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218部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218部分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衿涫橐巡淮羌且嘈叶龃娑
  △《乾道临安志》·三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宋周淙撰。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乾道五年以右文殿修撰知临安府,创为此《志》。原本凡十五卷,见《宋史·艺文志》。其后淳祐间施锷、咸淳间潜说友,历事编纂,皆有成书。今惟潜《志》尚存抄帙,周、施二《志》世已无传。
  此本为杭州孙仰曾家所藏宋椠本,卷首但题作《临安志》,而中间称“高宗”为“光尧太上皇帝”,称“孝宗”为“今上”,纪牧守至淙而止,其为《乾道志》无疑。惟自第四卷以下,俱已阙佚。所存者仅什之一二,为可惜耳。第一卷纪宫阙官署,题曰《行在所》,以别於郡志,体例最善。后潜《志》实遵用之。二卷分沿革、星野、风俗、州境、城社、户口、廨舍、学校、科举、军营、坊市、界分、桥梁、物产、土贡、税赋、仓场、馆驿等诸子目,而以亭台、楼观、阁轩附其后。叙录简括,深有体要。三卷纪自吴至宋乾道中诸牧守,详略皆极得宜。淙尹京时,撩湖浚渠,颇留心於地利,故所著述亦具有条理。今其书虽残阙不完,而於南宋地志中为最古之本。考武林掌故者,要必以是书称首焉。
  △《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梁克家撰。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召为秘书省正字。乾道中,累官右丞相,封仪国公,卒谥文靖。事迹具《宋史》本传。史称其为文深厚明白,自成一家。制命尤温雅,多行於世。今所作已罕流传,惟此书尚有写本。凡分九门,一曰地理,二曰公廨,三曰版籍,四曰财赋,五曰兵防,六曰秩官,七曰人物,八曰寺观,九曰土俗。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议其附山川於寺观,未免失伦。今观其人物惟收科第,土俗时出谣谶,亦皆於义未安。然其《志》主於纪录掌故,而不在夸耀乡贤,侈陈名胜,固亦核实之道,自成志乘之一体,未可以常例绳也。其所纪十国之事,多有史籍所遗者,亦足资考证。视后来何乔远《闽书》之类,门目猥杂,徒溷耳目者,其相去远矣。
  △《吴郡志》·五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宋范成大撰。成大有《骖鸾录》,已著录。是书为成大末年所作,郡人龚颐、滕茂、周南相与赞成之。时有求附於籍不得者,会成大殁,乃腾谤谓不出成大手,遂寝不行。故《至元嘉禾志》序,谓《吴郡志》以妄议不得刊也。绍定初,广德李寿朋始为鋟版,赵汝谈为之序。以周必大所撰《成大墓志》,定“是书实所自为,并申明龚颐三人者,常为成大蒐访,故谤有自来”,其论乃定。寿朋又以是书止绍兴三年,其后诸大建置,如百万仓、嘉定新邑、许浦水军、顾迳移屯,皆未及载。复令校官汪泰亨补之,自谓仿褚少孙补《史记》例。然少孙补《史记》虽为妄陋,犹不混本书。泰亨所续,当时不别署为续志,遂与本书淆乱,体例殊乖。其书凡分三十九门,徵引浩博,而叙述简核,为地志中之善本。刊版久佚,此本犹绍定旧椠,往往於夹注之中又有夹注。考成大以前,惟姚宏补注《战国策》尝有此例,而不及此书之多,亦可云著书之创体矣。
  △《新安志》·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罗愿撰。愿有《尔雅翼》,已著录。初,梁萧几作《新安山水记》,王笃又作《新安记》,唐亦有《歙州图经》。及宋大中祥符中,李宗谔撰次《州郡图经》,颁之天下,於是旧志皆佚。洎经方腊之乱,新《图经》亦随散失。愿尝杂采诸书,创为稿本,而未就。淳熙二年,赵不悔为州守,乃俾愿续成之。其书第一卷为《州郡》;第二卷为《物产贡赋》;第三卷至五卷为所属之歙、休宁、祁门、婺源、绩溪、黟六县;第六卷、七卷为《先达》;第八卷为《进士题名》,凡贤良、明经、赐策、献策、特奏名、武举皆附之,义民、仙释,亦并在是卷;九卷为《牧守》;十卷为《杂录》。叙述简括,引据亦极典核。於先达皆书其官,别於史传,较为有体。其《物产》一门,乃愿专门之学,徵引尤为该备。其所志贡物,如乾蓣药、腊芽茶、细布之类,皆史志所未载。所列先达小传,具有始末。
  如汪藻曾为符宝郎之类,亦多史传所遗。赵不悔序称其博物洽闻,故论载甚广;而其序事简括不繁,又自得立言之法。愿自序亦自以为儒者之书,具有微旨,不同抄取记簿,皆不愧也。程敏政《新安文献志》记愿所作《胡舜陟墓志》后曰:“《鄂州新安志》,於王黼之害王俞,秦桧之杀舜陟,皆略而不书,非杏庭、虚谷一白之,则其迹泯矣。然则是书精博虽未易及,至其义类取舍之间,疑有大可议者。姑记二事,以验观者”云云。案刘克庄《后村诗话》,谓舜陟欲为秦桧父建祠,高登不可,因劾登以媚桧。会舜陟别以他事忤桧下狱死,登乃得免。则舜陟之死,乃欲附於桧而反见挤耳。愿之不书,殆非无意,未可遽以为曲笔也。
  △《剡录》·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高似孙撰。似孙字续古,号疏寮,馀姚人。淳熙十一年进士,历官校书郎,出倅徽州,迁守处州。陈振孙《书录解题》称,似孙为馆职时,上《韩侂胄生日诗》九首,每首皆暗用锡字,寓“九锡”之意,为清议所不齿。知处州尤贪酷,其读书以奥僻为博,以怪涩为奇,至有甚可笑者。就中诗犹可观。周密《癸辛杂识》亦记其守处州日,私挟官妓洪渠事,其人品盖无足道。其诗有《疏寮小集》,尚传於世,而文则不少概见。此书乃其所作《嵊县志》也。嵊为汉剡县地,故名曰《剡录》。前有嘉定甲戌似孙自序,及嘉定乙亥嵊县令史之安序,盖成於甲戌而刊於乙亥,故所题先后差一年。其书首为县纪年,次为城境图;次为官治志,附以令丞簿尉题名;次为社志、学志,附以进士题名;次为寮驿、楼亭、放生池、版图、兵籍;次为山水志;次为先贤传;次为古奇迹、古阡;次为书;次为文;次为诗;次为画;次为纸;次为古物;次为物外记;次为草木禽鱼。徵引极为该洽,唐以前佚事遗文,颇赖以存。其先贤传,每事必注其所据之书,可为地志纪人物之法。其山水记,仿郦道元《水经注》例,脉络井然,而风景如睹,亦可为地志纪山水之法。统核全书,皆序述有法,简洁古雅,迥在后来武功诸志之上,殊不见其怪涩可笑。陈振孙云云,殆不可解。岂其他文奇僻,又异於此书欤?
  △《嘉泰会稽志》·二十卷、《宝庆续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会稽志》二十卷,宋施宿等撰。《续志》八卷,宋张淏撰。宿字武子,湖州人。司谏元之子,尝知馀姚县,迁绍兴府通判。淏字清源,本开封人,侨居婺州。官至奉议郎,其履贯略见《金华志》。而所作《续志》序,乃自称侨寓是邦,则又尝卜居会稽矣。宋自南渡以后,升越州为绍兴府,其牧守每以宰执重臣领之。称为大藩,而图志未备。直龙图阁沈作宾为守,始谋纂辑。华文阁待制赵不迹、宝文阁学士袁说友等,相继编订,而宿一人实始终其事。书成於嘉泰元年,陆游为之序。其不称《绍兴府志》而称《会稽志》者,用长安、河南、成都、柏台诸志例也。其后二十五年,淏以事物沿革今昔不同,因汇次嘉泰、辛酉后事,作为续编,复於前志内补其遗逸,广其疏略,正其讹误,釐为八卷。书成於宝庆元年,淏自为之序。所分门类,不用以纲统目之例,但各以细目标题。前志为目一百十七,续志为目五十。不漏不支,叙次有法。如姓氏、送迎、古第宅、古器物、求遗书、藏书诸条,皆他志所弗详,宿独能蒐采辑比,使条理秩然。
  淏所续亦简核不苟,皆地志中之有体要者。其刊版岁久不传,明正德庚午,郡人王綖复访求旧本校刻,今又散佚。故藏书之家罕见著录,盖亦仅存之本矣。
  △《嘉定赤城志》·四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陈耆卿撰。耆卿字寿老,号筼窗,台州临海人。登嘉定七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其事迹不见《宋史》,惟谢铎《赤城新志》稍著其仕履,而亦不详。今以所著《筼窗集》考之,则嘉定十一年尝为青田县主簿,嘉定十三年为庆元府学教授。又赵希弁《读书附志》称耆卿《集》中沂邸笺表为多。案《宋史》,孝宗孙吴兴郡王柄,追封沂王,其嗣子希瞿,宁宗尝立为皇子,即济王竑。耆卿必尝为其府记室,而希弁略其文也。此为所撰《台州总志》,以所属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五县,条分件系,分十五门。其曰赤城者,《文选》孙绰《天台山赋》称:“赤城霞起以建标。”李善注引支遁《天台山铭序》曰:“往天台尝由赤城山为道径。”又引孔灵符《会稽记》曰:“赤城山名色皆赤,状似云霞。”
  又引《天台山图》曰:“赤城山,天台之南门也。梁始置赤城郡,盖因山为名。”
  耆卿此志,即用梁郡名耳。耆卿受学於叶适,文章法度,具有师承,故叙述咸中体裁。明谢铎尝续其书,去之远甚。旧与耆卿书合编,今析出别存其目。陈振孙《书录解题》,载此志之前有图十三,此本乃无一图,殆传写者艰於绘画,久而佚之矣。
  △《宝庆四明志》·二十一卷、《开庆续志》·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罗濬撰。濬,庐陵人。官赣州录事参军。《文献通考》作罗璿,盖传写误也。先是,乾道中,知明州张津始纂辑《四明图经》,而搜采未备。宝庆三年,焕章阁学士、通议大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庐陵胡榘复命校官方万里因《图经》旧本,重加增订。如唐刺史韩察之移州城、唐及五代郡守姓名,多据碑刻史传补入。其事未竟,会万里赴调中辍。濬与榘同里,适游四明,遂属之编定。凡一百五十日而成书,前十一卷为郡志,分《叙郡》、《叙山》、《叙水》、《叙产》、《叙赋》、《叙兵》、《叙人》、《叙祠》、《叙遗》九门,各门又分立四十六子目;第十二卷以下则为《鄞》、《奉化》、《慈谿》、《定海》、《昌国》、《象山》各县志,每县俱自为门目,不与郡志相混。盖当时明州虽建府号,而不置倚郭之县,州与县各领疆土。如今直隶州之体,特与他郡不同也。《宋史·艺文志》仅有张津《图经》十二卷及《四明风俗赋》一卷,不载是书。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之,其卷数与此本相合,盖犹从宋椠抄存者。志中所列职官科第名姓及他事迹,或下及咸淳,距宝庆三四十年,盖后人已有所增益,非尽罗濬之旧。然但逐条缀附,而体例未更,故叙述谨严,不失古法。元袁桷《延祐四明志》亦据为蓝本,多采用焉。《续志》十二卷,则开庆元年庆元府学教授梅应发、添差通判镇江府刘锡所撰。共分子目三十有七。其自序称,《续志》之作,所以志大使丞相履斋先生吴公三年治鄞之政绩,其已作而述者不复志,故所述多吴潜在官事实。而山川疆域已详於旧志者,则概未之及。是因一人而别修一郡之志。
  名为舆图,实则家传,於著作之体殊乖。然案《宋史·吴潜传》载,潜以右丞相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寻授沿海制置大使,判庆元府。至官,条具军民久远之计,告於政府,奏皆行之。又积钱百十七万三千八百有奇,代民输帛,前后所蠲五百四十九万一千七百有奇。是潜涖鄞以后,宦绩颇有可观。二人所述,尚不尽出於谀颂。至潜所著文集,世久无传。后人掇拾丛残,编为遗稿,亦殊伤阙略。此志载潜《吟稿》二卷,共古今体诗二百九首,《诗馀》二卷,共词一百三十首,皆世所未睹。虽其词不必尽工,而名臣著作藉以获存,固亦足资援据。故今仍与罗濬书并录存焉。
  △《澉水志》·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常棠撰。棠字召仲,号竹窗,海盐人。仕履未详。澉水在海盐县东三十六里,《水经》所谓“谷水流出为澉浦者”是也。唐开元五年,张庭珪奏置镇。宋绍定三年,监澉浦镇税修职郎罗叔韶使棠为志。凡分十五门:曰《地理》,曰《山》,曰《水》,曰《廨舍》,曰《坊巷》,曰《坊场》,曰《军寨》,曰《亭堂》,曰《桥梁》,曰《学校》,曰《寺庙》,曰《古迹》,曰《物产》,曰《碑记》,曰《诗咏》,而冠以舆图。前有叔韶及棠二序,叙述简核,纲目该备。而八卷之书,为页止四十有四。明韩邦靖撰《朝邑县志》,言约事尽,世以为特绝之作。今观是编,乃知其源出於此。可谓体例精严,藻不妄抒者矣。
  (谨案:澉水虽见《水经注》,然是书乃志地,非志水,不可入之山水中。
  以镇亦郡县之分区,故附缀於《都会郡县类》焉。)
  △《景定建康志》·五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宋周应合撰。应合,武宁人,自号溪园先生。淳祐间举进士,官至实录院修撰,以疏劾贾似道谪饶州通判。是书乃其以承直郎差充江南东路安抚司幹办公事时所作也。初,建炎二年建行宫於金陵,改为建康府。设江南东路安抚司以治之,为沿江重镇。乾道、庆元间,屡辑地志,而记载尚多阙略。景定中,宝章阁学士江东安抚使知建康府马光祖,始属应合取乾道、庆元二《志》合而为一,增入庆元以后之事,正讹补阙,别编成书。首为《留都》四卷,次为《图表志传》四十五卷,末为《拾遗》一卷。援据该洽,条理详明,凡所考辨,俱见典核。如论丹阳之名,本出建业;论六朝扬州尝治建业,后始为广陵一郡之名,皆极精核。光祖序称其“博物洽闻,学力充赡”,不诬也。明嘉靖、万历间,是书尚有刊本在南京国子监,见黄佐《南廱志》中。然所存版止七百五十九面,则亦已阙佚不全。
  其后流传几绝,朱彝尊《曝书亭集》有是书跋,称“周在浚尝语以曾睹是书阙本,访之三十年未得。后从曹寅处借归录之,始复传於世”云。
  △《景定严州续志》·十卷(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