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二号首长(1 2部) >

第119部分

二号首长(1 2部)-第119部分

小说: 二号首长(1 2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德良接着说,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尽快将办公楼的具体安排拿出来,分到各部委厅办室去。等绿化和配套工程一完工,我们就搬家,至于各个部委厅办室搬进去的是毛坯房还是装修好的房子,我不管了。我只管一条,我一声令下,说搬,全部就得搬,谁拉下,我撤谁的职。

大家明白了,赵德良这是在扔包袱,将装修任务扔给了各个部委厅办室,让他们去八仙过海。最初,大家觉得这事难办,毕竟,省委省政府机关的各部委厅办室,都是靠财政拨款生存的,哪来的大笔钱去搞装修?再仔细一想,如今的部门,谁没有小金库?没有小金库,平常的福利节假日的奖金就没法解决,这个部门负责人就当不下去。别说部委厅办室有小金库,就是部委厅办室下面的处室,也有自己的小金库。把这些小金库动起来,要完成装修工程,还真不是一件难事。何况,那些钱躺在小金库里,是公家的钱,部门负责人绝对不能装进自己的腰包,而工程一旦由省政府统一掌握,部门负责人别说分得一杯羹,就是闻一闻香,都不可能。现在,将装修工程分拆到各个部门,不少人就可以从中获得好处了。可见,赵德良虽然来的时间不长,对官场的一些套路,是熟得很。

省委办公厅的装修,主要是余丹鸿张罗的。据说,整个装修工程,花了三千多万,这笔钱,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省财政拨了一点,二是办公厅小金库掏了一部分,三是找企业化缘弄了一部分。其中,办公厅小金库的钱和企业化缘,都分成两个部分。比如企业化缘,只能解决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由装修公司带资完成。而办公厅虽然有小金库,却也没有上千万的资金,余丹鸿便要求各部门摊派一点。下面的处室,弄些私房钱不容易,自然是谁都不肯出。余丹鸿根本不顾大家的反对,将各处室的负责人召集起来开了个短会,会上只做了一件事,宣布各处室出资的数目,根本不允许讨价还价。很多处室的负责人怂恿唐小舟向赵德良告状。唐小舟暗想,这个主意原本就是赵德良想出来的,他只要装修完成,才不管你怎么弄到这些钱。这样的状告了也是白告。

就唐小舟个人来说,他是欢迎早点搬家的,因为他在周边的房地产投入了巨资,买完房子没钱按揭,欠了银行一大笔款。两府早点搬家,当地的房地产增值就会加快,他获得的利益回报,也就越大。

唐小舟从房地产投资中尝到了巨大甜头。和谷瑞丹离婚时,沿江路的一处房产,让他获得六十万,再加上自己手上的一些钱,又由黎兆平打了个大折,三千二的售价,只收唐小舟二千五百元。唐小舟以三成按揭,一次性买下了九百多平方米的房产。

黎兆平不知是真有内幕消息,还是把稳了政府的脉博,知道两府工程不可能再拖下去。他之所以愿意以较低的价格将三期脱手,也是为了回笼资金,尽快让四期上马。清御泉居的四期工程总面积,相当于前三期的总和,需要调集的资金量巨大。现在又不能售楼花,黎兆平只好想了一个办法,以较低的价格内部认购。

有一天,黎兆平对唐小舟说,有好事,别说我不照顾兄弟,我的清御泉居第四期,你要不要弄几套?

唐小舟说,你那里不是才建一半吗?一年后才能交楼吧。

黎兆平说,我先搞内部认购,价格可以便宜一些。

唐小舟说,如果是这样,我倒是有兴趣,只不过,我的钱没有兴趣。三期那几套,按揭款都没钱交了,欠了一大笔。我哪里还有钱买房子?

黎兆平说,你傻呀,你不会想办法把资金盘活?

唐小舟不懂怎样盘活资金,让黎兆平教自己几手。黎兆平说,现在,全国的房地产都在涨,据估计,无论是房产还是股市,有可能在近一两年达到双高峰。虽然不能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可这样的机会,以后可能是越来越少。至于资金问题,你手里有固定资产,那就是资金,你可以把房产抵押给银行。

唐小舟说,我怎么抵押?房产证都还没有呢。

黎兆平说,你这些年记者白当了。你不会把现在的房子卖出去一部分?房子卖了,剩下的房贷,你可以全部一次性缴清,那时,你就可以拿这些房产抵押贷款了。

《二号首长》第二部 第029章

唐小舟找银行的朋友咨询了一下,知道这个办法行得通。当初买下这些房产的时候,总价是二百四十多万,首付百分之三十,约七十万,半年来,他又分期支付了三十多万,目前尾款一百四十万。他如果能够弄到一百六十万,可以一次性付完房款和利息,拿到产权。而这些产权,目前值三百六十多万,再利用一下银行的关系,说不定能贷到五百万。

这样一想,唐小舟通了,剩下来的事,便是想办法去弄这一百六十万。

十年前,三哥创办兴唐食品厂的时候,手里的钱不够,号召家人参与投资。谷瑞丹缺乏眼光,觉得在乡里办那样一间厂,根本没有前途,无论如何不肯投一分钱,只肯借给三哥两万,而且说明要收一分的利息。唐小舟不肯违背老婆,只得从自己的私房钱里拿出一万,暗暗投了进去。不久以后,首次借的那两万,三哥已经还清,而投资的一万元,仅占百分之五的股份。这么多年,唐小舟没有拿一分钱红利,所有的红利,全部滚动投入。按今天的规模计算,唐小舟当年投下去的那一万元,已经值八十万。

听说唐小舟要退股,三哥骂他,说,你傻吧,你不想想,你当初投的是多少?一万元,现在就值八十万。八十倍啊,这么好的生意,你到哪里去找?

唐小舟说,今时非同往日,以前我只是一名记者,想怎么投资就怎么投资。现在我是政府公务员,身份变了,而且敏感了,再拿着这些股份,我怕烫手。

唐小栗说,你也知道,厂里的钱,全部投进了二期工程,还贷了一大笔款,现在哪里有钱退给你?

唐小舟说,不光我要退,我劝你也考虑逐步退出。你现在是副镇长,说不定将来还有往上升的机会。就算你要办厂,我也建议你不要在这里办,甚至别在县里市里办,最好是办到别的地方去。

唐小栗说,你的这个忧虑,我也曾考虑过,但是,这间厂现在值一千多万,如果把二期建完,值差不多三千万,就算我想卖,谁能接得下来?

唐小舟说,办法是人想出来的,一个人不行,你可以发动大家都来持股呀,把股份稀释以后,你还是大股东。而你收回一千来万的现金,既可以考虑别的投资,就算不再投资,这一辈子,大概也够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唐小栗开始在内部搞股份制改革,拿出一部分股份给厂里的高管以及村民认购。这间厂毕竟是优良资产,大家都会算账,明知这笔投资划算,所以争着入股。最终一算账,唐小舟拿回的不是八十万,而是一百万。后来,赵德良去兴唐食品厂看看,唐小舟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动手早,完全脱离了与这间厂的联系。尤其赵德良听说这间厂是一位副镇长开的之后脸色大变,唐小舟真有点心惊肉跳,暗叫好险。

却说唐小舟收回了一百万,又找关系将报社那套房子拿出来抵押贷款。那套房子市价只有二十万,他却贷了四十万。最后还差二十多万,直接向三哥开口借了。他很清楚,以自己此时的身份,只要找企业家开口,别说是一百多万,就算是一千多万甚至几千万,也有人愿意,甚至不需要一砖一瓦的抵押。人家肯拿出这么大一笔钱给他,自然是想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这种事,他是不愿干的。

还完贷款,拿到产权,他又将这些产权拿到银行抵押,果然贷到了五百五十万。清御泉居第四期还在建设中,内部认购价相对较低,黎兆平又给唐小舟打了个九折,一楼铺面四千五,住宅三千三。首期三成按揭,他拿了一千五百平方米的铺面,三千平方米的住宅。

听说唐小舟要买这么多房子,黎兆平吓了一大跳,说,你是不是再考虑一下?这些房子,总值近一千七百万。这么大一笔贷款,你知道一年的利息有多少吗?

唐小舟说,我也知道,这个计划有点疯狂。不过,两府最多半年左右肯定会搬家,到时候,清御泉居的房地产肯定会涨。如果涨百分之十,这个利息就差不多冲销了,如果涨百分之十五以上呢?就赚了。我的想法是,等房价涨起来,便将其中部分房产卖掉,回笼资金,以房养房。我现在这样干,最大的风险在于房价大跌,只要一年后,房价保持现有水平,万一撑不住,最多也就是将第二次购买的房产抛出去,亏一年的利息。

黎兆平说,可是,这一年的贷款利息加按揭款,好几百万,你哪来的钱给银行?

唐小舟诡异地笑了笑,说,我只好当老赖,先拖着,再和银行打声招呼。银行的朋友帮我撑一年,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唐小舟之所以能弄出这么大手笔的投资,也是因为这个换届年与他的关系不大。赵德良来江南省才两年多时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总算控制了全省的权力金字塔。此时,赵德良正是用人的时候,不太可能将唐小舟外放。他有一种估计,至少一年之内,赵德良不会放自己走。既然自己没有别的好想,除了当好赵德良的秘书,有那么点时间和机会,玩一玩投资,也是一种选择。

再深一步思考,唐小舟也意识到,自己大概只有这个时候,才最适宜于投资。此前,经济大权掌握在谷瑞丹手中,就算他想投资,也得经过谷瑞丹的审批,而审批手续,简直比世界上所有的审批都难。现在没有人管他,完全放开了手脚,只要设定底线,他就敢干。同时,他又想,如果有一天自己能够得到一个实职的话,无论如何,都要干一番事业出来。那时,既没有精力考虑投资,也不适合考虑投资。而在中国当官,自己没有相当的经济基础,很难不被拉入经济犯罪的泥淖,有了一笔钱垫底,他的底气就足了。

现在余丹鸿谈到搬家,唐小舟是最高兴了。他想,半年之后,清御泉居的均价如果能够上涨五百元,他就将部分房产抛出,还掉贷款,自己可以稳稳当当地当千万富翁了。

赵德良没有在搬家的事情上面过多停留,而是转了话题,问余丹鸿,孟庆西一案,有进展吗?

余丹鸿说,二十多天过去了,好像还没有任何消息。

赵德良又问,各市的换届情况怎么样?

余丹鸿说,正按省里的统一部署进行,乡镇的党代会,年前基本已经开过了,县里的党代会,大多安排在四月和五月,市里要晚一些,是五月到七月,雍州市是八月。

这是今年江南省的一件大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换届年。换届年有两个概念,一是党委换届,一是政府换届。党委换届的标志,是党代会,五年一次。政府换届的标志是人代会,也是五年一次。省市县乡四级,大大小小的会议,有三千多场,所以,民间说,官员们从年头到年尾,整个就是在忙开会。乡里的会,最多一天半就结束了,县里可能开三天,市里也许是四天。一年有三百多天,要说,开这么几天会,就说一年都在忙,听起来有些夸张。事实上,人们忙的并不是开会,而是会前准备。这里所说的准备,既指会议的组织准备,更指对参会身份以及职位分配的准备。别看一个乡级人大代表,说起来也不算什么,可在乡里也算是一个人物,含金量还是很高的。更不要说副镇长以上的职位了。尤其是那些有点实权的人,谁都想进步,而这种进步,又往往是跑出来的。大大小小几万名官员,前后差不多一年时间都在跑官,如果能够将这些官员们跑官的轨迹在一张坐标图里标出的话,这个图,实在是蔚为壮观。

这个换届年与唐小舟的关系不大,他也完全不需要关心。可他身处的位置不同,即使不关心,也势必要被拖进去。非常明显,这一段时间,他的电话要比平常频繁得多,大多数是想请他帮忙安排面见赵德良的。唐小舟心中有些迷惑,这些人见了赵德良说什么?难道说,赵书记,我觉得自己能力很强,政绩也相当不俗,希望组织上给我压压担子?如果不这样谈,见了又有什么意义?你总不能拿一大笔钱,往赵德良面前一扔,说,赵书记,我要买官。以前在北京,遇到这类电话,他很好推脱。现在回了雍州,人家希望他安排一下,他就感到为难了。

所谓安排一下,自然不是通过正常途径安排。正常安排要通过省委办公厅,需要排队,一个星期能见上面,就已经不错了。除非理由充分,大多数正常安排,是打回票。非正常安排可以插队,往往是唐小舟抓住机会,用点小技巧,见缝插针地安排进去。赵德良明知唐小舟参与了安排,通常也不会拒绝。可唐小舟心里有谱,这样的事,只能偶一为之,并且要让赵德良觉得,这类安排是适当的,如果经常这样干,便会引起赵德良的反感,自己很可能就饭碗不保了。

打电话要求安排与赵德良见面的人中包括了泸源市市长董有志和市委副书记文杰明,他们虽然未说出自己的目的,唐小舟心里却透亮。原市委书记宗盛瑶被双规了,理论上,董有志和文杰明,都有接任的可能,他们想就这一职位找赵德良活动活动。

宗盛瑶是三天前被双规的。

宗盛瑶曾经非常努力地活动,找过不少人,其中包括赵德良。他对赵德良说,自己在泸源当了八年市委书记,既有成绩也有错误,泸源市这些年的经济发展有目共睹,城市建设上了不止一级台阶,在这些方面,他花了不少心血,操碎了心。当然,他也承认,他犯了很多这样那样的错误,他希望赵书记给他一次机会,既给他机会改正错误,也给机会他报答党和人民。赵德良当然说得很官方,他说,省委一直都在给你机会,不然,你也不可能有今天的位置。同时,我向你保证,省委一定会继续给你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把握这些机会了。

后来,赵德良出差北京,梅尚玲往北京打电话,希望省委同意对其双规。梅尚玲按照赵德良的指示,和夏春和一起去陈运达的办公室向他汇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