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392部分

超级能源强国-第392部分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四人就没有这种觉悟了,中石油的三个人不用说,都自以为要一辈子在陆上转悠了,中海油来的另一个家伙则是纯粹的行政官员,对海上钻井平台缺乏基本的概念,所以,在施万可仔细看布置看设备的时候,别人更多的是在观察钻井平台里的工人。

由于石油冲坏了井架的缘故,平台目前有工人80多,50多人是原属于中方的工人,20多人是从巴库附近雇来的前苏联或欧洲工人,大部分人都忙忙碌碌的浑身漆黑,只有少数几个轮休的工人,能坐在摇摇晃晃的中间连接处,略显悠哉的喝杯咖啡或茶。

从钢铁骨架上看出去,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却也称得上是无敌大海景。

王德煌探究的打量着他们。

坐在咖啡桌上的,有俄罗斯人,有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人,也有南美人和西欧人。

石油工人就是东奔西走的职业,哪里有石油就往哪里去,英国北海开采石油的时候,中东许多石油小镇人去楼空,后挪威时期,英国的工人又纷纷往那边跑。中国石油人也经历了从玉门到大庆,从大庆到东营,继而再到四川和新疆的过程。铁人王进喜就是土生土长的玉门人,但到了2010年以后,采空了油田的玉门已成鬼城,大批的大院杂草丛生。

巴库原本就是一个石油城,随着大量的外国公司进驻,也不免吸引了东西欧的石油工人。

这些外国工人在大华实业都属于临时工的性质,水平却是不错,承担着修复和维护海上钻井平台的任务。

这个日产7万桶的单井,已经超出了大华的钻井平台的承受能力,每天要维修的地方不计其数。

喝了一会咖啡,围在桌旁的几名南美人就说着家乡话,回工作岗位去了,一会儿,又换几个英国人过来喝红茶,吃松饼。

王德煌等人在钻井平台下方呆了两个小时,直到苏城回来,他才惊觉的问道:“我怎么好像没看到中国工人 ?'…'有专门休息的地方?”

靠着钢架子休息的监督员笑了:“这么小的钻井平台,怎么可能设专人休息的地方。”

“那是分时间休息?”

“休息的确是分时间休息,不过,现在比较忙,人手又不够,咱们的工人就发扬作风,减少了工间休息。”监督员说着担心他们误会,又说:“减少工间休息是工人自发的,也会给加班费的。”

王德煌脸色严肃起来,道:“开辟新油田是很艰苦的工作,没有吃苦的准备是坚持不下来的。多好的设备,最后还是少不了人。”

“是啊,虽然是我们自己的钻井平台,但每天的租金还是要算到成本里的,大家都想早一点将油田找到。现在好多了,见到了原油,大家都放心了。”监督员说到此处,脸上的笑容掩都掩不住。

对石油人来说,最好的褒奖就是原油了。

王德煌等人也是从石油大会战的年代过来的,曾经的激情历历在目,不禁心有所感,脱口问道:“听说,你们勘探出了一个超级油田,有这回事吗?”

这就是他此行的目标了,判断大华实业的油田规模。

监督员是基层干部,心里也没有太多的想法,笑笑道:“有多大我说不准,比瑟坦大是肯定的。我在瑟坦工作过,所有指标都比我们现在差的多。”

王德煌一边顺着只有人宽的楼梯向上慢慢爬,一边有意识的笑道:“你们的单井产量都有1万吨,一年最少300万吨的产量,比瑟坦油田大也不难想象,关键是能有多大。对了,这边钻井平台上多了人,其他的钻井平台呢?”

此时,大华掌握的油区,投入运行的海上钻井平台共有5个,正在建设的尚有3个。

监督员跟着爬楼梯,仰着头,道:“又从瑟坦调了一批人,再就是你们见到的外国临时工了。人比以前还多。”

“比以前还多?”

“这不是好多人过年都没回家吗?现在回国轮休的时间到了,瑟坦和新招的人到了,好多人又不想立刻就走,说要留下来到出油,人数就多了。”监督员说到此处有点小骄傲,30多岁的人了,说的还唾沫横飞,溅梯子下面的人一脸。

尽管进度不同,但无论是负责建设的工人,还是负责采油的工人,最迟也是获得竞标时来到阿塞拜疆的,在此期间,即使是春节,大家也少有回国的。

不是不能回国,而是为了追赶进度,大家都抽不出时间回国。

海上钻井平台的建设和使用都是相当复杂的,而且,越是早期的钻井平台就越复杂,用起来故障率就越高,大华在有瑟坦油田的情况下,也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培养出几百名的合格人员,现在,在维持瑟坦油田的情况下,人力也不能说是充足。

毕竟,阿齐久油田所处的海面比瑟坦油田要深,建设难度和使用难度都要相应上升。有资格到这里来工作的工人,大多处于“特殊贡献清单”靠前的位置,他们为大华实业创造的利润和获得的红利,都是超过本土员工的。

与之相应的是,好容易排在特殊贡献清单靠前位置的大华员工,也会尽可能的维持自己的位置。

充分的经济刺激,再加上一点点中国特有政治工作,是保证中方的海上钻井平台持续工作的良方。

雇佣来的英国、丹麦等欧洲工人就没有那么好说话了,更短的工作时间和更高的工资且不去说,光是两个月一次的探亲假就让人焦头烂额。附近已经开钻的几家欧洲石油公司都是焦头烂额,他们的欧洲员工数量太多,频繁回家,几乎要两套班子才能维持基本的运营,而两套班子半数以上的精力和运输资源,都耗费在了保证休息时间和福利等方面去了,整个是中国国企的超级加强版。

有了这些欧洲石油工人做对照,每半年休息45天的美国工人都变的可爱许多。

所谓的欧债危机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当欧洲人都想着尽情享受生活的时候,生活必然会愚弄他们。

现实的世界,从来就没有“尽情”施展的空间。

王德煌抬头看看,发现快要到甲板了,又连忙追问道:“进尺呢,几个钻井平台的进尺增加了吗?”

人多不是根本,进尺增加才说明工作量增大了。

监督员很自然的点头道:“当然增加了。”

王德煌挑起了眉毛,心想:难道大华实业的地质报告非常好?否则怎么这么着急钻井。

如果其他四个钻井平台减少工作量,王德煌也不会太奇怪,但是增加人手,那就只能说大华在积极的扩大规模。

就此推测,至少说明大华实业对油田是真的看好。

当然,那也要这个监督员说的是真话,王德煌很快决定去其他几个钻井平台也看看。

与此同时,施万可却是一脸恍惚,直到见着甲板上的苏城也没有醒悟过来。

同在平台甲板上的,还有受到邀请的几家外国石油公司的代表,一群人说说笑笑,近乎肆无忌惮的谈论着石油期货和现货交易的问题。

苏城笑容满面,面向王德煌等人,却是因为暗箱操作的初步成功。

一口气纠集了6家石油公司,这即是内线交易的迷人作用,不免也有大华实业地位上升的因素。

“你们是来参观油田的吧,来的正好,说不定还能见证这块超级油田的诞生。”苏城的口气很大,听在王德煌耳中,他却不由自主的觉得很正常。

隐约间,这似乎也是一种气场了。



 ̄炫〃√

 ̄书〃√

 ̄网〃√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五百九十八章 这群狗大户!

对石油公司来说,再好的计划,终究还是要着落在油田上。石油产量高的石油公司,即使成本巨大,也能做到坚若磐石;石油产量低的石油公司,即使利润丰厚,也如同无根浮萍。

苏城早就准备顺着阿齐久油田的高产能做文章了,事实上,自从获得阿齐久油田以后,他就命令战略事业部和信息局做秘密企划,务必以最快的速度见到越来越多的产油井。

第一口井的高产是以地下巨大压力为条件的,日产1万吨的油井,维护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做好油气分离和油水分离之后,井下的压力仍然不免随着原油的喷出而渐渐变小,虽然不至于立刻进入二次采油阶段,但以目前的石油技术,一次采油阶段的单井要维持万吨水平,多少是要有些运气的,那多半与井下的地质条件有关,例如局部的压力聚集就能延长一次采油的油井寿命,但是,在可以预测的三四十年内,科技都不可能达到准确描绘地下数千米地质结构的程度,换言之,在能做的都做了以后,总有一部分是撞大运的。

第一口油井令人羡慕的日产7万桶,必然会有所回落。要想迅速的达成阿齐久油田的高产能,唯一的途径就是快速的钻出第二口油井,第三口油井……

证明了大油田,证明了大油区的存在,不等出售石油,苏城纠集的七家公司体就能通过期货市场来获利。无论是出于套期保值的需要,还是纯粹的投机需求,石油公司和石油期货向来是金融市场上的大宗,身处在未入世的中国,大华实业若是不做几笔内线交易,都对不起自己。

至于入世以后也不用担心,内线交易原本就是非常难以成立的指控,若是欧美的上市公司,或许还会看在证券委员会的面子上,稍微低调一点,外国非上市公司就不必如此了,甩他们一脸都没有问题。

正常情况下,欧美的证券管理机构也很少去做这样的调查,稍微拖几年,怕是连诉讼有效期都要过去。

美好的愿望一层层的分解下来,最终还是要着落在海上钻井平台上。

采油井虽然比勘探井简单,但这同样是艰苦的工作。

对钻井平台上的工人尤其如此。

恶劣的自然条件,不可能百分百安全的环境,以及巨大的压力,始终笼罩在钻井工人的心头。

雇佣来的外国工人也就罢了,大华实业自己的工人是一心一意的加快速度,加上公司鼓励高效,五个运行中的钻井平台都憋足了劲在竞争。

这时候赢了,不光是荣誉和奖金,还有可能在“特殊贡献名单”上更进一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是需要争先的。

落在来访诸人的眼中,此时的大华工人,多少有些拼命的架势。

迎风挂在甲板另一头的锦旗“日进千尺”更是令人浮想联翩。

“任何一天只要进尺超过千米,所在的班组就发锦旗。”杨明用过中文用英文,只是外语蹩脚,很难听懂。

“千尺?”王德煌若有所思,就海上钻井平台而言,这个数字是很高了,若是能保持在相应的水准,采油井可以钻的很快。

苏城笑着回应道:“现在,5个钻井平台,应该都有得到千尺锦旗了。其中有一个钻井平台,是近日才达到的。”

“确认了油田深度以后?”

“没错。”

“这么说,大华对下面的地质情况了解很多了?”王德煌据此来判断大华油田的状况。

然而,苏城对阿齐久油田的信心却不是地质报告提供的,他也不会就这样将地质报告拿出来,那会有反作用。

因此,苏城笑而不语,令王德煌等人猜不透他的想法。

杨明接过话来道:“我们对下面的了解终究是猜测,一切还要看钻井的结果。”

王德煌哑然,就现在的技术而言,最终结果总是要看钻井结果的,没有哪种地质学报告能够清晰的告诉地底的真实情况,不过,总有些征兆代表着比较大的概率,另一些征兆代表着比较小的概率……若是能够看到关于前者的信息,他自然可以给出倾向于大油田的判断。

苏城没有专程说明的意思,陪着几个老外说了会话,才转过头来,问道:“你们有没有带随身的物品,我们准备在海上小住几天时间了,也建议你们住下来。”

“住在钻井平台上?”王德煌吃惊不小:“没有地方住了吧。”

他们先前在下面转了一大圈,印象最深的地方,就包括生活空间的狭小。

还是杨明解释说:“住在辅助轮上,傍晚的时候它就开过来了,明天早上8点,它会开走,提前下来船就好了。”

“为什么要住在海上?”

“因为另一个海上钻井平台503号已经开钻到了2500米,最近3天,随时能见到结果。”苏城的声音在海风中飘着:“上一口油井是在2860米见油的,如果是同一个油田,很有希望在短时间内见到原油。”

“如果见到原油呢?”王德煌不太明白,两口油井也不能证明大油田的存在啊。

苏城笑笑,道:“你们休息一会,等辅助轮来了,我们直接去503所在的地方。”

他虚指了一下前方,什么都看不到。

几个老外都露出了兴奋的神色。

王德煌更加不明白了,低声对考察团的人道:“这有什么好兴奋的?一个油田出两个油井难道还变成奇事了?”

“除非不是一个油田。”施万可熟悉海上油田的运作,同样放低声音道:“大华一共准备了八个海上钻井平台,现在建成的是五个,你说,五个平台难道会挤到一块吗?”

就在几天前,这些钻井平台还处于勘探状态,所以,分布在尽量广的地区是正常的。

王德煌缓缓点头,又道:“他们特意说2860米是什么意思。”

“如果距离很远的两个油田有同样的来源,深度相似也就不奇怪了。”施万可回想着众多的石油生成理论做着猜测。

90年代,或者说,直到20年以后,石油生成都没有普遍承认的权威理论,曾经用来说明石油稀缺的生物生成理论,正在露出越来越多的破绽。不过,尽管对来源的解释很难服众,但在油田的分布方面,理论体系还是相对完善了。

是找到了两个独立的油田,还是一个油区,在目前阶段,是要套用理论的。

最重要的是资本市场上,敏感的投资人们也会相信这样的理论。

苏城邀请的公司代表,即是见证人,也是参与者。

第二天开始,被整晚的噪音吵的头昏脑胀的王德煌等人,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考察之旅。

施万可借机申请住到海上钻井平台上去,遭到了拒绝以后,就每天清晨上平台,傍晚回来。

苏城等人聚在一起,不停的开着秘密会议。

涉及到巨额资金和内线交易,七家公司的协调并不容易,再没有比海上钻井平台更保密和恰当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