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军事历史电子书 > 三国第一强兵 >

第430部分

三国第一强兵-第430部分

小说: 三国第一强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曹豹有相似想法的人很多,认为王羽这样安排,就是为了方便撤离,已经舍弃郯城了。

等到郯城被攻下,曹豹、阙宣为了安定人心,可能不会杀太多人,但为首的几个肯定是不能放过的,新旧势力交替,总是要见点血,不然怎么杀鸡儆猴?

之前王羽来,死的是徐方、曹宏,现在轮到陈业这个新任都尉了,这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没人看好他,也没人看好青州军的前景。

再强的武将也是人,敌人有隙可乘,计谋才能化腐朽为神奇,起到逆转乾坤的作用。可对方稳步推进,全不中计,智谋再高又有什么用呢?

战争,终究还是要比拼实力的。

在严阵以待的两万大军面前,青州的四千人马实在太单薄了。

而只有郡兵和百姓防守的郯城,更是单薄的跟一张纸似的。最近几天,徐州军将兵之间的气氛变得很古怪,公开的交流少了,私下里窃窃私语的多了。相识的人遇见,很少会直接打招呼,反而喜欢互相对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样子。

在这样的气氛下,徐州军原本就很低迷的士气,变得更加低落。肯奋不顾身守城的人越来越少,连王羽日前大肆散财,也没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每个人都在怀疑,那些不太相熟的袍泽,会不会在敌人攻城时偷偷打开城门,又或在夜里放下根绳子,带着人头或情报逃到城外投敌去。

毕竟城外的敌军也曾经是自己人,谁知道谁和谁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渊源,进而催生出一些不为人知的勾当呢?

反倒是城内的百姓战意颇高,当官的可以降,当兵的也可以降,只有百姓没有选择的余地。大家都很担心,城池易手后,自家刚刚发的那笔横财会被人抢走。

从自身利益考虑的逻辑很简单,也很单纯,同时也很直接。只是在战争中,民众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在军心不振,兵无战意的情况下,郯城的城防的确让人忧虑。

陈业为此担忧了好几天,看见曹豹大军的那一刻,他的心差点从嗓子眼里蹦出来。结果,他惊讶万分的看到,曹豹竟然放弃了嘴边肥肉一般的郯城,径直冲向了马陵山。

在眼下这种情况下,陈业不相信曹豹会不知道郯城的布置。

由于信息量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普通人的目光是很短浅的,他们不会考虑日后如何,青州如何强大,绝大多数人只看到了眼前——曹豹、阙宣的两万联军,难以抵挡,而且还挫败了王羽的诸多计谋。

所以,趋炎附势的人多得是,王羽也不可能完全封锁消息'…w…w…w…。…w……r…s…h…u…。…c…o…m…',曹豹对郯城应该是了若指掌才对。

可结果,就像王羽事先交代的那样,曹豹军居然真的放弃了唾手可得的郯城,跑去啃硬骨头了。

王羽和陈业的对话,就发生在他检阅过部队的那天。也正是在那一天,他调整了部署,做出了放弃郯城的姿态。

他的命令很简单,也很古怪,只要求陈业努力组织起防御,做出样子来就算完成任务了。若是曹豹开始攻城,他哪怕是直接投降,也不会被视作叛逆,更不会招致报复。

陈业少年从军,如今已经年过四旬,在他漫长的军旅生涯中,这么古怪命令,他别说接到,就连听说都没听说过,当时就愣住了。

后来王羽似乎又解释了几句,但他完全就没听进去,只记得这位少年将军很有气势的挥了挥手,信心十足的说:“曹豹一定不会大举攻城,阙宣的兵种配置又不适合攻城,所以,陈将军你只需做个样子,等待最后的结果就可以了。”

事后回想起这段话,陈业也是半信半疑,现在一看,王羽的判断真的成为现实了!

就在满城军兵都看轻王羽的时候,陈业这个知情者感受到的,是发自灵魂深处的震撼!

料事如神?不,王羽简直就是把曹豹当成了提线傀儡一样,想让对方怎么动,只需将手中的线提一提,这不是在打仗,而是在变戏法!

远眺马陵山,陈业依稀看到了那个威武若天神的身影,对方似乎正说些什么,突然间,他有了种明悟,这一战的结果,也许会一如既往的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呢。

第586章 存乎一心

“我知道,这里的很多人都觉得今天这一战没必要打!”王羽的确在训话,他毫不讳言的指出了琅琊羽林士气低迷的原因。

“既不是为了保卫家乡,也没有异常丰厚的战利品,身后明明还有十万强兵可用,何必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在此以寡敌众呢?一将功成万骨枯,就算打赢了,也不过是成就我这个骠骑将军的名声,于你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要你们付出生命的代价……”

站在千军阵前,王羽环视众人,目光肃然:“这的确不是什么好事,当初你们加入骠骑军,是为了活命,同样是因为看好青州的未来,想在军中混出点名堂,将来好衣锦还乡,眼下这种情况,应该不在大家的预期之中。”

他稍稍停顿,让众兵消化他突如其来的这番话引起的震惊,这番话确实说到了大多数人的心里去。

骠骑军的老兵,早就习惯了以寡敌众,以弱势击强敌,然后翻盘。眼下的形势虽然不利,但也不至于让他们感到悲观和绝望。

虽然赵云、魏延麾下也有不少新兵,但老兵加新兵的搭配很有效,十个人中只要有一个老兵,新兵就会受其影响,在训练中就接受骠骑军睥睨天下的观点,并对之深信不疑。

这也是王羽扩军之后,要休养生息的原因之一,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融合,新兵的加入无助于提高战斗力,反而会有脱节的风险。

眼下六军已经基本完成了整顿,只有琅琊羽林是个例外。这支军队完全是由降卒组成的,虽然士兵的战力和素质也都不差,却缺少了骠骑军身上那股子气势,离王羽心目中的强兵还有段不小的差距。

不是没人试图提醒过王羽,但问题是,张颌这支部队的身份很敏感,是个千金买马骨的存在,是青州军招降纳叛的样板和标杆。若不是张颌降服时,骠骑军的军制已经差不多定了型,王羽差一点就将其单独列军,以北斗七星来命名各军了。

无论是往这支部队内部派遣将领,还是将其打散重编,都不符合王羽的审美观,也与他崇尚并对外彰显的用人不疑理念不合。

贾诩等谋臣虽然看到了这个弊端,但觉得让张颌军保持现状,有利于将来的招降纳叛,所以也只是提醒了几句,没做出有力的劝谏。何况,贾诩觉得,徐州方向本来也不是青州攻略的重点,把张颌军放在这个方向上,正是相得益彰。

但世事难料,就算以贾诩的智慧,他也没想到,王羽竟然会面临这样的状况,要以这支非嫡系部队为主力,打如此艰难的一仗。

换成骠骑军嫡系,王羽战前哪里用得着说这么多,只要站到众人面前,吼上几嗓子,马上就士气大振,战意如虹了。

但现在,他必须得用点技巧,先引起士兵们的思考,然后再下猛药。当然,他现在的药下的已经很猛了。

此刻,如张颌、徐盛这些勇猛之人,脸上都泛起了一片赭红色,被王羽很现实,同时也有些诛心的话激着了。若王羽用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激将法,这样的火候就已经差不多了。

但对大多数士兵来说,这样还不够,因为挂在他们脸上的,是迷茫和疑惑的神情。用荣誉感,可以激起那些重视荣誉人的战意,若是太史慈在此,听完这番话,恐怕已经嗷嗷大叫,按捺不住的要扑下山去了。

但冀州降卒却不在乎这些,从战败投降的一刻开始,荣誉这东西就与他们无缘了,王羽说的这些,不但不能激起他们的战意,反而让很多对自身境遇想得不够透彻的人,想得更清楚了。

可不是么,自己当兵,不就是为了混口饭吃?眼下这种仗,有什么必要打下去呢?

“主公不是要鼓舞士气吗?现在的士气似乎更低了吧?”庞统疑惑道。

他和诸葛亮终究年少,靠着天赋和才华,他们在政务上能帮上手,参赞军机也屡有建树,但到了真刀真枪的时候,就没多大作用了。这一战,王羽分派给他们两个的任务就是观战,如果战后能交两篇观后感就最好不过了。

对王羽这个不着调的命令,两人都是哭笑不得,同时也有被小觑了的感觉,暗中都是憋足了劲,打算认真观战,争取在战事最紧张的时候,看出奥妙,一言扭转乾坤什么的。

在王羽对军队讲话之前,两人已经将王羽调动曹豹的计策看得一清二楚了。

王羽对敌人心理的把握,令二人叹为观止。连试探攻击失败,都能加以利用,转化成了骄敌之策,利用曹豹的贪婪和对盟友的猜忌,引敌人入局更是不须赘言。

而此战的大体布局,两人也看明白了,无非是正面摆开堂堂之阵,牵制敌军主力,站到胶着之际,以骑兵突击,进而打开局面。

计划简单而有效,似乎没太多玄机,不过,四千兵面对一万五千大军,正面作战的只有三千余众,想完成计划可不是很容易的事。

庞统二人一直没想明白的就是,王羽到底要怎么才能在敌军明知有埋伏的情况下,成功突袭呢?这无疑是个很大的课题,王羽现在做的,鼓舞士气,就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

诸葛亮沉吟道:“应该是有什么玄机……”一边輌和诸葛亮领悟的道理,显然是南辕北辙。

若不是这些,也只能往激将上面想了。

王羽这番话,对张颌和他的亲兵很有效果,这些人曾经参加过高唐的那场会战,对骠骑军的认同感比较高,而张颌更是冀州成名已久的上将,就算迫于无奈投降,荣誉感是不会丢的。

不过,在那场大战中跟随张颌的只有两千来人,当时又一直奋战在第一线,战后阵亡加上因伤退役的,差不多有一半。张颌在琅琊治军,又将很多老兵散出去当军官了,现在身边只有五百人左右,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猜来猜去,两个天才少年仍然猜不到王羽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王羽这个短暂的停顿,也让诸葛亮感到特别的漫长,特别的不耐烦。

终于,万众期待之下,王羽又开口了,但一开口,就是语出惊人:“本将不喜欢强人所难,今天也一样,我会给各位一个选择的机会,是战,是走,全凭自愿,现在就可以做出决定!”

“哗!”张颌控制不了士兵的想法,但他治军还是很严格的,如果不看精神状态,只看表面,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支令行禁止的军队。可王羽此言一出,张颌严格的军法也失去了效应,全军上下一片哗然。

“明公他……说什么了?”诸葛亮瞠目结舌,下巴都快掉在地上了。

“你不要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庞统也是两眼呆滞,这种时候让人自行决定去留,这仗还打不打了?

敌人已经出现在视野中了,顶多只有十里,不,可能连五里都不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带头一走,溃败之势立成,这可不是人力所能扭转的!

“没人走吗?”众人惊骇不已,王羽却尤嫌不足似的,继续火上浇油:“放心,本将不是在说反话,句句发自肺腑,我王羽今日立誓于此,苍天为证,绝不会追究今日离开者的责任,若有违背,他日必死于乱箭之下!”

语如金石,掷地有声!在阵阵压抑着的呼吸声中,显得极为洪亮,如春雷滚滚一般,回荡在所有人心头。

“主公……”张颌很不安,想解释,可刚开口,就被王羽拦下了,他朗声说道:“走的人,不算临阵脱逃,将来依然是我青州治下的子民,就算本将今日战没于此,这话也同样有效,所以,想走的人不须多做顾忌……”

眼看越来越多的人眼神开始闪烁,王羽忽然话锋一转:“当然,只要今天离开了,那就再不能算作是军人,也不能在官署中任职,一切与军人相关的优待,都会取消。”

不等众人有所反应,他便自说自答道:“不公平么?没什么不公平的,每个人都有家,国,则是所有人的家,面对危险的时候,你不敢挺身而出,那就不配享受百姓的供养和尊敬!”

“留下来作战很危险,会受伤,会死,毕竟敌我众寡悬殊。可是,即便死了,也是为国捐躯,会有人世世代代的记得他们。”

“是死去或活着的勇士,挫败了野心家的野望!”

“是死去或活着的勇士,将和平和安定带给了一方!”

王羽环视众人,神情气势越发慷慨激烈:“是他们,使得大汉的威名,响彻每一个阳光照得到的地方!”

“战争的胜负,从来都不取决于人数,狭路相逢勇者胜,胜负存乎一心,唯勇气也!有勇气的人,以寡击众也能势如破竹,没有勇气的人,以众击寡也只能品尝败绩!”

王羽霍然转身,头也不回的大喝一声:“有勇气的人,向前一步,今天,咱们同生共死,战个痛快!”

吼声如雷,震撼人心。

“河间张颌,愿为主公效命!愿为大汉效死!”身形如山而前,张颌慨然出列,大吼着做出回应。

在他身后,人影不停闪动,吼声连绵不绝。

“城阳徐盛,愿为主公效命!愿为大汉效死!”

“厌次刘阳,愿……”

徐盛以及更多的人踏前而出,正午的眼光与昂扬的战意,照在勇士们的身上,脸上,将他们浑身上下都染得通红,如同披上了鲜血染红的铠甲一般!

第587章 谁是大草包

有人留,有人走。

王羽的演说再怎么成功,也不可能完全抵消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和对危险的回避。既然他当众立誓不追究,总是有人更愿意把握眼前,而不是为世代铭记的荣耀。

一将功成万骨枯,古往今来,只有被铭记和传颂的君主将领,何尝有人记录自己这些无名小卒了?

陆陆续续的,将近一成的士兵离队而去,大多数人还是选择留了下来。走的人各有各的理由,但留下来的人,很多都说不出什么理由,就是觉得胸口憋了一口气,又有人带了个头,下意识的就跟了出来。

若是王羽这番演讲是在检阅部队的那天,等到晚上回去睡过一觉,很多一时冲动的人,肯定恢复冷静,开始后怕,说不定也要开小差了。

但就在王羽训话这会儿工夫,曹豹的大军已经渡过了沭水,逼近到山脚下了,没人来得及后悔,追随在那个雄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