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宋时明月 >

第224部分

宋时明月-第224部分

小说: 宋时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思达双手合十,庄严的承诺:“大人,你是我景教重生的天使,请大人放心。我们将会把捐赠名录的第一页空下来,不写任何人的名姓。这一页留给你,我们将在心中永远感谢你。”
  赵兴耸耸肩,表示无所谓。安思达接着从身边摸索出一张纸片,上面记录着这四年里他的疑惑,他顺着纸片第一个问题开始发问:“大人,你说建筑艺术也是一种心理战手段,宏大的建筑可以让人从精神上屈服,所以泉州清净寺得以长存……这话我不懂,这是预言吗?您能否解释一下?”
  赵兴笑了:“安主教,万里长城不是一天建出来的,心中的长城也不可能一天完成。心急什么,我俩只是起个头,自会有人接过这杆大旗——只是这个头要起好,要让它有自我更新机制,要让它能保证民族传承的源远流长……来,我们慢慢聊。”
  此后的几天,人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景象:红袍大祭司安思达常常与赵兴屏退众人,两人漫步河谷,漫步山梁,窃窃私语……安思达去世百年冥寿的时候,在陕西扎下根的景教隐晦的公布了一份名为《漫步集》的典籍。这部典籍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就景教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很多规划与设想,景教人员没有交代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但表示:景教人员将遵守书中地提议,继续发展。
  这本书引起了很多疑问。人们纷纷猜测《漫步集》中地发问者是谁。回答者是谁……随后,这件事引发百年大讨论,而景教人员对此一直保持沉默。
  这是七月,秋,梁子美抵达庆州;钤辖、兰州种谊前后用了24天便修筑好了熙河兰岷路的定远城,朝廷明令嘉奖参与筑城的种谊、延路经略使范育。副都总管王文郁。与此同时,赵兴开始调配人手,在白马川河谷修建双子堡,20日乃成。这两项连续筑城动作的完成。标志着章“深垒”工程正式启动,剩下的就是“浅攻”了。
  赵兴兴建的白马川是一座钢筋混泥土地城堡,城堡的主楼是一座塔楼,它足有二十多米高,城堡围墙则用七米高、长700米。宽20米的裙楼,围成一块不大的空地。两座完全对称地塔楼一左一右屹立在河流两侧,建成后的堡垒依旧以安定堡命名,堡中的百姓则用环庆路上的战争遗孤填充。
  城堡建成当日,章紧急传来消息:月初,西夏求议和;五日后,求和使才去。西夏照常发动例行“打草谷”,这次他们的主攻方向果然是怀威堡,章打算带领人马前去迎战,所以需要赵兴回庆州坐镇。
  怀威堡与清水关直线距离并不远,但两地之间相隔地是连绵的群山,要想从清水关前去怀威堡,必须沿白马川退回到环州。而后再从环州进入洛川。沿洛川前往怀威堡。赵兴有心直接去怀威堡,以代替六十多岁的章。但他想了想,决定还是就尊重章的意思,直接回庆州看看。
  漫长的跋涉刚刚结束,赵兴才走到环州,程爽已经急急迎上来了,低声说:“七叔,京城传来消息,宫中有变,传言太后已经昏厥了一次,恐怕命不久矣!”
  赵兴愣了一下,他抬眼望一望天空,答非所问的说了句:“风雨就要来了!”
  这句话的意思在场地人都懂,其实朝廷里的大臣也都懂,目前得意的那些大臣们甚至已在猜们一直没有发动攻击。夏人根本没有踏入洛川一步。“
  一直没有说话地帅范立刻插嘴:“有问题,绝对有问题,我听说西夏今年的粮食并不足,他们陈兵边境,这么久没有动手,一定是主攻方向不在庆州。”
  赵兴也如此认为,他求证似的问帅范:“子连以为,西夏人的主攻方向会在哪里?”
  “麟州!从洛川方向进攻地有可能是西夏嘉宁军司,也可能是盐州,只要问问敌军是从虾蟆寨方向来的,还是贺兰原方向,就可以判断——我估计是嘉宁军司,因为盐州主攻的话,不可能拖延这么久。而嘉宁军司主攻,它们的主攻方向只能是盐州”,帅范拿起一根棍子,在地面上画着边境的地形图,边说边解释。
  宋人在修建城堡抵挡西夏人进攻,西夏人也对应地在边境修建一系列城堡,作为侵略的前沿阵地,帅范所说的虾蚂寨与贺兰原都是西夏人修的城堡。虾蚂寨属于盐州军司,贺兰原属于嘉宁军司,两个寨子恰好一东一西,位于洛川的出口处。
  赵兴神色一动,马上跟帅范商量:“帅判官可否跑一趟庆州,把我们的分析告诉章老大人,另外让一千童军准备好战马,赶紧前往怀威堡,我先带一千童军过去看看动静。”
  帅范眼睛一眨,立刻明白了赵兴的意思,马上回答:“一千骑兵过去,人数太多,我们一名骑兵需要五名后勤人员,这些人过去,不是大战姿态,也是大战。招讨不妨带500骑兵过去,这点兵力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赵兴连忙赞同:“还是子连思虑得当,这样吧,我先带一千徒步童子过去,你马上向怀威堡运送后继物资,等你到了庆州,就挑选五百最精锐地马军过来,要一人配双马。还有,府库里有的武器全给他们装备上,让他们保持夜间行军,悄悄进入威边寨,而后等我命令。”
  帅范拱手告别,赵兴留下程爽与环州当地官员应付。自己带着黑人侍卫泰森和几名随从。先赶往横山寨与陈不群带领的童军汇合。
  横山寨寨主带领亲属隆重迎接了赵兴,赵兴没空与对方寒暄,劈头问:“物资情况如何,我让你储存的物资都备好了吗?”
  横山寨寨主的儿子今年由赵兴推荐上京城参加武举,对赵兴充满感激,他拱手一五一十的说:“托大人的福。我们寨中购进了一台钳床,两台拉丝机。如今寨中已经人手三张弓,还储存了五百张弩、四千余张弓、金丝锁子甲三百多副,箭一百余万支——就是苹果树长地太小。乡民不忍多伐,储存地箭支少了点。”
  赵兴直到此刻,才深切地体会到为什么战争游戏中,木头也是一种资源。一百万支箭,只够5000人地军队进行一场中等烈度的战争。但如果战争持续三天以上,箭就会不够用了。
  可惜,历年的战争已经使陕西的森林被砍伐一空,而战争最大的消耗品——箭,反而受困于资源限制。这是短期里解决不了的,赵兴也无可奈何。他想了片刻,终于狠狠心。说:“开单子,你有多少箭,路府如数采购了!我给你签字,你去找万俟师爷领钱。”
  横山寨寨主大喜,他寨中男女老幼齐上阵,这一年里疯狂生产了大量地物资,就等这一天了。早有准备的他立刻递上库存单。赵兴看也不看价格,直接签收。
  童子军原先就配发了简易的锁子甲:一身短袖上衣、长裙裤。还有人手三把长短刀。但唯独没配弓箭。这次赵兴直接从横山寨将所有的弓弩取走,带上半数箭支,拉上一千童子军赶赴怀威堡,剩下地一千童子军则留在当地,等候程爽回来接管。
  八月中秋,清晨的薄雾刚刚从河谷散开,山路的尽头便涌出一股汹涌的银色金属潮流,一千余人身披一水的锁子银甲,全副武装地向怀威堡行来,队伍中还夹杂着几个穿白袍的人,他们的白袍上前绣莲花火焰,背面绣着十字架,这是童子军配备的随军牧师,兼有随军军医的职责。
  提前得到通的怀威堡主石敢带着两名军官出迎,他激动的连连冲赵兴拱手:“招讨大人,我怀威堡才传警讯,没想到大人亲自来了,还带着这样一支全副武装地军队,大人,老朽无以为谢,唯效死而已。”
  奇怪的是,石敢身边出现的两名军官竟是藩人,为首者一脸大胡子,高鼻深目,头发还有点微微卷曲,肤色有点发白,眼珠是褐黄色的,从瞳孔的颜色看,该人似乎有鲜卑的血统。他向赵兴一抱拳,报名说:“洒家、环庆路经略司第四将罗信参见大人。”
  这位罗信赵兴道,他是一名归顺的藩人部族首领,原名鄂钦,赵兴刚到环庆路地时候,经略司准备马琮带领第三将、第四将前往京城移戌就粮,这家伙在京城受到官家接见,被赐名为“罗信”。
  罗信身后地人也是一名归顺的藩人首领,他是从西夏来地党项人,他原名均凌凌,归顺后朝廷让他建立顺义城,赐名为朱保忠。这位朱保忠冲赵兴拱手,语气骄横:“咱家顺义城城主朱保忠,见过安抚大人。安抚大人好阔气,不过一身好铠甲穿在孩子身上,可惜了!不如分把点与我。”
  赵兴脸色一沉,头也不回的喝了一声:“揍他!”
  第二部 优雅的贪官生涯
  第2184章 俩蕃将的远大期望
  朱保忠一愣,没等他反应过来,赵兴身后已经窜出一个铁塔般高的黑炭团,他扑上去像提小鸡一样掐住朱保忠脖子,轻轻松松凌空提了起来,而后一点不在意朱保忠蜻蜓撼树般的挣扎,将朱保忠横放在膝盖上,抡起蒲扇大的手劈里啪啦一顿——打屁股。
  朱保忠起初还抗议几声,挨了几下后他立刻连声求饶,罗信也急忙在一旁劝解。赵兴余怒未息的让泰森停住了手,唤过朱保忠来斥骂:“均凌凌,搞清楚你的身份,你全赖我大宋庇护,才能苟延残喘,如今竟敢在本官面前咆哮。知道本官是谁吗?杭州有名的赵老虎,京城有名的净街虎,敢在我面前咆哮的人……哼哼,你若不是个藩人的话,看在蕃人向来不知礼数的份上,我定饶不了你。”
  朱保忠叩头认罪,赵兴一挥手命令:“朱保忠,交出你的部众,这一战你的部众由我指挥。”
  朱保忠哪敢反抗,赶紧老实答应。陈不群站在旁边,发现那位石堡主似乎悄悄松了口气,而怀威堡的堡丁望向藩人时也悄悄挺起了腰。
  罗信(鄂钦)把朱保忠拽到一边,一边打着哈哈一边从人丛中叫出一个年轻人走向赵兴。这位年轻人有着一副混血儿的俊美,他身材修长,举止显得很温文尔雅,罗信望向他的目光说不出的慈祥,他指着这名年轻人介绍:“招讨大人,这是我儿子周俊明,听说石堡主的儿子也被招讨大人推荐参加武举。我儿子非常羡慕,我看招讨大人身边少个端茶倒水地人,不如让我儿子跟随招讨大人左右,也好讨个出身。”
  我倒……啥?罗信的儿子名叫周俊明,这都是什么事?
  赵兴都快笑喷了,他强忍着笑意解释:“罗正将。中原的习俗子随父姓,这位是你的亲生儿子么,他怎么姓周?”
  罗信父子似乎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先是罗信脸红脖子粗的抗辩:“当然是我儿子,如假包换,亲生的!”随后。周俊明也扬声大呼:“大人,我是宋人呀——纯正地宋人,我母亲就是宋人,我血管里流淌着宋人的血,怎么叫不得周俊明?”
  赵兴周围的人也在憋住笑意,连刚刚挨了打的朱保忠也在低声嘀咕。但他刚被赵兴收拾过,不敢大声,所以究竟嘀咕什么,大家都没听清楚。
  赵兴笑罢,诧异的望望罗信,再望望周俊明,从这两人的相貌上倒是发现了很多相似之处,他恍然地对周俊明说:“我明白了,你母亲姓周。罗正将娶了一名周姓宋人,所以你随母姓,姓周。”
  周俊明频频点头:“大人,我母亲是世家大族,她地郡望是……”
  罗信很不自信的盯着赵兴问:“大人,这确实是我亲生儿子——他跟母亲姓,不过份吧!”
  他还有脸问过不过份?连此时走过赵兴身边的童子们都知道这有多过分。但他们憋住笑继续鱼贯行军。陈不群已经扭过身去,背冲罗信,双肩抖动不停。
  在罗信专注的目光下,赵兴只好憨厚的一笑,摸着下巴频频点头:“我中原倒是有这个说法,入赘。此举,也不为过吧。”
  朱保忠听了这话已经跳了出来。他凑在赵兴身边。扭扭捏捏的,仿佛有满腔地衷情要倾诉。罗信比他更扭捏。他嚅嗫的说:“招讨大人说好啊,那就是真好!招讨大人是大苏学士的弟子,名人!做的那个什么诗来……嘿嘿,瞧我这笨脑袋,一时之间怎么想不起来了。”
  还是年轻人沉不住气,周俊明上前一拱手,温文尔雅的说:“大人既然说这事没错,能不能把这意思也跟朝廷说说?”
  赵兴纳闷的反问:“什么意思?”
  石敢似乎跟罗信的关系还不错,毕竟他的城堡受困,罗信是第一支援军,所以他上前解围:“罗正将给自己孩子取名的事,惹地范京兆很不满,他给朝廷上表,弹劾罗大人,此刻朝廷的处置还没有下来,大人若有心帮助,不如也上表,向朝廷分辨一番。”
  “好说好说”,赵兴满口答应。
  范纯粹这是多事了,虽然说朝廷赐姓不能随意更改,但人家罗信情愿拿自己当作大宋女人的上门赘婿,让儿子随母亲姓周,虽然他的目的是为了可以在今后宣称自己是纯正汉人——可这都是人家务事,满亚洲的倭人、交趾人、高丽人都哭着喊着声明自己是宋人或者宋人遗留下的种,现在加上党项人、青唐人等等,也不算多。范纯粹地干涉,纯粹是狗拿耗子。
  罢了,上表向朝廷解释一番,也不费多大的事,捞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听到赵兴答应的爽快,朱保忠也凑了上来,一脸的媚笑:“招讨大人,一事不烦二主,我家一个小妾也是宋人,也生下一个纯正宋人的孩子,我也有意让这孩子跟随母姓,大人顺便也帮我解释一番,行不行?”
  赵兴犹豫着说:“不好吧!妾生的孩子,这不好办啊!如果是正妻生的,那还有理由……”
  朱保忠回答地很快:“没问题,等朝廷旨意到了,某家那小妾绝对是正妻——均索索,以后你就叫齐云。你回家一趟,拿我地令箭回去,把其余的姬妾全部杀了,只留下你母亲齐氏。再传我地命令,立齐氏为正妻,立齐氏之子齐云为嫡子……”几个装束怪异的藩丁跑出来趴在地上,恭敬的听朱保忠说话。石敢把脸别了过去,假装没听到。赵兴听到朱保忠准备杀妻,伸出手来想劝解一下。但马上他想到一个词——这未尝不是一种“民族大融合”,咱得尊重“民族传统”,尊重主旋律,是吧。
  别人的家务事,尽量少管。
  一念至此,他也学石敢那样把脸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