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31部分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1部分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已破,故又因而推衍,加以穿凿。如谓人之生虱,人止一个,而所生之虱个个有对。又谓男女虽是二个,合来仍是一个,故男鳏女寡,俗称半个人。其辞皆不雅驯。於《月令》“天气上升”“地气下降”“闭塞成冬”及“周髀四游”之说,攻驳尤甚。大抵皆凭臆而谈。其《叙》、《跋》皆自命甚高,以为圣贤所未发,过矣。
  △《周易详说》·十九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绍攽撰。绍攽,三原人。是书大旨以程《传》为宗,与《本义》颇有同异,於邵子先天之说亦不谓尽然,不为无见。惟於汉儒旧训掊击过当,颇近於傎。其议论纵横,亦大抵随文生义,故往往自相矛盾。如卷首《论玩辞》一条,驳诸儒之失曰“甚有释《传》与《彖传》不合,释《象》与爻不合,无以自解,则藉口有伏羲之《易》,有文、周之《易》,有孔子之《易》”云云。至开卷“元亨利贞”一条,又主大通而利正固之说,谓“王弼泥於穆姜之言,以元、亨、利、贞为四德,后多宗之,殊不知文王有文王之《易》,孔子有孔子之《易》,《彖辞》、《彖传》不相牵合者甚多”云云。是二说者,使后人何所从乎?
  △《周易原始》·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范咸撰。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其书惟解《经》文,不及《十翼》。大旨以理始於象,象始於画。又以万物始於阴阳,象始於日月,取《系辞》阴阳之义,配日月之语,而总以阴始於阳为断,故名《原始》。其说多采辑古义,不以白圈、黑点依托图书,亦不以禅偈、道经空标心性,较明以来诸家说《易》,颇为笃实。然其长在尽扫卮言,其短亦在好生新意。如谓“元亨”之“元”为阳在下,至於阴卦亦每称“元”、义有难通者,亦曲伸其说。又谓《上经》皆阳盛之卦,《下经》皆阴盛之卦,而《上经》有《剥》、《复》,《下经》有《中孚》、《大壮》,理有所格,亦必强合其义。
  是又好持己见,务胜先儒之过矣。
  △《易经理解》·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郜煜撰。煜字光庭,汝州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中书科中书。其书不释《十翼》,惟六十四卦每卦撰《说》一篇,诠释大意。其大旨欲以义理矫象数之失,以平易救穿凿之失,以切实救支离泛滥之失,而矫枉不免过直云。
  △《周易拨易堂解》·二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刘斯组撰。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甲辰举人,官杞县知县。是书前有《记略》,载梓此书时,其壻梦二童歌诗曰:“不、不、不,九六乾坤七四执。黄农非古世非今,理数瓜分一太极。”又载著是书时,其侄梦阁上有朱题“拨易阁”三字,因以为名。其事颇涉幻杳,似乎故神其说。又谓“拨”字有发挥三才之义,不知说文“拨”字在手部,篆作◆,隶省作扌,非从才也。其书首二卷皆图说,大抵因旧解而曼衍之。又谓《论语》、《中庸》皆通於《易》,即陈际泰群经辅《易》说之意。夫《六经》一贯,理无不通。至於才辨纵横,随心牵引。如解“飞龙在天”曰:“此则唐人所谓龙池跃龙,龙已飞矣。入天门,开黄道,艮阙亦具爻内。读《易》方解诗中写龙德特全。”是岂诂经之体耶?
  △《周易摘抄》·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顾昺撰。昺号虚庄,南汇人。雍正甲辰举人。是编为其三经解之一,皆节录御纂《周易折中》内所集诸儒之说,参以李光地《周易观彖通论》,故曰《摘抄》。间附己意,亦罕所发明。
  △《学易大象要参》·四卷(编修林澍蕃家藏本)
  国朝林赞龙撰。赞龙字云泽,侯官人。雍正丙午举人。是书以发明《大象》为主,六十四卦各为一篇,以《上、下经》分二卷,而冠以《纲领》六篇为一卷。
  一曰《发凡》,二曰《象例》,三曰《义理、象数》,四曰《卦爻中相错阴阳相应》,五曰《忧患九德》,六曰《大象有通於四书》。殿以《附解》二篇为一卷。
  一曰《作易忧患解》,二曰《杂卦传解》。大旨以《大象》上一句为天地万物之象,下句为人事,以天象为人事之则。不言吉凶而言理义,不言神圣而言君子,以明人人可学,故所阐发皆切日用。其《纲领》有曰:“借《易》明理,自夫子已然。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为《乾》九二而言也,而《乾》之九二岂有学问宽仁之义乎?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为《咸》九四而言也,而《咸》之九四岂有日月寒暑之义乎?”是则借象立言之旨矣。
  △《经义管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饶一辛撰。一辛字冶人,南城人。是书成於雍正丙午。凡《图说》七、《周易统天旋卦赋》一、《说卦传论》一、《纳音五行论》一、《古今本得失论》一。於周子《太极图》、邵子《先天图》多所攻驳,而其所自造之图,亦初无所受。至拟《归藏》、《连山》等图,则以《乾》北、《坤》南、《坎》东、《离》西、《艮》东北、《兑》西南、《震》东南、《巽》西北为位,尤於古无徵。
  △《周易解翼》·十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上官章撰。章字闇然,乾州人。是书成於雍正丁未,自称凡二十六易稿。
  大旨本京房纳甲之法,而以八宫经纶错综为脉络。一切旧图皆屏不用,颇为洁净不支。然不用古图,而又重《乾》、《巽》、《艮》、《坤》四卦十二画,别立为图,以为《河》、《洛》、方圆、先后天诸说皆足以包括。是扫一图学之障,又生一图学之障也。
  △《东易问》·八卷(奉天府尹采进本)
  国朝魏枢撰。枢字又弼,一字慎斋,承德人。雍正庚戌进士,官永平府教授。
  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未及试而卒。是书用王弼本,列朱子《本义》於前,而以己意附於后。其《凡例》谓:“生长辽东,日与东人相问答,故叙其原委而集之,以示初学,名之曰《东易问》,纪其实也。”其论卦变曰“刚柔皆当指卦,不当指爻。如《讼》之刚来而得中者,坎也。《随》之刚来而下柔者,震下於兑也。《蛊》之刚上而柔下,坎在巽上也。《噬嗑》、《晋》、《睽》、《鼎》四卦言柔得中而上行者,皆离火也。《贲》柔来而文刚,离文乎艮之内也。分刚上而文柔,艮文乎离之外也。《无妄》之刚自外来者,震也。《大畜》之刚上者,艮也。《咸》柔上而刚下,兑在艮上也。《恒》刚上而柔下,巽在震下也。柔以时升者,巽也。是凡言刚者皆阳卦,凡言柔者皆阴卦也。则以刚来柔来指一爻而言者,固未足以尽其义矣”云云,其论似近理而不尽然。其论来知德错综曰:“《乾》本至健也,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顺。初爻变巽为入,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二爻变离为明,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陷。
  中爻巽,可以谓之入,以错言,则又可以谓之动;以综言,则又可以谓之说。推之三四五上,莫不皆然,则亦何所不像哉!是故初以在下变巽而潜,有以为错震而躁动者,其将何以应之乎?二以在田变离而见,有以为错坎而隐伏者,其将何以应之乎?”则持论固为明确矣。
  △《易贯》·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叙撰。叙字凤冈,太仓人。雍正壬子举人。是书用注疏本,而以《小象》总列六爻之后,如《乾》、《坤》二卦例。又以《大象》置《彖传》之前。
  考《象辞》列六爻后,是吴仁杰所传郑本。《大象》置《彖传》前,是周燔本。
  而叙乃以为创获,盖未知有吴、周二本也。至图学传自邵子,其位置皆依《说卦》,周子《太极图》初不言八卦,此书皆强为牵合。又斥诸儒爻变之说,而以《左氏》所载占法为《周易》未成经时,卜筮家杂用以测验。则又过於疑古矣。
  △《周易纬史》(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钱偲撰。偲号坚瓠老人,钱塘人。雍正壬子副榜贡生。是书以卦爻分配史事,故曰《纬史》。夫引事证《经》,郑氏《易注》即有之。至《吴园易解》、《诚斋易传》始大畅厥旨。以人事之成败证《易》象之吉凶,是亦以古为鉴之意,未为无所发明。至此书所引,则多不考据。如《屯》六二称曹操待寿亭侯,《需》上六称刘备桃园投结,皆未尝校以史传也。
  △《空山易解》·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牛运震撰。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人。雍正癸丑进士,官平番县知县。其学博涉群书,於金石考据为最深,经义亦颇研究。是编务在通汉、晋、唐、宋为一,然大旨主理不主数,故於卦气、值日及虞翻半象、两象等说,皆排抑之。
  是仍一家之学,不能疏通众说也。
  △《周易剩义》·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国朝童能灵撰。能灵字龙俦,号寒泉,连江人。雍正中贡生。其论《易》专主《河图》,以明象数之学。虽曼衍纵横,旁推曲阐,亦皆有一说之可通。然云得作《易》之本旨,则未必然也。其亦张行成之支裔欤?
  △《易学图说会通》·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方达撰。方达字符苍,一字扶苍,武进人。此书《自序》云:“寻绎宋、元经解及近代名家纂述,见其精研象数,或著为图,或著为说,有裨《易》学者,类而录之。左图右说,集成八卷。一曰《太极探原》,二曰《图书测微》,三曰《卦画明德》,四曰《变互广演》,五曰《筮法考占》,六曰《律吕指要》,七曰《外传附证》,八曰《杂识备参》。”大指以朱子《本义》九图为主,而博采诸家,间附己论。盖专讲先天之学,故前列周子《太极图说》,后论《律吕八阵图》,而不及乎辞占云。
  △《易学图说续闻》·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方达撰。方达既为《易学图说会通》,复自出己意成此编。凡三十二条,总不离陈抟之学。其后泛衍及於天文、物理、杂类诸说,皆牵合比附,务使与《易》相通。荀卿所谓“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欤?
  △《周易辑说存正》·十二卷、附《易说通旨略》·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杨方达撰。是书分《经》二篇、《传》十篇,一依《本义》之旧。大旨亦多主《本义》,惟卦变之说,主程而不主朱。其体例以为必使正义先明而后以旁义参之,宾主秩然,则条理各得。故凡言变互者皆列之圈外,使不与正义相混。
  又以爻位之正不正、有应无应乃卦中之大义,《彖辞》、爻辞皆从此推出,故每卦卦画之下即为注明。末附《易说通旨略》一卷,杂引先儒象、彖、爻、位之说,间亦参以己见。盖仿王弼《略例》而为之也。
  △《周易蛾术》·七十四卷(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
  国朝倪涛撰。涛字崐渠,钱塘人。其书於每卦中分《尚辞》、《尚变》、《尚象》、《尚占》四类,各采录旧说发明之。故又名《周易四尚》。其言义理,多以程《传》为主。其言象占,则遵马、郑、荀、虞之说而自称折衷於朱子。然以世庆、纳甲列图於每卦之前,乃京氏之学,非朱子之学也。所引诸书,往往止载姓氏而未录其辞,盖亦编纂未成之稿本耳。
  △《易说》·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国朝吴汝惺撰。汝惺字匪席,德州人。所论十五事皆阐发宋儒旧说。《自序》谓汉儒所传三《礼》不可尽信,故不主汉《易》。书中致疑邵子之说,亦不尽主先天诸图,然未能竟废图学也。
  △《易经一说》(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王俶撰。俶字善思,彭山人。其书大旨以程《传》、《本义》原互相发明,不容偏废。坊本依费、王之次,已错乱圣经。复止载《本义》,不及程《传》,注不全而解益艰。因遵朱子十二篇旧次,复参取众家,归於一说,使初学易读易晓。盖亦为科举经义而设也。
  △《周易汇解衷翼》·十五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许体元撰。体元字御万,灵武人。其书大旨以象为主,每於一卦先观本象,次观《系辞》所取之象。凡时义德用之所在,胥於象中见之。然谓八卦有本象,有象中之象,有理中之象。又谓象中象、理中象,各有两端,有自然之象,有悬设之象。多端辨析,未免涉於烦碎也。
  △《易象援古》(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申尔宣撰。尔宣字伯言,河南人。此书乃其父舒坦命意而尔宣本之成书。
  其曰《援古》者,援古事以证《易》理也。大旨谓程《传》引古释《经》者六十馀条,朱子《本义》引古释《经》者亦四十馀条。故取三百八十四爻,每爻隶以一事,又复自分甲乙,以圈点四项别之。其中逐爻取譬,如《蒙》之初爻谓如伊尹之於太甲,《需》之五爻谓如虞舜恭己无为、汉文恭修玄默,《师》之三爻谓如宋伐江南,《泰》之二爻谓狄仁杰事周之类,多於《经》义不甚比附也。
  △《大易合参讲义》·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朱用行撰。用行字翼承,新建人。是书大旨以朱子为主。首列《本义》,而以《正义》、《析义》次之。正义以阐朱子之旨,《析义》则兼采他说。又以象数不可竟废,间采瞿塘来知德之说,补於《析义》之后。大抵循文推衍,未能深造自得也。
  △《周易粹义》·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薛雪撰。雪字生白,号一瓢,苏州人。自署曰河东,称郡望也。其书采摭诸说,融以己意,仿朱子《论孟集注》之例,皆不载所引姓名。诠释颇为简明,而大抵墨守宋学也。
  △《易蓍图说》·十卷(河南巡抚采进本)
  国朝潘咸撰。咸不知何许人。所著别有《音韵源流》,中引李渔《诗韵》,则其人在李渔后矣。是书凡《周易大衍蓍》六卷,《连山易蓍》三卷,《归藏易蓍》一卷,咸自为之序。其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