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509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509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幽州出发,刘胤率领大军已经是向前推进了二千多里,深入到了漠北腹地,这一路追击下来,留给拓跋力微的生存空间,已经是越来越小了。

忽然,前方出现了一队斥侯骑兵,负责前哨的虎骑军护军安南将军罗尚迎了上去,询问了几句,策马折了回来,向刘胤禀道:“启禀雍王,前面便是狼居胥山,斥侯发现了拓跋力微的行踪。”

拓跋力微一路北逃,汉军是紧追不舍,拓跋力微被迫一次次地采用断尾求生的手段,也就是舍弃掉了后卫部队,让他们来抵挡汉军的追击,自己先行逃跑。

每一次断尾求生,拓跋力微都要折损数量不等的人马,这一路逃来,拓跋力微的人马已经是越来越少了,这次逃到狼居胥山的鲜卑骑兵,已不足万人之数了。

“狼居胥山?”刘胤眯起了眼睛,手搭凉棚,向前张望着,远处的地平线上,已经可以隐约看到一座巍峨的山峰了,想必那就是天下武将都心仪向往的圣地狼居胥山了。

狼居胥之所以赫赫有名,与西汉名将霍去病有着莫大的关联。当年汉武帝令霍去病、卫青各率大军五万,挥师北伐匈奴。霍去病孤军深入大漠两千余里,大破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从此封狼居胥成为了历代汉人武将心中的至高荣誉,所有边疆的将士也莫不以不封狼居胥为最高荣耀,平灭胡虏,征服大漠,护佑汉人万里疆山。

刘胤也没想到,这一次千里追击,竟然会追到狼居胥山来,毕竟茫茫大漠,纵横万里,一座小小的狼居胥山不过是沧海一粟。当年匈奴人的王廷就在狼居胥一带,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是非常正常的事,而鲜卑人起源于大兴安岭,一步步地开疆拓土,占领了整个大漠,不过鲜卑人发展的重点是漠南,象狼居胥山这种极北苦寒之地,他们也极少涉足。这次拓跋力微向北逃命,慌不择路,居然会逃到狼居胥山来,也不过是偶然而已。

一想到封狼居胥,刘胤也不禁是略感兴奋,是啊,平生有幸登临狼居胥山,重现骠骑将军霍去病的辉煌,那可是所有武将都梦寐以求的事,但这样的梦想往往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刘胤立刻给虎骑军的罗尚和白虎军的傅募下令,要他们带全部骑兵出击,首先将狼居胥山团团围住,这一次绝对不能让拓跋力微再逃遁了。

罗尚和傅募领命,立刻各自率领虎骑军和白虎军从左右迂回而进,包围了狼居胥山。这一路之上,拓跋力微逃得甚是奸滑,就算是汉军追得再急,他也总是能断尾求生。所以这一次兵围狼居胥山,罗尚和傅募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采用围而不打的方式,先在外围撒下了一个大网,将所有可能逃跑的路线全部都封死了,就等着后续的四个步兵军赶来,再行发起总攻。

┄┄┄┄┄┄┄┄┄┄┄┄┄┄┄┄┄┄┄┄┄┄┄┄┄┄┄┄┄┄┄

逃入了狼居胥山,拓跋力微这时才稍稍地喘上了一口气,以他百岁的高龄,能耐这两千里跋涉之苦,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了。这也就是拓跋力微一生戎马炼就的强健体魄,若换了一般的长寿老者,恐怕骨头都已经散架了。

不过饶是如此,拓跋力微也已经是感到了精疲力竭,岁月不饶人啊,如果再年轻个三二十岁,或许再跋涉万里,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但此时此刻,拓跋力微明显觉得力不从心了,或许,这里将会是他生命的最终归宿了。

“父汗,汉军已经围了过来,如果我们不趁势突围的话,等汉军布阵完成,恐怕就很难突得出去了。”沙漠汗轻声地提醒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正在闭目养神,听到这话,他只是淡淡地道:“随他吧,我累了,想歇歇了,或许这个地方用来埋骨,倒也不错。”

“父汗……”沙漠汗心中一紧,拓跋力微的话里的意思他焉能听不明白,如此一路逃亡,始终也甩不脱汉军,就连沙漠汗都觉得他们逃跑成功的概率是越来越低了,一条路走得再远,终究也是有一个尽头的,他想劝说一下父亲,但嗓子哽咽起来,最终还是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拓跋力微睁开了双眼,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沙漠汗也是一脸的茫然,他们一路逃窜,逃到这里的时候,只瞧得是一座山,径直便进到了山里,至于这座山叫什么,沙漠汗自然没有去问,其实也没有问的必要。

此时拓跋力微一问,沙漠汗也不知晓,便传话下去,询问一下是否有人知道这里叫什么。

尽管绝大多数的人不知情,但鲜卑人的队伍之中,还是有一些以前匈奴部落的,这里曾经是匈奴的王廷,他们之中一些到过这儿,知晓情况,于是禀报上来告诉了沙漠汗。

“父汗,这里是狼居胥山。”沙漠汗立刻上来禀报给了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眼中顿时闪过一道寒芒,喃喃自语道:“狼居胥?这里居然就是狼居胥?天意,真的是天意啊!”

第1246章封狼居胥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刘胤感觉到了一丝的惬意。

刚刚经历过的酷暑,几乎是炼狱般的煎熬,苍茫的草原上几乎看不到一棵的树木,那种无处躲藏酷热,几乎让人是心生绝望。

不过还好,越往北走,季节变幻的速度明显地加快了,感受到了秋的气息和凉爽的风,无疑是让人极为振奋的事。

从幽州出发,刘胤率领大军已经是向前推进了二千多里,深入到了漠北腹地,这一路追击下来,留给拓跋力微的生存空间,已经是越来越小了。

忽然,前方出现了一队斥侯骑兵,负责前哨的虎骑军护军安南将军罗尚迎了上去,询问了几句,策马折了回来,向刘胤禀道:“启禀雍王,前面便是狼居胥山,斥侯发现了拓跋力微的行踪。”

拓跋力微一路北逃,汉军是紧追不舍,拓跋力微被迫一次次地采用断尾求生的手段,也就是舍弃掉了后卫部队,让他们来抵挡汉军的追击,自己先行逃跑。

每一次断尾求生,拓跋力微都要折损数量不等的人马,这一路逃来,拓跋力微的人马已经是越来越少了,这次逃到狼居胥山的鲜卑骑兵,已不足万人之数了。

“狼居胥山?”刘胤眯起了眼睛,手搭凉棚,向前张望着,远处的地平线上,已经可以隐约看到一座巍峨的山峰了,想必那就是天下武将都心仪向往的圣地狼居胥山了。

狼居胥之所以赫赫有名,与西汉名将霍去病有着莫大的关联。当年汉武帝令霍去病、卫青各率大军五万,挥师北伐匈奴。霍去病孤军深入大漠两千余里,大破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经此一战,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从此封狼居胥成为了历代汉人武将心中的至高荣誉,所有边疆的将士也莫不以不封狼居胥为最高荣耀,平灭胡虏,征服大漠,护佑汉人万里疆山。

刘胤也没想到,这一次千里追击,竟然会追到狼居胥山来,毕竟茫茫大漠,纵横万里,一座小小的狼居胥山不过是沧海一粟。当年匈奴人的王廷就在狼居胥一带,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是非常正常的事,而鲜卑人起源于大兴安岭,一步步地开疆拓土,占领了整个大漠,不过鲜卑人发展的重点是漠南,象狼居胥山这种极北苦寒之地,他们也极少涉足。这次拓跋力微向北逃命,慌不择路,居然会逃到狼居胥山来,也不过是偶然而已。

一想到封狼居胥,刘胤也不禁是略感兴奋,是啊,平生有幸登临狼居胥山,重现骠骑将军霍去病的辉煌,那可是所有武将都梦寐以求的事,但这样的梦想往往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刘胤立刻给虎骑军的罗尚和白虎军的傅募下令,要他们带全部骑兵出击,首先将狼居胥山团团围住,这一次绝对不能让拓跋力微再逃遁了。

罗尚和傅募领命,立刻各自率领虎骑军和白虎军从左右迂回而进,包围了狼居胥山。这一路之上,拓跋力微逃得甚是奸滑,就算是汉军追得再急,他也总是能断尾求生。所以这一次兵围狼居胥山,罗尚和傅募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采用围而不打的方式,先在外围撒下了一个大网,将所有可能逃跑的路线全部都封死了,就等着后续的四个步兵军赶来,再行发起总攻。

┄┄┄┄┄┄┄┄┄┄┄┄┄┄┄┄┄┄┄┄┄┄┄┄┄┄┄┄┄┄┄

逃入了狼居胥山,拓跋力微这时才稍稍地喘上了一口气,以他百岁的高龄,能耐这两千里跋涉之苦,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了。这也就是拓跋力微一生戎马炼就的强健体魄,若换了一般的长寿老者,恐怕骨头都已经散架了。

不过饶是如此,拓跋力微也已经是感到了精疲力竭,岁月不饶人啊,如果再年轻个三二十岁,或许再跋涉万里,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但此时此刻,拓跋力微明显觉得力不从心了,或许,这里将会是他生命的最终归宿了。

“父汗,汉军已经围了过来,如果我们不趁势突围的话,等汉军布阵完成,恐怕就很难突得出去了。”沙漠汗轻声地提醒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正在闭目养神,听到这话,他只是淡淡地道:“随他吧,我累了,想歇歇了,或许这个地方用来埋骨,倒也不错。”

“父汗……”沙漠汗心中一紧,拓跋力微的话里的意思他焉能听不明白,如此一路逃亡,始终也甩不脱汉军,就连沙漠汗都觉得他们逃跑成功的概率是越来越低了,一条路走得再远,终究也是有一个尽头的,他想劝说一下父亲,但嗓子哽咽起来,最终还是没有再说什么。

这时拓跋力微睁开了双眼,问道:“这里是什么地方?”

沙漠汗也是一脸的茫然,他们一路逃窜,逃到这里的时候,只瞧得是一座山,径直便进到了山里,至于这座山叫什么,沙漠汗自然没有去问,其实也没有问的必要。

此时拓跋力微一问,沙漠汗也不知晓,便传话下去,询问一下是否有人知道这里叫什么。

尽管绝大多数的人不知情,但鲜卑人的队伍之中,还是有一些以前匈奴部落的,这里曾经是匈奴的王廷,他们倒是知道,于是禀报上来。

“父汗,这里是狼居胥山。”沙漠汗立刻上来禀报给了拓跋力微。

拓跋力微眼中顿时闪过一道寒芒,喃喃自语道:“狼居胥?这里居然就是狼居胥?天意,真的是天意啊!”

第1247章禁马封兵

这次刘胤召集鲜卑诸部头人齐聚狼居胥山,可不光是为了让他们观礼的,刘胤吩咐手下宰牛烹羊,备下美酒,大摆筵宴,盛情地款待沙漠汗及各部头人酋长。

沙漠汗等人却是战战兢兢,食不甘味,现在他们是阶下囚,刘胤这大摆筵席,高规格地招待他们,反倒让他心生不安,俗话说宴无好宴,会无好会,这天下可没有白吃的午餐,刘胤如此举动,势必是另有图谋。

果然,刘胤在宴会上提出了禁马封兵之令,引起了除了沙漠汗之外的所有鲜卑头人的一片哗然。

沙漠汗之所以没动容,是因为在此之前,他和刘胤达成的投降协议之中,便有这么一条规定,而且沙漠汗认为刘胤此举,也绝不是仅仅只针对他拓跋部的,这项禁令势必将推到整个草原,从而禁锢整个鲜卑民族。

与禁马封兵之令同时提出来的,就是“保留地”法令。刘胤规定,所有的鲜卑部落,将会根据人口的多少,圈定一块封地,做为该部落的保留地。保留地一经圈定,该部落的所有成员,就不得跨出保留地半步。朝廷也将派出官员来对大漠进行统一的管理,在各个保留地之间,设立要塞,驻扎兵马,进行往来巡视,监督禁马封兵法令的执行情况,对于违反禁令,擅自离开保留地的行为,要进行严惩。

无论是禁马封兵还是保留地法令,都立刻遭到了鲜卑各部的一致反对,尤其是保留地的设立,最让鲜卑人愤怒,要知道他们这些游牧民族,原本就没有什么土地概念,他的财产只有牛羊马匹和奴隶,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择水草而居,那里的草长得茂盛了,就迁居到那儿,在大草原上,他们居无定所自由散漫惯了,现在季汉朝廷推行保留地法令,那无疑将会彻底地改变他的生活方式。

而且禁马封兵之令,更是让鲜卑人难以接受,草原广阔,没有马匹骑乘,他们的活动范围就会变得狭小,举步维艰,没有刀箭的话,他们就连草原上的狼群都对付不了。

吐奚部头人吐奚护第一个站出来公然地反对:“不让骑马,不让用刀箭,还不让我们四处游牧,雍王此举,便是要亡我鲜卑族的,我们万万不能答应。”

其他的头人也是交头接耳,虽然没有人敢象吐奚护这般公然站出来的反对,但在底下也是窃窃私语,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只有沙漠汗在那儿冷笑不语,这些部落头人居然一点也看不清形势,以他们现在的状况,还有讨价还价的资格吗?能活着已经是刘胤的一种恩赐了,再反对下,等待他们的,只有人头落地的份了。

沙漠汗自然和他们懒得多说,任由他们吵吵嚷嚷,自己一个坐在那儿闭目养神。

这时陈寿站了出来,大声地道:“诸位稍安勿躁,大汉陛下仁慈,不忍见生灵涂炭,故而才有此举措,从此大漠之上安兵休武,不再起干戈。各部所属封地,乃是陛下恩赐,念及各部游牧之习俗,封地之辽阔,也足够各部生活自足。而且朝廷也体恤大度,凡是灾年祸乱,各部衣食无法自给之时,朝廷也将拨粮赈济,让各部渡过难关。各位大人如果枉顾圣恩,一意孤行的话,大可不必遵守朝廷法令,不过这一切后果自负之,望各位不要自误。”

一番话让当场立刻是静了下来,陈寿此言,颇有点最后通牒的意味,尤其是最后那一句后果自负,那就是赤果果的威胁了,让这些头人们是噤若寒蝉。

他们这才意识到,他们今天之所以坐在这儿,并不是以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