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174部分

兴唐-第174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会儿收下来,李治怒气冲冲地从吊蓝上下来,问道:“是谁下令收的,朕还没有看到,就收下来了?”
  李敬玄皱眉苦脸地说:“是臣命令收的,陛下,那么高,看过就可。”
  李治看到其他大臣走上来,立即停止这个话题,又看着那两个上去的shì卫,不满地说道:“上面那么冷,为什么不对朕说?”
  看得不够,又找shì卫麻烦。
  到了上面,因为气流的流动,比地面是冷,shì卫好些,他身体骨倒底差了。
  武则天走了过来,低声说道:“陛下,既然站在上面冷,为何还要怪罪李相公命人拉你下来?”
  但只有她最明白,这是丈夫瘾还没有过完,无理取闹。
  第二百三十三章 活字周颂 九天吉期
  第二百三十三章活字周颂九天吉期
  大约也知道自己无理取闹,李治说道:“跟朕来。”
  将这些大臣们带走。
  连裴行俭心中都有些诽谤了,皇上这一次做得太不够意思,自己上天看了一下,过了一把瘾,怎么着让大家也上去。一个个相互看了一眼,又看了看那个球,shì卫开始放气了,摇头离开。
  但刘仁轨凑了过来说道:“还有其他用途。”
  “用途不大,”裴行俭立即答道。
  他知道刘仁轨说的军事用途,比如攻城或者守城时,顺着风势,将它升起来,能察看到对方大营的情况。实际上这一条除非在一种特殊的复杂地形中,特别是高丽与新罗,城池依山而建。正常情况,升一个塔楼,基本就能看得清楚。除了这一点外,其他用途皆无,要么给皇帝过把瘾的。别指望作战,纵然让士兵在吊蓝上放几个大石头,也放不了多少。需要的材料又多,好几十张牛皮,得不偿失。
  又低声说道:“刘相公,在这上面打主意,不如在那种投石机上打主意,进一步改进。那才是利器。”
  两人低声说着话,又来到一处宫殿,李治说道:“各位请看。”
  nòng了不少活字出来,一个个码在字架上,看到一行人前来,工人开始开工,当着众人的面cào作,用yào剂将活字粘在一起,用平板压平,然后刷墨,只是为了cào作,印了《周颂》。粘了三个字板,印起来很快的,很快印了几百张出来。然后将字板拆开,再镶拼第二张字板。
  李治说道:“上茶。”
  “喏,”陪行的太监与宫nv立即端来茶水,李治指着胡chuáng说道:“各位,坐下来吃茶。”
  但有许多大臣,视线被吸引过去。工匠多,一开始略略有些手忙脚luàn,经常出错。渐渐熟悉起来,速度越来越快。
  看到印出来的纸张越来越多,李敬玄说道:“这种方法好。”
  李治没有说话。
  李敬玄又说道:“书会便宜下来,不过印书需要查看,不能什么书都印……民风须是淳朴……”
  他说淳朴,李威说是愚民,xìng质差不多。父亲想独占功劳,倒也罢了,想控制不大可能的。竹纸价格进一步下降,再加上活字出现,大规模刊印书籍,已经成为一个必不可挡的趋势。
  从无到有很难,可是出现了,技术并不复杂,父亲想控都控制不了。愚民政策不谈,不知道《yù蒲团》是什么时候写出来的,如果这时候有人能写出来,保证能畅销一个一万册的云云。
  但自始至终没有点破。会不会因为书籍来个革命,以国人的xìng格,十有**,肯定不会,饿死人了,肯定会有革命起义。或者自己不争气,让异族人入侵。相反,书籍大量出现,特别是儒家的一些言论,文天祥之流,会有很多。比如姚州一战,那天晚上,许多士兵表现很勇敢的,只是他们是普通士兵,又不会写《正气歌》,但不代表着他们不是英雄。
  再说子孙,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未必可知,能顾得子孙?
  但这一幕,他没有抢功劳,更因为担心父亲会上天,都没有到场,也不会看到。李治这才慢条丝理地说道:“朕请各位观看,正是与各位商议。一会儿这本周颂就能印好,不过朕先给你们看一样东西。”
  将李威的标点符号说明书拿了出来,后来印的,去掉了上面的《关雎》,只选印了说明书。
  阎立本“丝丝”吸了一口冷气。
  “阎卿,你怎么了?”
  “陛下,这是谁的主意?”
  “你别问是谁,这个主意如何?”
  “方法是好……但会有许多麻烦,风bō……就是各个典籍,都不能想像。”
  “是啊,”李治叹了一口气,当初儿子将这玩意儿拿出来,他就看出来问题了。古今经义,有许多版本的注释,各有各法,一是对词语掌故不熟悉,或者有分岐。第二就是因为没有断句造成的。一旦断句开始,等于是为所有典籍下一个定论,即使被称为唐朝学问最好的大儒孔颖达在世,这项工程都无法全部胜任。
  裴行俭说道:“陛下,不如jiāo给国子监。”
  出身于名mén,可是他自家却没有什么亲人。只空挂了一个牌子,实际只是一个孤儿,行事又低调,因此李敬玄开始时与他职位差不多,然后做了火箭似的往上爬,但裴行俭却是一个千年的shì郎,动都没有动。直到这一次大捷,才封赏了一个伯爵,当然也略略始重。
  “这也是……”李治沉yín了一下说道。
  国子监里聚集了唐朝最多的儒生,是“专业人士”。大臣,只是处理政务,正说着,《周颂》全部印完了,主要是工匠多,放在个人印书,不可能有这么快速度的。李治要的也是这个震撼效果,手挥了挥,太监会意。立即让这些工匠开始装订成册,然后一人送了几本。
  李治效果似乎也达到了,各个大臣看到这速度,皆是动容。主要是皇家,所以李威种种,或者假借父母之手的种种,能迅速推广,正是沾了皇家的光。单是出自工匠之手,想要轰动,则是很难。
  “各位爱卿,我们去国子监,”李治今天jīng神好,于是想乘热打铁……
  ……
  “怎么不升了?”碧儿还在眼巴巴地看着。
  “不知道,”李威摇了摇头,难道出事了?也不象,亲眼看到气球收了回来。等了好一会儿,还没有动静,碧儿与上官婉儿,韦月继续在仰着头看。李威在她们头顶上敲了一下,说道:“想看,孤那天再制造一个出来,让你们看。”
  “好哎,”韦月开心地拍着巴掌。
  但李威不知,父亲为了上气球,居然上升到高度的高度,即使能制造出来,也甭想nòng出多高。
  看了看天sè,说道:“备车。”
  父亲发善心,准许自己将狄蕙狄好二人接回东宫,机会难得,他也要趁热打铁。车驾来到狄仁杰府上,能称为府了,不想义父过得委屈,狄仁杰离开后,两位nv子手上还有些积蓄,又将隔壁的宅院购买下来,打通院墙,扩建了一下。知道狄仁杰不喜奢华,只做了一些简单的装修。
  狄仁杰回来后,看到了有些愠sè。
  狄蕙上前道:“义父大人,人多,挤在一起,孩儿着实有些不便,再说义母大人也该接到京城。”
  说自己不方便的,很委婉给了狄仁杰台阶下。
  因此看上去,比洛阳的宅第好看多了,还有一个xiǎo院子,里面有一些huā卉。只是在西南隅,地势很偏,每天狄仁杰上朝来回都得走很远的路,为了抢速度,只好骑着一匹马。
  车驾停了下来,李威走进府第,二nv惊喜地迎出来。李威摆了一下手道:“别客气,客气见外了。孤前来,是有一事要同你们说一下的。”
  “殿下请问。”
  “父皇允可你们到东宫。”
  “是真是假?”狄好惊喜地道。
  “真是真,只是……”李威迟疑了一下,说道:“只是,父皇只让你们做奉仪。”
  奉仪是什么品级,在东宫有什么权利地位,李威不用多解释了。又说道:“孤同父皇争了争,没有争起来。”
  说完,看着两位少nv,实在太低,制度是设了这个品级,实际东宫估计根本就没有用过这个品级。两个少nv也略略有些失望,这多少出忽她们意料之外,可迅速神情平定,狄蕙说道:“殿下,那也是来之不易。毕竟妾身与好妹出身哪里……陛下又是知道的,不可能没有顾忌。这是皇家,天家,妾身能得入东宫,已是幸事。以前根本没有想过,连做梦都不敢想。”
  “孤却觉得歉意。不过你们放心,进了东宫,有孤在,不会让你们受委屈……”委屈估计不会受,内宫之中经过自己整顿之后,不象从前。可地位,估计会等很久,想要争一争,最少有可能得等自己登基。但登基……想到这里,李威有些默然。
  “殿下,你不要介意,我们很开心,能进入东宫,妾身可以穿那些衣服给你看。”狄好悄声附在他耳边说道。
  李威看了看四周,也悄声说道:“孤现在就想看。”
  ……
  胡闹了一会儿,在李威心中,最喜欢的是碧儿,同房做事情的对象,却是这一对姐妹,毕竟岁数大了,二十来岁,到了采摘的时候。自己心中不会有罪恶感。
  但不能立即将她们接入东宫,还要等狄仁杰回来。
  很晚才回来,能者多劳,大理寺里的积案很多,回来后一直忙碌。
  李威将事情说了一遍,狄仁杰说道:“虽然低了,能进东宫也好。免得夜长梦多。”
  “何来此言?”
  不但徐齐聘病死,杨思俭也病死了,狄仁杰才得到的消息。但他没有说,岔开话题道:“是定一个名份。不是现在,是将来,蕙儿好儿要求不高,只求殿下能善待她们,心愿已足。”
  狄蕙与狄好连连点头。
  “那么何时接入东宫?”
  “随殿下意思,只是一个奉仪,不会若得若失。”
  李威终于听出来,狄仁杰也是不满。事实如此,此次殿下出生入死大捷,又是击败吐蕃人的,为朝廷挽回脸面,又捐了两万钱,甚至刚刚听说又什么新式印刷,在益州就看到太子鬼鬼祟祟的nòng什么玩意,不用说又是太子给皇上的功劳,nòng一个平衡。自己也有功……只是两个奉仪,皇上太xiǎo家子气了。再怎么说,两个少nv,也比当初皇后是太宗皇帝才人好些。
  “狄卿,不如这样,选择一个吉日,孤再送一些嫁妆,正大光明迎入东宫。争一些名义过来。狄卿意下如何?”
  “也好,”狄仁杰并没有推辞。将来的后宫也是朝堂,也是战场,随便进入东宫,又是奉仪,或者再翻开两位义nv的过去,会过得十分艰难。除非自己继续让太子看重,进入宰辅行列。有一些不逾制的简单礼仪,也是长了脸面……于是狄仁杰拿出一本黄历翻看,将二nv进入东宫的时间,选定在九天后。
  “义父大人,九天是不是长了些?”狄好xiǎo声问道。
  “难道急了,九天,很快的,”狄仁杰哈哈笑道。
  但九天,说很快也很快,说很慢也很慢……
  第二百三十四章 标点争执 二女事泄
  第二百三十四章标点争执二nv事泄
  “时光过得快的,”李威说道。
  来到唐朝已看到三个秋天,仿佛就象昨天一样。碧儿不知道他这一句话是什么用意,李威既然说快,那就快了,点头道:“是啊,连九成宫都快要修好了。”
  九成宫在岐州麟游镇,隋文帝时修建的,取尧舜行德,而民长寿之意,命名为仁寿宫,当作避暑行宫。但监工的杨素并没有行德,督工严酷,宫成时民夫死万余人,推入土坑盖建筑夷为平地。
  李世民又下诏将仁寿宫改为九成宫,在宫南二十五里之处修建永安宫。当然,不敢象杨素那样奢侈。父亲又在乾封二年年增建太zǐgōng。后来国家年sè不大好,断断续续地修,修了七八年。一直到去年国家丰收,元气稍稍恢复过来,又考虑到儿子到前线,想安慰一下自己,又做一个样子给天下百姓看。于是加快了修建的步伐,刚刚才接近峻工。李威回来时,刻意瞅了一眼,从仁寿宫到永安宫,再到太zǐgōng,从碧城山一直到平原,形成一个庞大无比的宫殿群,不及大明宫,但也奢侈壮观到了极致。
  李威与狄仁杰慨叹过一句,何必太zǐgōng。
  说老实话,唐朝的宫殿已经够多了,想要避暑,将九成宫再修葺一下,足够居住。其实到唐朝这么久,骊山的行宫还去过几回,九成宫倒是一次没有来。不但是修建,修好了,还要派官员士兵太监宫nv驻守,又要维护保养,修一处宫殿,国家就要消耗一笔开支,年年增加一笔支出。不是很赞成。但狄仁杰说了一句话:“相比于其他皇帝,陛下已经很是节俭。”
  李威大半天没有说话。
  听到九成宫三个字,李威迟疑很久,才说道:“不知道有没有那一天,如果孤继位,永远不修任何宫殿。”
  “殿下,你是仁爱,百姓都知道的。”
  “什么仁爱啊,”李威摇了摇头。自己只是xìng格温吞,心不算太坏,仁爱不敢当的。然后看眼前的庄稼,还是有原来粗犷的种植方法,也有后来推广的方法。其实jīng耕细作是好,可féi料让许多农民头痛,有的将塘中的淤泥捞起来,作为地力补田。但效果也不大好。不过空田越来越少,都在种豆。现在是将信将疑的,权当空置了,多少有些收成。又种着紫云英。
  其实总的来说,庄稼比以前看上去长势好一点。
  想要彻底见效,有可能十年,有可能二十年。种子在变异,地力在增加,方法改善,产量必然逐步增加。倒也不急,反正老百姓也不过三四千万人,若大的疆域……其实只要一亩地两季能收到三四石,随便着都不会挨饿。
  但看到庄稼渐渐成熟,一眼望去,一片金sè,也十分壮观,又有一番喜人的景象。走以田垅上,到处看了看,已经被百姓发现,lù过很多次脸,终于让他们认出来,开始过来参拜。李威客气扶起,失去了参观的兴致,说道:“回去吧。”
  不过京城里并不安宁。
  活字印刷,有异议的人不多,书便宜嘛,似乎是好事。至于会不会开化百姓,真没有多少人想到。但标点符号,却是一石jī起千层l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