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198部分

兴唐-第198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月到来,东宫中也是万物复苏,花红柳绿,一大群小燕子飞来飞去,这一次回来的倒有不少,居然有十八只。碧儿走了过来,万分娇羞,李威看了她一眼,问道:“你想说什么?”
  碧儿轻声道:“殿下,妾身有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 中了
  第二百六十三章中了
  “有了什么?”李威还没有反应过来。
  碧儿指了指肚子。
  李威有些晕,因为碧儿岁数小了一些,所以在房事时,李威很小心的,即使有什么,也区分了安全期与受孕期。看来这一套方法也不大管用。碧儿又说道:“难道你不高兴?”
  “高兴,”李威答道。既然有了,成了事实,只能吩咐御医平时注意。
  碧儿又支吾着。
  “你又想要说什么?”
  “殿下,其实太子妃人不错的……”对裴雨荷的进宫,碧儿与婉儿心中都有些犹豫不决与担心,毕竟裴家门望太高,不是她们出身所能想比的。倒是韦月无所谓,大家的家族彼此彼此。
  可是裴雨荷进入东宫后,对她们十分客气。太子又不大理睬,于是碧儿心软起来,感到裴雨荷十分可怜。
  “但你有没有想过杨敏?”对裴雨荷,李威也没有太大恶感,在东宫里,平时相互说话皆是很客气。真正的相敬若宾。可想到杨敏她们,又想到裴炎的嘴脸,想要李威与裴雨荷房事,那是不可能的。
  碧儿一时语塞。
  李威又说道:“你去将金内侍喊来。”
  今天进士放榜,本来科考闱皆是在二月初就举行,然后再进行关试,抢在上巳节(三月初三,与重阳、晦日,也就是正月最后一天为唐朝三大节日,元旦节也就是却是很小的,因为日期相近,后来渐渐与寒食、清明节融为一体)之前再放出关试榜单,以便进士于上巳节到曲江池闻喜夸花。
  这一天官员也放了假,包括皇亲贵族,活动地区也是在曲江,这样一来,曲江更加热闹喜庆。也算取了一个于民同乐,与新科进士同乐之意。因为大非川之败,又跟着几年灾害,科考断了很久。于是议今年再度科考。
  然而天来临,雨水多了起来,又有许多民夫回到自己家中准备耕生产了。这次开渠取的就是不忧民之意,因此官员也不敢阻拦。所以新渠压力立增,甚至一度动用羽林军,下渠劳动,加快进程。这也是必须的,否则一拖,到了水涨起来的时候,继续开渠难度增加。要等到秋后,渠里注满了渠水,仅是水一项,就会耗费许多财政。
  因此有言官上书进谏,取消今年的科考,将精力集中在新渠上。因为争议不下,科考虽然最终没有放弃,但被推迟了。
  今天正是放榜的日期。
  李威让金内侍去看榜单,主要是姚元崇与西门翀二人也参加了科考,看他们能不能考中。
  ……
  姚元崇与西门翀也十分紧张。
  尽管他们已经得知内部消息,由于几年没有科考,今年录取的进士将会比往年多,可今年科考的贡生也多。不但两监积累了大量的生员,各个州府也积累了许多举人。他州举人唐朝后期始重,可前期皆是两监生员为重,偏偏二人皆是他州举人。再说纵然录取的名额多,也有近千名生员科考,朝廷会录取多少人?最多一次是咸亨元年,五十四人,最少仅三人。而各地举人,与国子监的生员,能参加科考,无一不是选拨出来的佼佼者,除了极个别关系户外,都是出类拨萃的才子。
  不是很自信。
  两人结伴来到皇城礼部南院。南院的东墙正是用来专门公布进士榜单的。这与后来电视剧有所不同,呆在客栈里,然后官差前来报喜,再讨喜钱。唐朝没有这回事,甚至某些方面,都不成熟,更没有后来的秀才举人进士之分。
  榜单贴出来了,你爱来看就来,不来看拉倒。
  已经有了不少生员,包括一些都长着白的老生员到来了。有的哭有的笑,当然哭的人多,笑的人少。录取率太差了,平均不足百分之五,象唐朝前期,连百分之二都不足。
  两人小心地走过去,很大的傍单,防止岁数大的,老花眼,看不到了。大傍单大字,红色底,十分气派。不过两人嘴立即张大起来,这一次榜单很长,一共有八十人被录取了。
  当然,录取的人越多,才越有希望。然后从头看起,第一名是一个叫郭震的,魏州人,长安国子监出身的太学士。榜单上八十人,有近六十人是出自两监,再次证明两监乃是科考的正途。当然,也与唐朝文化还没有普及有关。各州有州学,但连私熟都不让设,所以精英还在两京当中。
  再往下看去,先看到姚元崇,名列第七,前三名肯定最贵,可列在第七名,也算不错了,西门翀拱手道:“姚君,恭喜。”
  “同喜,同喜,”姚元崇身强力壮,眼睛也好,一眼就看到西门翀名列第三十六位。虽然没有进前十,也在中游以上,算是中了。
  以西门翀的家世,能名列中上,已经很不容易的。现在的考试不象后来的考试,有糊名制,没有。朝廷将日期订在二月初进行,也是以不伤农事为主,农业为国家根本,商人子弟不能参加科考了,工匠子弟也不允许参加科考了,除了少数官宦人家,大多数是地主子弟,或者一些农民,比如西门翀。可不糊名,能入选科考的生员,皆是一时人杰,除了一些心理素质不好的生员外,都能写花团簇簇的文章出来。很难选一时优劣。因此,考官最好只好看各人的名声,以及家世。
  朝廷以不伤农为本,也不鼓励生员早早到京城来,1费家中的财力。可事实上很早生员就到来了,甚至有的生员在京城一呆就是一年两年,然后进行活动,将自己作品裱成一卷,请朝中高官大儒看,然后传扬。就是李白都没有脱过这个俗。但李白所托非人,倒是有两个举子,一个叫谢登,一个叫牛锡庶,运气很好。几年落第,又一次来到京城,由于不善j际,又不认识名流,看到别的考生都找人行卷了,两人很急,于是商量说,我们将写好的诗文拿到大街上,看那家门面气派就去敲门,人家让我们进我们就进,不让我们进就算了。瞎敲八瞎的,敲到一个老人家中。老人一看,奖赏了几句,可是两人觉得老人岁数大,帮不上忙,主人又热情,不好告辞。这时又有个官员拜访老人,此官对老人说:“二十四年载主文柄,国朝盛事,所未曾有。”两人没有听懂,官员离开后老人笑嘻嘻地对他们说,许诺他们金榜题名,牛锡登能做状元。不相信啊,可榜后果如此。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拜访的是礼部尚书萧昕,岁数大了,没有前程了,多年门庭冷落。他们二人还是这几年第一个登萧尚书门行卷的人。正巧礼部侍郎薛播突然死了,朝廷让萧尚书主持科考,那天那个官员是来报此信的。老头子很寂寞,牛谢二人登门拜访,又听到自己知贡举,认为是二人带来的福音,于是许诺二人及第。
  所以这个游学与行卷,成了科考的关健。
  另外就是出身,五姓七家的弟子前来科考,名门望族,书香世家嘛,好,肯定是好。可象西门翀,谁个认识?
  有的书生考白了头,也没有考中,况且他是第一次科考?
  西门翀喃喃说道:“谢过殿下了。”
  能让他考中,多半是沾了太子的光,是太子的对话,太子的幕僚,如果落第,岂不让人笑话?当然,也说明了太子在朝中影响力越来越重。
  但还没有结束,过后还有关试,也就是吏部考,第一个要相貌,体貌丰美,这也让李威很晕的,这是需要才学,也不是需要美男子的。第二要言,言辞辨正,说话有法度,千万不能怯场,见了吏部的考官牙齿直哆嗦,准得完。第三要书,看书法的,要求楷法遒美有法度,就有本事写出来,也不能写怀素的狂草。第四要判,文理优长雅正,文章写得再好,如果牢sao满腹,肯定不中。这一关过了,才能被朝廷授官,先授的官职很小,慢慢打熬,许多进士,那怕是状元,官场上不适应,也渐渐了无声息。但进士难考,皆以进士为贵,只要不是太差,又通过了关试,一般在仕途上是比较顺利的。
  因为耽搁的时间长了,所以关试日期很快就要到来。不过已经高中进士,先乐着再说。
  几十名进士,按照约定的惯例,来到大慈恩寺南面的杏园,举行杏园宴。杏嘛,兴旺达。如果选桃,桃之夭夭,用在桃李满天下的老师身上的,如果用在仕途上,则成了逃之夭夭,不太好的。
  唯一不满的就是杏园里杏花落尽,只有一地落英缤纷,或者能看到鹅黄半匀的杏叶开始欣欣绽放,失去了雅趣。
  李威倒是很高兴,连连说道:“中了就好,中了就好。”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父亲不高兴了,嘴巴努一下,二人肯定多半不会中的。或者说不公平,很难说公平不公平,不相信在落第的考生文章里找,准能找到与姚西门二人相当的文章出来。
  ……
  科考对考生很重要,但对这时候的唐朝来说,也不是不可缺的,官员多是选拨制,科考只是对官员的补充。国家正事才是主要的,朝廷开始下诏,准备让刘仁轨为jī林道大总管,卫尉卿李弼,右领军大将军李谨行为副帅,兵讨新罗。又准备诏削新罗王法敏官爵,让法敏的弟弟,呆在京城的仁问送回新罗,立为新罗王。
  当然,诏书虽下,可不是立即动行的,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还有许多少准备工作要做。可是这时候,吐蕃再次露出獠牙。求和了,但没有理睬,只好将你唐朝打服了。其实也不是完全如此,吐蕃两次求和不成,主战派,也就是噶尔家族占了上风。自三月到来起,入侵鄯河芳廓等州。
  新罗还没有打呢,吐蕃人都开始开战了。
  第二百六十四章 曲江
  第二百六十四章曲江
  李治悖然大怒,加上朝廷国库渐渐有余,于是广募关中河东山东河北勇壮之士为兵卒,进行练军。又下诏,鄯河等州须森严戒备。
  其实李威很是惋惜的,高丽的事总归要解决的,大征东不提了,小征东是必须的。又要分兵吐蕃,国家用费又要紧张了。其实当初同意约和,管它呢,先答应再说,到了该打的时候再找一个借口再打。难不成真与吐蕃讲诚信?管用不管用?
  那样朝廷用费不紧张,象这样发展个几年,两渠一修,关中就不会因为干旱出现困窘,甚至两准因为减少供给,压力也会缓一缓。条件好了,再战,于国于民皆有利。
  而且战,对手是论钦陵,胜利机会却是很缈茫。胜利还好,失败了,无疑也打消了这几年培养的一些反吐蕃部族反抗的勇气。至少西南一役,见好就收,也能打肿脸充胖子。
  但与他没有关系。
  老子让自己一nòng,害怕了,那怕身体不舒服,也没有再让自己“监国”。
  当真没有关系?
  关试开始,这一关对姚与西mén二人不太难,要相貌二人相貌不太差,要谈吐,能为太子对话了,谈吐更是不俗,要书法,也能拿得出,要文章,两人都是做大事的人,文章写得更有法度。
  一共通过五十三人,也与平时关试录取率差不多,总之关试录取率还是很高的,象韩愈三次才被录取,也算是倒了霉。这才是真正的夸花,吾唐取士最堪夸,仙榜标名出曙霞。白马嘶风三十辔,朱mén秉烛一千家。郄洗聊臂昇天路,宣圣飞章奏日华。岁岁人人来不得,曲江烟水杏园花。岁岁人人来不得,只有我们这些进士才能来。然后又是宴会,还是在杏园,杏园曲江岸边的亭子中,叫关宴,又叫曲江宴。按照古人曲水流殇习俗,置酒于流水中,流到谁面前就罚谁饮酒作诗,由众人对诗进行评比,这就是鼎鼎大名的曲江流饮。
  前段时间,广通渠抢工抢得大家十分忙碌,连寒食节许多官员都没有放假,又是新进士曲江宴,于是李治下旨,休假一天,与民同乐。才是三月末,天气还不是太热,曲江池又有许多花,开得正是炽烈的时候,chūn水带碧,绿草翠树环周,如同袅起的霞烟,景sè是最好的时光。
  于是君臣一起来到曲江池。
  新进士们在饮酒作诗,不好掺和进去的,大家一起上了曲江池南边的紫云楼观看池景。
  很多游人的,曲江宴又将游客推到了高cháo,岸边皆是鲜车健马,或者彩幄翠帱,甚至有许多胆大的小娘子,手拿着香帕,向着曲江亭新进士们挥舞示好。这时候,曲江缓缓有三艘画舫驶来,来到池中间,三个画舫用缆绳联在一起,有几个龟奴搭起高台。
  李治向戴至德问道:“这是要做什么?”
  戴至德茫然答道:“臣也不知,大约是民间自发组织的喜庆活动。”
  “哦,朕看看。”
  一会儿高台搭起来,走出来三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手拿琵琶,一个抚着古琴,一个站在舞台中间。一会儿琵琶声响了起来,随着穿白衣的少nv弹起古琴,开始yín唱,声音很清脆,离得远,都能清晰的听到,穿红衣服的少nv在舞台中央舞蹈。
  李治有些不大明白,李峤解释道:“陛下,自从原来京城的三个清倌人离开后,又出现了三个有名气的清倌人,一个叫红袖,就是那个在高台中间跳舞的。一个叫翠烟,就是那个弹琵琶的。还有一个叫丹霞,也就是那个弹琴唱歌的。最近一段时间,在京城颇有声名。”
  正好抬头看到站在李治背后的李威,又连忙说道:“不过她们与原来三人相比,差了不止一筹。比如今天,三人为了名声,不惜在这么多人面前抛头露面。但原来三人,品学兼优,做人低调,不会做出如此出格之事。”
  一曲唱罢,忽然唱起了李威“写的”塞下秋来风景异,对一个少来说,这很难唱的。不过丹霞名扬京城,倒是有些本事,声音越顶越高,竟如穿破云霄一般,略略带着一份苍凉之气。红袖的琵琶也越弹越急,似是雨打芭蕉,又似金戈齐鸣,翠烟的舞蹈同样变得刚健有力。
  岸上观看的百姓响起一阵泼天般的叫好声。
  李治扭头看了李威一眼。
  李威没有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