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295部分

三国第一强兵-第295部分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旷治军的本领寻常,但对自己的武艺还是有那么几分自信的,弟弟的武艺比自己稍逊,却也不差多少,敌将孤身突前,正好围而攻之!

“杀!”一个念头刚转完,白马已经到了近前,吕旷大喝一声,舞刀迎上!

身后传来了弟弟吕翔的怒吼声,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时刻和兄弟并肩作战,未必就输!

“来得好!”赵云就是冲着这哥俩来的,要是对方彻底不要脸,脱了盔甲,混在小兵中逃跑,还真有点麻烦,现在自己主动冲上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银枪一抖,一团银光陡然炸开,吕旷的大刀就像是剁进了水里,轻飘飘的毫不着力。没等他收刀变招,只觉心口一凉,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力气。

若是他事先请教过文丑,后者肯定会告诉他,和赵云对战,最忌讳的就是使用强力猛招。对手的枪势极快,又专门找破绽攻击,猛招打不到对方,就只能等死了。

“啊!还我兄长命来……啊!”坠落尘埃的同时,吕旷又听到了弟弟的怒吼和惨叫声,两声狂吼之间,几乎没有空隙,是连在一起的!

马快,枪更快!

“吕旷、吕翔业已授首,众军听令,珠帘倒卷,驱虎吞狼,进!”

第392章 幕后英雄

李响的理想就是发财,不是横财,而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发财。

他的理想很朴实,也很踏实,用自己的双手致富,即便在后世,也是一种值得传颂的美德。不过,代入到他的实际情况之后,这个理想就变得好高骛远了。

他最引以为傲的本领,就是他的那张嘴皮子,然而,在这个时代,能靠嘴皮子飞黄腾达的只有两种人,名士和名士的亲戚。河内李家,连豪族都算不上,八竿子都沾不上名士的边,他这理想当然只是能想想了。

但世事无常,再卑微的人,只要碰上了合适的际遇,就有鱼跃龙门的机会。在远离家乡的清河郡,李响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遇。

被俘虏期间,青州大将太史慈曾当面与他谈过话,并且许了他,只要他回到部队后,坚持散布青州军需要的流言,做一天,就有一万钱的赏金!

李响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了,和他一贯的小心谨慎大相径庭,搞得他的从弟李校尉直用怀疑的眼神打量他,怀疑他是不是打算虚应故事,只求脱身。

不得不说,即便是亲戚,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是有限的,李响的理想就是这个,轻轻松松的说几句闲话就赚钱,天下哪有比这更好的事儿啊?反正自己说的都是实话,有的是人能做旁证,也不用担心被人抓着不放,治个动摇军心之罪什么的。

至于这些流言对大军的影响,他就更不放在心上了,反正打败了可以直接投降,保命不说,还能拿一笔遣散费和赏钱,当兵不就是为了吃饭吗?何乐而不为呢?

和他领取了同一个任务的人很多,只要被俘过,就能直接领任务。

不过,李响的表现是最好的。被他说动的人,不但没人举报他,而且还都对他甚是感激,认为李什长是个仗义之人,毫无保留的将自己保命的经验传授给了大伙儿。所以,大家也应该吃水不忘打井人,等仗打完了,要好好的报答李恩人。

太史将军很讲信用,得知了李响鹤立鸡群般的成绩后,他大手一挥,赏金直接翻了倍!赏金之外,还有不少嘉勉之词,诸如再接再厉,再创新高之类的。

李响深受感动,既是为了翻倍的赏金,同样也是出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李什长努力拼搏,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时候,曹仁这个丧门星出现了!一出现,就将李响的美好愿景砸了个稀巴烂。

张杨的魄力、手段都很有限,但他毕竟也是一方诸侯,治军的手腕还是在水准以上的。

先前军中流言肆虐,导致大军战力全无,他无法可想,毕竟现实状况摆在那里,从严治军很可能会激起内讧,而且新败之后,敌情不明,就算勉强把部队拉出去,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可援军到了,那就不一样了。河内军再怎么弱,也是正规军,当主力不行,跟在曹仁身后摇旗呐喊,打打下手还是没问题的。

有了曹仁撑腰,他也敢于下狠手治军了。

内讧?看谁敢?子孝将军的大军就在不远处,谁跳出来闹事,谁就死!

李响的同道大多数都心思机敏,很有眼色的人,曹仁一到,他们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是偃旗息鼓,藏起来了。不过,林子大了,鸟也各种各样,总有那么几个看不清形势的,撞在张杨的刀口上,被杀鸡儆了猴。

有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在,李响知道,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了。

其后的战局,也验证了这一点,面对两路大军的夹攻,即便神勇如太史慈,也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只能且战且退,直至退无可退。

李响不知道多少次,在心里骂太史慈傻,十一弟更傻了。

这又不是什么必争之地,也关系不到整个河北大战的胜负,何苦这么执着呢?放弃一群草民逃跑,不是很简单的事吗?只要人没事,将来就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啊!这么简单的道理,那些青州人怎么就不明白呢?

他是真心不希望太史慈这支兵马就此覆灭,朝中有人好做官啊,哪怕自己不在青州辖下,有个做校尉,而且上升势头还很猛的亲戚,也是天大的好事呀!再说了,这兵荒马乱的时节,象太史将军这么讲信用又仗义的人,已经很少了。

尽管如此,他也没有助对方脱困的打算,不是没动力,只是没能力。他的本事全在嘴皮子上,那边真刀真枪的打得激烈,他起不到任何作用。

然而,人生就像是沧海泛舟,就是这么跌宕起伏,让人莫衷一是。

眼看着曹仁变阵,太史慈已无幸理,转机居然再次出现!

传说中的赵子龙横空出世,带着数不清的铁骑,铺天盖地的杀了过来。在他的强大攻势面前,吕旷军组成的密集阵势,就像是豆腐渣,顷刻之间,在两军接触之处,吕旷军的阵列就塌了一大块。随后,整个前阵瓦解的速度有如雪崩,眼看着就溃散了。

吕旷的布置,和斗者在前的惯例有所不同,他把最能打的亲卫放在了中军,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作为督战队。前军崩溃,未必就是灭顶之灾,至少中军还能顶一顶,延缓一下铁骑突进的速度。

可那赵云生得比太史慈还俊,凶猛处却比太史慈还夸张。身后跟了数千铁骑,他却一马当先的孤身突阵,把大队人马甩开老远。

这种看似无谋的举动,偏偏还大获成功,仗着马速,他神兵天降般的出现在了吕家兄弟面前,过马一枪,一枪一个,斩瓜切菜似的把敌军的主将给挑杀了。

在数十亲卫的围攻下,他左冲右突,一杆银枪如落花缤纷,美得让人心神陶醉,强得也是不可思议。所到之处,全无一合之将,只见一片哀鸿。

吕旷军本来就顶不住铁骑的冲击,敌将又这么狠,武艺高强的二位吕将军,连个响动都没有,就被人给废掉了,士气顿时一落千丈。

转眼之间,吕旷军就崩溃了。

张杨倒是很自觉,不用曹仁多说,他就发出了助战的命令。形势很清楚,战局的关键,还是在于曹仁。骑兵追杀的本领,远远超过攻坚的能力,曹仁若败,大军皆溃,谁也别想跑得了。

用自己的杂兵上前顶一顶,好歹把骑兵的速度给降下来,再拖点时间,让曹仁从容列阵,最好能把太史慈也给擒下来。

青州人多少都有些迂腐,有了个人质再说,就算打输了,也能谈谈条件不是?

张杨做出了明智的决断,同时,李响也发现了理想再现的机会。

张杨在曹仁的中军,代为统领部队的是上党名将穆顺,他敏锐的意识到,自己首先要面对的敌人,不是青州铁骑,而是溃败而来的友军。

“列阵,列阵。有冲阵者,杀!”他的亲兵挥舞着令旗,声嘶力竭地大叫。重甲兵、盾牌手和长矛手快速集结,彼此配合着组成数只巨大的钢铁刺猬。

一些腿脚麻利的吕旷军士卒侧转身子,绕开冷森森的矛锋,从几只铁刺猬之间的缝隙逃了开去。更多的乱兵则站在铁刺猬前不知所措。在身后敌军的压力下,他们哀求,推搡,用盾牌砸,用肩膀扛,试图在铁骑追过来前找到一条逃命的通道。

“杀!”面对威胁到本阵安全的乱兵,穆顺毫不犹豫地下达了截杀令。

数百根长矛从盾牌后刺出,顷刻将乱军逼退了丈许。一些人躲避不及,被长槊刺穿,命丧当场。血立刻烧红了所有人的眼睛,只犹豫了一息时间,乱军就举起了手中的战刀长矛,不是对着叛军,而是对着先前的盟友。

单凭这应对手段,穆顺就当得起上党名将的名头。不下狠手的话,就会被溃军直接给卷走,别说狙击青州军了,自己都保不住。

不过,他的应对也不是全无缺陷的,毕竟河内军与溃兵只是盟军,而不是同一支部队。他号令不了对方,对方对他的权威也毫不在意,两支盟军在敌军的刀锋下激战起来。

吕旷军在赵云的铁骑面前是渣,但他们的训练程度一点儿不比河内军差,身上的铠甲和手中的兵器也和河内军一样精良。战斗一开始就进入了高潮,两支盟军在敌军面前,奋力自相残杀,铁刺猬登时四分五裂。

眼看着,河内军的防线也出现了崩溃的迹象。

但穆顺却很冷静,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所能营造出来的最佳局面。乱战的损失固然很大,可他冲上来之前不就知道,狙击的目的是争取时间吗?

青州军击溃吕旷军侯,没有全力追杀,而是保持着不即不离的速度,驱赶败兵冲击下一个敌人。现在,虽然两军自相残杀,可速度毕竟是降下来了。

青州军要么慢慢等,等河内军一点点的崩溃,要么就卷入乱战。无论对方怎么选,穆顺的目的都达到了,直到……

“兄弟们,冀州军的兄弟也是自己人啊!自己人不打自己人,不能让血白流啊!”

“穆顺坏了良心,想让咱们河内人跟冀州军的兄弟们自相残杀,他们上党人躲在后面占便宜,咱们不能让他们如了愿!”

“败了,仗已经打败了!铁骑的刀枪可不长眼,大家快跑啊!”

后阵猛然传来一阵高呼,还没等穆顺从震惊中回过神,喊声变得越来越响亮,波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眼见着乱战一下降了温,河内军放低了矛尖,吕旷军也垂下了刀锋。

“什么人胆敢乱我军心!”穆顺大怒,可他的怒吼声却淹没在无数人的呼喊之中。

“败了……败了……刀枪不长眼……跑啊!”

呼啦啦,人潮涌动,河内军也加入了溃逃的行列。看见穆顺还在持刀大喊大叫,大伙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冲上前将他从战马上拉下来,又顺手一刀砍翻了他的将旗。

赵云的珠帘倒卷战术,大获成功,但幕后功臣起到的作用,却也不容忽视。

李响一边大呼小叫着逃跑,一边在心里美滋滋的盘算着。以太史将军的豪爽,这么大的功劳,少说也得赚个十万钱吧?哈哈。

第393章 善泳者溺

两支友军都崩溃了,曹仁有点心虚了。

距离太远,他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看见的,就是两支友军都是一触即溃,像是海滩上的沙子似的,一下就被大浪给卷走了。

由此来评估赵云麾下铁骑的战力,他岂能不战栗?

这也太猛了!

尽管这两支友军的战力的确不怎么靠谱,可好歹也是一万多人,就算站在原地等人来杀,骑兵一个人至少也得砍五个人头呢,咋能这么简单就被灭了呢?

除了这狂猛的冲击力之外,敌将冷静和韬略也很可怕。他的战术构想很简单,也很有效,先削羽翼,再伐主干。

曹仁的部队实力最强,如果赵云急于救人,一开始就找上曹仁,那么,借助八门金锁阵困敌、扰敌的能力,就算最终战败,曹仁也能对青州军造成足够的消耗。

到时候,人多势众的吕旷、张杨二军,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了。平庸之众最擅长打的就是顺风仗,哪怕赵云以很低的损失就击败了曹仁,消耗了太多人马体力之后,也只会被淹没在人海战术之中。

所以,他选择先解决两支杂兵,而且很明智的放弃了驱溃兵攻曹仁的打算。

吕旷军和曹军一起混了太久,早就屈服于对方的威势之下了。只要曹仁的见识不比穆顺低,他就不会任由溃兵冲击自己的阵列。如果是曹军采用铁血手段,吕旷军还会不会有勇气反抗,就很难讲了,搞不好,他们说不定会回身死战也未可知。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这么正确选择……曹仁心中也是感慨万千,难怪主公对其如此忌惮,单凭这份冷静,就足以配得上这份看重了。

至于对方冲阵时的勇猛,曹仁已经见怪不怪了,反正青州有个生猛的老大,带出来的小弟猛一点有啥可奇怪的?

现在的问题是,自己变成孤军作战了,和这种猛人一对一,压力非常之大啊。

冲垮了自身数量五倍的敌人,青州军几乎毫发无损,连马速都没下降多少。只见赵云银枪再指,青州军迅速分成了两队,留下数百轻骑继续驱赶溃军,赵云自己则带着主力部队转向,将矛头指向了曹仁。

曹仁又是一阵战栗,他突然意识到,他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二,太史慈还生龙活虎呢!

两支友军崩溃的太快,曹仁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阵型已经调整好了,但剿杀太史慈的任务确实遥遥无期。

像是心有灵犀一样,得知援军到来的太史慈,一反先前猛打猛冲的打法,开始游斗。好像他一开始就知道,援军不会第一时间赶来帮忙,不需要他里应外合似的。

八门金锁这种疑阵,在困敌、惑敌方面的效果很不错,但杀伤力却很有限。疑阵讲究虚实相间,兵力配备相对攻击阵型,要疏散得多,单位面积的兵力少了,杀伤力自然大减,这是无可避免的规律。

如果太史慈还是猛打猛冲,他遇敌的几率就会增加,战斗的激烈程度也会上升,在短时间内将其拿下,也不是没有希望。

可一旦他开始游斗,头疼的就是曹仁了。

就像是用渔网网住了一只甲鱼,却没有刀斧在手似的,八门金锁阵成功的把太史慈困住了,却奈何不了对方,除非曹仁再次变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