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269部分

兴唐-第269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国库又空虚了,李治很肉痛,都想将两渠停下来,将那个钱挪出来用。
  这一折腾,武则天又开始忙碌起来,李治身体越来越恶劣,头痛得厉害,眼睛看东西又不清楚,几乎正式开始将国事交给武则天在代理。
  正在这时候,外面禀报:“启禀天后,太子妃与太子的侧妃,鲁王殿下求见。”
  鲁王就是李潞,现在没有皇太孙这个说法,皇太孙,故名思议,太子的太子,古制也未有。这是历史上李治逼着想出来的,长子让妻子说谋反杀了,次子早逝,老三老四因为妻子,连京城都不得入,老五莫门其妙死了,老六流了,害怕老七李显又让妻子弄残废,于是立了一个皇太孙,加固老七太子的地位。
  可是太子长子,所以封了一个鲁王。
  几个女子走了进来,立即伏了下来,说道:“多谢天后。”
  大捷很开心的,可是大朝会上发生的事之后,才知道那么多人想害太子,许多大臣替太子说话,但不是裴炎,不是李义碳,不是郝处俊,关健是武则天,竟然破例隔帘大骂,这才将一群大臣吓住。
  “你们毕起来。”
  几个女子爬了起来,武则天又说道:“国事,要禀抱公心,你们勿要感谢本宫。”
  然后盯着李游,道:“鲁王能不能说话了?”
  “能,只是吐字不清楚”,碧儿抱了上来,说道:“潞儿,喊祖天后。”
  “苦天后”,李游模糊不清地含了一句,祖字生生让他喊成苦字,这个意思两样的,碧儿吓得脸色变白。但武则天不生气,一把抱过来,亲了一下道:“长起来倒很快,只是东宫子女太薄。”
  几个女子面面相觑,韦月与上官婉儿小,不算,可是其他几个女芋到现在还是云英之身,何来子女?只盼着太子早日回来吧。
  武则天没有在这话题上继续,又问道:“鲁王能不能吃东西。”
  “能吃一些软绵的食物,只是喜欢吃甜。”
  “来人哪,让御膳房准备做几块桂花糖糕,端上来,务必要软绵,要甜。”
  “喏”,太监答应一声下去。
  武则天又盯着李潞说道:“他长得好,当年弘儿却是苦。我生下他的时候还在感恩寺,自己吃不饭,穿不好,照应不周。于是弘儿落下一个病根子。”说到这里,擦着眼泪水。次子李贤做得太过份,这让她想念长子了。以前种种过节,现在也刻意遗忘。
  几个女子皆不敢吭声,主要武则天手腕几个女隐隐感到了一些,不知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只盼青海早日大捷,弘儿平安回来。”
  走了牵挂,真要看书就整*理大捷回来,又不知如何作想。
  “谢过天后。”
  “不用谢,对了,天就凉了后宫备了一批大食的牦巍,本宫本来准备分一批给东宫,可事儿多,忘记了,正好你们到来,呆会儿顺便将它们带回去。”
  最后监军使的人选出来,是李治的亲信太监张桂东。但张桂东没有立即离开京城得等到第一批大量的物资筹集齐备,才能离开。倒是宣旨的钦差先行前往青海宣读圣旨。
  但就在这时候第二份捷报传到了京城。
  第一战还能说杀的全部是吐谷浑人,又是在河谨之地。但第二战却不能这么说了,战争蔓延到了赤岭、河曲,甚至到大非川将大批百姓掳来,送给了诺葛钵,这些地界多不是现在唐朝统辖之地。又强行从积石军狂地近两百里如果到百谷城,两百多里路,将疆域拓大,这一片不是苦逼之地,皆是河曲牧草最丰美的场所。
  牺牲的士兵较多唯一遗憾的地方,但也是难免的,攻克二城岂能没有牺牲,更不要说赫赫的战绩。
  李治高兴哪,自他继位以来,平高丽,契丹铁勒,偏偏让吐蕃人生生扇了一个大耳光子,到现在河西四镇朝廷还没有办法收回来,还来了一个大非川。
  喜悦之下在皇宫大宴样臣,又说道:“顺便再告诉各位爱卿一件喜讯。”
  说着,让太监从他寝宫拿来一张大号地图,挂了起来道:“咸亨二年,联命胡应出使西域各国这一行颇远,许久没有消息,近日才接到他的书信,所到之远,乃是我华夏之人,自古未有。”
  这封信更早到了李治手上。是大功,中国古代帝王特喜欢这个,向外国落后的小番国宣扬华夏泱泱大国的富裕强大繁荣。可是心中不大喜欢,儿子根本就没有对他提及,这不是要紧的,还私授使者之名。儿子那来的这个权利?悄悄向武则天说了一下,武则天本来想解释,早几年儿子就将此事禀报过了,可怕丈夫听了多心,于是没有提,安慰了几句。
  可这件事儿不能怪李威,他当时才来到唐朝,根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是现在也多半不会禀报,一禀报尖亲肯定不同意,这是大国的使者,怎么让一个小小的胡商胜任,可朝廷能派使者出行么?倒出过一回,想到拜占庭,人到了波斯,听说路途远就打了退堂鼓,况且遥远的西方欧洲?
  这件事隐忍下来。
  今天真高兴,原谅了儿子这一回,再说,这有一个时间差的,信到了,说不定人就已经在返回路了,若是带了许多小国的使者回来怎么办?索性替儿子遮掩过去。倒不是抢功劳,真相揭开,即便李威是太子,也是越了制度。
  于是大家所着地图看。
  地图极其不标准,是仿照李威画的地图扩大的,可能看到大约的路线,倒不是惊叹原来外面还有这么大的世界,都认为大地无边无际,这点大能想像出来。可是看到行了那么远,还是一个个惊叹。
  大臣们叹惜了大半天,李治满足了,说道:“各位,今天联十分开心,喜讯连年,国家又迎来了一个大丰年,因此各位今天不必拘礼,一定要尽情痛饮。”
  说着,一仰脖,将一杯酒喝下去。
  一会儿酒足饭饱,李治难得兴味盎然,又要大臣作诗。
  轮到裴行俭时,裴行俭在发呆,李治奇怪地问:“裴卿,在想什么?”
  “臣听闻了太子的捷报,想到了廉颇七十岁还雄心壮志,报效国家,臣六十不足,也动了心思。”
  PS:看到书友说不姓论,论钦陵是唐朝的说法,实际上叫噶尔钦陵,比较麻烦,于是采取唐人的称呼,就象其父是叫噶尔禄东赞一样,只称禄东赞。论不是姓,指吐蕃王室,后来才成为姓的,又有一个说法,指噶尔家族世为吐蕃大论,手是唐人改称论氏。大家意会就行。
  第三百五十六章 布衣行急
  裴行俭说了一半,听到捷报,他就一直在沉思。
  不是站在太子立场考虑的,而是将自己换作了论钦陵,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如何破解李威这种防守反击的举措。论钦陵种种挑衅行为,是一定发起大战了。而且也回到逻些城,不用说是继续征调吐蕃强兵过来。但进攻损失必然惨重,李威修建的这一座座关卡当真攻不下来?能攻下来,可是每攻一步,都要付出重大的牺牲,有可能打到都州,他手下的人马就打光了。
  不攻李威是准备硬耗,唐朝能耗起,吐蕃那伞贫困之国,怎么能耗得起。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攻克李威。
  不是他想攻克李威,站在敌人立场考虑,找李威战术的漏洞,然后立即写信通知他,毕竟是论钦陵,不能马虎的。
  但太子的大捷,也确实使他产生想投身军旅的想法。呆在吏部,因为武则天的压制,成了千年老二,也呆厌了。李治问,于是不自觉地说了出来。
  李治没有吭声。
  裴行俭前去,比较适合的,西南一役,表现了军事才华。可是前段时间李威向裴行俭学习兵法,来往密切,知道的人不多,李治也以为是在交流书法。
  真假交流没有过问,放开两个儿子去争的。即便有不快,也拿裴行俭无辄,在朝堂上裴行俭吸取了年青时的教训,很少发言。为人低调,在吏部又十分称职,若不是压制,按能力与履历,都可以做宰相了。
  这不是他考虑的,是想裴行俭与小五的关系,李敬玄走得近,可是官职已经封顶,但裴行俭不同,有很多“升值空间”。这样的大臣怎么能让他回到掌握了十几万大军的小五身边?
  这是一个小插曲,裴行俭文采也不错的,立即作了一首小诗应付了事。
  大多数大臣开心地散宴,半定少数人不会开心的。此事就传了开去,百姓也开心。作为唐人嘛,总是希望前方在打胜仗,虽然没有击毙敌人的十万二十万的,也不错啊,二战弄掉了吐蕃四万多人,若是来一个十战八战,吐蕃同样也被打爆掉。账可不能这样计算的。因此,怨言也少了,征调物资变得畅通无阻。张桂东押着物资离开长安,前往青海去了。
  李治乐极生悲,再一次生了病。也不算病,这几年经常生一个小病的。
  听说后,李贤前来看望。李治准了,走了进来,让他坐下来。对这个小六,李治有点不满意。不满不是来自他的一些小手段,恰恰相反,是他的手段不高明,上不了台面。
  后宫那一天不在争,宫女与宫女在争,太监与太监争,嫔妃与嫔妃争,自己就在这个环境活了四十多年的。而且自己纵容李贤去争。然后得争出一个水平,象小六这样下去,争到最后,什么争不到,有可能有本事有能力的大臣与他反而越走越远,主动划清界线。
  再看小五,粗看,根本就不争,甚至时不时跑到飘山或者广成泽,装可怜去。然而自己与妻子,皆感到小五带来的历力。
  这些话不会说出来的,问道:“德儿,你前来有什么事?”
  “听闻父皇生病,儿臣前来看望。”
  “没有大碍,秋天到来,受了一些风寒”
  “儿臣有一每话不知当不当讲?”
  “父皇的病儿臣十分担心,宫中的御医又束手无策,一直没有替父皇根治。因此,因此……”
  “直说无妨。”
  “昔日明崇俨替父皇医治颇有成效,虽然他有重错,可什么还有父皇的身体来得重要?”
  李治狐疑地看着李贤,他倒不相信小六会真的那么孝顺,倒是小五悖逆,还略略有一点儿。不过十分心动,小五教他练的那些个拳,也练了,身体似乎是充实了一些,可这个病依然没有缓解。倒是明崇伊在皇宫那段时间,感到有明显的好转。但是当年明崇俨的事情很是轰动,自己始终不好意思开出这个口。
  沉思了一下,说道:“难啊。”
  “父皇,当年明崇俨虽犯了错,可也贬了职,儿臣听闻他在地方上颇有政绩,已经改过自新。”
  “不要说了,让朕再考虑一下吧。”
  李贤忽然顿悟,父亲是想的,但开不了。啊。当真李贤资质与李威差很多,不差,差的是低估武则天的能量,以及磨练,一些后世的知识。立即告退,父亲不好意思开口,自己就要让大臣进谏,召明崇俨回来。此时父亲生病,是一个好时机。
  重阳节要到了,家家户户在准备。
  野辞明月却在练字,人回去了,听到太子吩咐,举家立即搬来都州。其实许多党项人要内附,看到那些大大小小的城堡修建起来,也懂的,有了这些城堡做防线,呆在河惶就安全了。特别是九曲那些地方水草丰美,一个个都缨蜒三尺。向李威请求,李威没有同意,说了一句话,等战事结束,除了屯田区外,会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不是舍不得,党项人在他计划中是一个重要的棋子,可是独山以南,除了党项人,还有一些羌人,党项人一撤离,难道再与这些羌人姻亲拉拢?不能搬,最少要呆土五年八年的。
  李威又在都州城买下了一个杂货铺,一个宽敝的房屋,前后两排八间房屋,中间还有一个小院子,里面有一个水井,几株古树,一些花卉。但也不算过份奢侈,又给了一些钱帛,让野辞明月一家落户下来。实际上除了李威给的外,野辞部族又苦哈哈地从部族中挤出一笔金银,送给她的家人,继续雇人教野辞明月说唐话,识汉字,还要会写。怎么办呢,眼下苦一点,将来野辞部可就指望着她。
  没有这牢店铺,一家人也能过一个小康生活,可人总不能闲着。再说,从大区里搬出来的,一家人还保持着淳朴勤劳的气息。
  但是教书先生着急,一个挺漂亮的大姑娘,可这个字写得就象蛇游一样,甲骨文弯扭得还没有她的厉害。隐隐听到一些风声,眼前这个主可以未来能进入唐朝长安皇宫的主,这个字如何拿得出来?o手打'
  看着满张纸上无数小蝌蚪在游泳,教书先生不由地直擦汗。
  李威刚接了旨,安顿了钦差,返回驻所,正好路过这里,于是走了进来。置房时来过,可野辞明月一家搬进来后,一次没有来过。不是他嫌弃,若这样的话,东宫里只有韦月与裴雨荷才能配上他,是时间太忙。论钦陵久久不来,他就越发地担心。于是每天在忙碌,省怕出现一丝错误,承风岭已经给了他深刻的教训。
  再说,来也不大好,各个将领都在忙,练兵,监督工事,连李敬玄这些外行汉,也在忙,后勤供给,筹备。自己不能风花雪月。不过知道内情的人也不敢乱说。
  走了进来,是道一个喜的。
  少数民族优待嘛,再说拉拢党项人意义重大,这一次朝廷封赏优厚。村了四个骁骑尉,四个游骑将军,一个宁远将军。野辞明山以及与李威一道去莫门道的拓跋远皆因为战功左迁为游骑将军。这一点李威没有偏袒,很公平的,因此唯一的一个正五品下的宁远将军,没有给野辞明山,但这一个人也有些例外。不是在党项人送来的一万人大军中间,而是在后来借兵中一个细封部族民,叫细封雷的。块头并不大,力气也不大,然而作战起来,十分凶悍,仅他一个就生生砍杀了二十七人,俨然是一个小杀神。
  李威爱才,留了下来,留下来还有另外几十个表现突出的勇士。
  野辞明月看到李威到来,笑盈盈地说道:“见过殿下。”
  “不客气”然后李威就看到桌上了她写的字,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
  野辞明月害臊地低下头。
  “来,来,看孤是如何运笔的。”说着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一首诗,窗前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