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书库 > 文学其他电子书 > 兴唐 >

第343部分

兴唐-第343部分

小说: 兴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不会忘记你们。”
  一个个拉抚起来,来到契芯刚面前,说道:“孤也难忘记你啊,此次突围,孤侥幸生还,你替孤遮了多少箭驽刀枪,孤惭愧啊。”
  又来到契芯献憧面前说道:“这一战你也很勇敢,前后击毙敌人达到六十八人,孤怎么能忘记?”
  一个个数下去。
  然后说道:“可是各位还是必须要回去,不但是为了你们,也是朝廷的善旨,孤必须遵旨。”
  可是契芯明还是不舍,站在哪里不走,李威又说道:“契芯将军,请回吧,说不定过一段时间,孤还去凉州看看你的族人。”
  “殿下一定要去啊。”
  “孤说话一言九鼎。”
  这才哭丧着脸,一个个离开。
  黑山羌的几个长老忽然伏了下来,说道:“殿下,臣民有一言想说。”
  对这群黑山羌李威不大了解。前段时间参战,主要是八大姓以及雪山羌,还有其他的一些部族的党项人。黑山羌深入到烈漠海,即使有降意,害怕惊动吐谷浑,没有敢派人过去拉拢。
  “说吧勺……”
  “以后也让我们族人为殿下效劳吧。”
  “你们不是已经为孤效劳过了吗?”
  “那不是”,几个长老一脸涨红。那都是后来吐蕃大军溃败,大局已定,被迫前来投靠唐军的,然后派出一些战士,于其说是帮助唐军战斗,不如跟随唐军后面一道抢战利品的。不算的。
  看到唐太子对这些牺牲将士,对胡人,是如此的尊重,一个个心折了。还是同族的老人说得对,太子身上也流淌着胡人的血脉,何来轻胡重汉之说?这个效劳与李威口中的效劳是两样的。
  “你们的心意孤领了,这一次党项人也立下大功。在孤的眼中,没有汉胡之分,只有忠实的子民与逆民之分。你们是大唐最忠实的子民,孤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生活的。对于那些不识好歹的百姓,孤从不当他们是我们唐朝子民的。”
  刻意忽略部族之分,只说百姓。然后大有深意地看了前来求降的一群羌人。
  这一次让他们观礼,必然也给他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奠礼结束,这才接见了这些羌人,刚要说话,被李威拦住,道:“你们什么也不要说,说了孤也不相信。吐蕃几次与我们大唐作战,你们各羌种有没有派出乎弟为其帮凶?”
  一个羌人说道:“但是党项……”
  “不错,党项也派了军队与我大唐作战过,可他们知错就改了。在孤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不离不弃。可是你们呢,孤不谈出了紫止,后,你们各羌种布下了天罗地网,想要孤的性命。可是后来为什么入侵剑南三州?也不要说吐蕃人逼你们的。孤不想听,吐蕃人能逼你们,孤同样也能逼你们,而且是一个更强大的国度!自己去想,想好了再来找孤。”
  将这群人再度撵出去。
  然后对裴行俭说道:“再来下一步吧。”
  朝廷有人说李威暴虐,那是不对的,暴虐也看对象的,不打服了,宣读论语能就安抚?可是真安抚起来,这一套又一套的手段,十分高明。连裴行俭都自愧不如。
  第四百四十九章 看往来神仙才子(二)
  “好冷,好冷……眼前站着一大群人……不体地哆嗦着,然后抱怨。
  一个个喊上当,就在这时候,侍卫说道:“太子殿下到。”
  送走了契芯明,又择出了两万多士兵返回家乡,混功劳的子弟,这一次混足了功劳,好回去了。还有家中负担沉重,家人没有搬到河涅来的将士,也择了回去。
  这不是李威所希望的,河涅到九曲,当时借助吐谷浑人,不惜他们辛不辛苦,一下子又开耕出来近三万顷耕地。却没有办法种下去,即使种子不要钱,还得管理,还要收割。因此,只打算播种其中的一半地,但这收获上来,产量也是很惊人,至少保持了本地区的百姓。粮。
  实际上还有开耕新屯田的空间,曾让人查探了一下,大约还能开拓三四万顷耕田,也就是说还能至少多养活六七十万以上的人口。足以安顿所有将士的家属。可人家不愿意来,不能强迫。
  一下子少了近四万人,可是青海力量依然很雄厚,松州有薛仁贵一万多名常驻军,青海本部还有五万多将士。紧急时,从党项人还能抽调到五万以上的战士。
  战线很长,可是有赤岭、黄河与大积石山做了最大的城墙。再说,现在青海诸将凶悍到了极点。松州是想雪耻的薛大将军,积石山是李谨行这个杀神,九曲是黑齿常之,河淫李威不算,还有裴行俭。河西走廊不能算的,依然有契芯明在坐镇。不可能人一走茶就凉契芯明虽然率军回去,可是朝廷奖其功,除了给了一些爵位,还让他担任了凉州刺史。关健时候又可以进入青海。到了西域还有王方翼力
  一条边下来,长达数千里路,然而星光闪烁,只是朝廷不出昏招纵然论钦陵亲自前来也和必真能讨到好处。
  这还不算,此一战中渐渐成长起来的一些中青年将领,比如薛讷、张虔勋、郭元振、骖务整与辛承嗣、细封雷等等。
  然后就接到了东宫写给他的信。
  说了一些情况,特别是上官婉儿的事,同样让他感到愕然母亲让她执掌诏命,不是很奇怪,女宰相嘛终于欣慰地看她长大了。当然,这两个小萝莉准备算计李贤是不知道的。母亲这样做……是爱惜人才,二是做一些表面工作,三走向自己“示好”。可同样不明白,为什么张大安要做什么?
  问裴行俭,亦是一脸茫然。
  又看望百姓,李威怀疑现在水土不服,是不是与百姓很少出门有关,有一个简单的例子,后世打工的经常东南西北,漂泊不定,也没有看到多少人水土不服。但现在呢,水土不服,却经常见到。甚至能影响到一场大战役的走向。
  加上海拨又高,虽是从关中与剑南迁移过来的,准备了许多药物,依然有一些百姓才来此地,病倒。不知道其他什么办法。
  于是百姓或者士兵想出一个土办法,带一些家乡产的茶叶,与一包泥土,吃水时,将土洒一些在水里,这样熬一熬,熬一两个月,熬过适应期。对这玩意,李威实在不懂,不知道有没有作用。只记得一个红景天,其余皆不知道。
  想了想,心中十分后悔,早知道穿,为什么多背一些知识过来?只好想出一个主意,从益州等地进了一批柑橘过来,补充维生素。管用不管用,这个只有上帝才能知道。熬了一熬,还有几个百姓终到倒下,长睡不醒,大多数病倒的,渐渐康复了。但冬天到来,青海比内陆要冷。因此,经常查探。总的情况还是好的,可过了赤岭,却成了一片死寂之地。
  许多部落后悔了,或者迫于无奈。派出使者,向李威投降。不听。鬼门关关上,休想打开。
  对此,薛讷很不解,问,李威答道:“你去问裴侍郎去。”
  裴行俭答了一句:“人无信则不立,眼下是得到一些好处,进一步削弱莫贺的吐谷浑。可长远呢,以后各个胡蕃会怎么看待我们唐朝?”
  还不仅如此,能得到什么好处,估计前面百姓投奔,后面诺葛钵又来要人。这些部族真是心甘情愿投降的?诺昌钵经过这一年多的变化,得到了大量的百姓,在灵州属下大约有二十万人。这些怀着仇恨的部族进入这二十万百姓当中挑唆,能有什么好处?
  终于有的百姓走投无路,向西域流浪。
  可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但这个不管,李威在准备一件事。
  和亲是安抚的一部分,立碑拜碑也是安抚的一部分。接着派了人,到临近青海各州,请一些文人到青海过新年,暗中还塞了一些小红包。然后又鼓吹青海如何如何美丽,太子在青海新年时,会举办一场盛大的宴会。盅惑一些富家子,与开放的小娘子,前来青海观摩。
  喊冷的正是这两批人,安排在驿馆里,生着炉火。不仅是炉火,还找到了三处小煤矿,挖了出来,冬天做烤火的。可在一路上冻着了,身体一时半会没有回过温,还是直跳脚。
  李威看到他们的样子,说道:“各位前来,孤感到蓬萃生辉。”
  这些可怜的小学子,或者小世家子弟们,不敢与太子抱怨的,一个个道:“岂敢岂敢。”
  然后行礼,李威虚抚,又说道:“不过冬天还没有过去,青海是冷了一点,因此孤给你们准备了一件礼物。”
  拍了拍手,外面士兵搬来一个个大箱子,将箱盖打开,里面全是皮毛做的裘皮大衣。这一次掳获了不少皮毛,李威让人修改了一下,做了许多衣服出来。第一要求厚实,不厚实就不暖和。第二就是款式全部采用魏晋服饰。不象汉朝服饰严密规整,也不象唐朝服饰,深受胡风影响,窄袖长袍。特别是女子,下面宽肥,甚至会有六幅七幅裙,上面却很窄于是看上去腰不细也细了,胸不丰也丰了,领口开得还很大。甚至有胆大的女子,用一块薄丝绢将胸部一围,我上身穿衣服了比后来李威在电视里看到的还开放,阳光一照,全部露出两点。
  当然这样胆大的女子还是少的。
  但晋服不同,叫褒衣博带衣服宽大松驰,特别是上衣的袖口,有的能拖到地面,然后敞开胸怀,腰间还系着一根宽大的带子,迎着风一吹,衣服高高地鼓起,丝带飘扬。
  人穿上去,看起来超逸脱俗,有的卖相再好看一些,就象画中的神仙一般。
  也有不好的地方,行动不便,还有就是不御寒。这是东晋地处南方有关系的。但这个不要紧,里面再穿一件紧身的皮袄,就可以御寒。
  这就是李威的第三个计划,得将这群人打扮得象神仙一样,不象神仙,也要象道貌岸然的大儒、才子,名门出身的仕女。再派专人带他们到处游乐。看一看纪念牌,听听士兵讲叙青海大战的经过。或看到黄河上溜溜冰,或看到都城,看看交战的痕迹。如果兴趣好,还能带到九曲,看一看论钦陵与李威二次对酒的山岭,唐兵叫它人头岭的地方,兴起再好,到积石山,翻过两座新修好的雪山堡,爬上雪山,看当初太子是如何逃生的。当然,不敢顺那条路走下去,站在出口处的雪山顶上,看一眼即可。甚至可以让侍卫护送,到河西看一看拜岭。
  让他们看一看,好有灵感面。
  但有一个前提,这些衣服全部送给你们,可你们是唐朝的才子,是唐朝的官宦子弟,世家子弟,更是唐朝的精英人士,举止要高雅,谈吐要不俗,对羌人也要包容,不能轻视。总之,务必将唐朝最好的面貌展现出来。其实就是让这些党项人看的,嗯,很不错,我也要学。
  然后到了除夕之夜,各族派出大批的百姓,带着帐蓬,来到都州城外一处山岗上,欢歌载舞。大家乐完了,到这群神仙才子们上场,李威带的头,作了一首诗,轮到他们也作诗。
  然后对党项人的长老说道:“他们是有学问的人。”
  “是啊。”一个个很是仰慕,唐朝强大繁荣,有很强大的吸引力,在吸纳周边胡人的风俗同时,胡人也在学习模仿。特别这一群人,让李威扮成了神棍一样,让这些党项人看得艳羡万分。
  “想不想你们的子女将来也象他们一样?”
  “想啊。”
  “孤正在考虑,准备在你们各个羁康州办一些州学。”
  唐朝不给办私学的,可是李威的任命,代表着是朝廷,那就是公家学堂了。这才是李威真正用意,想学唐朝的书籍,不能用党项语来读《论语》吧,就得学习唐朝话。几十年过后,党项人本来就没有文字,再忘记他们的语言,还有两三代人的通婚,甚至带动着,连举止风俗习惯衣着打扮,一起改变。恐怕到时候连他们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党项人。这一带就算彻底汉化了。
  但无论这些长老知道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对他们后代还是有利的。
  依然是阳谋。
  一个个感谢不尽,纷纷道谢。
  李威说道:“孤说过,让你们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仅是让你们吃得饱,穿得暖,还要让你们享受中原人有的其他幸福。”
  又要道谢,李威却看到野辞明川走到这一群神仙中间,说道:“我也有一首诗。”
  党项人也会作诗?不知道他的身份可是太子的大舅子,一个个惊讶地让开,然后准备嘲笑。
  李威也惊奇起来,走过去,听到野辞明川说道:“岭上明月光,赛过地上霜。举头观明月,低头望雪岗。”
  竟然将那首窗前明月光生生篡改成了一首打油诗。
  而且这是除夕之夜,地上雪都有不少,可看不到霜,天上雪光反射,再加上到是篝火,不算太黑暗,但也看不到明月,简直牛头不对马嘴。
  一样士子们先是惊奇,然后是暴笑。
  李威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去,去,别在这里捣乱,诗那有那么好写的。”
  将野辞明川赶下去,继续与各族长老商议办州学的事。正在这时候,李谨行走了过来。
  “咦,李将军,你怎么来了?”这一次歌舞晚会是假,给党项人留下一个深刻印象,让他们勇跃学习唐朝文字是真。李谨行还留守在积石山的。
  李谨行低声说道:“太后与赞普来了。”
  什么太后与赞普,李威愣了一下,然后醒悟过来,一抹汗,道:“她在哪里?”
  “她从积石山道过来的,臣一路护送着,将她送进了都州城内。”
  “这个女子疯了不成?”李威小声怒骂,还真让她如愿得偿,生了一个男孩子。可按日期不对啊,最少十月末才到临盆期。这个冰天雪地,赶到青海又要最少花费四十天。难道她前面生下来,后面就抱着来青海。她不爱惜自己不要紧,赞普也可以不管的,可是自己的儿子。
  李谨行无言。这个算是太子的家事,还是两国的国事?很是糊哈……
  第四百五十章 肯把菱花扑碎(一)
  有的神仙们已经走了过来。
  神仙是那一身褒衣博带穿出来的,这一奔,还有一些寒风,多少鼓起宽大的裘袍,宽带飘扬,衣服颇有神仙的味道,只是姿态并不雅。
  俺这神仙是假的,人家李谨行才是一尊真正的大神。青海陪太子共生死,那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