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247部分

超级能源强国-第247部分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者即使到了2000年,还拥有相当高的自由度。

无冕之王们的鼎盛时间,大约就是“焦点访谈”刚刚出炉的时代。每天一个报导,掀翻一锅老鼠汤的威力,令无数地方政府闻风丧胆。

随着焦点访谈的弱化,无冕之王的美好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

而在1992年的今天。记者的力量仍然处于缓慢的上升期,这些有编制,不在乎广告业务,几乎无人监督的记者们,确实不用太在乎一家央企。

那报社记者说话以后,其他几人也笑着让苏城宽心。

靳燕柔也说:“我们也许不会提到其他的公司和人,但帮大华实业说说话,还是能做到的。”

苏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一副没有办法的样子。

众人在一片同情中告辞。

与此同时,大华公关部也没有闲着,纷纷联络有关系的媒体,将LNG船的各种介绍和评论给了放出来。

制造LNG船本身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一点只要看后世的韩国就知道了。苏城上学的时候,韩国造船业所带来的庞大价值,引起许多国家的经济人士的关心,并为之著书立作成百上千。

液化天然气船作为附加值最高的船型,将韩国造船业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峰。由此带来的是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从冶金到动力机的制造,全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这还是韩国小国寡民,缺乏完整工业的情况。

放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山寨能力高超的国家身上,每年上千万修正吨的船舶制造量,所带来的好处两倍于汽车制造体系。

大华实业若能抢在2000年以前完成布局,进入LNG船的制造领域,一个世界前三的造船厂是跑不了的,那意味着上百亿的销售额,比普通的油田还赚钱。

无论是收到好处还是没有收到好处的媒体,在报导事实的时候,总归都是很轻松的。

仲厅长那边自然也不甘示弱,新闻稿发了一篇又一篇,又是倒苦水,又是谈技术,还有专家警告“贪多嚼不烂”,俨然打起了媒体战。

然而,苏城每年用数千万元培养出来的公关事业部,又哪是一群宣传科干事们所能力敌的。就连大华实业公关部收纳的诸多关系户,耳濡目染之下,也不容易对付,何况那些年薪数万乃至十数万的公关骨干。

在下海潮风起云涌的90年代初,拿着中船集团一年千儿八百块薪水的宣传干事们,哪个要是有抵抗大华实业公关部的本事,早就跳槽来赚百倍的高薪了,又岂会将时间浪费在日复一日的“抄”稿件上面。

加上大华实业严阵以待,短短几天时间,中船组织的媒体大军就被李琳的层次进攻打的溃不成军。

在记者编辑的私人关系方面,中船重工自然是全面落败;但在高层关系上,他们也没什么积累。论及单位间的关系,手握重金购买广告的大华实业,也不比介绍信走天下的中船重工落后。

一来二去,本来是讨论LNG船项目的媒体,也开始一面倒的支持大华实业建造LNG船。

靳燕柔更是在节目中,将之比喻为新时代的两弹一星,并称其为“中国工程”。

一片纷纷扰扰中,仲厅长不得不再次上门,提出新的改良方案:以4000万美元、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港口土地和熟练工人入股,占有大华船业30%的股份。

应该说,这是一份相当合理的报价。假如他们最初提出这个方案,苏城说不定就会同意。

但在胜券在握之际,苏城不想再分薄股份,干脆利落的给出了拒绝。

仲厅长无奈之余,又有些幸灾乐祸的道:“你挑动媒体施压,中船最多就到这个地步了。你不答应,我只好回去报告了,但工人你是别想了,中船更不可能让给你了。其实我没什么损失,继续回去当我的国资委厅长就行了。”

说到得意处,他还嘿嘿的笑了几声。

苏城既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的说了一句“送客”,就坐回了办公室,抽出一封信,细细研写起来。

……

第三百九十四章 ……领导的“微博”

苏城的信是写给六子的。

毕业至今5年时间,同是北大毕业生的六子在《中国青年报》也得到了重用。

幸福的80年代大学毕业生,在单位的状况通常都很不错,只要做的不差,重点大学的学生可以遇缺补缺,见缝插针。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也能把自己的名字挂在领导的清单上,对景时就是一跳,总比别人快上那么二三四五步的。做的好了,领导会笑着说“不愧是大学生”,做的差了,领导会笑着说“书呆子气上来了”。

如此优良的条件下,六子的位置自然是节节上升,撰写的不少文章都获得了褒奖,并有登上内参的记录。

苏城看重的就是内参。

普通媒体的压力,最多只是让仲厅长之流不再肆无忌惮而已。就像是仲厅长所说所做的那样,他至多提出一份协议罢了。大华实业若是想自己做,仍然不得松绑。

总不能强迫人家搞劳务合作。

这种事情,直接找周老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国官场是很讲究程序正义的,甚至于,中国官场的某些程序正义的要求,比国外的诸多法律还要严格。当然,仅止于中国官场。

苏城没有理由请周老出面,说服某个船厂与大华船业进行劳务合作。那样的做法,属于反向的欺压了。

内参却是个好东西。

在国内,领导对内参的批示,往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它不像是公文和公函那样,有着严格的界限的要求,也不像是正式的谈话和会议,有那么多的顾虑和博弈。

内参就是领导的微博。领导看到了一条消息,想评论也行,想转发也行,视而不见也可以。

对地方一级政府,内参的威力简直堪比核弹。

为什么中央的记者到了地方,当地的党委和政府要高规格的接待,就是因为中央记者掌握着这种利器。

由于用的是信件,苏城不谈什么帮忙和私人交情的事,就是如实的写出LNG船的策划和进行过程。

这些已经足够了。

大华实业虽然做了各种准备,但到目前为止,大华实业在行为上,始终是受压的一方。

这样一来,大华实业日后做什么的话,也会有同情分的赞助。

寄出信件,苏城又打了个电话给六子,就没事人似的继续办公。

这时候小胖匆匆而来。

他也是看到了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消息,才从优哉游哉的假期生活中脱离出来,见面就问:“师父,用不用我老爹帮忙?”

小胖的老爹黄恒丰是中船桂江造船厂的厂长,属于资格相当老的船厂了。不过,桂江造船厂虽然是一个大型船厂,但和本埠的船厂还是有着巨大差别的。造过万吨乃至十万吨巨轮的工人估计也是他们的镇厂之宝。因此,苏城脑袋里一转,老早就把这个要求给排除了。

此时,苏城还特意叮嘱道:“桂江船厂是中船的直接下属,他要是帮忙的话,中船集团上层肯定大怒,后果不难预料。这件事,你就不要给你老爹提了。”

小胖满不在乎的道:“他都是快退休的人了,大不了不做厂长了。再说了,反对做LNG船的那票人,和我老爹不在一条线上。没事。”

“怎么说?”苏城这下来了兴趣。他对中船的了解只是浮在面上,他知道历史上,中船对是否建设LNG船有不同的见解,持续讨论了好几年时间才开始学习建造,差不多等了10年时间,才正式开建。这么长时间,涉及几十亿元的争论,究竟有哪些人参与,做了什么,他就一无所知了。

这种垄断国企的封闭性很强,圈内人大谈特谈的消息,外界人却往往不得与闻。

小胖对苏城自然不会隐瞒,想了想道:“我也是听老爹说的,他的老领导是副总钱腾,他对新技术还是比较支持的。虽然没有特别说过LNG船,但肯定是不会反对的。像是不允许下面企业搞劳务合作这种事,估计是常务副总詹志芳他们一票的人。”

“具体的人和具体的态度,你能问到吗?”苏城随手拿过一张纸,在上面划线道:“你帮我完成这样一个表格,中船内部高层,谁坚决反对LNG船,谁支持,谁中立,各自的原因,能填多少填多少。另外,其它的信息,能多一点也好。”

小胖郑重点头,道:“你悄悄的打听。”

他也知道此时宣扬不得,说过了,又道:“不管怎么样,我给老爹打个招呼,让他派几个人来,有总比没有好吧。”

“不用他派人了,我很快就能拉到人手。”

“怎么拉?”

“直接挖人。”苏城低声道。

“那怎么行。你要是挖的多了,别说詹志芳他们了,估计总经理都要生气了。钱副总那边,肯定也不会同意你挖人吧。”小胖连声道:“企业有档案的,他们不放档案,工人就不敢走了。再说了,还有退休金的问题呢……”

“中船生气先不提。你说,要是我把价格提高到正常薪水的三四倍,再加上完善的退休金和医疗保险,有没有人来?”

“三四倍?不会亏本吧。”

“不会。我们也找精算师计算过了。”苏城可不是信口开河的,后世的韩国船厂,就曾在大陆遍设工厂,用两倍三倍乃至五倍的价格,从中国的船厂挖人。事实证明,对私企生杀予夺的央企,在面对外企的银弹攻势的时候,毫无反抗之力。韩国船厂能用7倍于国企的人力成本盈利,日本船厂能用10倍于国企的人力成本盈利,法国船厂能用15倍于国企的人力成本盈利,失去了垄断保护的国企,却连2倍的人力成本都无法负担,它根本就是一块可爱的肥嘟嘟肉,一刀斩下去,还要陪个笑脸。

苏城现在只要保证能够盈利,就可以把剩下的资金释放到工人身上。尤其是做LNG船的工人,他们的培训成本都在2万美元以上,按照现在的工资水平来说,确实是非常高了。如果不将薪资水平提升上来,首先面临的是一个被挖角问题。

那些私企挖角国企有心理负担,挖角同为私企的大华实业就不会了。对方若是将培训成本折算成工人薪水,然后用以挖人,那么大华已经培训好的工人就很有可能留不住。在职业合约等同于废纸的中国,人才的市场化比欧美国家有过之而无不及。用道德约束是不切实际的,最终还是要把薪酬落实下来,才能羁绊工人的脚步。

对此,苏城本人是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的。他的私人资本已经够多了,在企业不亏损的情况下,拉高薪酬也是理所当然的。

小胖舔舔嘴唇,又叹了口气,道:“你真要是把薪水提高到三四倍,那肯定会有工人来的。但你把中船可就得罪惨了。他们说不定要到计委和发改委去告你。”

“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苏城微微一笑道:“我们挖角也是无奈之举,你看看我这里,每个船厂都拒绝和大华劳务合作,这都欺负上门了,我反抗一下,不为过吧。”

小胖有点明白了:“你是早就准备好的?”

“半推半就了。”苏城也叹了一口气,道:“谁知道开始就不顺。LNG的技术还没拿到手呢,就有人想来分果子了。”

“听的好像……哎,那我老爹的船厂,也给你发公函了?”

“我派人去解释了,我们这是战略性的撤退。不用他出面硬抗。”黄恒丰若是同意与大华实业劳务合作,那火力就集中在他身上了,就算可以,苏城也不能这么做。

小胖拍拍脑门,道:“就算这样,你也得找人帮自己说话。嗯,级别得够高。”

“我有准备。”苏城没有把内参的事情说出来。

国内的许多事情都像是生日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

……

京城。

六子顾不得脱掉松垮垮的西装和头上的鸭舌帽,就到位置上,就开始阅读刚刚从传达室取回来的信件。

一会儿,他就嘴里咬着笔头,准备动手了。

苏城寄来的东西,充其量只能算是资料,不管是上内参还是报纸,都得重新撰写了才行。

六子业务熟练,早就是编辑部里的骨干成员了。约莫一个早晨,就将文章的骨架梳理了出来,然后又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润色。

最后,眼看着要下班了,六子才悄悄的跑到主编办公室外,悄声道:“卢编,我有篇文章,想请您看看。”

“哦?进来说。”主编轻轻的关上门,就坐回了位置上,拿过六子手上的文章阅读起来。

多年培养,让六子的文字功力见涨,短短几千字的文章,就描绘出了一名坚持己见,备受打压而不为所动的企业家。

跃然纸上的形象,令主编暗叫一声好,合上文章就问:“真实吗?”

“绝对真实。我这里有资料。”六子从公文包里拿出各种复印件。

主编一篇篇的看过去,脑中也在做着判断。

六子倒是有点忐忑,小心的道:“苏城是我同学,但文章里写的内容,字字属实。另外,我觉得这件事,非常切合当下的形式,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嗯,即将召开的十四大,在国企改革方面,确实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提法……”主编的理论功底极强,自己就联想上了。

……

第三百九十五章 ……蓄力

中韩建交和十四大,是92年的中国高层最关心的两个问题,也是最高层亲力亲为之事。

所以,当LNG船一边挂着中韩经贸合作的牌子,一边搭载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横幅的时候,这条内参(微博)立刻被高层转发了。

周老评论:“给企业松绑,不能浮在表面。@(转)苏振国同志阅。”

苏振国评论:“私营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扶持,不要打压。@刘钊同志阅。”

刘钊同志说:“船舶工业对扩大就业,拉动GDP具有重要意义,政府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到船舶工业的建造生产和经营中。@林华同志阅。”

三天之内,内参上的这条新闻,被转发了二三十次,相对于身在中央的中央委员的人数,这条评论可以算是把相关和不相关的人都转到了,以京城的标准,10次转发或评论就可以算是火了。满北京城的官员,不知道此事的,不到三分之一,不知道此事的中高层官员一个都没有。

领导没有视而不见,不就说明了态度。

于是,发改委和计委马上行动了起来,最后由苏振国拍板决定,授权发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