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546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546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交广的失守让吴国朝廷只是感觉到吃惊,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汉军就已经从交州打到了长江边上,由此带来的震怖让吴国是举国皆惊。

周处也没有想到沈莹败得是如此之快,荆南失守让周处精心构筑的长江防线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如果沈莹能在桂阳坚守更长的时间,那么周处便可以有时间来从容地应对来自江北和益州的威胁了,只要将西陵的防御体系完善之后,周处便可以再抽调出一些兵马来,加强荆南的防御。

只可惜时不待我,刘胤率领的这支骑兵战斗力强悍远远地出乎了周处的预料,沈莹带去的三万人,不但挡不住汉军的进攻,而且是败得异常干脆,沈莹战死莽山,三万吴军也几乎全军覆灭,刘胤一路北上,势如破竹,无人再能挡得住他。

现在周处面临的局面是左右维艰,刘胤的这背后一刀,捅得简直就是深入要害,如果巴丘失守的话,吴国的长江防线就可能会面临着拦腰被截断的风险,这显然是周处所无法接受的。

但现在再抽调兵力回援巴丘的话,周处又面临着无米下锅无兵可调的尴尬局面,本来抽调出三万兵马来让沈莹去驻防桂阳,已经是周处所能调动兵马的极限了,可惜沈莹带去的三万人马,宛如是飞蛾扑灭,瞬间就湮灭了,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现在整个西陵只剩下了不到七万的兵马,再调的话,整个西陵防线势必会再加地薄弱,如果汉军从襄阳和永安两个方向发起进攻的话,西陵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但周处同样又不能不考虑巴丘,所谓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西陵防线极为重要,但巴丘何尝不是如此,如果巴丘失守,整个西陵江陵和武昌建业的联系必将会中断,汉军很可能会在巴丘渡过长江,整个长江防线便会宣告破产。

这恐怕是周处就任大都督以来遭受的最大危机了,他思虑在再三,左右权衡,还是认为巴丘绝不能失守,不管怎么样,都要保下巴丘来,不能让刘胤斩断长江的计划得逞。

周处决定由陆景来担任西陵都督,负责指挥西陵的一切防务,自己则率领一万水军和上百条战船回援巴丘,周处决定亲自来会一会天下第一枭雄刘胤。

这一万水军也是周处迫于无奈才抽调出来的,其实整个西陵防线,也确实到了无兵可调的地步,一个萝卜一个坑,西陵的军队已经是相当的紧张了。

周处对陆景道:“西陵最大的敌人来自于益州,现在蜀军水军已成气候,唯一难拦阻他们的,只有峡江的险滩了,一定要充分地利用峡江险滩的优势,将蜀人挡在益州,不让他们出川,如果蜀军水军杀出峡江的话,那便是我们整个吴国的灾难了。”

陆景道:“周都督放心,某必竭心尽力,绝不让蜀人越雷池半步。”

周处无奈地叹了一口气,不是他不相信陆景的话,而是西陵的防御太重要了,当年陆抗在世之日,就一再地强调西陵在整个长江防线之中的重要地位,如果将整个长江防线视为一条龙的话,那么西陵便是龙头,头若不存,只剩躯壳,又有何用?

如果有可能,周处会亲自呆在西陵,撑起整个长江防线的中枢来,但现在巴丘告急,不得不让他分心去应对。

除了让陆景来守西陵之外,周处还让陆晏担任江陵都督,江陵乃南郡治所,也是尤为重要的,江陵和西陵互为倚角,构成整个长江上游防御的体系,由最为值得信赖的陆氏兄弟担任此要职,周处也是比较放心的。

由于汉强吴弱,整个形势对吴国十分的不利,吴国许多地区的将领出现了叛逃的迹象,周处不得不严加防范,如果自己任命的一镇都督叛逃话,那样的打击对吴国而言,几乎是致命的。

安排好西陵的防务之后,周处率领水军顺流而下,直赴巴丘。

水路行军,顺风顺水的话,那速度是极快的,所以李白才会留下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名句,周处早上迎着朝霞从西陵出发,夕阳满天之时,已经是抵达了巴丘城下。

如此地神速,周处已经是抢在了汉军到达之前,先赶到了巴丘。不过周处并没有急于进城,而是在水寨之中安置好水军,巴丘两面临水,一面靠山,只有南面才是平原地带,防守起来,也是以水战为主。

周处虽然只带了一万水军,但他认为也是绰绰有余了,毕竟这次汉军侵入的军队只有骑兵一个兵种,攻打陆路上的城池,倒是强项,但攻打这种两面环水的城池,却也未必能得心应手,周处率领一万水军在洞庭湖上布防,已经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但其实刘胤兵逼巴丘,却未必想要来攻打巴丘,他也很清楚巴丘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汉军没有水军之利是,很难攻得下巴丘的。

刘胤之所以大造声势,大张旗鼓,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和调动吴军的防御布署,让吴国的防御体系出现裂缝,为永安水军出兵和其他江北五路大军创造条件,如今听到周处已经率领一万水军亲至巴丘,刘胤微微一笑,对诸将道:“大事成矣。”遂下令汉军六路大军齐出,正式地全面拉开伐吴大幕。

第1337章六路齐出

此时刘胤已经抵达了汩罗江畔的罗县,从这里向江北传递消息,也就不用再远隔万水千山迂回走交州南中了,潜伏在江东的那些细作,完全可以把刘胤要传递的命令,准确无误地送达江北。

傅佥在襄阳已经静候刘胤的命令久矣,刘胤正月出兵南下之后,傅佥就一直在襄阳秣兵厉马,等待着刘胤的消息。

最先传回的消息是刘胤率军顺利地进入了交州,其后消息的传递便有了严重的滞后,毕竟驿马再快,那也是远隔数千里之遥,傅佥从驿站这边得到的最后一个消息是刘胤攻克了番禺,拿下了南海郡,第二天傅佥就接到了刘胤已经兵抵汩罗江的消息了。

这份通过潜藏在江东的细作传递回来的消息带来了傅佥翘首以盼的消息,他在襄阳,已经等待了半年之久,一刻也不敢松懈,现在终于到了出兵的时刻,傅佥是按捺不住兴奋,立刻传令其他五路人马,约定于兴国六年七月初一,六路兵马齐出,共伐吴国。

这六路兵马是刘胤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安排好的,人员、武器、物资、粮草早已是准备的妥妥当当,万事俱备,就等刘胤的一声令下了。

尽管这道命令是姗姗来迟,但汉军诸路兵马接令之后,皆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求战欲望极为地强烈。

不管是领军的大将,还是普通的士卒,他们心里都明白,这将是决定天下大势的最后一战了,打过这一仗,很可能从此便是四海一统天下太平,这无疑将是他们的最后一仗,也是他们获取军功的最后机会了,末来几十年之内,很可能就不会再有仗打了,做为军人,他们也将是最后一次为国而战了。

这次出征吴国,也将是季汉用兵数量最多的一次,七路大军,总共将调动二十八万人马,兵威至盛,空前绝后。

第一路大军,由前将军黄崇率领三个军四万五千人马,由徐州下邳向徐中方向进军;第二路大军由后将军蒋斌率领三个军四万五千人马,由淮北向寿春方向进军;第三路大军由左将军牵弘率领两个军三万人马,由汝南向弋阳方向进军;第四路大军由右将军王颀率领两个军三万人马,由豫州出兵向武昌方向进军;第五路由骠骑将军傅佥率领五万大军,从襄阳向江陵进军,第六路由益州史王濬率领五万水军,由永安向西陵方向进军。

六路兵马齐出,金弋铁马,气吞万里。

消息传到建业,东吴上下,举国皆惊。吴主孙壾惊惶失措,急召诸大臣商议退敌之策。

司徒何植奏道:“如今蜀汉兵威强盛,我军力不能敌,臣以为当撤江淮之兵,退守长江,依托长江防线,固守建业。”

左丞相陆机道:“不可!前人曾有云,守江必守淮,如果我们轻易地放弃江淮,蜀人必将可以长驱直下,饮马长江,长江虽号天堑,但蜀军一旦兵临江北,我们便再无纵深可言,败亡之不久矣。臣胆斗请命出镇牛渚,统率淮南诸军,以御蜀军。”

何植忧虑地道:“如今荆南已失,刘胤亲率兵马占据长沙,长江之险已不复存矣,倘若左丞相再出兵江北,如果刘胤东袭,将何以应对?”

右丞相陆云道:“荆州尚有周大都督镇守,暂无忧也,臣以为,鄱阳之西柴桑关最为紧要,臣愿亲赴柴桑,以挡蜀人东进之势。”

孙壾大喜,立刻下旨左丞相陆机为镇东大都督,节制淮南江东诸路人马,右丞相陆云为镇南大都督,驻守柴桑,节制豫章诸郡兵马,大都督周处统辖荆州各路兵马,镇守巴丘。

┄┄┄┄┄┄┄┄┄┄┄┄┄┄┄┄┄┄┄┄┄┄┄┄┄┄┄┄┄┄┄

王濬在永安日夜操练水军,虽然一直未等到出征的命令,但他始终都不曾有过半点的懈怠,一直令水军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永安水战,是季汉水军和东吴水军打的第一仗,这一仗,也打出了季汉水军的威风和士气,要知道东吴水军号称是天下无敌,但在永安是铩羽而归,这无疑极大的提升了汉军的士气,面对即将到来的伐吴之战,季汉水军一直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王濬很清楚,永安水战汉军依靠的不是水军的战力还是火器的凶猛,单论水军的战斗力,刚刚组建只有几年还未经历像样战斗的汉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是东吴水军的对手,但刘胤发明的火器,却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一举便摧垮了东吴水军的不败神话。

在接下来的伐吴之战中,汉军最大的倚仗便自然是来自于这威猛的火器,王濬一直狠抓火药弩的训练,进一步提高火药弩的命中率,王濬相信,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火药弩必然会大展神威,彻底地埋葬掉东吴水军。

在接到了出征的命令之后,王濬立刻下令诸军,准备七月初一正式启航。

其实水军早已是枕弋待旦,做好随时出征的准备了,但上面的命令是七月初一出兵,王濬不敢提前或推迟,等到了七月初一这一天,王濬一声令下,季汉水军千帆竞扬,浩荡东下。

水军出征后的第一道难关,并不是东吴水军,而是急流险滩众多的峡江航道,为此,王濬早就派水兵斥侯,沿江进行了多次地侦察,画出了详尽的航线图,何处有险滩,何处有礁石,何处可通航,都一一标注得清清楚楚,各船皆领一份航图,按图航行,自然可保通行无虞。

说来也是天时相助,汉军出兵之际,正遇长江大汛,水量暴涨,许多的险滩礁石尽被淹没,这无疑给汉军的航行提供了便利。

汉军一路顺流而下,畅通无阻地通过了矍塘峡和巫峡,三峡之中,只剩下了西陵峡。

这时,前船来报:“吴人在西陵峡谷大造铁索,横江拦截,又在水中,暗设铁椎,阻挡我军通行。”

第1338章攻克西陵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现在逃回大草原的是慕容鲜卑,此外还有宇文鲜卑、段部鲜卑、拓跋鲜卑、乞伏鲜卑。现在蒙古大草原上称雄的正是鲜卑族,纵横万里,盛极一时,加上匈奴、羯、氐、羌等族的灭亡,更加地突显出鲜卑族一家独大的局面。

单单是一个慕容鲜卑,就敢和中原相抗衡,如果这么多的鲜卑部落集合起来,这么一支力量将会是多么的强大而可怕。

还好这些部落之间各自为战,现在的鲜卑,还没有出现当年象檀石槐一样的领袖人物,就连轲比能这个的人物都没有了,现在慕容鲜卑的慕容涉归,段部鲜卑的段务目尘、拓跋鲜卑的拓跋猗卢虽然都称得上是一代枭雄,都想要一统草原诸部,成为鲜卑族至高的统治者,但他们多年来一直争雄不断,可谁也压不住谁,鲜卑诸部鼎足而立,相互攻伐,这无疑给了汉军一个各个击破的好机会。

经过一个冬季的休整,汉军队伍是士气高昂,斗志旺盛,而且在驻守冀州的七个军赶到幽州之后,汉军队伍齐整,粮草充足,就等着刘胤的一声号令,准备北征鲜卑了。

这几年来鲜卑人为祸幽州,尤其去年更是进犯冀州,猖狂到了极点,虽然漳水之战给了他们不小的教训,但面对鲜卑人的残暴,汉军将士人人义愤填膺,此番北伐,都做好了复仇的准备,就是要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的。

刘胤将汉军二十三万兵马连同度辽将军严询指挥的两万幽州兵分为三路,分别驻扎在中部的渔阳、西部的代郡和东部的昌黎,同时将战备等级提升到了最高级,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汉军诸将也是个个摩拳擦掌,准备着大干一场,随着天下的太平到来,可打得仗已经是越来越少了,能否凭借着军功把自己的爵位再升上一等,自然是这些将军们的小心思,这次北伐鲜卑,便是最后为数不多的机会了。

可随着日子的推移,刘胤那边却始终未曾下达进军的命令,诸军的人马除了训练之外,就还是训练,直让众将等的是望眼欲穿,却也等不到中军帐那边的消息。

众将不禁是暗暗地腹诽,不知道刘胤此举有什么用意,在幽州摆开三路大军的架式,就能吓倒鲜卑人不成?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鲜卑人可不是吃素的,这些杀人不眨眼的恶魔,你非得用拳头打得他趴不起来,或许他才会低头认输,单凭恫吓,恐怕是起不到任何的作用的。

有人也曾试探向地向刘胤请命,得到的回答很是干脆:“原地待命,时刻准备!”

这不禁让许多的人比较纳闷,刘胤只叫大军原地候命,丝毫没有透露出兵的时间来,难道刘胤真的不知道兵贵神速这个道理吗?

可以现在刘胤在军中的权威,又有谁敢当面来质疑刘胤的决定?所以诸将在下面是议论纷纷,却无人敢当面去说。

当然偏偏有人不信邪,跑去跟刘胤较真了,还跟众将打赌,说他非要问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人当然不是别人,正是刘胤的结义兄弟张乐。

张乐到中军帐去寻刘胤的时候,刘胤正好一个人坐在那儿看文书,一大堆的文书厚厚地撂在那儿,堆集如山。

张乐还没开口,刘胤却抬起头来,扑嗤一声乐了,直笑得张乐莫名其妙,还以为自己头盔戴歪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