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247部分

锦衣当国-第247部分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毫无动静”更是让人明白了些事情,王通这个仗势欺人,所依仗的势力可是天底下头一号的。

  这桩事也证明王通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什么面子,什么派系,自己每年给宫里送进去的一百多万两银子才是真的。

  王通这次上的折子直接递送到了万历皇帝那边,尽管他也有别的方法直接到太后娘娘那边解释,可以通过宫内宫外的权势人物说情递话,可王通并没有这么做。

  若是在旁人看来,王通的作为似乎是在选边站队,处处表明他只是万历皇帝一人的臣子,这样的行为无错。可未免有些没必要。

  如今的天下,慈圣太后李氏的确执掌大权,干涉大政,张阁老身为帝师,的确一言九鼎,无人敢违,可万历皇帝毕竟是皇帝,天下迟早是他的,大权迟早是他的,王通这么做,非但没有必要,还摊上了很多麻烦。

  不过,王通知道自家做的没错,万历皇帝对自己的处处维护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从前在职场的时候,他就明白站队的重要,就算上级领导再怎么和睦,再怎么亲密,彼此分工不同,职级不同,必然还是有分别的。

  跟着一个到底,荣辱与共,这是最好的,如果是改换门庭,尽管短时间会有好处,可长期内必然遭到背叛那方的嫉恨,就连你投靠的这方也会心有提防。左右不得好,更别说天家政争,稍有差错就是粉身碎骨的局面。

  既然一开始就选了万历皇帝这一方,尽管知道太后娘娘那边权势更大,能得到的好处更多,可还是死心塌地的不会变了。

  当然,李太后和万历皇帝是母子,血脉至亲,有这层关系在,很多事又有不同,忠心于太后娘娘和忠心于万历天子,似乎没什么区别,臣子们这般想,太后和皇上似乎也是这般想,可王通显然不这么想,他的很多行动都在明摆着表明,我是万历的臣子,而不是太后娘娘的臣子。

  有人觉得好笑,有人觉得迷惑,有人若有所思,至于慈圣太后李氏。说到底,万历皇帝毕竟是她的亲儿子,坐在皇位上的皇帝,有个忠心于自家儿子的得力臣子,这显然不是坏事。

  ……

  “王大哥,保安团正在训练,原本不该走人,可宣府那边马大帅解甲归田,家里来信催的急,我们这些小辈一定要去观礼的,还请王大哥见谅。”

  天津卫地方和其他处不同,这边规矩明白,又有王通等人时时督促,所以上上下下都是做事的。

  历韬、孙鑫和李虎头几个少年自从王通交待了差事之后,就一直是忙碌不停,一千五百人的人手已经是招齐,目前就在商业区域和海边之间的地方操练,也算在空白地带之间放一只力量监视。

  不过八月初二这天,历韬和两个宣府出来的少年,却很不好意思的来请假。

  马大帅这个词每次王通听到都有些想笑的感觉,可无论是谭家的家将还是来自宣府的少年,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是庄重肃穆。

  宣府总兵官马芳,号称天下第一猛将,是大明第一个以副将职级加左都督衔的大将,自大同边镇荣升,做过蓟镇副总兵,后来镇宣府,威名赫赫,他是比俞大猷、戚继光、李成梁早十年的大将。

  “马芳也回家养老了啊!?”

  先说话的却不是王通。而是边上的俞大猷,岁月不饶人,去年还能拿着杆棒在校场上操练兵卒的俞大猷,今年只能拿着拐杖走路,越来越多的时间呆在家中,可老人家却奈不得寂寞,从前还能在校场每日看着操练。

  现在精神身体都差了许多,却要看着王通办军务和办差,有自己能指点的,就说上两句。

  老人家这一番热心,王通自然不好违背,而且俞大猷这边多少年的统兵经验,指点一二,也是大有帮助,王通受益非浅。

  听到历韬的话,俞大猷笑着问了句,随即开口感慨说道:

  “马芳年纪比老夫还要大个几岁,可他一路被人参劾,一路却是不倒,真是同人不同命。”

  听到他的感慨,大家都是笑着不语,王通倒有些耳闻,自从知道这马大帅的名头。也打听下,马芳每逢战阵必然当先,不过在克扣军饷上也是当先的很,经常有文官参劾,不过都是有惊无险,那边俞大猷絮絮叨叨的说道:

  “这么多年,他捞了多少银子,老夫这么多年,家里才千亩地,马芳那边被文官参了,拿出银子来疏通大家高兴。老夫被参了,能拿出什么,要不是谭大人一次次的替老夫去争……”

  话碎话多,这也是衰老的迹象,被俞大猷这么说,历韬几人都有些尴尬,看到王通的询问神色,历韬低声说道:

  “马大帅家中豪富,这个……这个……”

  王通笑了笑,摆摆手示意不必再说,转头对一旁的孙大海说道:

  “这三人,每人从我自己帐上支三百两银子。”

  三百两银子也是几个人目前十年赚不到的俸禄了,历韬等人连忙道谢,王通又笑着说道:

  “去三标那边找马匹,再去天津卫市面上采买,这么就没回去了,也让老人高兴高兴。”

  说到这里停顿了下,开口说道:

  “这个月就是中秋,你们在家多呆些时日也好,十月回来就可以。”

  给了这么多银子,又是许了二个月的假期,事事给了方便,历韬几人都是高兴的很,不过迟疑了会,还是躬身说道:

  “王大哥的好意,属下几个心领了,保安团这边刚刚练起来,离不开人,属下们陪家人过了中秋,就立刻赶回来。”

  有这个勤谨练兵的心思,王通当然高兴,勉励了几句,少年们都是告辞,孙大海跟着出去安排,屋中只剩下王通和俞大猷两人。

  此时正是正午,天气晴好,虽然还有些热。却并不难受,门窗都是敞开,俞大猷坐在椅子上看着外面的天空发呆,突然开口说道:

  “年纪虽然小,可知道抓兵马,自家练出来不能离开太久,算是用心做事。”

  王通笑笑没有接话,俞大猷这话太过诛心,他宁可以为这些少年是带着热情,俞大猷拿起放在一侧的拐棍,用力的撑自己起来,又是说道:

  “平日治军森严,小处懂得结以恩义,王通,你做的好。”

  说话间慢慢走出了屋子,外面立刻有护兵迎上来搀扶,却被俞大猷不耐烦的赶开。

  看着俞大猷佝偻的苍老背影,再想想在宣府致仕的总兵马芳,蓟镇总兵戚继光、辽镇总兵李成梁都已经年过五十,这个时代的名将和英雄都在老去……

  ……

  “大人,辽北游击孙守廉送了帖子来,请大人去海河边的码头。”

  八月初三的上午,一大早就有人送过来了帖子,却是那辽北游击孙守廉,腊月间这孙守廉领着人住在四方客栈,手下亲兵发狂打死了人,天津卫上下不敢乱动,结果让王通找上门去一火铳打死了那杀人亲兵。

  事后那孙守廉知晓了王通的背景身份,主动过来赔礼,而且有结交的意思,并且说天津卫这般繁荣,关外辽镇的特产在这里设点销售一定赚到大钱。

  当时王通还打算将辽镇过来的货物全部垄断,不过,那孙守廉一走却没什么消息,而且打听之后,发现这关外的货物实际上利润不大,而且山西商人和蓟镇那边的商户都多有贩运,就算走海路的话,压低运费是压低,可从辽阳、沈阳去往金州卫那边,同样路途遥远,加加减减,利润也就是比正常生意略高。

  对于现在王通系统来说,如果仅仅是这样的利润,还不如交给其他人来做,自家坐地收税来得好,所以孙守廉不来,王通这边的心思也淡了。

  却没想到今日间又是上门,而且请自己去海河边,不知道有什么玄虚。

  不过也简单,如今住就住在海河这边,想要去召集人马去就是了,王通放下帖子招呼了一声,一同出门。

  以往海河边上的街道比起里面的店铺街道要冷清些,今日却不同,到了孙守廉所在的地方,却看到河边聚满了看热闹的人。

  驱散人群向前走了走,果然和以往不同,以往不过是一艘艘海上来的商船,今日也是一艘艘海船,不同的是,在海船后面拖着大木排,由粗大巨木捆绑而成的木排。

  正看间,听到不远处有人朗声打招呼道:

  “王大人,好'TXT小说下载:。cc'久不见。”

  四百零四

  那招呼的人却正是巡守辽北游击孙守廉。王通转过身,正看到那孙守廉站在河边,笑着作揖招呼。

  孙守廉上次还穿着武将的衣甲,不过这次来却是富商模样,对襟金钱纹大褂,一身光鲜,可举手投足还有那满脸的虬髯,依旧是武人的模样。

  孙守廉满脸笑意的走了过来,开口说道:

  “去年腊月相别,孙某今日才来,不知道王大人等得心焦了没有?”

  “那里,那里,若不是孙大人这个帖子请王某来,关外的事王某差不多都忘了。”

  双方调侃两句,哈哈一笑,一起走向了河边,海河边的搬运工已经来到,开始从船上向下卸货。

  王通和孙守廉就站在一边,孙守廉感叹说道:

  “今日船进海河,看这岸边繁华,孙某还以为自己来错了地方。去年腊月时此处还荒凉一片,到现在不足一年,居然成了繁华如此的市集,若不是孙某亲眼看到,那是无论如何也不信的。”

  关外的货物在关内的行情,王通曾派人去往京师各处调查过,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暴利,反倒是从关内向关外贩运会有很大的赚头,但若是这么做,在天津卫坐地批发得利更加方便,利润更大。

  “辽镇几样大宗,都在大帅家人手中,孙某是插不进手的,这次来,就是带了些鹿皮和其他各色的皮毛,虎骨、人参、鹿茸之类的药材和山珍也都带了些来。”

  听到孙守廉的话,王通禁不住笑着说道:

  “孙大人倒知道什么好卖!”

  鹿皮和毛皮在天津卫的确是大宗的货物,但天津卫不过是个转运之地,毛皮都被销售到外洋赚取利润,出洋的税高,价格贵,利润当然也高,至于这虎骨、人参、鹿茸还有其他各色山珍,天南地北总有富贵人家,药行药铺什么的需要,孙守廉拿来的这些,就算被扣了税之后。还是会赚不少。

  孙守廉得意的笑笑,开口说道:

  “王大人,孙某虽然现在才来,可四月间就在天津卫开了个铺子,市面上的消息清楚的很,什么赚钱还是知道的!”

  这也在王通的意料之中,孙守廉又是继续说道:

  “王大人,孙某这边要跟你讨个人情,这鹿皮卖的价钱贵,可出去的税实在是太高,能不能减免一二,这减下去的银子就归大人,岂不是你我方便。”

  王通笑着摇摇头,开口说道:

  “本官这银子是给宫里收的,前几天御马监新任提督太监不肯缴税,本官用大炮轰沉了他的座船,实在是通融不得。”

  听到王通说这个,孙守廉愣了下,盯着王通看了会,看王通轻描淡写的样子,却也不像是信口开河。有些尴尬的静了会,孙守廉抱拳苦笑说道:

  “王大人果真是特立独行,孙某佩服。”

  海船不算太大,船上的毛皮和药材山珍很快装卸完,王通现在对这一套很是熟悉,为这点货物,孙守廉身为辽镇的大将,实在没有必要单独来一次。

  辽镇和其余边镇不同,辽镇一处,就有内地几省一样的大小,而且始终是军镇不设民政的官员,辽镇军将各自镇守一方,带兵兼管当地民政,实际上等于是所有权力都在一人手中,田赋、牛马贸易、盐税、茶税、商税都是在被层层镇守的军将瓜分,这些财富极为惊人,和这个比起来,运送些特产来天津卫贩卖,尽管也得利不少,可相比较之下,就算不得什么了。

  王通正疑惑间,孙守廉脸上却露出得意的神色,开口笑着说道:

  “王大人,不知道天津卫木材的行情怎么样!?”

  话题突然转到这个,王通愣了愣,不知道什么意思,他身边的亲兵倒是灵醒,连忙去就近的货栈喊了一名掌柜过来。

  听说是王通有事召见,被叫过来的这位掌柜诚惶诚恐。看到王通和颜悦色才放松了不少,一听到王通的询问,掌柜立刻回答道:

  “大老爷,现如今的天津卫这木头可是第一等的俏货。”

  “哦?”

  木头随处可得的东西,怎么会是俏货,王通有点惊讶,边上的孙守廉得色更重,那掌柜的连忙解释说道:

  “托大老爷的洪福,大家生意好做,人人都想着开店开个门面做生意,大老爷在城内城外的修,天津卫的百姓也是城内城外不停的盖新房子,翻修旧房子,这盖房子,那一样不要木头,还有这海河上运河上的船只,建造修理,也是要木头,城外那火器官坊,用木料一样是多,这里里外外的不知道要用多少进去,可咱们北直隶一向是缺木头,更别说天津卫这新起的地方了……”

  听到这里。王通才明白过来,那掌柜继续说道:

  “用的多,要得多,价钱蹭蹭的向上蹿,偏生大家都是赚了钱的,都有银子买,这涨的更是不停,现如今,京师那边、保定府那边、还有山东几个府的大木商都在咱们天津卫开了木场,每日价流水一般的进出,这还不够用那。不怕大老爷您笑话,大前天,小的店里一块窗板坏了,去外面买,居然没有买到,最后找了几个木条胡乱钉上了事,唉,莫说这木料,就连木匠也缺的很,现如今工钱涨了三倍还未必寻得到人,连河间府、顺天府有木匠手艺的都来天津卫……”

  絮絮叨叨说个不停,不过王通已经了解到了足够多的东西,笑着吩咐亲兵给了那掌柜五两银子,看着那掌故千恩万谢的走了,王通转头对孙守廉说道:

  “孙兄莫要卖关子了,你那边可有什么对应这木材短缺的法子吗?”

  木材短缺,制约了天津卫的建设速度,加大了天津卫的建设成本,用那一世的词来讲,这也算是瓶颈了,孙守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