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权财 >

第1087部分

权财-第1087部分

小说: 权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百姓都觉得县里的这次决策十分正确,固然,一个耗资上亿元的大院子说没就没了,未尝不是一种浪费,但采访了很多居民后,我们却觉得事情可能并不能单纯的从浪费不浪费的角度去看,至少我从里面看到的……是县里的决心和态度,我觉得老百姓们也是感受到了这些,所以才会有了这些回答吧,大家并没有对县里产生质疑,反而县里的这次决定,让大家越来越产生了信任和信心。”

下面,还有几个人也接受了采访。

比如张东方,张县长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任何功劳,所以说话也是很谨慎的,“这个拆除工作是董书记提出来的,也是我们全县主要领导的决定。”

还有孟寒梅,“对于董书记的决定,我们是坚决拥护的,我觉得董书记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我们开始很多人也觉得拆除一个耗资这么大的县委大院有些太让人心疼了,但董书记当时就跟我们讲了,他说‘老百姓需要我们拆除这里,那我们就得拆,什么话也不用讲,不能让老百姓对咱们的县委县政府产生一丝一毫的不信任,没了县委大院?那咱们就在联排房工作,联排房也没有?那咱们就在露天搭棚子办公,怎么都能凑合,怎么都能工作,可是没了老百姓的信任,咱们就算在飘在天上飘在宇宙里的高端别墅里办公,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这是董书记的原话,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我听完特别有感触。”作为董系的人,孟寒梅当然比张东方和张系人马要“会说话”的多。

董学斌听得微微点头,昨天他好像还真说过这些话,不过他大都也给忘了,这厮的话基本都是张嘴就来,压根不用过脑子的,这就是天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的人,天生就有这个能力和本事,现在听孟寒梅从镜头里说出来,董学斌也觉得自己说的真好啊,自己都被自己的话给感动了。

这次的早间新闻其实是董学斌昨天就跟宣传部部长孙长智打过招呼安排好的,因为必须要给民众一个交代,所以肯定要策划好,董学斌并没有用孙长智的提案,他觉得太普通了,太没有力度了,董学斌是跟京城长大的,耳濡目染也都是那边的媒体,于是他也临时起意地仿照了京城媒体常用的方式,那就是采访,对老百姓采访,对领导采访,这个感觉会更真实,比主持人直接给出一个结论更能让人信服,而且这个操作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采访十个人,就算有态度不明确的,就算有持反对意见的,掐了就好了,不播出就好了,直接播放那些他们需要看到的采访就可以了。

简单,真实,信服力大。

工作量可能会稍大一些,可也大不了多少。

现在从新闻上看,董学斌还是满意的,觉得自己的决策又一次发挥了作用,比起那些干巴巴的说明,这种全部用采访形势然后主持人总结的报道方式,肯定更加深刻更加感人一些。

这就是舆论了。

掌握了这里,就掌握了一个最大的阵地。

当然,董学斌也确实是真的心系老百姓,他不觉得这是耍猫腻,他的那些话,那些行动,都是发自内心的。

第1855章【这就是董学斌!】

早晨。

家里。

早饭差不多快吃完了,董学斌端着红枣粥开始喝,县里的新闻看的差不多了,他就调到了省里和市里的电视台,市里这个时候播报的是邻县两个地方的调查情况,并没有提他们焦邻县,因为调查小组在昨天下午就已经撤了,焦邻县已经不是新闻的重点了,这个自然也是董学斌愿意看到的,早清净早好,他可不想自己的县一直都在风口浪尖上停着,太多人关注的话他也不好开展工作了,这样的情况最好了,等这个风声慢慢过了,这次风波也就算彻底结束了。

不过省台上董学斌倒是正好看到关于他们县的报导了。

这也是一个采访形式的报导,但却不是采访董学斌和老百姓,而是电话连线的一个评论员,就好像中央台那种形式一样。评论员在电话里说的天花乱坠,这个事儿的起因啊,过程啊,产生的影响啊之类的,絮絮叨叨了好半天,不过最后结尾的时候他还是对董学斌和焦邻县的这次工作决策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觉得他们能如此当机立断地拆除一个耗资上亿的大院,真的是需要一定勇气和果断的。

评论员道:“虽然存在问题,但焦邻县的处理态度我们已经能看到了,是积极的,是主动的,刚刚我也看了焦邻县的新闻,我觉得县委书记董学斌的那句话说的很好,没了工作地点,他们可以在马路上办公,但没了老百姓的信任,他们就是在宇宙里住着别墅办公也没有任何意义,这话很诙谐,但分量确实不小,反正是打到了我心坎里了,真的是展现出了一个县委书记的气度,给了老百姓非常健康的一面,知错能改,我觉得焦邻县的处理方式和领导的魄力很值得学习,至少跟其他两个受到质疑的县比起来,焦邻县在这个新县委书记的领导下确实层次高出了很多。”

董学斌这次做的确实到位,把一切能处理的事情都提前处理了,把一切能产生的影响都提前扼杀在摇篮里了,就他昨天的几个命令,最后事实证明董学斌都是高瞻远瞩的,谁听了不得竖一竖大姆指啊?就算张东方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次他们是被董学斌的“疯狂”决定给救了。

省里也说不出什么了,即便对董学斌有意见,新县委大院这么提前一拆,这件事上他们也没办法再做文章了,没看连调查小组的人都给撤了么,听到下面的汇报,省里肯定也心中有数儿的。当然了,这个评论员估计不是省里安排的,否则不会这么夸董学斌和焦邻县,这人的说法还是很客观的。

新闻看完了。

董学斌也吃完早饭了。

擦了擦嘴,他觉得身上的力气也来了一些,对这次自己的处理非常满意,穿好衣服也就去上班了。

路上的时候,他也让司机小王停下车跟报亭买了几份报纸,拿过来看了看,里面有赞扬的,自然也有批评的,因为市里和省里的报刊媒体董学斌可管不了,他的手还没那么长,批评的声音大都是因为他拆了县委大院的事情,但董学斌却都没当回事儿,他心说我倒是也不想拆呢,可不拆行吗?不拆我们能过的了这一关吗?这些报道完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董学斌的立场上,这是他唯一的处理方法了,不然他得多冤枉啊,刚来才几天啊就得给前人留下的烂摊子担责任?情理上讲不通,但实际上董学斌确实会担责任的,政治本身就没有太多情理可讲的,他此刻在其位,担了责任也只能说明他运气不好,时运有时候也是政治的一部分,因为有些事真的说不好的,赶上你就是你,赶不上你,你可能一辈子也不行,想要避免这些,想要改变此刻糟糕的时运,董学斌自然要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法了,亿元往上的县委大院啊,你以为他不心疼吗??

心疼也没办法!

所以对于批评声,董学斌直接无视了。

这点心理承受能力还是有的,这厮一路上也都是这么过来的,批评又怎么样?恨不得把我扒皮吃肉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哥们儿不是还好端端地站在这里吗?董学斌从来不怵这个!

……

外郊。

新办公地点。

董学斌的车子到了,没让小王开进里面,而是停在了外头那一排排车子的后面,开门下了车。不是董学斌不想开进去,而是……根本就开不进去啊,这是一排排的联排房,房子虽然很多,但里面空间很小,因为不是叠层建筑的,而都是平房,他们的车子也只能停在大院外头了,里面的空间虽然也够停车的,但毕竟是有限,车子都进去了也不方便大家办公。

“书记!”

“董书记!”

好多人连忙打招呼。

经过昨天的事情,董学斌能明显感觉到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更加客气了一些,而且就连张系人马里的其中一两个人,看董学斌的眼神也没有之前那么轻视了,而是很凝重的感觉,至少在表面上,他们似乎已经知道该对董学斌保持一个对县委书记的尊重了。

好事儿。

看来这次的苦也没白吃啊。

董学斌自己可能没有感觉到,但真正了解他的一些人却都清楚,董学斌厉害就厉害在这里,他能把一些本来对他来说根本走投无路无处可退的危机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法急速扭转局面,不但会化解矛盾,根本就不会受到什么牵连,甚至还能因此得利,这种人如果不厉害,那就没有人厉害了,这也是董学斌一直在耍混蛋骂领导打人打架后还能一直步步高升的根本,因为他不怕这些对别人来说基本属于致命程度的政治影响,董学斌自己可以扭转。

这就是董学斌!

以前大家不知道,不了解。

但今天,董学斌却用实际行动第一次告诉了焦邻县的所有人,他是什么人!他有多大的本事!

第1856章【新环境!】

上午。

上班了。

这也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搬来这个环境很恶劣的办公地点后的第一次上班吧,大家情绪都很复杂,连董学斌和张东方等众多县委常委都是一样的,本来要住进一个豪华宫殿的,结果现在宫殿没了,被董学斌一句话就给拆了,他们只能窝在这些联排房里工作,心里变化还是很微妙的。

董学斌感受到了大家的情绪波动,但也没法说什么,因为他看着这边的环境也太差了一点,那些联排房,甚至连一些乡镇的卫生所都不如啊,他们县的有些卫生所虽然也是这种排房,可起码房间比较少啊,也就是几间而已,人员比较简单,可他们现在呢?他们这是县委县政府无数个部门合并在一个联排房的办公区里,密密麻麻入眼都是人,而且非常乱,虽然有刚搬进来还没有调整好的原因,可是这个调整也调整不到哪儿去的,因为空间在那里摆着,一个房子挨着一个房子,甚至根本就不怎么隔音,还在院子里呢就能听到里面打印机啊电话啊说话啊等等等等各种各样的噪音,宣传部挨着纪委,纪委挨着县委办,乱极了。

“诶!那是我们的文件!”

“不是吧?我们刚放这里的!”

“你拆开看看!是我们的!”

“哦,还真是,嗨,都乱套了啊。”

院子里也堆了很多部门的东西,没办法,屋子里的空间不够啊,人都放不进去了,东西自然也没地方搁,只能跟外面找地方了,还得找屋檐底下这种地方,不然下起雨来不好办。

反正这个场面已经可以想象了。

一个字形容就是差,两个字形容——极差!

孟寒梅这时从里面出来了,一看到董学斌就把他拉住,上来道:“书记,您看看这个,得您签字。”

董学斌看了眼,就签了,“大家工作还适应吗?”

孟寒梅假模假样道:“都挺适应的,大家也理解,然后……”

“说实话。”董学斌打断道。

孟寒梅就苦笑一声,“很不适应,我们这些领导还能忍,但下面人抱怨挺大的,这里工作环境实在,主要是有些事情容易乱,不方便工作。”

董学斌道:“行不行也只能先这样了,你安抚一下大家吧,而且老县委大院翻修的事情你们抓紧办,那边弄好了,咱们也能尽快回去了,告诉大家,这个形态不会坚持太久的,给大家打打气,千万不要因为这个耽误咱们的工作,这个是最主要的。”好话说完了,董学斌又变得强硬了起来,“你劝劝,如果实在不行,如果谁还是对这个工作环境成天抱怨,那你让他来找我,所有人的辞职申请我都批!”

孟寒梅脸色一凛,“行,我知道了。”

董学斌又道:“还有件事儿,通知各个县委常委,开个常委会,就在这里,十点钟整准时。”

“好,我去通知。”孟寒梅就去了。

董学斌在密密麻麻的噪杂人群中看到了苏岩,大喊一声,“小苏!来一下!”

苏岩也是听说董学斌来了,这才出来找,结果人太多太乱,愣是没找到,听到董学斌的声音后他才擦了擦汗无奈一笑,赶紧上来了,“书记。”

董学斌道:“城管局的霍一邦霍局长,你去通知他过来,十点钟参加常委会,让他不要迟到。”

苏岩一点头,“好的。”

城管局之类的很多部门都是不在县委大院驻扎的,所以联系的话还是要通过电话之类的工具。

吩咐完一些事后,董学斌就回了自己的办公室,好吧,如果这个能叫办公室的话,就是这么叫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个所谓的办公室实在寒碜了一点,就是一个开间,连个窗户都没有,打开门后办公室一览无余,董学斌看到(W/U)了自己熟悉的办公桌,看到了自己熟悉的电脑和之前办公室的盆栽,但是听着旁边隔壁几个部门工作人员的说话声和电话声,他真的是很无语的,太乱了啊,他有心想敲一敲墙壁让旁边的人说话声音小一点,可想来想去还是没这么做,他知道人家也不容易,大家都不容易,他让别人忍一忍,自己自然也要起到带头作用了,不然也说不过去啊。

凑合吧!

有个办公地点就不错了!

董学斌调整好心态后,很快也适应了一些这边的情况,无非就是吵一些,这些他还是忍得了的,甚至不是董学斌自吹,有些人看到董学斌似乎是娇生惯养,似乎这么年轻就当了这么大的官,都觉得他出身很好,可实际上董学斌吃过的苦是比其他人还要多很多的,他可不是个养尊处优的人,更不是大家看到的那样出身很好,董学斌以前的大学同学都知道,董学斌虽然是京城人,可他家的生活条件却比一般跟县里生活的同学还要差很多的,他出身好什么啊!

京城人就出身好了?

其实就是个户口上的几个字而已!

哪儿哪儿都有穷人,哪儿哪儿都有拮据的家庭,这个是没法用出生地点衡量的!

董学斌能有今天,都是靠的他自己拼命拼出来的,他什么苦没吃过啊?现在又倒退回来了,董学斌也完全可以适应,固然是从简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董学斌也承认谁都会有这些想法,可他现在代表的可不是自己,他是一把手,工作时间代表的可是一个县,代表了党委,有了这份责任感,董学斌什么苦也吃的了。

坐下。

整理办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