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锦衣当国 >

第449部分

锦衣当国-第449部分

小说: 锦衣当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关宗室,那就更加敏感,地方官就算再傻,也不会傻到克扣几十年,并且一文钱不向下发,何况几十年的时间,这一个地方要换多少任官员,难道各个都是这样。

  “王大人这几日查阅卷宗,想必也看到各府报上来的数目,不说别处,大同府在六十年前,每年宗禄已经是七万六千两银子,这六十年建,定额没有变化,可宗室繁衍,要是按照额定的禄米发放,恐怕要有十九万四千余两,不瞒王大人讲,下官咬咬牙,在大同府也筹措的出几成,可官吏差役的俸禄工钱发不发,城防修不修,衙门办差的要不要银子,别的不说,现在知府衙门中不少人的俸禄只发八成,差役们根本没有钱可拿,又怎么会有余钱去发宗禄。”

  所谓官吏俸禄发八成,差役们不发工钱,这个自然不是说官吏差役们有多苦,而是说公帑实在是紧张。

  即便是官员吏目差役们自己去捞钱,可也没有把捞来的钱去供养宗室的道理,大同一府地方广大,运转银两自然不会少了。

  这话其实有些刺耳,奈何王通也知道,这大同知府说的是实情,边上的太原知府干咳了一声,也是起身说道:

  “宗禄一项,祖制是让朝廷拨付,或者由地方税赋中专门划出一块供给,可自正统年到现在,朝廷从未向山西拨付一文钱,都是让地方上自筹,各项税赋本就微博,还要供应各处必须,实在是不能兼顾,还请上差体谅。”

  “太原府,宗室禄米乃是祖宗规矩,你怎么能如此妄言,就算山西上下饿肚子,官吏发不出俸禄,不修城防,不发军饷,也要将此事维护周全,你这般说,置上差与何地,还不退下!!”

  还没等王通说话,边上的山西布政使冷声训斥,太原知府连忙慢条斯理的赔罪,然后又是坐回座位。

  “陈大人何必动气,陶知府说的也是实情。”

  王通神色淡然的劝慰道,他心里明白的很,布政使这根本不是在训斥,这意思和太原知府以及大同知府所说的是一个意思。

  这些事情,他查阅文档也都知道,不过这几位地方大员或许以为王通年轻了解不深,还要在这里解释一二。

  父子兄弟都有形同陌路,翻脸成仇的,何况这关系已经十分淡薄的宗室,连当今天子都不怎么关心,何况是这地方上的官员。

  事实上,山西上下对王通这等大员来这边查办宗禄一事,都感觉到错愕非(网…提供下载…)常,这等事也要天子最亲信的人来办,岂不是杀鸡用牛刀,众人甚至是担心,天子要清洗山西官场,这才派王通过来。

  不过这几日接触下来,这位少年老成的王大人好像真是为了宗禄这件事来的,每日里都是查阅文档,找人问话,众人也就放下了心,宗禄这等事,宗室没完没了的生孩子,每年支领禄米的人都在增加,可大明这么多年来,中央和地方上的财政什么时候宽裕过,维持衙门正常的运转尚且困难,谁还有余钱给这些宗室发禄米。

  屋中沉默了一会,王通又开口说道:

  “禄米发不下去,宗室们怨气十足,特别是看着藩王、郡王奢华富贵,他们的心中想必更加不平,毕竟是天家血脉,我等做臣子的,也不能坐视他们贫饿至此……”

  王通沉默了下,开口说道:

  “若就这么下去,抢掠官粮,凌辱打骂官员,围攻衙门的事情肯定还会发生,到时候诸位都脱不了干系,不过本官想,敢于铤而走险的毕竟少数,良善忠厚之人才是众多,朝廷和地方上禄米解决不了,难道不能自食其力?”

  听到王通说这个话,众人都是沉默下来,大家实在弄不懂这位少年大人到底在想什么,打算什么,大同知府咳嗽了两声,插言说道:

  “藩王、郡王自然豪富,这个不必说,还有那一等宗室,善于营聚,日子也是宽裕,但并不是人人都有这个本事,一代代贫苦下去,就算想要做个小生意也没有本钱,上差或许不知道,大同城内各处商行货栈所用的劳力和脚夫,其中多有宗室充任,可这些脚夫拿的工钱也要比旁人低三成,为何如此,就是因为宗室被圈在封城之中,不得出城,不能出城做活,就算请人也不愿意请这种。”

  自明成祖朱棣靖难夺位之后,对各处藩王宗室的控制就越发的严厉起来,不许宗室离开封地所在的城池,这个是最严厉的禁令,地方官也是盯的很严,若没有得到许可出城,则被成为“越关”,惩罚十分的严厉。

  “大同府说的实在啊!”

  王通点点头,感慨了一句,然后扬声说道:

  “请那几位将军和中尉上堂来。”

  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然后是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和奉国中尉,这都是宗室的封爵,听到这个,堂上诸人都是彼此交换了下眼神,山西布政使在山西巡抚耳边低声说道:

  “今日里王大人在城内各处找的宗室,一共十人,早在外面侯着。”

  不多时,十名宗室走了进来,按说这等皇亲宗室见官大半级,屋中官员都要起身迎接才是,可自王通以下,没有一个人动弹。

  反倒是这十名宗室有些战战兢兢,倒是有跪下见官的意思,他们要真跪下了,有人要做起文章来,恐怕还真是麻烦。

  “给诸位将军、中尉搬个椅子来,茶水点心伺候!”

  山西布政使倒是见机的快,连忙吩咐下面的人忙碌,是王通派人去找的,不过人王通也是第一次见到。

  王通在京师中见过勋贵们的气派,武清侯家富可敌国,豪奢无比,这个王通也有所耳闻,那些不过是功臣后代或者是外戚,今日见到的都是天家一脉都是朱家的子孙,却是寒酸无比了。

  身上衣服还算整齐,不过看着却很不合身,看不到什么胖子,都是瘦子,脸上都有菜色,在这山西布政使衙门中,他们各个都显得很局促。

  有人动作了下,王通却看到那人上衫遮掩下,裤子居然遮掩不到小腿,九月的山西寒意颇重,体弱的人已经要穿棉衣,这人连单衫都不完全,实在是寒酸的很。

  不多时,茶水点心已经是端了上来,茶水到还好说,点心一端上来,几乎就是被一抢而空,堂上众官都清楚的看到,这些宗室只有两个在吃,其余的都是把点心塞在怀中,看来要带回去的。

  这般模样,众人都有些相顾无言,不过太原知府和大同知府却有些警惕,心想王大人这般做,到底有什么用意,难道指望让大家看到这些宗室的可怜之处,让大家发善心将禄米补发吗?真是年轻人不知道天高地厚,这是真金白银的事情,怎么可能看到可怜就转变立场。

  “你们几人可去抢过官粮军粮吗?”

  正在这时候,却是王通先发问了,下面一干人都是身子震了下,那两个吃点心的人还被嘴里的点心噎到,连忙拿茶水冲下,又是弄的咳嗽,忙乱异常。

  看到都不敢回答,王通笑着说道:

  “本官奉旨查问此事,不是来办案的,你们但说无妨,不会定罪!”

  看到王通和气,其他几名官员都是事不关己的模样,几名宗室彼此对视了眼,却都是站了起来,开口喊道:

  “小人抢过,小人抢过,还请上差定罪……”

  下面的人争先恐后的站起来,唯恐被人以为自己没罪,倒是让王通有些愕然,山西巡抚看到这个局面,身子侧了侧,低声说道:

  “定罪后被罚为庶民,这些穷苦宗室求之不得,最起码可以出城做活。”

  王通苦笑,这世道比自己想的还要荒唐,他顿了顿,又是开口问道:

  “本官来不是问罪的,这件事切放下,你们这般急切认罪,心里怎么想本官也是有数,那本官换个问法,若没了这个身份,给你们田地让你们耕种,你们可愿意,土里刨食,那可要比现在辛苦十倍百倍……”

  还没等说完,站起的宗室们都是跪下,居然磕头下来,急切无比的说道:

  “我等愿意!!”

  屋中的官员都是看向王通,迷惑不解都是写到了脸上,这位钦差大人到底要干什么?

  七百二十

  与其被圈在城里受穷等死,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还不如出城做个农户,虽说也有赋税徭役,但辛苦总有回报,就算不种地也可以做些其他,下面的宗室自然知道怎么取舍。

  王通问出那句话之后,还问了一句“城内宗室可和你们一般想法?”下面的回答也是干脆利索,“虽然不知别人心中如何想,但真若有份田地耕种,那都要欢喜得跳起来。”

  说到这般也没什么继续,每个被叫来的宗室都被给了几百文,然后打发离开,原本还要逢迎钦差,晚上摆下酒宴招待的一干人都是无言,实在是摸不清王通的用意,所作所说都是这般敏感,还是先保持距离的好。

  “陛下虽然亲信王大人,不过我们做臣子的还是要谨言慎行,不要辜负了陛下的信任。”

  大家散去的时候,山西巡抚倒是叮嘱了一句,王通客气的点头,道了句谢。

  在山西布政使司衙门中的谈话问话,很快就传遍了府城,要是这个政策实行,对太原,对山西,甚至是对天下那些贫苦交加的宗室来说,都是福音,不过将近两百年,从没有人能办成这件事,王通小小年纪,或许是不知道天高地厚,口出狂言罢了,也没有人太当回事。

  王通是以宗禄拖欠的事由来到山西的,但这个事由除了几名大员知道,对外则从来不提,低调的很。

  眼下山西各处,特别是太原府和大同府以及大同镇,最要紧的勾当是草原上马贼横行,抢掠商旅,图财害命。

  黄家商行状子更是送到了每位大员的书案上,其余几家豪商也各有关系,各显其能,通过方方面面施加影响,在山西民政大权都在山西巡抚和布政使手中,军政大权则是在大同总兵手中,可在山西,比这二人位高的不是没有。

  在大同的代王一系,虽然藩王无权,可影响力依旧巨大,随时都可以上奏朝廷,天子也很是关切。

  身在蒲州的前首辅张四维,虽然在家丁忧,可品级官阶都在,这等文臣元首,巡抚一干人自然也要小心对待,更不必说,朝中张四维一党正是得势的时候。

  再说的大些,山西距离北直隶不远,有什么消息上达天听也容易的很,京师这边旨意和信笺过来也不需要太多时间。

  天下人都知道与鞑虏贸易会有暴利,朝廷中、地方上、不知道多少人在边贸的生意上插手分红,商队在草原上遇劫,货物被劫去,一次的损失对那些豪商巨贾来说,并不伤筋动骨,可马贼猖獗,会带来商路不畅,甚至是商路断绝的恶果,这个损失可就大了。

  大义嘴上说说,大利受损就好像是割肉一般,谁人也不愿意,遭劫的商队灰头土脸的回来,一封封书信从大同各处发出,各家的后台靠山都是动了。

  本来山西文武双方,地方大员都在关注着钦差来山西的目的,可过了几天之后,每个人都顾不得什么劳什子宗室了,马贼成了最大的问题。

  ……

  “抚院,清剿马贼,还商路太平一事,已经有几家写了帖子过来,有代王府的,有蒲州张哥老家的,还有几家据说是京师那边的关系,估计帖子也是这几天就能到了。”

  巡抚都是在都察院挂衔后出任,所以尊称为抚院,听到布政使的说话,坐在那里的山西巡抚俞均由没好气的哼了一声,开口说道:

  “清剿马贼要去北边,那是鞑虏的游猎之地,如何出去清剿,派兵出去,擅启边衅的罪名谁来担当,难道还要本院给他们背这个黑锅,细算起来,这些事都是和大同镇相关,为什么要求到太原来。”

  巡抚虽然这般作态,不过话头却是偏向布政使这一方,布政使也苦笑着说道:

  “马副将那边如今缩了头,说自己是暂代,这些事情做不了主的,还要朝廷的总兵正印来到才能定夺。”

  “……既然如此,陈方伯你还发什么愁,再有这等关说揭帖,只管推到大同镇去……”

  巡抚和布政使定了调子,但有去官府告自家货物被劫的,一概不理会,只说大明官府只管大明事,北地非大明疆域,并非管辖范围。

  这样的解释怎么可能让人信服,那些后台身后的豪商立刻就是跳脚,想做这样的边贸生意,上上下下都要打点好了,从巡抚布政使一直到下面的知府知县,谁没有拿过银子,不能出了事情说一句不是管辖范围之内就撒手不管。

  有的豪商直接撩了狠话,有的人则是写信去和京师那边的东主哭诉,有的豪商家中本就有子弟在京师为官,收到家乡来信之后,少不得要写封奏疏上呈。

  那些被劫掠的中小商人虽说没有太过硬的靠山后台,但辛苦赚来的钱财货物被人抢走,那里能甘心,少不得去衙门门前大吵大闹,每日里击鼓鸣冤。

  要说从前,这等没什么后台靠山的商户敢在官府面前鼓噪喧闹,差役们直接拿着水火棍打出来,要不然抓进去炮制一番,让你掉层皮去。

  可现在却有些奇(网…提供下载…)怪,各处衙门门口都有锦衣卫的兵卒在那里盯着,虽然不知道这锦衣卫到底在盯什么事情,但来山西的钦差王通可是锦衣卫指挥同知,锦衣卫的兵卒都是他的耳目刺探,有钦差的耳目盯着,大家作为都要收敛些。

  中小商人在闹,代王府、蒲州张阁老家,京师各位大佬语气措辞更严厉的信笺揭帖什么的也都到了。

  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地方上也不敢过份的推搪拖延,要不然自家的前途不保,少不得要过问一番,偏生这时京师也来了旨意,山西一系的官员鼓噪上疏,又是实实在在的大明商人被劫掠,朝廷也要下旨过问。

  九月底时候,旨意到达山西,不过这旨意却让山西一干官员松了口气,因为责任并不在他们那一方了,旨意上说的明白,是由钦差王通督办剿灭马贼一事。

  ……

  大明闹的这般厉害,归化城俺答部那边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