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19部分

兴唐-第19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不错,这个女子居然意识到这个问题。
  “错,力量有很多种,大义本身就是一种力量。相比之下,孤的实力比周国公还是强些的。”
  “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其实李威也很头痛,这个贺兰敏之不知是什么因故,居然真吃了熊心豹子胆,不但敢当着自己面调戏杨敏,还敢派人这样肆无忌惮的污蔑自己。难道得了失心疯不成?
  知道他早迟会没有好下场的。自己那个外祖母嫁入武家做了晚娘后,外祖父死后,武家弟兄对外祖母与母亲,还有韩国夫人,百般欺侮。在这种情况下,小妹夭折。所以武则天心目中,母亲是第一位的,否则贺兰敏之八百年也上不位。但荣国夫人死了,人一走茶就凉了。再加上守丧期间的种种,对外祖母不恭,母亲一定不快的。
  但母亲现在心中有什么想法,李威也把握不住。因此,也不想与这个人有什么纠葛。
  不过欺负到头上了,李威不可能束手就擒的。
  想了一下,对刘群说道:“你派人在东宫将周掌藏曾经将皇上赐予孤的一些东西,为了讨好周国公,与内侍勾结的事散布出去。”
  “喏,”刘群毫不犹豫答道。这个要人证有人证,要物证有物证。反正自己是太子的心腹了,倒不怕与周国公对堂公薄。
  “然后再带两名能放心的宫女出宫,到西市去,散布一些消息。就说孤自从大病一场后,脾气变得暴燥,每天在宫中总要打骂宫中的内侍与宫女。籍田前居于斋期,饮酒作乐。所谓的仁爱,全是伪装出来的。还有,说孤身有各种疾病,有时还会夜里吐血。总之,将孤说得越是不堪越好,越是不可思议越好。如果别人不相信,你带着手下,可以隐约含糊地答道,你们是来自周国公府上的,这些消息都是周国公到东宫亲眼所见。不过有几点记好了,第一个不要让人认出你们,在人多的地方说完了立即离开。第二点不要用大位说事,不要牵连到父皇与母后,不要牵连到各位相公宰辅。”
  刘群先是纳闷,听到后面,已经隐隐猜测出来李威的用意,眼睛亮了亮。
  这个是一个很机警的宫女,虽然用心不象碧儿那么纯正,但可以让她办一些事情。李威看到她的反应,立即给她定了一个位。
  刘群领命下去,碧儿还是不明白,她急切地问道:“太子啊,你为什么要污蔑自己?”
  “从这里到太极宫怎么走?”
  “从崇教殿到明德殿,出明德门,到左藏库,再通过通训门,再经过太极门,就进入了太极殿了,过了太极殿,就是太极宫各个宫殿。太子,为什么要问?”
  “为什么不走直线,岂不是很近?”
  “可有宫城阻挡,怎么走啊?”
  “一样的道理,行事比如走路,直线近,可未必有路,有的时候必须绕一些弯路,有的时候必须往回退,有的时候跳跃攀爬。我们是小孩子,打打架,大人未必放在心上。所以不能牵连大人。但我们又不是普通的小孩子,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国公,还要兼顾着天下的仪礼。所以我让人放出口风,说谣传是来自周国公处,也是事实。各种荒诞无稽的谣传出来了,还有没有人相信?谣传即破。这件事,同样也隐瞒不了父皇母后,”说到这里,李威心中打了一个冷战,自己想搞小动作,不容易啊。继续说道:“谣传四起,必定会引起父皇母后注意,事情真相他们想要知道太简单了。让周国公在他们心中减分,就等于是一次严重的还击了。”
  “原来如此,可是殿下,你以前不是这样想的。”
  “那你说说看,是以前孤的想法正确,还是现在孤的想法正确。”
  “奴婢觉得还是现在的太子好。”碧儿想都没有想,就答了出来。
  那当然,好歹咱还是一个穿越者嘛。正在李威以为自己找到解决办法自得时,外面又通报小公主求见。
  “让她进来吧。”
  李令月拿着牛奶糖跑了进来,兴冲冲地说道:“大哥,你明天去东郊?”
  “嗯,但要到明天下午才能去,时间有些紧,籍田坛还没有准备好。”
  “那带我一道前去吧。”
  “你去做什么?”
  “我也要籍田。”
  这是胡闹了,不过传到洛阳,也许父母会嗔怪一番,可反而会很高兴。好象真计较起来,也没有说不能带公主一道籍田的。将脑海里籍田的礼仪翻了一下。于是说道:“我带你去可以,但明天你要去弘文馆进学了。”
  “我不,我还小,为什么要进学?”
  “小妹,那天我在东市门外将那个崔君气坏了,你看着舒不舒服?”
  “是啊,他胆敢说大哥不好,那天我很解气。”
  “为什么会舒服,是不是我写的诗比他好?”
  “是啊。”
  “那小妹比我还聪明,为什么以后不能写出更好的诗?”
  小丫头傲气还是很重的,外人羞侮大哥不服气,可说她比这个病大哥差,还是不乐意的。歪着头说:“我还没有长大嘛。”
  “长大未必意味着就能写出好诗,这必须经过刻苦学习,才能写出来的。况且弘文馆里有许多与你差不多大的少年,你是公主,想不想当他们的头?”说完了,心里想到,我这都啥归啥,是在教妹妹学好,还是在教妹妹学坏。先不管了,将她哄上学再说。
  “想啊。不过大哥,那么你明天陪我到弘文馆,不然我就不去。”
  “我明天很忙。”
  “我只要你陪一上午,下午我们一到去东郊。”
  “你到底是进学,还是为了到东郊?”
  “鱼我也要吃,熊掌我也要吃。”
  李威晕了,她还来个鱼与熊掌兼得。不知道孟夫子九泉之下,听到她这句话有何感想。李威被她缠得头痛,最后只好答应。
  ………………………………
  “元之,你父亲写信托某对你指教,某性子疏懒,当之有愧,不过今天某带你见一人,或者可以指点你一番。”
  “是什么样的人,能当太学士如此重看?”
  “并州都督府法曹狄君。”
  姚元之稍稍一愣,他父亲是硖石县令,世代官宦人家,少年时曾经喜欢玩乐,后来知道自己错误了,才想起刻苦求学。因此父亲让他到京城游学,又推荐了太学士魏元忠。
  交往了几次,此人意气非凡,孤芳自赏,因此累年不迁。但眼际十分高,初还以为推荐了朝中某位名士,可这个人从来没有听说过。
  魏元忠一笑,说道:“此人姓狄,名仁杰,字怀英。明经科考及第,本为河南道黜陟使,被吏诬告,阎相公亲自审问此案,弄清了真相,通过交谈,阎相公曾经说道,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虽然阎相公在朝堂上以无为为主,但能得到他如此评价,此人是何等的风采。某侥幸与之谋过两面,相谈甚为心折。正好他押运并州之粮,前来京兆,他与某相约在醉阳楼一叙。尔父与某也有素面之交,既然找到某了,带你见识一下。”
  “谢过太学士。”
  说着,登上了醉阳楼,一个长相清瘦,长方脸的中年人,早在此等候,见到魏元忠后,相互行礼。
  “狄君,此乃故人之子,姚元之,谈吐奇特,故带之与尔一见。”
  “哦,姚君,有礼。”
  “狄法曹,不敢当。”
  几人落坐,谈了一会儿国事,几个人岁数有所悬差,可天资都十分高,交谈之后,义气相投,都生起了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谈了一会儿,魏元忠说道:“狄君没有离开京城,难道也想瞻仰太子的风采?”
  “不是,只是这几日京城忙于籍田祀,官员忙碌,某的手续没有交接,才耽搁下来。不过皇太子嘛,”狄仁杰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说道:“堪忧啊。”
  “此为何解,难道是坊间谣传嘛?”
  “坊间谣传之事,正好狄某闲着无事,稍做了一下打探,倒也查到了一些线索。”
  “哦。”
  “也是巧合,昨天我遇到一个人,他说了太子种种不是,我不信,便询问他从何听来的。他说自鬼市里听来的,说的人家中还有女眷在宫中服侍太子,这一切皆是那名女眷亲眼所见。于是狄某今天凌晨依据他的指点,来到鬼市,果然看到一人正在评议此事,不过听者大多不信。某默立一旁,等他离开,悄然跟踪下去,最后看到他进了一处府邸。”
  “哪里。”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虽然谬也,可是我们的位置,”狄仁杰摇了摇头,说道:“这件事不是我们有能力过问的。不过此者,甚是荒唐。”
  魏元忠没有再追问,但心中同样不解。鬼市就在皇城东南面大街对面的务本坊西门,天气阴霾之时,常听鬼怪喧哗。后来有些人利用这个阴森的环境交易,终于成市,半夜而合,鸡鸣则散,多是来历不明之物。因为是民间风俗,官府也不大好出面整顿,最后越发热闹。在这里散布谣传,既隐蔽又安全。可是为什么要针对太子,要知道太子虽然听闻很聪明,然后待人仁和,并没有什么致命的政敌。
  狄仁杰又说道:“此子作此事,是自取灭亡,不过我说的不是这件事,就怕另一件事,这与这件绞在一起,又让此人醒悟过来,皇太子才是致命的危险。”
  “什么事?”
  “这正是我相约你而来的原因。太子贤明聪明,乃我大唐中兴之希望。”
  魏元忠点了一下头,至少现在皇太子的种种表现,让人无可挑剔。
  “特别狄某听到他作出的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使我想起了汉高祖的大风歌。仁爱、智慧、聪明、节俭,胸怀大志,这是仁君的迹象。”
  魏元忠又点了一下头,不但狄仁杰这样说,京城许多官员也这样说。
  “但正是因为这一句,如果若干年后他写出来,自是好诗。或者是普通的文人写出来,又没有关系。可是他是皇太子,陛下还是虽然龙体稍欠,可是春秋正盛。如果听到这一句,会有什么感想?或者没有感想,但万一有小人颠拨,又有什么样的后果?”
  魏元忠脸上勃然变色。
  “魏君,不用担心。某既然约你前来协谈此事,自有分寸。前些时候,圣上允许两位公主下嫁。然而接下来,又让皇太子代行祭祀,你们也不可小视了皇太子。不过皇太子在东宫中,看似威风,其实孤立无援,岁数尚轻,少了一些经验。只要通知他,他也许会想出提前补救的办法。不过狄某京城中两眼茫茫,又不想戾太子之事发生,因此约魏君前来,看魏君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将消息通达东宫。”
  “你是要拖我下水啊。”
  “未必,”狄仁杰呵呵一笑,道:“此事成,若干年后,说不定魏君因此谋一大富贵。”
  但是魏元忠皱起了苦瓜脸,也许是有富贵,只是这个富贵太烫手了。
  第二十四章 公主进学 板砖无敌(上)
  碧儿前面带着路,后面李令月拉着李威的手,半步不离。
  清晨的太阳照在她圆乎乎的小脸上,好看是好看,但傲气十足。
  李威哭笑不得,自己这个小妹从自己这里尝到了甜头了,越来越有半步不离的倾向。难道真成了自己的尾巴?
  那面褚红色的高墙就近了,到过大明宫,东宫已经熟悉了。但还没有到达太极宫,对着高墙那面,李威心中委实很好奇。
  一步步地跨出,黄绸布鞋,在青石板上踩出细微的声响。响声便震散了此许晶莹剔透的露珠儿,撒了一地绿草银星。
  通训门就到了,笼罩在左库房巨大的阴影里,莫名地让李威生起了一种畏惧。
  ………………………………
  “那些儿大儒委实可恶,一个个才学不及我,却给了我一个中下的考评。”许彦伯气愤地说着。
  “一些酸儒儿,彦伯,你计较什么,要么我替你出口气,让他们将你的考评改过来,如何?”
  “多谢国公相助。”
  “那我们就走吧,”贺兰敏之和蔼可亲地拉着许彦伯的手,一道上了马车。
  ………………………………
  “元年春,不书即位,乱故也。狄人伐邢。管敬仲言于齐侯曰:‘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暱,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诗》云:’岂不怀归,畏此简书。‘简书,同恶相恤之谓也。请救邢以従简书。’齐人救邢。民安方国泰,刁民群小乱鲁,君即位不书也,可悲可叹。”老博士看着下面的一群学生,摇头晃脑地讲着《春秋》。
  但也不迂阔,因为唐朝奉行的民族政策,戎狄豹狼,点出蕃胡本质,却略过不讲。
  “夏六月,葬庄公,乱故,是以缓。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请复季友也。齐侯许之,使召诸陈,公次于郎以待之。”季子来归“,嘉之也。冬,齐仲孙湫来省难。书曰仲孙,亦嘉之也。仲孙归曰:‘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公曰:‘若之何而去之?’对曰:‘难不已,将自毙,君其待之。’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従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君其务宁鲁难而亲之。亲有礼,因重固,间携贰,覆昬乱,霸王之器也。’鲁之乱,十一月后庄公方葬也。何故,庆父不死,鲁难未己。庆父者,庄公庶兄,鲁公上卿也,庄公崩,谋上犯子般闵公也,所以有乱。大盗不死,国家不平也。”
  李威正好带着李令月走了过来,听到这段讲解。笑了一下。
  自古以来只有国泰民安的说法,可这位老先生将它颠倒过来。再说鲁国那段时间的混乱,纯是庆父制造的,是鲁国上层阶段的争斗,与老百姓有何关系?
  眼睛看了一下屋内诸人。
  李世民于弘文殿,聚书二十万卷,设立了弘文馆,汇聚人才。外带了一个小小的任务,选皇族与权贵子弟,入馆学习经史书法。但许多开国功臣家族倒了下去,成色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这一间讲室里面全部坐着岁数较小的弟子,包括李旭伦在内。
  只是这个老四不象李令月调皮,正在授学时间,不敢过来打招呼,只是惊喜地看着他们。
  李威愕了一下首,算是示意了。
  博士已经伏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