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529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529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倭国的国主,有一些是能听得懂汉话的,就算听不懂身边也有翻译,将陈寿的话原话翻译过去。随着陈寿一句句地念下去,这些人的脸色则是变得越来越难看。

尽管事先已经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对于将筑紫岛、伊予岛和本州岛的所有倭人全部迁移到虾夷岛时,他们表示相当地震惊。

虾夷岛(后世叫做北海道岛)是倭国四岛之中最靠北的一个岛屿,虽然它的面积比筑紫岛和伊予岛都要大,但那里气候寒冷环境恶劣,除了少数的原住民阿依努人生存之外,那儿几乎就是一片荒原,将倭人全部都迁移到虾夷岛去,那和种族灭绝有什么分别?

有些国主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表示拒绝接受这样的迁移计划。

陈寿轻蔑地扫了他们一眼,道:“雍王不会强迫你们任何人,不过你们拒绝在条约上签字,那就视同为大汉的敌人,你们尽可以回去召集你们的国民和部族,与我大汉的军队决死一战。今天的机会有只有一次,如果你们放弃这个机会的话,也将会永远地失去这个机会。”

陈寿的话虽然是平平淡淡,但在众国主听来,却是不寒而栗的,如果他们真有再战之力的话,又岂会奴颜屈膝地坐在这儿,该抗争的早就抗争了,他们所拥有的军队,也早就被消灭殆尽,如今倭地诸国之中,早就没有了再战之力,陈寿的话说的很明确,拒绝签字的话,那就是等同于大汉的敌人,而敌人的下场,将会毫无疑问地是彻底地灭绝。

尽管来去的路都很自由,但这些人跪在那儿,就连挪一步的勇气也没有,因为他们知道,离开这儿,将会失去生路,留在这儿,还可以苟延残喘。

但让他迁移到虾夷岛,却也是一万个不愿意,尽管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人,此生都没有亲临过虾夷岛,但那儿险恶的自然环境,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许多国主都是淆然泪下,跪地叩首请求陈寿收回成命,他们可以接受其他苛刻的条件,但不肯移民虾夷岛。

陈寿自然是毫不怜悯地予以拒绝了,这是刘胤下达的命令,也是唯一一条必须要无条件执行的命令,倭人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移民到虾夷岛上去。

“雍王的宽容和大度,才让你们有了一席自治之地,同时雍王也会给你一定的粮食和物资,确保你们可以在虾夷岛上很好地生活下去。但如果你们不识好歹的话,完全可以把雍王的这份好意给忽略掉。你们可以自己去选择,当然这是有期限的,在日落之前还没有签字的,你们也将永远不会再见到这份条约了。”

第1295章大迁徙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陈寿已经是站了起来,拂袖而去,只留下了几案上的那份文书。

倭国诸王是面面相觑,不用说,这已经是汉国最后的通牒了,如果他们日落之前不在条约上签字的话,那就等同于拒绝条约。

而拒绝条约的下场,势必是全族灭绝。现在汉军已经占领了倭国境地内所有的城邦,只要他们举起屠刀,绝对不会留下任何的幸存者。

这些灭绝性的大屠杀,这些倭国国主们也没有少干过,当他们攻陷敌对国的城邦时,除了疯狂地掠夺之外,就是血腥的屠杀了,除了那些他们需要的奴隶之外,大多数人都会被屠杀干净,不留下任何的一个活口。

而现在汉军的所谓条约,最起码还不是那种赶尽杀绝手段,最起码给他们保留了一丝生存的希望。

刘胤做为一个穿越者,一个后世的文明人,自然是不屑去做那种种族灭绝的行径,对待鲜卑人、对待匈奴人,对待高句丽人,刘胤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大度,当然一个例外,那就是残暴的羯人,他们以汉人为食的恶行最终彻底地葬送了他们一族。

对待倭国人,刘胤自然也是同对待鲜卑人一样,采用保留地的圈养政策。

如果象对待三韩人那样接受其臣服和朝贡允许其成为藩属国,这样的政策倭国人自然是享受不到的,三韩人奴性十足,几千年来在夹缝之中生存着,除了卑躬屈膝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所以刘胤对他们丝毫没有什么戒心。而倭国人,却是一条毒蛇,一头中山狼,如果现在刘胤宽宏大度地放纵他们的话,将来只会被蛇咬,只会被狼吞,所以刘胤绝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们。

不准备种族灭绝的话,最好的政策便是将他们放逐到荒凉野蛮之地,让他们自生自灭。

北海道显然便是一个最好的去处,由于北海道处于高纬度海域,冬天的气候格外的寒冷,自然条件极为地恶劣,这个时代的北海道,还没有任何的开发和利用,将倭人全部放逐到北海道去,让他们自生自灭,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毕竟刘胤的仁慈和宽容也是有底线的,想想将来这些倭寇的凶戾与残暴,现在还能给他们生存的权利,他们就应当感恩戴德了。

陈寿已经离座了,毕竟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那是绝不容许讨价还价的,该说的话他已经说完了,再说下去不过是徒费口舌,剩下的时间就让他们自己去考虑吧,如果他们在日落之前还没有做出决断,那就对不起了,过时不候。

倭国诸王窃窃私语地交谈着,脸上流露出来的既是愤怒,也是无奈,没有人愿意去签字,但他们又都清楚,不签字意味着什么。

夕阳向着西边的大海坠去,金色的光芒将海水映得一片灿烂,如此美景,倭国诸王的心却在滴血,他们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终于,大和国王成平第一个站了起来,在重重地叹息声中,他签下了自己名字。

毕竟在生存和灭绝之间,成平大王最终还是选择了活下去的道路,尽管迁居虾夷岛生存地会比较艰难,但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总还是能看到希望的。

成平大王签字之后,那些本来还在犹豫和挣扎之中的倭王们也相继在条约上签了字。

当夕阳敛去最后的一抹余晖时,陈寿又出现在了甲板上,那份条约的上面,已经是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倭国诸王的名字,无一缺漏。

“诸位,虾夷岛欢迎你们!”陈寿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的微笑。

┄┄┄┄┄┄┄┄┄┄┄┄┄┄┄┄┄┄┄┄┄┄┄┄┄┄┄┄┄┄┄

大迁徙在诸国王返回各自的国度之后,很快地便开始了。

根据汉军的要求,迁徙必须在半年之内完成,超过期限之后,任何还滞溜在本州岛、筑紫岛和伊予岛上的倭人将会被视为叛逆,全部处死。

为了协助这一次的大迁徙,汉军的船只将会在马关海峡和濑户内海往来运关倭人,将筑紫岛和伊予岛的倭人统一的集中到本州岛上来,并向北迁移,再通过津轻海峡,将他们从本州岛运往虾夷岛。

同时,汉军各部的军了人也将全程地监督此次的迁徙行动,对于一切拒绝奉命,试图反抗的倭人,进行毫不留情地处置。

签字的是各国的国主,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倭人都会听从国主的号令,从接获到大迁徙的命令之后,各地反抗斗争就层出不穷,他们有的袭击汉军的营地,有的逃往深山老林,似乎想要逃避大迁徙。

但倭人的反抗立刻遭到了汉军的血腥镇压,对待一些顽冥不灵的死硬他分子,汉军绝不会有任何的仁慈,统统用铁血的手段彻底镇压之。

倭人见识过汉军的强硬和冷血之后,终于认为这次汉军是要动真格的了,为了活命,在惶恐之中,他们背井离乡,踏上了前途茫茫的道路。

本州岛、筑紫岛和伊予岛上涉及到的需要迁徙的国家和部落多达七八十个,所涉及的人口达到五十万以上,如此庞大的迁徙在倭国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倭人哀号着,哭泣着,被迫地无奈地离开了故土,踏上了一条无止境的路。

筑紫岛和伊予岛上的居民,开始陆续地向本州岛进行移徙,汉军的那些船只,不停地往穿梭于两岸三岛之间,将所有的普通百姓,运送往本州岛。

对于普通的民众,汉军表现的还是相当地克制的,只要不是公然地展开叛乱行径,普通的发泄和牢骚,汉军将士还是可以承受的,只有真正的暴力反对迁徙的,才会遭到镇压。

迁移到本州岛之后,许多倭人加快了速度,开始长途跋涉,向津轻海峡率先地奔去。因为汉军公布,前几批优先到达的津轻海峡的,可以享受最先挑选虾夷岛领土的权利,这让许多倭人是趋之若鹜。

第1296章食物不就在你们的身边吗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

而拒绝条约的下场,势必是全族灭绝。现在汉军已经占领了倭国境地内所有的城邦,只要他们举起屠刀,绝对不会留下任何的幸存者。

这些灭绝性的大屠杀,这些倭国国主们也没有少干过,当他们攻陷敌对国的城邦时,除了疯狂地掠夺之外,就是血腥的屠杀了,除了那些他们需要的奴隶之外,大多数人都会被屠杀干净,不留下任何的一个活口。

而现在汉军的所谓条约,最起码还不是那种赶尽杀绝手段,最起码给他们保留了一丝生存的希望。

刘胤做为一个穿越者,一个后世的文明人,自然是不屑去做那种种族灭绝的行径,对待鲜卑人、对待匈奴人,对待高句丽人,刘胤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大度,当然一个例外,那就是残暴的羯人,他们以汉人为食的恶行最终彻底地葬送了他们一族。

对待倭国人,刘胤自然也是同对待鲜卑人一样,采用保留地的圈养政策。

如果象对待三韩人那样接受其臣服和朝贡允许其成为藩属国,这样的政策倭国人自然是享受不到的,三韩人奴性十足,几千年来在夹缝之中生存着,除了卑躬屈膝没有什么别的能耐,所以刘胤对他们丝毫没有什么戒心。而倭国人,却是一条毒蛇,一头中山狼,如果现在刘胤宽宏大度地放纵他们的话,将来只会被蛇咬,只会被狼吞,所以刘胤绝不会轻易地放过他们。

不准备种族灭绝的话,最好的政策便是将他们放逐到荒凉野蛮之地,让他们自生自灭。

北海道显然便是一个最好的去处,由于北海道处于高纬度海域,冬天的气候格外的寒冷,自然条件极为地恶劣,这个时代的北海道,还没有任何的开发和利用,将倭人全部放逐到北海道去,让他们自生自灭,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毕竟刘胤的仁慈和宽容也是有底线的,想想将来这些倭寇的凶戾与残暴,现在还能给他们生存的权利,他们就应当感恩戴德了。

陈寿已经离座了,毕竟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那是绝不容许讨价还价的,该说的话他已经说完了,再说下去不过是徒费口舌,剩下的时间就让他们自己去考虑吧,如果他们在日落之前还没有做出决断,那就对不起了,过时不候。

倭国诸王窃窃私语地交谈着,脸上流露出来的既是愤怒,也是无奈,没有人愿意去签字,但他们又都清楚,不签字意味着什么。

夕阳向着西边的大海坠去,金色的光芒将海水映得一片灿烂,如此美景,倭国诸王的心却在滴血,他们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已经是所剩无几了。

终于,大和国王成平第一个站了起来,在重重地叹息声中,他签下了自己名字。

毕竟在生存和灭绝之间,成平大王最终还是选择了活下去的道路,尽管迁居虾夷岛生存地会比较艰难,但好死不如赖活着,只要活着,总还是能看到希望的。

成平大王签字之后,那些本来还在犹豫和挣扎之中的倭王们也相继在条约上签了字。

当夕阳敛去最后的一抹余晖时,陈寿又出现在了甲板上,那份条约的上面,已经是密密麻麻地签满了倭国诸王的名字,无一缺漏。

“诸位,虾夷岛欢迎你们!”陈寿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的微笑。

┄┄┄┄┄┄┄┄┄┄┄┄┄┄┄┄┄┄┄┄┄┄┄┄┄┄┄┄┄┄┄

大迁徙在诸国王返回各自的国度之后,很快地便开始了。

根据汉军的要求,迁徙必须在半年之内完成,超过期限之后,任何还滞溜在本州岛、筑紫岛和伊予岛上的倭人将会被视为叛逆,全部处死。

为了协助这一次的大迁徙,汉军的船只将会在马关海峡和濑户内海往来运关倭人,将筑紫岛和伊予岛的倭人统一的集中到本州岛上来,并向北迁移,再通过津轻海峡,将他们从本州岛运往虾夷岛。

同时,汉军各部的军了人也将全程地监督此次的迁徙行动,对于一切拒绝奉命,试图反抗的倭人,进行毫不留情地处置。

签字的是各国的国主,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倭人都会听从国主的号令,从接获到大迁徙的命令之后,各地反抗斗争就层出不穷,他们有的袭击汉军的营地,有的逃往深山老林,似乎想要逃避大迁徙。

但倭人的反抗立刻遭到了汉军的血腥镇压,对待一些顽冥不灵的死硬他分子,汉军绝不会有任何的仁慈,统统用铁血的手段彻底镇压之。

倭人见识过汉军的强硬和冷血之后,终于认为这次汉军是要动真格的了,为了活命,在惶恐之中,他们背井离乡,踏上了前途茫茫的道路。

本州岛、筑紫岛和伊予岛上涉及到的需要迁徙的国家和部落多达七八十个,所涉及的人口达到五十万以上,如此庞大的迁徙在倭国史上,也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倭人哀号着,哭泣着,被迫地无奈地离开了故土,踏上了一条无止境的路。

筑紫岛和伊予岛上的居民,开始陆续地向本州岛进行移徙,汉军的那些船只,不停地往穿梭于两岸三岛之间,将所有的普通百姓,运送往本州岛。

对于普通的民众,汉军表现的还是相当地克制的,只要不是公然地展开叛乱行径,普通的发泄和牢骚,汉军将士还是可以承受的,只有真正的暴力反对迁徙的,才会遭到镇压。

迁移到本州岛之后,许多倭人加快了速度,开始长途跋涉,向津轻海峡率先地奔去。因为汉军公布,前几批优先到达的津轻海峡的,可以享受最先挑选虾夷岛领土的权利,这让许多倭人是趋之若鹜。

第1297章桑州

刘胤知道,种族灭绝其实是一种下下之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