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485部分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85部分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王哲回转的路途上进入巨鹿郡,对于吕哲本人来说是一件无比正常的事情,可是对于被安排在巨鹿郡担任重建工作的官员来说可就是一件大事了。

被任命为巨鹿郡守的贾平是在吕哲已经走到高阳(现代肃宁北面四十里)才知道这一消息,他并不是一知道这个消息立刻就往高阳赶,毕竟向拍马屁也不能太明显对吧?再则,汉国的情况是无令不得离开治所,他就是想要跑马屁也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待在巨鹿。

贾平是南郡三大氏族之一的族长,在吕哲崛起的前期中算是出力不少。现在他却是有点担忧了,一切只因为稍前的时候接到大规模使用民力的命令,从接到命令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二天,他本着有些地方第一阶段的恢复已经进入尾声,想着也耽误不了多少,也就有选择性的向各地下达停止使用民力的指令。

现在贾平想要补救显然是已经来不及了,他只祈祷可别因为那么一个事情让君王对自己有意见才好。

吕哲看到还在清理废墟的时候在想什么呢?他记得很清楚,自己已经下令各地停止大规模的民力使用。清理家乡废墟不在大规模停止使用民力的政令之中,不过那些还在修建道路的是怎么回事?

“王上,命令传达到巨鹿需要行走四百余里,”陆贾按照常理解释了一下:“命令到了贾郡守的手里,再由郡守府传达四方,各地执行新的命令又需要时间……”

吕哲也没有往深处多想,点点头又看向原本在看的地方,重新看过的时候却是发现那边的人已经停止下来,黔首正在愣愣地看着途径的大军,一个穿着低级官员才会有的绿袍官服的人也是看着王旗正在发呆。

汉国执行的乡间政治与过去没有太大的变动,只是在地方上多增加了一个公安系统,对着王旗发呆的那名官员是乡间的里正,看那一脸被吓住的表情该是没有想到君王会途径这里?

“去把里正唤过来。”吕哲说完自然是会有人照办。

没有一会里正被带过来了,他过来也不知道是过于害怕还是激动浑身颤动个不停,距离六七步的时候就附身拜倒在地,抖着嗓子喊了一句:“拜见大王!”

吕哲可没有为了表现什么和蔼可亲将里正召唤近身,事实上君王也不该表现什么和蔼可亲,更不应该在不清楚底细的前提下让人随随便便近身,那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国家的不负责。君王该做的是展现威仪,至于治理国家只要不颁布恶政,在管理官员上不让官员作威作福就足够了。

里正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他在这片土地归于汉国的时候就是这里的里正,不但他现在是里正,其实自他的祖父开始一家子就世世代代是里正,没有出错的话他的儿子、孙子也还会是里正,除非是出了什么差错被免去,又或者是他的子孙有更好的发展才会得到改变。这也是华夏文明中最常见的情况。

汉军攻占一地,新的管理阶层辐射到每一滴的时候,一般也是对地方的官员体系不做裁减,只有在县一级的县令或是县长上才会有重新的安排。那当然是是汉国的爪子才刚刚伸进来,不了解地方的情况不想节外生枝,现在保证地方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里正当然是对这片土地无比的了解,在他的叙说中吕哲也慢慢了解到战火摧残过后的土地上正在弥补战争遗留下来的创伤。

“土地有在恢复耕作吗?”吕哲问出了最关键也是最想知道的问题。

“快了,快了,”里正底下了头当然没看见吕哲脸色瞬间的变化,他自顾自古往下说:“现在的土地太硬了,还需要等待冬季末尾土地不是那么硬才能翻地。”

吕哲本来还以为自己下令尽快恢复光复区生产的指令被无视了呢,一听到是因为土地因为天气原因才没有动作才缓下僵硬的脸颊。

第七百三十七章南下(下)

光复区尽快恢复生产对于汉国来说相当重要,在没有恢复生产之前中原对于来说是加负在汉国身上一个巨大的负担。

中原各地恢复生产意味着很多,减去南方向中原输送粮食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恢复生产的中原能够就近对出塞的汉军起到一个就近补给的作用。

像是现在,吕哲能够对塞外用兵达到二十万已经是极限,再多运力支撑不起。可是要是在南方能够运输物资向北,中原各地也能提供粮秣的前提下,吕哲就能出动更多的军队出塞。

只有在后勤可允许的情况下汉军才能在草原上与胡人展开大战,那也是为什么吕哲出兵塞外的同时初步目标只定在重新掌握河套,而不是光复河套之后立刻向阴山以北动手的原因。

与里正的一番谈话没有白说,吕哲看到的是当地人并没有换了一个统治阶层心怀抵触……好吧,他也清楚哪怕是有抵触里正也不敢在自己面前表现出来。不过他再继续往南走的时候,眼睛能看见当地的黔首确确实实是在努力恢复家园,有这一点其实已经足够了。

抵达巨鹿后,吕哲见到了一脸诚惶诚恐的贾平。

贾平自然是有诚惶诚恐的理由,他可是很清楚自己的君王一路上都在了解民间的详情,那么肯定也是发现了有些地方接到政令有些没有。

“你是巨鹿郡的郡守,按照汉律会有法官对你的执政做出评价。”吕哲心里说不恼怒那是不可能的,可是他这个体系也不是什么君王一怒就能按照自己的情绪处置官员那么一回事,就如他对贾平所言。是功是过会有汉律裁决。

贾平擦拭额头的汗水不敢多言,从属官那里接过文牍做出恭敬递上的姿势,并保持姿势不动。

文牍里面所写是巨鹿郡近来的一些行政记录,也是各地最新的情况,吕哲看得很仔细。看到观津那边因为汉国停止大规模动用民力反而出现请愿事件皱了皱眉。

观津请愿不是个例,中原相当多的地区都在因为官府大规模停止使用民力而出现请愿事件,吕哲心情变差跟这个是有绝大关系。

大规模以工代赈让能让人有口饭吃,能吃饭的同时还能对家乡处理废墟和建设家乡的基础,他们对此可是感到衷心的欢喜。

吕哲停止大规模的以工代赈自然是因为运力不足导致南方物资无法大规模输送有关,可也不是完全停止以工代赈。只是停下大规模的工程。

大规模的工程是什么?自然是对道路的修建的重体力活,毕竟体力消耗大吃粮也就增多。而显然不止是巨鹿郡这边产生错误解读,很多郡都出现了这种现象。

恼怒中的吕哲也清楚一点,民间的错误解读不怪郡守,那是下一级别在颁布政令的时候没有解释清楚。可是郡守们对于事态控制和挽救的反应也太慢了。

虽然已经有培养官员的学院,可是五六年的时间依然是短了一些,汉国的急速扩张所带来的一直是基层的行政人员短缺,那也是吕哲为什么在取得一地之后留下那么多旧有官吏的原因。

那些旧有官吏短时间内难以习惯汉国的行政规则,他们在做事基本就是原本的那一套,而列国都有自己的行政规则,秦地的行政官员和齐、燕、赵、楚等国就是一个明显的区别,相对于秦地官员的务实和干练。列国长久以来养成的风气充满了散漫和没有责任心。

吕哲做过调查,那些对政令发生错误解读的地方基本是来自没有委派本土官员的所在,也就是说少了来自本土官员的解读。旧有的官吏基本是将事情给办砸了。若是真的追究责任下去,郡守所担当的干系说实话并不大,也就是一个反应迟钝,在这么一件事情里没有谁的责任最大,其实是国家培训和储备的官员不足。

“臣已经紧急调派一些官员过去补救,”贾平不断擦拭额头的汗水:“相信一旦将政令向黔首讲解清楚。事态会得到维稳。”

吕哲点点头问起了关于赵地那边的情况,毕竟巨鹿离邯郸郡比较近。后续他也有下达命令让贾平注意。

贾平的回答是除了前一段时间有一支大约五万数量的赵军开拔向北,其余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

有五万赵军向北开拔是要前往太原郡。命令来自于吕哲。贾平所谓的与往常没有不同是,赵地那边也是在采取汉国的以工代赈,不过粮秣却是由汉国在出。

现在还剩下的秦国和赵国,她俩都是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极度依赖于汉国的物资支持。秦国是在过去几年将民间的劳力基本抽调空了,没有足够的人手进行生产自然也就不会有多少产出;赵国这边却是先经历秦军的入侵,随后又被匈奴等胡人扫荡了一遍,连邯郸都一度陷入战火,基本都是被打烂了。

吕哲提出合并建立大帝国的基础就是两国的民生已经崩溃,失去汉国的支援秦国和赵国哪怕是想抵抗也没有物资支撑,两国很清楚抵抗可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是最后必将还是会灭亡。一方面是条件优厚的合并,另一方面是汉军席卷过来的灭亡,结局相同下场却是不同,怎么进行选择也就变得容易了嘛。

赵王歇很干脆的在接到来自吕哲的请求就将邯郸中的十万守军北上一半,他本人也没有呆在邯郸城,而是出了邯郸城向东北方向移动了四十余里到了曲梁早早在等候吕哲的到来。

对于这位老丈人之一的干脆,吕哲暗地里收到的消息是陈余和张耳劝谏,张耳和陈余向赵王歇说得很实在,赵国显然是无法硬顶下去,不如就顺从一些,那样对谁都好。

陈余和张耳卖力劝谏也有各自的理由,其一自然是面对汉国所展现出来的强大赵国难以抵抗,其二是汉国这边的国情深深地吸引两人。

赵国连虚弱的秦国都无法抵御,面对强势的汉国那就更不用说了,若是说赵国连秦国都扛不住还想扛住军力更鼎盛国力更强的汉国来维持国祚,在汉军半年内消灭齐国逼迫燕国举国投降之后,赵国国内谁都不敢说出那样的话。

汉国的国情是什么吸引陈余和张耳?并不完全是因为吕哲对待臣工的优厚,更多的是汉国那一套功勋获赏无上限的国策。所谓的“无上限”指的是能够因为功劳而成为异姓王,同时汉国也采取封领制度。虽然汉国的封领制度与上古的分封制度并不完全相同,但无疑对于自己有信心的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陈余和张耳绝对不是唯二被汉国国体吸引的人,王贲、徐岩等一批秦国文武,臧荼、卫满等一批燕国文武,田广等一批齐国文武,等等很多的人物之所以归附汉国、投奔汉国、效力汉国,基本上都是与吕哲制定出来的国体政策有关。

事实上吕哲改良于上古分封制正是他所领导的集团能够迅速崛起,在崛起中矛盾不多的原因之一。

分封可以拉拢人心也有利于稳定人心,但是吕哲所谓的分封绝对不会像是周王室那般,那是一种建立在大一统论调下的分封,而这还需要近一步地去进行维持,索性的是他现在还很年轻,有的是时间来进行摸索。

吕哲接近曲梁第一眼看见不是城墙,是赵王歇亲自在郊外进行迎接,比较有意思的是除了一杆王旗看不到任何与赵国旗号有关的旗帜。

赵王歇是得知吕哲率军正在接近曲梁的时候被陈余与张耳建议出城二十里进行迎接,不带赵国的旌旗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赵歇又不是率军要来与吕哲交战,按照当下的规则和习惯,非迎敌而是迎亲确实是不需要旌旗。

吕哲迎娶赵王歇的女儿赵欣,那当然与赵歇是亲戚了。所以远远地吕哲也不过多的矫情早就下马,张开双臂徒步向前做出行礼的姿势。而赵歇也是在徒步向前,他也做出伸展双臂的行礼姿势,不过相对于吕哲身着甲胄,他是穿着冕服,所以伸展双臂的时候两个大袖子向下垂直,看上去要有美感许多。

吕哲称呼的是:“翁丈!”

赵歇嘴里喊出来的是:“汉王!”

两个称呼让在场的人都有不同的心境,赵国臣子那边脸上的笑容更为欣慰了一些,汉国这边的文武也是感到非常的满意。吕哲称呼“翁丈”是一种拿赵歇当亲戚看的尊重,并没有表现出汉国强势赵国衰败的盛气凌人,在于一些人看来吕哲自然是会好好对待赵歇;赵歇称呼吕哲“汉王”是展现出明白自己该采取什么样的定位,是一种承认汉国强大的表态。

赵歇寒暄了几句就问起了赵欣和孙女,神态上颇为关心。

哦,在吕哲率军北上之前赵欣就有了身孕,于四月前诞下一名女婴,该名女婴也是吕哲的第二个闺女。

吕哲其实对于赵欣母女在南陵的情况并不是太了解,只是挑出一些以前的事情出来拉家常,说着说着却是发现赵歇眼睛不断在看不远处的嫡长子吕议和庶长子吕启,也就笑呵呵地对着两个儿子招了招手……

第七百三十八章疑云重重

一个五岁一个六岁,本该是白白胖胖在王城宫殿中享受美好富贵的生活,可是他们被吕哲带着北上,现在不但皮肤被晒成了小麦色,见识过那么多的厮杀和不好的场景,虽然只是五岁和六岁的娃娃却有着其他孩童所具有的天真和浪漫。

吕哲带他俩出来的原因很简单,是想让两个儿子见识战争,知道战争的残酷和血腥。

这样或许有些拔苗助长的隐患,可是吕哲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后代是身藏于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儿女,哪怕是没有带他们出征,日后也会经常让他们出王城玩耍,不管是不是一个个成了所谓的熊孩子,也总比什么都是听侍女随从讲的道听途说要好。

吕哲不但会鼓励儿女多出王城玩耍,连他本人也没有想过会时时刻刻会待在王城。要是王族真的一步不出王城,什么事情都是要从从第二人那里才能获得了解,绝对是会被养傻了。

赵歇看到两个皮肤黝黑的孩子其实内心里挺纳闷的,历来王族谁会像吕哲这样心狠啊?出征在外凶险不说,五岁和六岁的孩子风吹雨打的也不好吧?另外呢,他也在奇怪一点,就算是吕哲想要培养储君也只该带上一个,比如嫡长子吕议,偏偏连庶长子都带上了,这是不是显示出吕哲心里还没有确定好谁会是继承人?

两个孩子在吕哲的招手中迈着小腿晃动着小胳膊靠近,他们走进了是先呼唤一声“爸爸”,然后在吕哲的示意下向赵歇行礼。

小小孩童什么都小,那副小身板身穿皮甲行礼的模样看上去萌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