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491部分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491部分

小说: 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件事情上吝啬呢?

因为开启太多基础建设而开始滋生贪腐官员的汉国,吕哲十分清楚光靠杀人无法从根底上解决贪污*的问题,最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可以使用分段承包的手段,将地方建设承包给商贾,然后指派官员和乡绅成为监督一方。使官府成为监督者而不是实际的参与者。

那样依然无法排除仍然会出现索贿或是官商勾结的情况,但是起码出事了知道应该找谁,涉及的也只会是官员而不是整个官府。到时砍了官员至少是能挽回一些官府的整体信用,不会使得民众因为单个官员而就对整个国家失望。

张耳肯定是没有与赵歇经过沟通,该因吕哲亲自向赵歇承诺会帮其建造一座新城的时候,赵歇先是露出迷惑的表情后又变现得惊喜,可是惊喜之中难免会有迟疑。

原先吕哲并不太理解赵歇为什么会感到迟疑,事后向蒯通说起这事,蒯通说出了缘由。

邯郸再怎么破败都是一座大城。这座城池里面有三十五万的人口,拥有一个都城该有的繁荣经济。按照协议吕哲会将邯郸城封给赵歇作为封地城邑,附属的还有邯郸城周边五十里范围内的郊外土地,这样一来吕哲分封的赵王起码还有三十五万的封地领民,也能依靠邯郸的商业税收将小日子过得滋润。至不济不也还有广泛的郊外可供耕作吗?

“王上,张先生那么建议或许是为了赵歇好,可是对您来说有可能造成刻薄的名声啊。”蒯通进一步解释:“自三家分晋(公元前四五三年)至今,邯郸作为赵氏的领土已经将近三百年(其实是二百二十余年)。”

剩下的不用多说了,吕哲稍微一想也就想出了究竟。

张耳给出那个建议有很多的含义,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要测试吕哲会不会在天下稳定之后收拾异姓王。

本来给不给赵歇新建一座城池很难进行抉择,让没有多想一口答应下来的吕哲怀疑自己答应得那么爽快会不会造成什么误会。

“大王既然已经答应下来,不如就再优厚一些,可以按照邯郸的规模来进行建造。也答应赵王可以尽迁邯郸黔首前去新城。”后面才过来的张良给出这样的建议。

吕哲听完张良的话略微迟疑也就颔首认同,只是这件事情还要与赵歇多多沟通,不能在目前这个阶段闹出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那么汉王认为新城建立在哪里好呢?”赵歇一听要迁移邯郸的黔首前去新城。似乎神态也就变得轻松,没有之前的那种紧张。

一旁的张耳、陈余等人看到吕哲拿出的方案也都露出笑颜,他们不再怀疑吕哲的诚意。

很简单的试探嘛!若是吕哲只建城池而没有考虑市民,那就代表吕哲必然会在天下真正定鼎之后收拾赵歇;若是吕哲反悔不再建城,那也就说明是在诓骗,一切的一切都是虚假。

司马欣命人拿来山川舆图。在吕哲的点头示意下,说道:“诸位。请阅览。”

那张羊皮纸的山川舆图包含了整个邯郸郡,里面标注着各个城池的位置,河流、山脉等地势也都被清楚的标注出来。

赵歇对于山川地理很明显不懂,他很想抓住这个机会选个好地段,所以不断对信赖的张耳和陈余打眼色。

陈余和张耳都是名士,可是任何时代都极度讲究术业有专攻。陈余主修的是纵横,也有涉及到一些黄老和杂家;张耳主修的是名家,学了一些儒家和黄老。这样一来纵横学科或许是有一些关于山川的知识,但是绝对只能是“假、大、空”的进行命题,不能算是“专业”,其它如黄老、杂家、名家、儒家,这些学科就完全与山川地理不挂钩了,他俩面对赵歇的求助只能是苦笑。

“要是司马昂没有出征就好了。”赵歇面对张耳和陈余露出有心相助却没有能力的表情有些失望和着急。

司马昂就是司马懿的祖先,这个家族累世皆为武将,按照两汉之后的说法就是将门世家。能够称得上是将门世家必然是要有其家族传承,至少是拥有一部兵书。除开拥有兵书之外,统兵的将军怎么能对山川地形不了解呢?那么必然也是要学习关于地形和地势的知识,不然不懂山川地势的将军该怎么行军作战?

司马昂是四个多月前率军北上,出雁门之后直插云中,随后又走九原一线前往沃野,目前是协同王贲、徐志、卫翰等中郎将在针对胡人作战。

赵歇的目光在赵国一帮文武之中来回扫视,看了有那么一会实在是不知道该向谁寻求帮助,最后将目光停在最近名声鹊起的武臣身上,不过似乎对武臣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本来就是嘛,谁都清楚武臣是起于微末,说得更直白点就是武臣没有好一点的祖宗,是到了武臣这一代才因缘际会获得高位,那么就别奢望武臣能够获得什么知识传承。这年头知识并不好获取,没有家族传承想要出人头地远比想象中来得困难,武臣是打了几次漂亮仗了没错,那只能说武臣是运气好也有带兵的天赋,然而不管是运气好还是天赋不错都不能弥补没有知识的短板。

武臣当然发觉赵歇求助的目光,他是很想站出来,可是……还是那句话,他是微末崛起的人,能够认识几个字已经算是不错,并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教育和专业培养,很难能给出正确的建议。

最后,赵歇将目光看向吕哲。

作为一个从现代穿越到上古先秦的人,刚开始的时候吕哲会像很多穿越客那样观念和理解上存在很多的误会,比如按照自己的思想来猜度他人,要么是觉得“古人”无比愚蠢,要么是觉得“古人”无比聪明,来一个极端化。

吕哲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生活了快十个年头,思想和价值观基本很难再出现误差,也能理解现在的人们到底是个怎么回事,那可真的是极端到了每边,大把大把目不识丁的人存在,也有因为家族传承的精英。

现场的赵国那边有什么精英吗?作为名士的张耳、陈余或许能算精英,但是“专业”很明显不对口。武臣也能算是精英,可惜的是缺乏底蕴。

吕哲能看出赵歇的尴尬,用着商量的语气问道:“翁丈对新城池有什么要求吗?”

赵歇很努力在思考,他刚要说话,旁边的张耳率先开口了。

“大王,新城占地若是与邯郸一同大小,可否选择依靠河流?”张耳很明显就是参考南陵的条件,说了一些特别点明一座满是花园和喷水池的城池很赏心悦目,然后又说:“王上(赵歇)日后只有一城一地,族中口众较多,能不能选择一块汇通的地方?”

张耳目前称呼赵歇为王上无比正确,毕竟赵国现在还是一个**王国,要是赵国成为吕哲统治下的一个封国,那时候除非张耳依然是赵歇的臣子,也就是所谓的臣下臣,不然“王上”这个称呼只能是对吕哲。当然,吕哲日后称帝是必然的,所以……

“汇通之地?”吕哲不由自主地看向山川舆图。

所谓汇通之地不是指什么,其实就是一块道路四通八达的区域,也包含着必然是商贾的必经之路。

张良等待张耳说出要求立刻就将目光移动到赵歇身上,他看到赵歇不断点头显然很符合要求的样子,眉头挑了挑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吕哲寻思了半天将手指向邯郸西南方向,那里符合要求有一条漳水,虽然比不加上长江,可是在中原已经算是不错的水系。漳水再向南大约二十里还有一条洹水,那边在地图的标注上是平坦地形,水系发达再加上地势平坦,是建城的好所在。

“这里有一个小县叫邺,屡次战火中已经成为废墟。”吕哲的手指头点着舆图:“有水系,地势平坦,又链接上党、河内、河东,算是一个交通枢纽。在这里建城,如何?”

……………………

章节名本来是想叫“每个举动都是在创造历史”,结果太长了,囧。

另外很对不起大家,最近实在是很不在状态,另外电脑刚配没多久竟然动不动一直蓝屏,写一半蓝屏的感觉……难以形容,比撕逼大战还郁闷。

第七百四十七章:后方

十一月份的南陵没有下雪,经过秋季的连绵雨季倒是显得空气有些湿润。

现在华夏本土会下雪的地方并不是太多,辽东、辽西靠近极寒也就不提,北地和西疆也已经有三年没有降雪,今年中原大部分地区亦是没有出现降雪的情况。

南陵一年四季的温度偏差并不是太大,春季时常是二十三度左右,夏季最高温也不会超过三十度,秋季因为是下雨时节则是在十八度到二十四度之间,冬季最冷也不会低于十五度。

这样的气候与全球处于温暖季节有关,又与环绕太阳转的地球所处位置关联,直接的现象就是全球各地天气趋于暖和。

事实上也正是因为地球在太阳系的轨道处于温暖区域,直接导致华夏本土的北方草原几年没有降雪,让草原胡人享受了几年的水草丰美生活,胡人的人口和牧畜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在原版的历史上,冒顿抓住了上天赐予的机会,努力增加匈奴群落人口的同时向西进击,只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就将大月氏赶到中亚区域,直至是到了现代天山区域遇上了比较彪悍的乌孙人才停止向西继续扩张的脚步;冒顿停止西扩之后掉头往东,依靠百年不遇的暖和季节将盘踞在辽东以北的东胡击败,吞并了一部分的东胡人。冒顿左突右击一路征讨,开扩疆土在游牧民族看来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增加人口,一度让冒顿手里掌握的控弦之士突破五十万,匈奴的总人口也达到历史最高峰的五百余万。此后匈奴历代人口再也没有突破五百万。

没有降雪是一个好现象,几乎全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一旦降雪对于黔首来说是个灾难,对于一个族群来说将会是个难以形容的悲剧。就是因为一时间段老天还算给面子,原版历史上刘邦重新一统天下才能还有将近一千五百万。

在吕哲的这个版本里,老天依然非常给面子连续给了几年的暖和天气,吕哲强势崛起迅速平定南方又插足中原用半年灭亡齐国和燕国。华夏大地总共还有多少人不好算,但是处于吕哲统治区域的人口经过初步的统计有将近一千四百万。而这还没有算上秦地、赵地和中原的局部区域。若是将之前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的人口统计计算,秦地是有口众三百三十余万,赵地的人口总数是有四百六十余万,吕哲与秦国、赵国合并后。纸面人口总数将会超过二千万,而这个几乎没有可能,毕竟在吕哲的这个版本里面赵地受到的兵灾最多。

汉国统计人口的手段比较简单,依靠的是以工代赈期间的登记,另外就是对于土地的重新核实。

天朝是依靠重新丈量土地用最迅捷的速度达到统计人口的目的,吕哲当然是没有忘记,只不过与天朝相比吕哲并没有做所有土地全部归于国有,然后再重新完全分配的事情。一旦牵扯到土地,认人头确认土地拥有量。无人认领将收回土地归于国有,逃逸人口和隐藏人口会被降到最低,毕竟土地对于农耕民族的个体意味着什么很明显。

汉国有义务兵制。每年的夏季和冬季各乡里青壮(含健妇)都会集结操练,国家进入战争状态之后义务兵则不再训练而是武装起来作为二线部队使用,大多数的二线部队是被用以参与粮秣等物资的运输,小部分是作为一地的警戒或是绥靖驻军。

进入到一年又一季度的义务兵制时间,本来缺乏人力的萧何很是松了口气。

每年两季集中青壮进行操练很明确的来说就是一种军国主义才会有的情况,不过这种制度并不是吕哲首创。首先建立这套制度的国家是在春秋时期的晋国,晋国也因为这套制度成为当时的最强国。

农耕民族为之环绕的其实也就是播种和收获季节。其它的时节里基本是处在一种清闲的状态,吕哲设立夏季和冬季集中青壮对于夏冬两季无所事事的人来说是种福音,一切只因为受到征召可以吃饷,比之闲着没事干总要好上许多。

随着吕哲重视商业与工业,汉国也就出现一种必然的情况,越是靠近南陵区域的黔首单纯依赖田亩出产过日子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拜吕哲一开始全民动员编制藤甲制作战袍所赐,有着太多人在这一项动员中吃到红利,间接达成的是初步的开启民智。当然,这里的“民智”是以利诱之的“利”,教会人们除了土地里刨食还有另外的进项手段。后面又因为开发黔中(目前的苍梧郡)大批招募民伕参与土地整治,和对长江沿岸和河流的治理,一项又一项的国家工程下来,铜钱如流水一般的洒出去,黔首手中有钱也就变相的刺激到了消费,有消费需求必然带动商业,商业的发展又需要到工业的生产,一整套的循环下来经济链完成的同时工业增产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执政,王上发来公文。”

萧何目光注视在木犊,手已经伸出去。

给萧何呈上公文的人叫吕泽,吕泽是吕雉的兄长,目前是执政府内的一名从侍。

从侍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要是按照三公九卿制,从侍是一个月俸十六斛……也就是一年一百九十二石的佐官。九品中正制度中,从侍相当于一名小吏,连官都算不上。

不过吧,吕哲统治下的汉国相当怪胎,在吕哲和叔孙通等人的商议下,汉国既不是三公九卿制也不是九品中正制,保存了三公九卿制一些制度的同时又糅合了一些九品中正制的制度进去,例如有太尉又有一些尚书侍郎,没有其中的大将军也不存在丞相,更为诡异的是设立了贵族等级,如一、二、三、四、五等的进阶爵位,但是官职上片片不存在几品的等级。

汉国的丞相其实就是执政,也就是萧何萧执政,不过在汉国担任执政并没有任何指挥军队的权力,很像是现代天朝的总理,按照“我大清”的官职理解则是民政总理大臣。

萧何调动二线部队给前线军队运输辎重需要透过太尉署,而太尉署想要调动部队又要经过君王……也就是吕哲的盖印允许,其中的将军府又是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这种一环套一环的行政制度是一种平衡……好吧,其实就是制衡。

目前离开本土执行任务的汉军总数量已经突破一百四十万。出塞与胡人交战的军队是三十二万,其中的战兵达到十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