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148部分

兴唐-第148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卿,奏来。”
  “臣想出一条妙策,事关重大……”
  这是朝会,许多官员都在朝堂上,可有的事,还是不能让低层官员得知的。于是李治将各位宰相以及六部尚书shì郎,召到延英殿议事,刘仁轨就问了一句:“梁积寿兵败的原因,陛下与各位皆已知晓。臣只想问一句,面对如此财富,有几个人能不动心的?”
  有人还想说什么君子不谈利的啥,但终是开不了口。
  这不是几千缗钱或者几万缗钱,真有一个一万缗钱放在眼前,这一群大臣中不少是清直人士,真有许多人不会贪心的。可是几百万缗钱,能有几人不动心?连皇帝都动了心
  别的不说,就是一个糖,一个盐,一年能获税几十万缗钱,户部开始常设盐铁使(开元前有事出为使,无事回则收,有盐铁使之职,但是权宜之计)。为了得到相关的官职,有无数官员开始想争。正因为有油水,只是几十万缗钱,直接试问,能贪墨多少?
  李敬玄与刘仁轨向来不合,便问了一句:“那么某问你,为什么梁积寿不禀报朝廷?”
  “事情没有水落石出,怎能禀报?真得到了,数万人知晓此事,梁积寿也许会sī饱中囊,可敢全部侵吞下去?就是禀报了,他想sī饱中囊,请问何人前去僚人的安西城监督?不如不报。”
  李治怒极而笑,道:“那么梁积寿不但无过,反而有功了?”
  “过肯定有过的,不过梁积寿还有妙用,且听臣言。”刘仁轨没有立即说留下梁积寿的原因,而是将话题一转,问道:“其实姚州无关紧要。即使失去姚州,也很快就能夺回。再说,有的僚蛮与méng俭等僚人,已是水火之势。但各位,能保证谁前去姚州不对这笔财富不动心?并且事情很简单,梁积寿之所以mí路,是从安西城直chā那座山脉的。如果顺即墨那三个厮原路寻找,是不是更容易能找到宝藏?就是陛下让臣前往姚州,大军也许不会动弹,但也难保不会不派一支斥候,再去打探一下。找不到损失不大,找到了,禀报了陛下,陛下如何作想?”
  “朕岂是贪财之人?”李治真气了。
  “陛下不是贪财之人,可陛下莫要忘记了,国库很是空虚……”
  一句话击中了李治的心坎,李治沉默不语,这一点算是比较好的,没有与臣子太过作伪。梁积寿损失惨重,是没有找到,如果找到了,那么多人,却十有**能将宝藏带回来的。就算自己不动心,朝中也会有大臣动心,几谏几不谏的,自己都不能保持不会动摇念头。
  “那么你说何人为人选出征?”
  “太子殿下。”
  “为何?”这一下子连戴至德也急了,立即问道。
  “只有太子殿下在知道事情真相时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百姓安居乐业,有饭可吃,有衣可穿,才是陛下最大的财富,是朝廷最大的财富,看透了财富的本质。”
  李治气得又闷哼一声。这个老刘很不识相的,这是当着众人的面,强行力tǐng儿子了,话外之音,连自己都不及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当真是看破了财富的真相?那么为何nòng一个大大的金库?
  不过换作儿子出征,作战能不能胜利不好说,但大约不会贪心的。他nòng的金库不xiǎo了,足以让他做成许多“大事”。再说这个儿子旁mén邪道的本领很不xiǎo,一年变不出几百万缗钱,但能想出很多方法,几年下来累积能变出几百万缗钱出来。没有必要为这笔财富,再冒其他的危险。
  所以李治对李威是爱憎jiāo加,憎恨的是儿子这个大金库nòng得他寝食不安,爱的是儿子有名声,会用人,又有文采,武略上也有一些见解,还会变出许多财富,对许多事能看破真相。以后做皇帝十有**比自己做得更好,将国家jiāo到他手中,比自己只大半是只强不弱的。
  哼完了,立即说道:“不可,太子有病在身,怎能出征?”
  恨归恨,大方向能把持住的,虽扶了扶次子,心中最佳人选还是长子。这是行军作战,万一有一个闪失,怎么办?
  “陛下,不可xiǎo视了殿下在军事上的天赋。吐蕃之战,殿下仅仅看了一次卷宗,见解已经胜过了臣等。梁积寿前行,太子虽然没有说多少,只说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分而治之,吐蕃不会出兵,已胜过了千言万语。”刘仁轨道。对太子,现在刘仁轨十分相信的,相信到有些mí信的地步。
  李治又闷哼了一声,心中很不是滋味。看到没有,这就是儿子在大臣心中的影响,文臣说儿子仁爱有加,武将说儿子武略过人
  “刘将军,你可折杀孤了……”听到这里,李威也很不是滋味。心中想到,我有神马的军事天赋,还胜过你,估计连梁积寿一半能力也不及,比你,我用大tuǐ比你xiǎo拇指吧。你不是将我往火坑里推吗?
  “殿下,切莫谦虚”刘仁轨根本不容他辨解。就是李威直接说我神马都不是,他也不会相信的。又说道:“且听臣往下继续说。”
  李威只好往下听,实际上心中苦不堪言,当初自己议论了大非川,只是无心之举,也想唐朝好。可没有想到,成了自作孽,不可活了。心中很苦涩,比吃了黄连还要苦,几乎连继续听的心思都没有了。
  刘仁轨自然不知李威心中的想法,很是为自己想出的妙计自得,继续说下去。
  然后他又对李治说道:“非但如此,各位可曾想法,凭借méng俭与顺蛮等残部,能不能将姚州城夺下?”
  梁积寿兵败,是败于魔鬼山的,不是败于僚蛮的,军事天赋还是尚可的,临行前也曾留下军队驻扎在姚州城,并不是一座空城。这一问,在座的都是大佬,那一个想不起来?
  李治问道:“你说的是吐蕃?”
  “正是吐蕃,吐蕃人也出了兵的。如果太子亲自前往,吐蕃人是不是会出更多的大军,对付太子殿下?”
  李治气昏了,差一点跳起来,喝道:“那么你还让太子出征”
  第一百九十七章 刘公妙计 太子领兵(下)
  第一百九十七章刘公妙计太子领兵(下)
  李威也差一点说出与父亲同样的话。
  但刘仁轨既然说了出来,确实有他的考虑的,自不会将李威往火坑里送。从容地答道:“正是为了对付吐蕃。否则陛下让一般将领前去姚州,下了严诏,不准过问魔鬼山的事,姚州自可收回。”
  “可吐蕃……”李治没有办法说下去,连薛仁贵都大败了,自己的儿子,有没有军事天赋,没怎么看出来,肯定没有薛仁贵军事能力强,至于单挑,别看薛仁贵年数已高,一人单挑儿子三十个四十个,都不在话。如在马上,有了兵器,一百个儿子估计都不是薛老将军的对手。但这句话说出来,失去了志气。
  李治想法,刘仁轨是知道的。他继续说道:“戴相公,可记得去年在此处,殿下谈过一句话。吐蕃不是兵强,是气疫强,在高原上,我朝大军不适应,放在平地,未必比我朝士兵强。jiāo战的地方只是在姚州,虽有山势,但不是青海之地。等到殿下准备,再到达姚州,已经是明年chūn暖huā开之时,南方湿热,还没有到达巅峰,正适合我朝大军作战,可对吐蕃来说,已经不大适应了。这是敌消我涨之势。只是其一。”
  又将地图拿出来,指着地图说道:“大家可看到了没有?吐蕃暗中指使帮助了méng俭夺下姚州城,可是梁积寿撤向昆州时,有没有派兵拦戴?再看看邸报,于阗国王尉迟伏阇雄与吐蕃合兵,攻破龟兹城,然而吐蕃人压迫苛重,尉迟伏阇雄心中不平,开始抗拒,青海境内,吐蕃也未平定。此时已无力分去多少兵力前往南诏,更不想与我朝对拒。所以数月前时间派出使者前来求和。”
  下面一句话,并没有说,吐蕃人现在不想与唐朝打了,可唐朝也不想与吐蕃人打了,薛仁贵一战,唐朝寒了心。其实主要是各将领,无论是裴行俭还是刘仁轨都没有必胜的信心。
  其实没有李威的出现,历史上裴行俭、刘仁轨,与后来的娄师德、魏元忠、唐休璟、郭元振等名将,皆是不出。强行发起大战役的,只有李敬玄,然后西域胜利后得意忘形的王孝杰。直到论钦陵死后,唐朝也只是xiǎo规模的试探,最后重新发起大规模作战的。
  当然,丧气的话如同李治一样,刘仁轨也不大好出口。然后继续往下说道:“姚州之失,无足痛痒,朝廷无论派出谁去,即可平定,我们知,吐蕃也知。太子前去,亦是一理。”
  “你是让太子殿下做饵?”李敬玄惊讶地问了一句,但一个饵字出来,十分后悔,立即住声。
  “不重不上大鱼,”刘仁轨却省去了饵字。
  “不妥,”李治连连摇头:“只怕吐蕃人能猜测出来,听说吐蕃那个论钦陵用兵如神。”
  这是听李威说的,否则到现在李治都低估了此人。
  “是能猜测出来,但那又如何?论钦陵能猜测出来我们用意,可他低估了一点,那就是太子殿下的军事天赋”
  “孤,孤……”李威噎着了,孤了半天都没有孤出来。
  “殿下,莫急,且听臣往下说去,”刘仁轨也没有往其他地方想,在他想法中,认为殿下自付没有论钦陵的用兵本事,倒也不奇怪的。
  “那又要派出重兵了,”李治喃喃道。梁积寿一战,折损的人马不多,朝廷能承受得起,再来个大败,唐朝也亏损不起。吐蕃同是一理,虽然大非川一战胜利,也让薛仁贵杀了数万人,其中有一半是吐蕃的士兵,同样让吐蕃元气伤了一下。
  “不需,朝廷若派出重兵,吐蕃人对南诏兴趣不大,撤出姚州城,反而làng费人力财力。只需派出数千jīng兵,再暗中调动数千士兵增援,让吐蕃人入网即可。至于吐蕃,也许会猜到,也许没有猜到,即便猜到,因为低估了殿下,论钦陵也不会亲自前来。不过以防万一,臣还推荐数人,协助太子殿下。”
  “请问何人?”
  “第一个人,是在象州的薛仁贵,但召回时需要秘密一些,不可泄一句刘仁轨很慎重的,薛仁贵威名太盛了,如果吐蕃听闻,有可能没有钓到鱼,却真钓来了论钦陵,太子反而成了一条鱼。
  李治额首。这个人选是无可挑剔的,再说,薛仁贵犯了错误,从高丽流到象州,也算是处罚过了。一员虎将这样流放,诚为可惜。
  李威同样点头,这个人物,在他心中地位很高大的,远远超过了刘仁轨。
  “第二个是裴shì郎。”
  李威听到这个名字,又喜又忧。也就是裴行俭,裴行俭军事上的天赋还没有展现出来,在西域担任了几年大都护,调了回来,做了司文少卿,不久改任吏部shì郎。直到洛阳时,李威才得知此人。可问了问,在西域时裴行俭并没有打什么大仗,在朝廷有名声,是在吏部选拨人才上的名声,选拨人才很称职,与李敬玄人称裴马,或者与马载一人称裴马。提及军事,倒是他的哥哥裴行俨(裴元庆的原型)号称万人敌,虽死了很多年,至今声名不减。也算一个名将,但远远没有达到后来的高度。
  因此,就连朝廷议论梁积寿的军事行动,都没有将裴行俭喊来加入。李威感到奇怪,询问了一下,直到最近才知道原因。但也奇怪,难道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可历史上为什么那么有名气?
  可两人几乎没有任何jiāo接,到了洛阳后不久,李威到了少林寺,回来后朝廷商议裴雨荷做太子妃,议论纷纷,裴行俭主动避讳,后来因为裴炎的事,李威对裴家的人几乎没有好印象了。两人见过几次面,尽管李威大张旗鼓,折节地向裴炎道歉云云,裴行俭却知道太子心中有了疙瘩,其实严格说起来,三裴是三房,裴居道是东眷房,裴炎是冼马房,裴行俭是中眷房。不过皆是河东裴家,裴行俭更主动回避了李威。
  刘仁轨郑重说道:“殿下,不可xiǎo视此人。”
  “是,”李威不知说什么好。
  此人一道出行,此战又增加了无数胜数,只是李威心中有些忐忑不安。这些都是牛人的,如果因sī废公,害自己一下,自己的智慧,多半防不胜防。
  当然,裴行俭出行,不需要隐瞒的,连朝廷都轻视了,况且吐蕃人。除非论钦陵能恰会算,那也不用打了,直接将南诏扔给吐蕃得了。
  然后刘仁轨推荐了第三个人,是一名高丽人。洋州刺史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啊……”李威呢喃了一句。这个人名听说过的,好象也是唐朝的名将,只是具体的事例记不起来。刘仁轨以为李威怀疑,解释道:“殿下,此人也不可xiǎo视,苏定方将军征东时曾归顺过,因见部下多被苏将军手下杀戳,害怕逃亡,一度大败我朝军队,替高丽收复两百余城。直到臣击败百济军后,才将此人招抚。为臣攻下任存城立下战功。虽是高丽人,请殿下莫要怀疑。此人是一个热血汉子。”
  履历如此简单,又是一个不会被吐蕃人重视的将领。而且以太子待人的态度,黑齿常之一定会乐于被太子所用。
  刘仁轨推荐三人后,又对李治说道:“陛下,有此三人相助,殿下的智慧,此行朝廷只要静等捷报即可。而且南诏各部叛luàn的根源,吐蕃是重要原因之一。吐蕃不平,南诏以后也不会安份。”
  这一句一语中的。继续说道:“吐蕃论钦陵垂坐吐谷浑与西域,暂时不会前来,虽会派其他重将率兵对付太子殿下,可是吐蕃除了论钦陵,余者未必有多勇猛。”
  又是一语中的,论钦陵的弟弟论赞婆用兵也很厉害,但在青海照样败于黑齿常之手下。只有论钦陵与唐朝jiāo战,战一次胜一次,几乎一个无解的bō司。事情还没有发生,但因为李威建议,派出大量斥候,各部反抗吐蕃没有形成,可已经带来更多吐蕃的情报。得到了情报,刘仁轨才有发此言。然后又说道:“只要论钦陵不亲自前来,殿下此行必胜。所获也会很丰,甚至有扭转前年大败的颓势。只要胜了,吐蕃各部能看到希望,吐谷浑与西域各部,反抗甚至jī烈。吐蕃不会灭亡,但至少会瓦解一些。”
  朝廷已经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