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236部分

兴唐-第236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说,是何事?”
  “眼看到了三月,陛下对曹王没有松口,秋天之期不远”这本不是臣的职责范围,然而许多宗室写信,或者上mén游说,甚至连臣族兄裴shì郎也上mén做说客,让臣劝殿下。“说到这里,惶恐不安地看着太子,其实他也不想卝做这个说客,可是各方的压力太大,没有办,只好上mén找李威。
  “父亲大人,那个裴shì郎?”
  “黄ménshì郎。”
  “父亲大人,你不应当与他走得太近,也要考虑nv儿的感受。”
  裴雨荷说得很委婉的,不是考虑她的感受,是考虑李威的感受。
  “是,可是荷儿,不是我与他来往,是他到我家中寻我,我也无奈。”但看到李威脸sè渐渐冷下来,立即说道:“下次我注意就是。”
  其实心里说,何苦来哉,当初裴炎是因为替nv儿,进了谏的。仅于此。关健是两位圣上,太子为什么始终对裴炎抱着偏见不放?他想不明白,许多人同样想不明白,不是为敌。在东宫多年,原来的什么观念都彻底颠卝覆了。什么敌人与朋友,今天是你的敌人,明天也许就是你的朋友,今天是你的朋友,明天就成了你的敌人。或者说好与坏,什么叫好?什么叫坏?许敬宗是叫坏?未必,只是没有为自己所用,想置自己于死地,才是敌人,才是坏。再说好人,李敬玄、裴行俭、刘仁轨这三个人那个没有帮助过他?可是彼此如何呢?或者说戴至德他们是好人,也未必,他们是好人不错,只是一个老好人,不会替自己担当。
  对裴炎没有好感,是因为裴炎低估了自己,所以那次裴炎运用了智慧,将自己的嘴巴封死。不是说自己是太子,大臣就一定对自己支持,有反卝对的,有陷害的,可毕竟是太子,表面上的夫还是要做做,就是许敬宗与贺兰敏之,至少在表面上给予了或多或少“尊重”。不会有人用言或者行,将自己当作一个傻卝瓜看待。
  所以李威对他评价是心向高远。这可不是一个褒义词,有了这个评价,李威与裴炎无调和。
  但用言语来解释十分勉强,唯独只有秋仁杰才能意会。也不会向裴居道说出,道:“你是太子妃的父亲,应知道曹王对孤yù要做什么。”
  “是,可是宗室。”
  “孤知道他是宗室,还是尊贵的曹王,富甲江南的苏州刺史,因此孤只能冒着被父皇责骂的危险,央请父皇将他释放。因为新仇旧恨,释放后,继续让他与孤为敌,直到孤成为一个废太子为止。”
  “不是……”裴居道本来想辨解,经过这一次惩罚后,曹王会改过,但会不会呢?太子可不是好欺卝骗的。李威此话说得极重,裴居道额头冒出汗来。“孤读过许多书,虽不jīng,也看到了许多外戚以贵。
  一开始孤十分不解,外戚经常成为国卝家隐患,为什么外戚却长贵不衰?然后从史书翻找答卝案,有很多原因,其丰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外戚在王没有即位之前,为王出了许多力。就包括大宗文祖皇帝,长孙无忌也多有出力。“
  “是……”“裴居道又滴下两滴汗水。此次两王之争,东宫有牵连的韦家出力最多,就是杨敏没有进入东宫,杨家也在暗中卝出力,然而裴家却在袖手旁观。尽管有许多原因,包括nv儿在东宫不得宠,但却一直没有出力,今天不当央请太子的。”曹王的事,孤心中清楚如何去做,休要说你,今年上元节前,霍王、汉王、纪王前来求孤,孤也是这个答复。耳朵是长在自己脑袋上的,什么话该听,什么话不该听心中应分得清。“”是。“”多事之秋,若你挂念太子妃,孤可以准你来看望。但东宫的事,孤请你不要chā手。“不是害怕裴居道,此人不算太恶,才能一般,而是害怕裴炎。自己与裴行俭担心的事若发生自己有可能很长时间不在东宫卝口若裴居道被裴炎盅huò,chā手东宫,那不敢想像的。而裴炎想蛊huò裴居道,似乎很容易。休说裴居道,来京卝城做黄ménshì郎不久,已经有一批大臣为他所盅huò,围绕在他周围。
  “是。”裴居道总算听出来不仅是nv儿,太子这是一再jǐng告自己不要与裴炎来往。出了东宫,有些茫然,难道太子真是一个记仇的人?
  但曹王李卝明的事情不能再拖,以李威想让这个李卝明多吃一些苦头的,熬一熬,熬到秋天到来吓破了胆子,出来后就老实多了。再说,自己不求情,父亲也会释放,当真会处死?
  不过母亲在一旁虎视眈眈始终让他不放心。奇怪的是满朝大臣,能看出来的没有几个?
  当然是,他知道历卝史的走向,这才去认真考虑试问朝中有几个大臣会想到武则天以后会成为nv皇?
  于是找到了李敬玄。一是他算是自己的人,会知道其中的利害,二是李敬玄好名,此次求情恰恰给了他一个扬名的机会。登mén拜访,李敬玄答应下来。
  然后李敬玄找到了李治劝说了半天,老宰相嘛,总得给一份面子的,这才将李卝明改斩为流,流卝到岭南。只要不死,李卝明才四十不到,身卝体又不孱弱,总有召回的机会。
  事情并没有结束,反而更多事发生。
  流放了李卝明,看到朝堂很安静,李治又下诏,着高智周与张大安为相。也就是说重新捧雍王一卝党的人上台。这个无人理会的,之所以有这么多事发生,正是李治为了分卝权,对太子的掣肘。
  梁金柱一案,雍王党弱了下去,必须重新扶持。
  但另一件事就着梁金柱案揭开。
  对逃户朝卝廷处于一种尴尬的处境,却一直很重视。现在的逃户现象比历卝史上还重,粮食种植渐渐演变成jīng耕细作,还有棉huā,严量没有李威想像的好,féi料不足,种籽没有进化,但比明朝的棉产量要高,纺织却比明朝工艺更落后,这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关市蕃市与海市多少带来一些变化,作坊产量高了,雇卝佣的工匠多了。
  总之,劳动力渐渐紧缺,也不是粮食产量增卝加,所有人能温饱,有的地少,有的因为是贫困的山区,于是逃出乡里,甘愿做一个逃户。李威所带来的种种变革,不可能立即引起工业大革卝命。可有一点,唐朝现在总体人口数量户部注册的只有三千来万,实际的顶多四千万。人口还是不多的,因此有的地区开始缺少劳动力。禁止百卝姓迁徙流动,又让一部分人甘心做逃户。另外人口贩卖现象也比历卝史上重。
  但这种风气不明显,包拒李威在内,都没有重视。
  在这种背卝景平,来恒到了汴州。
  汴州有漕运之便,也是唐朝最富裕的几个州府之一,隋朝禁了一下,唐朝没有禁,于是经商的人很多,这个经商不仅是贩卖的那一种,包括开设作坊,劳力一向缺乏。此次又有十九名商人朝卝廷允许出海,若出海,每户最少要近千名劳动力,或者学着当水手,或者做护卫。因此,有人跑到了颖州与陈州的山区“勾引”百卝姓。
  一开始陈州刺史与颖州刺史也没有在意,后来做逃户的百卝姓多了,两州太守急了,又因为梁金柱一案,怕卷入其中,只好找汴州刺史刘不言jiāo涉。汴州刺史也头痛万分,用了无为而治的方,上mén与这些商人jiāo谈,你们勾引可以,别做得太过份。都是一州刺史,其中苦处自知,唐朝的税务制卝度,是按丁征税,一起逃跑了做逃户,向谁征税?
  但这些商人们团卝结卝起卝来,然后振振有词的说,朝卝廷要让我们出海,也是huā了大钱的,可没有人怎么出海?再说,梁金柱一案,梁金柱被朝卝廷判处无罪,也就是说收留逃户不触犯大唐律了。
  前者不但关系到他们huā的钱,也关系到朝卝廷海市税务。后者更是汴州刺史不敢碰及的。只好两边搪塞,陈州刺史与颖州刺史肯定极其不满的。将心比心,大家同朝为官,皆不容易,你我换一换,如何作想?
  又不敢上报朝卝廷,正好来恒巡抚河南道,一起找到了来恒,状卝告汴州刺史刘不言!
  第三百一十一章 江流如此(二)
  梁金柱一案,大家心知肚明,是李明想整太子的,太子不敢动,于走动了梁金柱。逃户仅是整梁金柱一个理由,其实李明将逃户翻出来,许多人对李明也十分慢恨。这分明是那壶不开揭那壶。
  自李明将逃户话题揭破,碎碎的怨念若一缕博大的氤氲,自苏州城起,开始扩散,飘在大唐上空。看不到,但能嗅到。
  再打击太子,逃户也不能揭!
  秋仁杰也是无奈,首先到李明封地上,将逃户搜出来,以子之矛对子之盾,从理上击败李明。逃户案在此案中不是重点,重点是李明的不,杀人、勒索、贪墨、欺压良善、压迫官员作恶、陷害太子等等。陷害太子做得过火,皇上是想驾空太子,不是想废太子,李明这样做也不是皇上所能容忍的。最不能容忍就是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逃户让秋仁杰也刻意淡化了。但是此案就逃户!
  唐朝有律,断案时主要依据唐律,可人大于。而且唐律不完善,除了十恶不赦的罪恶外,大多数律模糊不清。就是十恶不赦,也模糊不清,比如李明对太子图谋不诡,太子是未来的人君,这就是谋反大罪了。当然,这时候不象后来的武则天,一判就是几百几千人或杀或流,顶多全家老小杀掉几个重要人物,其他牵连的官员与人员也会杀掉几个,家属流放到岭南,算是严厉口比如长孙无忌案、上官仪案、贺兰敏之案。象后来一诛九族十族的处罚没有。但牵连到谋反案,处理不会小的,因此粱金柱向秋仁杰说出李明要他诬告太子,秋仁杰立即夺下李明官犯,其他官员吓得面如土sè。可也能换成李明是对太子不敬,那就不是谋反罪了,只能流放。
  第二个判决依据就是前朝,或汉或晋,或chūn秋战国,只要这个判决史书是认为对的,连唐朝的一些判决,得到大家公认,遇到类似的案件就可以当作理,那怕与唐律相违背,都能推翻重判。比如李治这一次改判,以后遇到类似的案件,哦,是不敬太子罪,流放!当作理了。有人拿出其他更著名的案件来辨解,又能重新推翻。另外一个就是人君的想,人君非要这样判,天大地大,皇帝老子才是真正大,没有办了,弹刻,上疏,让皇帝挽回判决。真挽回不了,百官只好默认。
  梁金柱一案,逃户不能当作理依据。而自己一旦接手判处,那么就成了以后逃户的判决理。可怎么处理?汴州商人做的是对的,那么天下逃户大mén立开。
  自己承担不了这个责任。
  汴州商人是错的,那个问题大了,所有进户必须遣反回乡,甚至梁金柱要重新进入大牢。
  来恒盯着卷宗,心里那个郁闷就不提了。
  没有办,只好学着汴州刺史,将一干商人喊来规劝。看到没有,梁金柱被拷打成什么样子,事后也立即将逃户遣返,然后还捐出五万氓钱物资支持边疆将士。但是诸位商人不服,只问来恒一句话:“梁金柱有没有罪?”
  来恒狐疑地问:“你们有没有受人挑唆?”
  心里却在想到,我都七老八十,难道要掉进这个坑里不成?
  “我们只是商人,只想赚钱,受谁挑唆?”一起答道。
  也不知是真是jiǎ,来恒无奈,无奈写了一封奏折,送到洛阳。咱是没有办了,各位宰相,你们看如何处理。来恒上奏朝廷就好办了,反正不是我们开的头。于是颖州与陈州,甚至蔡州刺史也加入进来,状告汴州刺史刘不言,三州合计有一万七千二百十六户逃户,全部为刘不言纵容商人,逃到汴州。朝廷是以丁摊税,好了,我的百姓被汴州刺史勾引走了,我也没有办赋税,这一万多个逃户税务让汴州来承担。
  此例一开,事情也就出来了。天下富足的地方就那么几处,益扬汴等数州,确实也是收留逃户最多的地区。咱们逃户一起逃到那边去了,我们州内没有办贡税,让这几个州承担。
  刘不言也气着了,上书反驳,收留逃户各州皆有,再说,称们蔡陈颖三州总共多少户百姓?能有一万多逃户吗?
  所以这个逃户命题不能揭,一揭准得出事。除非武则天掌政,用强权镇龘压。李明倒是捡了一条命,若是没有判决下来,这一次李治动怒,就是李敬玄求情,恐怕难逃一死。兄弟如何,就是一个妈生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样才能掌神州!
  第三百一十二章 江流如此(三)
  两次大朝会未果,震动天下。
  李治气得想要跳墙,然后派人去追李福,杖笞一百。就是这个家伙将这个逃户生生地撕开,不然那有这个纷争出现?
  这是一个笑话,若是关在大理寺,也许这些笞仗还能如实地打在李明身上,可是出了朝廷,怎么着还是李世民的儿子,谁敢执行,纵然是打,估计也是用jīmáo帚在身上掸了几下。
  但让人颇感意外,李明的两个儿子李杰李俊写了一封信,感谢李威相助。暗呼侥幸的,若不是太子求了李敬玄,李敬玄出面,父亲还关在东都大牢里,这一回凶多吉少了。又带了重礼感谢李敬玄。李治闻听此事,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立即赐李杰为零陵王,李俊为黎国公。这份诏书是嘉奖,作为李治本人,也不想宗室子弟为非作歹,可另一个意味,李杰封王,李明也休想东山再起。
  可是问题总得解决,如何解决?所有大臣内心还是偏向将逃户召回的。也有一些策略,皆不大好,说出来,不仅是太子,许多大户人家都会仇视,这才是沉默不言的原因。
  就在此时,魏元忠看不下去,上奏一书,书上写道:“立国之计,在于长远。宗室子弟坐享皇族之福,黎民百姓垂受承平之乐。昔与太子言,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隋疆域不及我朝广,户数达九百万,我朝立国,和平已久,仅四百万户。呜呼,兴替之苦……秦皇暴虐,yù始皇二世三世长存,非独霸之君,亦为子孙计。不虑子孙万世,何为清平?……逃户隐户祸乃社稷根本,吏卒呼啸于乡野,越积越重。然虑豪强之bī,天皇天后昏暗不语,群臣明哲保身默言。弗知二百年后,百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