕴。

私兵是挑出来,但形成战斗力那还得重新编组,与平时的看家护院守卫警戒不同,这次可是要上战场杀敌,自从马超去世之后,马家的部曲也就很少再参战了,那些老一辈打过仗的部曲,也逐渐老去逝去,新生的一代几乎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洗礼。

这无疑是刘胤最担心的,若论单兵素质,马家私兵可一点也不比正规的军队逊色,唯一欠缺的,就是作战经验。同样的,刘胤自己也没有在冷兵器战场上的作战经验,马上就要和身经百战的名将邓艾交手,胜负几率如何,刘胤心中还真是没有底。

可现在就是赶着鸭子上架,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刘胤将挑选出来的两府私兵全部集中到了西岭脚下的马家庄园,按照军队的编制,按伍、拾、队、屯、曲、部重新编组并进行训练,让他们形成初步的战斗合力。

傅佥的两个儿子傅著、傅募得知姊夫要上前线,便跑来投奔,傅著今年刚及冠,傅募也才十八岁,因为年纪的关系,他俩并没有跟随父亲到阳安关前线,而是留在了成都家中,哥俩也是从小习武,立志要报国杀敌,这回好不容易有个上前线的机会,便来央求刘胤。

刘胤对两个小舅子倒也没客气,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的时候,还得看自家人,于是他安排傅著、傅募当屯长,分别指挥一屯人马。

当然傅著和傅募也不是孤身投奔,他们也带来了几十名的家兵。傅家在成都算不得什么豪族,底蕴自然也不比上安平王府和马家。不过对于急缺人手的刘胤来说,蚊子腿他也是肉,自然是毫不客气地笑纳了。

这些私兵的单兵作战能力极强,这方面的训练刘胤就不搞了,何况时间上也来不及,刘胤只是注重队伍的整体磨合,将他们从游兵散勇调-教地一个有机的整体,服从指挥,同进共退,是刘胤最基本的要求。正规的军队之所以战斗力强悍,并不是因为个体的作战能力强,而是有着整体的作战意识和协同配合的精神。

但这样的作战理念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所以刘胤再急也没有用,也许只有在真正的战争磨砺下,他们才有可能快速地长成。

除了磨合训练之外,就是火药箭、竹制手雷和石地雷的使用,这些火器可是刘胤精心给邓艾准备的一份大礼,刘胤要求每个私兵都必须正确地掌握和使用这些火器,这些武器威力巨大,如果不能正确使用的话,非但不能伤敌,还可能会靠成自伤。

不过比较有利的是,这些火器相对简单,火药箭只是比普通箭矢多加了一个点火引信,投竹制手雷更和投掷石块没有多大的区别。至于石制地雷,刘胤倒是没有准备让他们人人掌握,专门点了一队人负责学习地雷的埋置和引爆,埋地雷比较简单,引爆则比较复杂,这个必须要进行专门的培训。

经过几天的训练,私兵们倒是很快掌握了火器使用的要领。

第119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刘胤已经再盘算着行程了,如果按原有的历史记载,邓艾是在冬十月从阴平出发的,一路凿山通道,造做桥阁,凡二十余日,行七百余里,先登至江油。邓艾出发的具体时间不详,按后来腊月初一后主献城而降的记载,邓艾最晚也是在十月上旬出发的,甚至可能就是十月初几日,二十天多走出阴平小道,后来还在绵竹打了一仗,再晚的话,可是行军到成都都没有时间的,要知道邓艾的部队已经没有一匹战马,全部是步兵了。

看着日历,九月将尽,邓艾差不多也该要起程了,留给刘胤的时间也不多了,毕竟从成都到江油,也有七八百里的距离,路就算比阴平小道好走,那也要十来天的样子,刘胤还要必须要赶在邓艾前面到达江油,抢先占领有利的要隘关口,做好充足的准备,所以刘胤决定最晚将于十月初一动身。

当然,早去了也没用,阴平小道也只是邓艾通行之后才给世人留下的一条险径,为后世人津津乐道,现在那儿,只是一片荒山野岭,刘胤除了大概可以判断出在江油附近之外,邓艾具体会从哪条路上出现,这还将是一个谜团。

所以早在前几日,刘胤已经派遣阿坚带着几名羌人护卫先期赶往了江油,去侦察魏军的动向。按照史料记载,邓艾从阴平出发,走阴平桥、翻越摩天岭、经唐家河、落衣沟、阴平山、马转关、靖军山、清道口,最后至江油关,刘胤很清楚,除了起点和终点之外,其他的地名在这个时候根本就对不上号,因为现在那儿是荒无人烟之地,这些地名都是后世人取的,现在按图索骥,根本就是缘木求鱼。只要派出侦察人员,深入到大山里,才可能探知魏军的真正行军路线,并在其前进的方向上设卡阻击。

阿坚身手不凡,登山越岭,如覆平地,同去的几名羌人护卫能力也不弱于他,给他们提供一个大概的方向,可以在深山之中搜寻魏军的踪迹,数万人的大行动,不想被侦察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只要能发现魏军,刘胤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要合适的地点完成对邓艾的阻止,只要不让邓艾进入到平原地带,困也能把他困死在群山之中。

自从准备行程以来,刘胤就已经再没有去中尉府报到了,一来没有时间,二来没有必要,由于朝中大臣反对,在朝堂之上刘胤表示不会动用朝廷的兵马只依靠自己的私人部曲,这当然也包括中尉府的力量。实际上,中尉府除了文职人员,机动力量也并不太多,如果能调动部队的,刘胤更倾向于调动虎步营。

可皇帝的禁卫部队现在压根儿就调不出一兵一卒,单单是刘禅这一关就过不了,青城山遇袭之后,刘禅似乎落了心病,调走御林军部队,就如同抽他筋扒他皮似的,为了争取到刘禅的许可,刘胤只能是不依靠朝廷的力量。

虽然有些无奈,但这更激发了刘胤的血性,无论如何,也要拼这一把。

“少主,门外有人求见。”管事的上前禀报刘胤。

“噢,是谁?”刘胤漫不经心地问道,他正布置着最后的训练任务,完成之后,也就该上路了。

管事的禀道:“是中尉府的张都尉和赵都尉。”

“是他们?”刘胤浅笑一声,这几天忙得天昏地暗,也没顾得上和张乐赵卓他们联系了。“请他们进来吧。”

管事的退了下去,刘胤也从校场返了回来。

“大哥,你也太不够意思了,这么大的事也不和兄弟商量!”远远地就听到了张乐高声地抱怨着。

刘胤略带歉意地笑了一笑道:“抱歉,这几天太忙了,准备临行前再通知大家的,见谅。”

张乐满脸的不乐意,重重地哼了一声,道:“大哥,你说我们还是不是兄弟了?”

“当然是,你怎么无端端地说这个?”刘胤有些愕然。

“既然是兄弟,你去江油阻截魏兵,为什么不带我和卓兄弟,咱们不是说好了,同富贵共患难,现在有事了,你居然撇下我们兄弟俩,一个人独行其事,你也太不仗义了!”张乐翻着白眼道。

赵卓也拱手道:“大哥,我们兄弟结义,誓同生死,如今国难当头,我等愿追随大哥共赴国难。”

刘胤一手拉了一个,苦笑着道:“我如何能忘得了我们的兄弟情谊,只是在朝堂之上,我已经向陛下允诺,不调用朝廷的一兵一卒,你二人俱在中尉府当差,如果拉你们前来,岂不是失信于陛下,所以才暂时没有通知你们,临行前可是要喝你们的饯行酒的。”

张乐瞪着眼珠子问道:“如果我们不在中尉府当差了,是不是就可以跟你前去江油了?”

“这个自然,不过你们可是中尉府的都尉,缘何能擅离职守?”刘胤莫名地道。

赵卓道:“大哥,你的事我们早就听说了,为此我和乐哥已经向执金吾何大人提出了辞呈,而且何大人已经准了,现在我们俩可是白身,不再是朝廷命官,再去哪儿朝廷也管不着了。”

“你们辞官了?”刘胤吃了一惊,惊愕地道:“你们怎么能如此意气用事,左右辅都尉,六百石的官职,混到现在你们容易吗?”

张乐嘿嘿一笑,道:“这可是何大人特许的,何大人说了,等打完仗回来,立马给我们官复原职,真要是立了大功,还保不齐会升职呢。”

刘胤不禁愣住了,他与何曾虽然在一署共事,但并无深交,何曾看起来官僚气十足,可没想到,在关键的时候还能以这种方式支持自己。公然派出中尉府的兵力何曾未必有那个胆量,毕竟朝中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将张乐赵卓两个人解职来由自己调遣,何曾也算是耍了个小手段。

刘胤心中不禁是升起了一股暖意,原来他并不孤单,有这些朋友,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第120章元戎弩

既然是兄弟,再说感谢的话那就是见外了,刘胤挽了张乐赵卓的手臂,道:“我正训练家兵呢,走,一起去瞧瞧。”

张乐却是站着没动,嘿嘿一笑道:“光我们哥俩来能起多大作用,大哥你还是先到门外瞧瞧吧。”也不容刘胤再问,直接拉着刘胤便出了门。

门外,整齐地排着两列队伍,甲胄鲜明,刀枪锃亮,每列大约有两百号人,最前头还竖着两面大旗,左边是一个“张”字,右边是一个“赵”字。

张乐咧嘴一笑,道:“大哥,你尽管放心,这可是我们两家的私兵,和朝廷没有半点干系。”

刘胤真的很感动,什么叫手足情深患难兄弟,这便是最好的明证,同富贵的兄弟不是真兄弟,只有在患难之中,不离不弃,那才是真正的铁杆兄弟。

刘胤注意到右边的赵家军每人腰间系着一条白带,赵卓身上也同样系着,刘胤很清楚,他们是在为赵广挂孝,赵广在沓中为姜维大军断后,血战疆川口,以身殉国。赵卓的父亲赵统在几年病逝,现在赵家的当家人,便是赵卓了,赵云永昌亭侯的爵位于便由赵卓来承袭。

“卓弟,令叔刚刚过世,本该是你守孝之时,就劳烦你兴师动众,这……”刘胤满含歉意地道。

赵卓慷然地道:“我二叔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如今国难当头,正是我等后辈效力之时,岂可因家事误国事!”

刘胤叹道:“卓弟真不负子龙将军之后也!”

张乐不满地道:“大哥你光称赞卓弟,俺爷爷张飞可是季汉第一猛将,咋不见你也夸夸俺?”

刘胤呵呵一笑道:“令祖父翼德公当年长坂当阳之时,一声断喝,当阳桥断,河水倒流,百万曹兵莫敢近其身,如此豪情盛迹,也只待追忆了,乐弟若真有乃祖一成之威,何愁魏兵不灭。”

张乐眼珠子瞪得贼圆,有些气急败坏地道:“小瞧我是吧?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你们走着瞧,到了战场上,让你们瞧瞧张爷的厉害!”

刘胤和赵卓哈哈大笑,反正他们平常也开玩笑开惯了,你别说,张乐急眼的模样倒和传说中张飞的模样没啥两样。张飞性格鲁莽刚烈,嫉恶如仇,还真有几分遗传在张乐的身上,不过这小子那股猥琐劲儿,还真不知从跟了谁。

“乐弟,你带这么多人来,令尊大人可否同意?”赵卓现在当家,带多少人来就是他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张乐可不然,他父亲张绍可是当朝侍中,一举一动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张家公然地派出如此多的家兵来支持刘胤,想必也是张绍权衡再三之后的结果。

张绍在朝中的地位特殊,因为他既不属于益州本土派,又不属于荆襄派,而是资格最老的元从派,现在元从派渐式衰微,包括关家、赵家、简家、糜家,已经很少在朝中担任要职了,唯有张家地位超然,主要的原因还是张家乃是不折不扣的外戚。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虽然外戚的地位已经不能和东汉时期同日而语了,但再怎么说,张家在蜀汉朝中,也是根深蒂固。

那日朝议之时,也是唯有张绍站出来说了几句公道话,促使刘禅下令江油涪城加强守备,刘胤和儿子交好,张绍也清楚的,但这远不足成为张绍支持刘胤的理由,张绍不与群臣同气连枝,足见其政治立场与诸葛瞻这些人大相径庭。至于张家派兵的事,想必也是张乐的一再坚持,赵卓守孝之时尚且能带兵出战,张乐岂可甘于人后?

果然张乐呵呵一笑道:“我家老爷子当然不同意了,可经不起我软磨硬泡,他也只好答应了,不过最多我也只能带两百个家兵,再多就不行了。”张家底蕴深厚,单论私兵部曲的规模,就远不止两百人,张绍肯派出两百人来,多半也是张乐死缠烂打的结果。

不过张乐笑眯眯地道:“不过,我可是带了好东西的。”

“什么好东西?”

张乐笑而不语,一挥手,便有家兵呈上一付弓弩来。

刘胤的目光立刻就被这付弓弩吸引住了,普通的弩刘胤认识,但这付弩分明于普通的弩有着本质的区别,弩槽是宽头样式全封闭结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