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雪刃之侦察兵的故事 >

第16部分

雪刃之侦察兵的故事-第16部分

小说: 雪刃之侦察兵的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小说由@。cc@提供下载

第二十七章 初闻强兵
更新时间2009…7…21 6:33:33  字数:2975

 初一早上,张全义夫妇刚出卧室门,张鹏过来跪倒在地,‘咚咚’给父母磕了两个响头,然后手心向上举过头顶。张全义不知道儿子要干吗,唬得一怔,燕秀芳却明白,儿子这是按老家的规矩拜年呢,连忙拉起张鹏,推了张全义一把说:“愣着干吗,儿子给你磕头拜年,还不快点给‘压岁钱’!”
  张全义在外多年,早就不磕头了,家里的大孩子在部队长大的,也没这个习惯,一时摸不清‘行情’,手忙脚乱地在兜里一阵乱掏,整钱带毛票有二三十块,一骨脑放到张鹏手里说:“爸爸就这么多了,不够你妈给!”
  “够了!够了!大舅才给一块钱。”张鹏兴奋地说。
  “你惯孩子,也不能这样啊!老大一个月才挣三十块钱。”燕秀芳嘴里虽然这么说,还是给了张鹏一张崭新的‘大团结’。
  “爸妈偏心,给小弟这么多,我们也给你们磕头吧。”几个闺女也来凑热闹。
  “没结婚的女孩子是不兴磕头的,还是我给你们磕吧。”张鹏对姐姐们说完,屈膝预拜。
  张荔几个人赶紧向边上躲,“我们可没钱,你还是算了吧。”
  “就没打算给你们磕,逗你玩呢。”张鹏嘻嘻地笑着说。
  吃过饭,燕秀芳带着张鹏到大院各家去给同事们拜年,张全义去参加军里的团拜会。中午回到家,张鹏兜里装满了他从未见过的各种糖块和瓜子花生,掏给几个姐姐一块分享。
  初三,家里来了叔叔给爸爸拜年;四十岁左右,魁梧的身材,还算英俊的脸被一条从耳根儿划到嘴角的伤疤破坏了。张全义把来人让到自己的书房,张鹏随后端来瓜子,花生,给父亲和客人倒茶点烟。
  “张鹏,这是李叔叔!”张全义说。
  “李叔叔好!”张鹏礼貌的叫了句。
  “这是…?”李叔叔疑惑的问。
  “我们家老五,一直在乡下,去年才回来。”张全义给来人解释,“你又受伤了?”张全义指了指他的脸。
  “嗨,这次差点把命丢了。”李叔叔叹口气说。
  “在朝鲜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在越南的小河沟还能翻船?”张全义惊讶地说。
  “现在战争的形态和那时不同了…”
  俩人三句话不离本行,几句话又谈到军事上了。张鹏在旁边坐着听了一会,知道了这位李叔叔,叫李万翔,父亲的老部下,作战勇敢,又有谋略,前几年被派到越南作军事顾问,说起他的受伤,他谈到美军的一支部队――绿色贝雷帽。这支部队除了那顶绿色贝雷帽之外,武器装备和美国普通陆军没有什么不同,一般都是以小队规模行动,一个小队12人,相当于个加强班,但其是由两名少尉以上军官和十名士官组成,都是职业兵,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每名士官都有自己的专业,可以称的上专家,而且还要学习至少二门其它专业,包括通讯、医疗、轻武器、爆破等等,能说两门,甚至三门外语。
  “他们不但执行侦察情报,破坏,营救战俘,给轰炸机指示目标这些任务,还干些帮助当地人重建家园,收拢人心,颠覆基层政权的活,和我们过去的‘武工队’差不多了。在越南活动的特工队不只有美国的,我们接触过的就有**的,**的西方国家的,还有东南亚的一部分国家的,甚至还有台湾的。”李万翔说完喝了口水。
  “美军也在不断的学习啊,朝鲜战争时,他们还只知道打打杀杀,现在也学会收买人心了。那你的伤怎么弄得?”张全义问。
  “高炮部队击落了一架轰炸机,有两个飞行员还活着,被我们俘虏,敌人就不断派遣特工队袭扰,试图营救他们。我们决定以美军的飞行员为饵,诱歼他们的特遣队。”李万翔说着说着陷入回忆中。
  “我们成功的把美军特遣队围在一片丛林中,敌人发现我们的意图后,仍然试图在飞机的支援下救出他们的飞行员,试探几次,都失败了。敌人见事不可为,准备用直升机接应他们的特遣队撤离,我们已经调来高炮部队,使他们的直升机无法靠近,但被围住的特遣队展现了高超的丛林战技巧,企图凭借自己的力量突围,我们不得不几次增调部队堵截。几天内多次交锋,双方互有伤亡,他们依然具有很强的战斗力,顽强的和我们在丛林里周旋,我们仍然不能全歼敌人。当我们再次增派了部队,收缩包围圈,准备给他们最后一击时,敌人趁我们调整部署,只把注意力放到空中的机会,秘密从水路渗透进来一支支援分队。”李万翔喝了杯张鹏重新换过的茶水,点了只烟,又接着往下讲。
  “这是一支澳大利亚部队,人数不多,执行过无数次夺取和破坏重要目标,歼灭我方小股部队,骚扰居民生活,刺杀绑架越方干部的行动,但谁都没见过他们的真面目,被越军称为‘丛林之鬼’。他们一进来,首先袭击了指挥所,打乱了我们的整个指挥系统,我就是那时候受的伤。那些人使用冷兵器同样是高手,黎明时分他们用匕首清除了指挥所周围的所有明暗哨,潜入内部时,赶上我出来方便。也幸亏我平时都带着枪,受到袭击时,开了一枪,那个敌人本想在我脖子上划了一刀,割断颈动脉,也许是受到枪声的干扰,也可能被击伤了,只是破了我的相,差点没要命。”
  “还得说你小李身手好,人机警,别人也许真就‘光荣’了!结果怎样。”张全义插了句话。
  “敌人趁我们发生混乱,指挥不畅的一会功夫,竟突出了重围,他们当然也付出一定的代价,可敌人带走了所有伤员和尸体,说明损失不会太大,依然具有战斗力。事后,打扫战场,只找到一把匕首,可能是包扎伤口时遗落的。”说着,李万翔打开随身的挎包,掏出一把匕首。
  李万翔从刀鞘里抽出匕首,长有七寸,不是常见的剑形,称为短刀更合适,刀背是一排尖牙锯齿,刀身镀了一层膜,看着白森森的,可没有一丝反光,刀刃上竟有沁入的点点血痕,刀把缠绕的是黑色伞绳,吸汗又防滑。
  “这刀很锋利,用它切割铁丝网丝毫不费劲。刀刃和刀把是一体的,不怕用力会断,可刀把又给掏空了,你看里边还藏着火柴和止血药。”李万翔边讲解边拧开刀把顶端的金属帽。
  张全义拿过匕首用拇指刮了几下说:“还真是个好东西!”
  “还不只这些。”李万翔又拿起刀鞘说,“你看,刀鞘是小牛皮的,即可以挂在腰上,还可以绑在腿上。面上的两个小袋装了一支微型手电筒和一把工具刀,尾部是个指南针,一刀多用。”
  李万翔掏出刀鞘里的电筒照了一下,在白天依然显得刺眼,光柱打出很远,光圈却不散,接着又把工具刀的用法演示一遍,可以顶一个小工具箱了。
  “从这把刀可以看出我们部队的装备和西方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啊!”张全义感慨的说。
  张鹏好奇的拿起桌子上的匕首,沉甸甸的,拔出来随手挽了几个刀花,感觉很顺手。
  “咦,大侄子也会玩刀啊!”李万翔见张鹏挽刀花的动作很熟练,惊奇的问。
  张鹏没回答,而是站起身,把大舅燕秀峰教的那套‘匕首十八式’舞了一遍,狠辣的招法,娴熟的动作,配上这把刀,竟显现出一种一往直前,有我无敌的气势。
  “好!”李万翔不等张鹏收式,禁不住喝了声采。
  “人来疯,小孩子瞎胡闹,别管他!”张全义不在意的说。
  “老首长,你可看错了,大侄子功夫放在一边,这套招式绝对是从血里滚出来的人创的!大侄子的功力也不浅啊,我现在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李万翔严肃的说。
  “是吗,我还真没看出来!”张全义惊讶的说,“小李你的本事那时在咱们部队也是数一数二的。”
  “那是你不识货,该让我姥爷教训教训你!”张鹏不满的对父亲说,惹得俩人一阵大笑。
  “大侄子喜欢这把刀吗?送给你了!”李万翔说。
  “真的,谢谢李叔叔!”张鹏高兴的蹦起来。
  “那你怎么谢啊?”张全义笑着问。
  “李叔叔在这吃饭,我马上去做!”不等李万翔答应,张鹏屁颠屁颠的奔了厨房。
  “这小子饭做的不错,今天你就在这吃吧,我去打几个电话,把咱们过去的战友找来,好好聚聚。”张全义不容拒绝的说。
  张鹏晚上睡觉时仍然攥着刀,恐怕一觉醒来刀飞走了似的,睡梦中自己也成为一名特种兵,佩带着匕首,持枪穿行在炮火连天的茫茫丛林之中。
  本小说由@。cc@提供下载

第二十八章 野外驻训
更新时间2009…7…22 7:13:32  字数:2590

 过了正月十五,姐姐们上学的,上班的都走了,张鹏也回到部队,他一进宿舍,就发现班长刘大勇变了,身上穿的是四个兜的干部服,脚下一双锃亮的新皮鞋。
  “班长,升了!”张鹏高兴的说。
  “不能叫班长了,现在该叫排长!”巴图葛尔高兴的说。
  “老排长到连里当副连长,我代理几天。”刘大勇掩饰不住内心的兴奋说。
  “别装了,又没外人,命令昨天就下来了,明天一宣布,不就是正式的吗。”赵海不满的说。
  第二天的全营军人大会营长宣布命令,连排干部做了调整,一些靠‘耍嘴’的干部调离或转业,训练抓的好的干部和训练成绩突出的战士骨干得到提拔。张鹏注意到刘大勇提为二排排长,炊事班高班长提为一连司务长。
  高层领导作出要整顿部队的作风,过去搞坏的;要改正过来。军事训练有形式主义;军队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打仗。随后;全军开展整风运动;清除‘副统帅’在军队中的影响;恢复和加强军事训练;严格要求;纠正只搞文不搞武的倾向;加强军兵种协同训练;恢复必要的指挥院校和技术院校;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部队管理。为了彻底扭转前一时期部队训练落后局;发出了《关于办好教导队加强轮训部基层干部的指示》;提出军队的党组织要加强训练的领导;干部要亲自抓;进行传、帮、带;要统筹安排;在两年内把基层干部轮训完;有实战经验的军、师、团领导干部要亲自任教。A军响应这一号召;军师以上部队迅速组建教导队。在军组织轮训的教导队中;军、师、团的干部分别当队长、排长和班长;营以干部当兵。
  今年的新兵下连作了一个月的基础训练后,侦察营就拉到野外驻训,学兵们早在营区里憋坏了,坐上大卡车一路向南开了几十公里,进了山,不住的探头东张西望,兴奋的不行,把野外驻训当作了郊游。中午一连的车队停在一座水库的大坝上,前边没路了,大家下车带好个人物品整队又开始徒步‘旅行’,沿着弯弯曲曲的一条小路走了近一个小时来到个废弃的采石场。
  这个采石场因为修建水库,被断了路,荒废多年。驻训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连部占据了采石场遗留下来的几间摇摇预倒的房子,一间住人兼办公,一间当了炊事班的库房,另一间看来是伙房。六班很快划分了驻地――一片树林,张鹏有些傻眼,难道要让他们露营。
  班长赵海把班里的九个兵,加上张鹏十个人,按照新老结合,肥瘦搭配的原则分成三组,张鹏和班副周粱、巴图葛尔和一个广西新兵王云松分在一组。周粱在林间找了块地势略高的坡地,让大家用随身携带的工兵铲铲出一块十平米左右的地方,打开背包,拿出刚发的塑料布。张鹏这时弄明白了,塑料布不仅是用来防止背包被雨浇湿的,还可以搭帐篷。周粱指挥大家在相距约4米的两棵树之间,东西向绑上背包带,用树枝自造的简易夹子把三块塑料布(别的组是两块,他们组多个人)横向夹在背包带上,做这个夹子也是很有学问的,如果做的不扎实、夹力不够,刮风下雨的天气很容易把帐蓬吹开。最后把塑料布的下端往两边一分成个人字形,四个角用木桩固定,塑料布的两条边培上泥土压实,这样帐蓬就基本完工了,接下来就是在帐蓬的四周挖排水沟和蓄水池,防止下雨时倒灌,沿排水沟向外延伸1米把地面清理干静,烧点草木灰撒在上面,防止春天醒来蛇虫爬进帐蓬伤人,然后在帐蓬的顶上盖点树枝做为伪装,有臭美的兵在上面盖些花之类装饰。到这帐蓬算是完成了,最后在帐蓬里面先铺上一层塑料布,铺上各自的褥子,摆好背包。一个帐蓬大约四五个平方,睡进四人,再加上步枪和其它装备,挤的和沙丁鱼罐头差不多,可大家还是照顾张鹏和新兵,让他们住在中间,班副和巴图葛尔睡在两头挡风,战友之间深厚的感情就是在点点滴滴的艰苦生活、训练中慢慢培养出来的。
  住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吃。中午大家吃了点带的馒头咸菜,新上任的高司务长‘开恩’,每个班加了个午餐肉罐头。晚饭仍然需要各班自己解决,班长带着张鹏到炊事班按照定量领了大米,土豆、调料、两瓶豌豆罐头、差不多一斤猪肉。
  班长做了分工,班副带两个新兵去拾柴火,两个老兵淘米洗菜,剩下的人挖野炊灶。整个野炊的关键就在这个挖灶,能不能吃上饭全在它了,这是一个累活、细活,还带有一定的技术成份,所以只能班长上阵。一个班通常要挖两个灶,一个煮饭、一个做菜,挖灶的位置选在了流经树林的小溪附近的土坎上,先从上面挖下个洞下去,洞口不能太大或太小,要刚好可以放下一个脸盆,洞的深度不能太深或太浅,深了会减弱火的热能,延长做饭的时间,浅了木柴放不进。挖好洞后,然后从侧面开个口做为灶口,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挖散烟道,从灶的后面打两个小洞出来,在小洞的上方开沟,向后延伸1。5米,然后在沟上面盖好草皮,这样烧火就不会直直的往上冒烟,无烟灶就完工了。
  做饭的任务自然落在张鹏这个‘大厨’身上,他先把两个脸盆和一把工兵铲洗净,找了个树墩,用匕首把已经洗净的肉和土豆都切成丁,当他发愁怎么开罐头时,班长用一个弹夹就把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